《好孩子是这样夸出来的》由杨郁著:发挥夸奖功能,发掘天赋潜能;夸出仁爱心,打牢人生基础;培养一片爱心,孩子受益一生;留给孩子财产,不如留给他好的品质;孩子爱心处处有,关键在于家长留心;夸出创造力,开辟成功大道;鼓励孩子寻根问底;呵护孩子的天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愿每位父母都拿起这本书看一下,想一想我们所说的问题,如果能接受我们的办法,那么你的孩子就可以从此高高兴兴地去完成你要他们做的事情,总之夸奖就是采用一切正面的方法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期望高高兴兴去做各种事情。
“夸奖如阳光”“良言一句三冬暖”,夸奖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
在《好孩子是这样夸出来的》中,作者杨郁提出了“夸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夸奖的效用、夸奖的方法、如何避免走入夸奖误区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鼓励家长敢用并善于使用“夸奖”。《好孩子是这样夸出来的》作者对“三天两头打,儿子进北大”的“虎妈”“狼爸”做法明确表示反对,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01.爱心让孩子受益一生
对孩子的爱应该使我们的目光更久远,使我们的心灵更高尚;使浮躁的变得沉稳,使随意的变得理性。真心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感受体味、爱,并学会爱别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应该教会孩子爱父母,爱他人,只有这样他才会被人爱。
当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时,伟大的母爱如同一泓湖水,碧波闪亮、浩浩荡荡;当等待第一声婴儿啼哭的焦虑之时,深沉的父爱则如苍茫草原,广阔无垠、郁郁葱葱。
亲情之爱,本是由自天然。然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精心培养的。
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营养和必需的生活条件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精神食粮,这一点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意识到的。婴幼儿需要的精神食粮就是父母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这种爱体现在给孩子喂奶、喂饭,体现在给孩子洗澡、穿衣、换尿布,和他说话逗乐,抱他、亲他、陪伴他等。
生活在充满母爱的环境中,孩子会感受到父母与他之间的亲近关系,会依恋、热爱、信赖父母,从而建立起早期的亲子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是一位感情真挚,充满爱心、心理健康的人。
现在,有些父母为自己考虑太多了,或许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将孩子早早送给老人养育,或寄托给别人照管,自己只是抽空去看看,这样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发育的,也是不利于早期建立亲子关系的。尽管老人或其他人会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爱和感情是无法替代父母的爱和感情的。等孩子到了四五岁以后再回到父母身边就难以建立起早期的亲子关系了。有的家长经常跟我们说孩子和他们不亲,这正是没有及早地建立好亲子关系的原因,缺乏早期的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到今后亲子之间的感情与家庭关系。
在孩提早期,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母亲与孩子分离,会引起孩子出现拒食、消化紊乱、夜惊、发育缓慢、个性孤僻、脾气古怪、不容易与他人相处、感情脆弱、情绪不稳等情绪障碍和个人异常。因此,强调早期建立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每位父母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尽可能地亲自哺育自己的孩子,跟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用理由的,那么就应该说,孩子对父母的爱则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少场面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应该教会孩子爱父母、爱他人!
一位母亲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我为两岁半的儿子做饭时,不小心菜刀切了手。身后的孩子从没见过鲜血淋漓的场面。他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
我就对他说:“孩子不能拿刀,刀切手,流血,手疼。”原是想借机告诉孩子拿刀的危险,但儿子却从我的话中听出了我的手受伤了。
他走上前,噘起小嘴,对着我的手轻轻吹了起来。此刻,我心中一阵惊喜:孩子,你小小的年纪,已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了爱!你知道,每当你磕磕碰碰之后,妈妈便会为你轻轻吹一吹,所以,今天你也学着用这个办法为妈妈减轻痛苦。
更让我感到骄傲和慰藉的还在后面——在包扎伤口时,我随口对孩子说:“妈妈手疼,不抱你了。”
到了晚上,按习惯带孩子散步,平时刚走几步便会扑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腿,仰起小脸说“妈妈抱抱”的孩子,竞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路。
我以为,他是因为一边念儿歌一边走给忘了。怕他累,伸手去抱他。
不料,平时放下时也要蜷起小腿,让两只小脚沾不到地的孩子,居然认真地说:“妈妈手疼,不抱!”
此时,我似乎忘却了疼起来连心的手指仍在一跳一跳地疼,一把搂过孩子,使劲地亲了亲他。孩子依偎在我肩头,休息片刻,又迈开双腿走了起来。
当然,教孩子爱别人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而且这种爱应该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在为孩子哺乳时,在给孩子洗尿布时,在同孩子垒积木时,在聆听孩子朗诵时,在半夜起身为孩子盖上被他们蹬开的被子时……也在自己对孩子理解、尊重、诱导、表扬甚至批评时。
父母的举止言行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能够正确地爱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爱别人——爱和被爱都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P2-4
“夸奖如阳光”这是美国的一句名言;“良言一句三冬暖”,中国人则这样说。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看做人类心灵的甘泉。
夸奖对于孩子,就像阳光对于小草那样重要!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受到夸奖,他们更有可能“振作精神,继续努力”。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在我们这块拥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大地上,却缺少夸奖孩子的传统。很多父母都努力在孩子身上发现缺点,并及时指出,加以教育——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缺点都改正了,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西方国家,父母是从来不吝啬对孩子的夸奖的,他们把孩子的每一个成功都看做是孩子才能发挥的结果。哪怕孩子只取得了很小的一点成绩,父母都会给予由衷的夸奖。
在中国,父母从来不大喜欢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孩子,生怕产生副作用,滋生孩子骄傲自满的情绪。于是在汉语里产生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对孩子的负面的称谓:“犬子”。
中国人把自己的孩子称为“犬子”是因为在很多中国父母的心目中,对孩子采取“夸奖”的方法进行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以“谦虚”为能事的,父母们唯恐“骄傲使人落后”!
我可以在这里很负责任地说: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必须立即改变!早一天改变,早一天出成就。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夸奖”就是培养这种心态和心理素质的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夫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高的境界就是做起来很高兴,“乐而忘返”。无论做什么事情,“乐而忘返”就可以趣味无穷,就可以“废寝忘食”,就可以“以苦为乐”……只要有了“乐”,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呢?
父母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乐”起来,那么成功就在你的手里了。因此,我们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父母要用“夸奖”的方法培养出孩子“乐”的兴趣来,而这种兴趣就是我们历来倡导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质。
我们可以细细想想,用说教、责备,甚至谩骂或拳头、棍棒驱赶着孩子去读书、学习,与孩子高高兴兴去学习、去读书、去做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任何事情,优劣不是一见便知吗?
“夸奖”出体魄,“夸奖”出潜能,“夸奖”出智慧,“夸奖”出品质,“夸奖”出成功……“夸奖”出你希望得到的一切!“夸奖”是孩子成功的催化剂!
愿每一个父母都拿起这本书看一下,想一想我们所说的问题,可能就可以改变你在过去形成的那些习惯和方法。如果你能接受我们的办法,那么你的孩子从此就可以高高兴兴地按照你的心愿去完成你要他们做的事情!
孩子未来的人生就取决于父母现在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夸奖就是“抓住了孩子成功的咽喉”,夸奖就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法宝”!
如果你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充满竞争的时代被淘汰出局,那么,智慧的父母们,轻松地拿起“夸奖”的武器吧!
杨郁
2012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