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曲六百年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周兵//蒋文博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本书以再现、记实、动画等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其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

内容推荐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的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和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民族的骄傲和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遴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戏剧——昆曲,出人意料的全票当选。从2001年起,沉寂已久的昆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昆曲究竟是什么?600年的昆曲史又经历了怎样的百转千回?是什么赋予它穿越时间的力量?昆曲又沉淀着我们怎样的民族审美文化?

一起走进昆曲的诞生地苏州,寻找她的土壤,吮吸她的气息。

目录

一.回眸

 第一篇 前世今生

 第二篇 迤逦之声起江南

 第三篇 不朽传奇(上)

 第四篇 不朽传奇(下)

 第五篇 璀璨折子戏

 第六篇 百戏之母

 第七篇 一脉相传

 第八篇 昆曲归来

二.优伶

 唱/尺度/舞台艺术/程式特点/脚色家门/道具/服饰/女乐/看戏/优伶

三.惊艳

 梅兰芳:谈昆曲/梅兰芳学演昆曲/梅兰芳:我与昆曲俞氏与昆曲/俞派小生的书卷气/我很敬佩俞先生/我和梅兰芳

四.传奇

 傅雪漪:野草鲜花满地铺

 李蔷华:他的艺术感染了我

 张继青:杜丽娘的惊艳

 白先勇:我的昆曲之旅

 汪世瑜:它是最古老的

 蔡正仁:此曲应是天上有

 余秋雨:昆曲加上《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思维

 顾兆琪:昆曲能陶冶情操

 梅葆玖:我父亲对我说,必须要学昆曲

 马兰:有一种宋代的感觉

 田沁鑫:它能让中国女性优雅起来

 张充和:一进去就出不来了

 吴迎:主要就是一个“雅”字

 张军:东瀛记梦

 张毓文:昆曲是我的命

 青岛泰之:昆曲属于全世界

 A.Bspellman:它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沈丰英:昆曲让我“雅”

 俞玖林:我演柳梦梅

五.名流

 魏良辅

 梁辰鱼

 申时行

 汤显祖

 沈璟

 冯梦龙

 祁彪佳

 李玉

 李渔

 洪异

 孔尚任

 叶堂

 金德辉

 俞粟庐

 王季烈

 吴梅

 徐凌云

 梅兰芳

 俞振飞

试读章节

(一)

借助历史镜头,我们可以记录发生的事情。但我们能否知道,在数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我们能否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举行过一场特殊的展览,这次展览的主角并不是参与展出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的一部分,并经历时间和社会转折的洗礼,保存了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在6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遴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昆曲,出人意料地全票当选。

从2001年开始,沉寂已久的昆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2004年冬天,新版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排演的这部《长生殿》,总投资将近800万元,同时请来了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叶锦添担任美术设计。台湾儒商陈启德的巨额投资,以及昆曲界以外的顶尖艺术家的加盟,这一切,在2001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新版《桃花扇》,创作阵容同样十分强大,由中国话剧界新锐女导演田沁鑫执导,同时吸引了中日韩三方众多的艺术界顶尖级人物。

《1699·桃花扇》,这样一种命名方式,显示出演创人员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的企图;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突然在他们眼前亮相的昆曲,也仿佛来自一个古老的梦境。

2006年,白先勇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西海岸连演12场,场场爆满。美国观众惊叹于昆曲不可思议的优雅和美丽。戏剧评论家,甚至把这次巡演和1930年梅兰芳轰动美国东西两岸的巡演相提并论。

人们忍不住惊叹,又解不开心中的谜团,为什么在2l世纪的今天,古老的昆曲依然能有这么大的魅力?

余秋雨:(昆曲)它是一种美丽的辉煌,它是一种让人怀念的过去,怀念它的时候,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和骄傲。

昆曲究竟是什么?六百年的昆曲史又经历了怎样的百转千回?是什么赋予它穿越时间的力量?昆曲又沉淀着我们怎样的民族审美文化?

(二)

这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苏州,600多年前,昆曲就诞生在苏州的昆山地区,并因此而得名。

苏州的七里山塘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做苏州刺史时主持修建的,千百年来一直是姑苏繁华的缩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褒扬的,显然不只是苏州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苏州人的生活,似乎已经超出了普通中国人的想像。如果非要找一个地方来比拟的话,那么只有天堂了。

明朝中后期,苏州是中国东南首屈一指的大都会。这里交通发达,商旅往来频繁,其繁华程度超过了当时的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这里的地价是全国最高的,这里向中央政府交纳的粮食和税银,居然占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皇帝的吃、穿、用,几乎都由这里提供。苏州,给出了当年中国人生活的最高标准。

郑培凯:明朝中叶之后,沿着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跟大运河,这么一个十字架构,还有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得很快。经济发展很快,社会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商品经济的蓬勃使得商人阶层整个非常地蓬勃起来,这个造就了许多民间的艺术,跟上层的精英艺术有一个交流,这个交流的最有趣的场域就是戏曲。

那时,听昆曲、唱昆曲是中国人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每到中秋,当一年一度的虎丘山曲会举行的时候,整个苏州城都会陷入狂欢的海洋。

余秋雨:当年在虎丘山曲会,万人空巷地去看昆曲,我说只有古希腊的大元剧场的悲剧演出,才曾经出现过这种景象,否则我很难比较哪个民族的戏剧演出曾经出现过如此如火如荼的狂热场面。

虎丘山曲会,不过是明清两百多年间昆曲流行的一个缩影。这迤逦悠扬的曲声从江南发端,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从威严高耸的紫禁城,到云南、广西的边陲小镇。

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到达中国。利玛窦身后是正在崛起的欧洲大陆,不过,中国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利玛窦眼中: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衣食用品还是奇巧物与奢侈品,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

比财富更令利玛窦惊奇的,是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态度。财富似乎没有给中国人带来扩张和征服的野心。他们彬彬有礼,富有文化修养,懂得享受生活,并把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这个国家有很多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戏班的旅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忙于公众或私家的演出。凡盛大宴会都要雇佣这些戏班。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戏,十分惬意,以致宴会有时要长达十个小时,戏也一出接一出演下去,直到宴会结束。”

利玛窦看到的正是昆曲,他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这种舞台艺术的热爱。

利玛窦来自歌剧的故乡意大利,巧合的是,此时歌剧也正在意大利兴起,不过和昆曲相比,它的黄金时代要滞后差不多两百年。

P26-3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8: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