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草根阶层真实沉重的生活画卷。
一部三教九流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
一曲民间艺人苍凉悲壮的的歌。
全方位观照民间匠人、艺人,生存状态和生存智慧的小说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苍生野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绍荣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幅草根阶层真实沉重的生活画卷。 一部三教九流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 一曲民间艺人苍凉悲壮的的歌。 全方位观照民间匠人、艺人,生存状态和生存智慧的小说集。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取材奇特、别开生面的系列短篇小说,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数十位民间艺人苍闵、悲壮的人生故事。全书加幅浓墨重彩的地方风情画,逼真地再现了地处湘鄂贑边三百里幕阜山奇异的乡俗民情和自然风光;又像一幅色彩斑斓的人间世相图,从一个独特的生活层面,生动地勾勒出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民间艺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智慧和充满神秘特色的行业文化和人生风景;还似一曲悲壮的古老农业文明的挽歌,通过对民间艺人传统生存方式的描述,形象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和历史浪潮冲刺下古老农业文明的必然没落。 该书信息量大,涉猎面广,视觉冲击力强,书中大量“底层人”真实而沉重的生活画卷,让人感悟出生活的真谛。 目录 第一辑 人生苦旅 秀姑 兵痞 阉匠淡叔 败家子德甫 董事长木根 黄埔生国枢 落第书生 修河船夫 村碑 乡趣 第二辑 乡问名流 一帖郎中 神医肖古董 金指李 儿医圣手 黄狗膏药 铁嘴神算 喜婆 金嗓 丑角 梨园本纪 乡间名角 小城高人 乡村乐师 第三辑 天地玄黄 草鞋县令 茶道 乡间道士 乡问地仙 福地 社坛 山的精灵 山问 最后的猎人 深山里的射虎人 山野书痴 第四辑 匠人列传 金匠 铜匠 铁匠 木匠 篾匠 皮匠 窑匠 伞匠 剃头 裁缝 后记 试读章节 夜深了,窗外只剩了唧唧虫声。 秀姑还在灯下专注地纳着鞋底。一豆孤灯陪伴着她,灯光将她摇曳的身影投在土夯的墙壁上。她面前的案桌上,六双大小不一的簇新的白底青布鞋一长溜摆着。那鞋,针脚细密匀实,做工精细,那是秀姑为她的孩子们做的。完了手头这双,就是七双了。秀姑共有七个孩子,那是她身上掉下的七坨肉。七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分布在这幕阜山里的坑坑埂埂上,分别由他们的生父养着。天就要转凉了,孩子们再不能光着脚丫子出去了,山里风硬,孩子脚嫩,要皲裂的。一想到这儿,秀姑的心里就像是塞了团破絮般梗梗地难受。 岭背蛮牯捎话来,明天他就要来背秀姑去,背去了,蛮牯就是秀姑的第八个男人。秀姑要在今夜把最后一双鞋赶出来,让娘托人给孩子们捎去。一想到蛮牯直勾勾的那双眼和劲鼓鼓的那身肉,秀姑不由得心里有些发虚。 要论人品,秀姑没得说,人长得白白净净,水灵娇嫩,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鲜活得眉毛眼睛都会说话。这模样;山里汉子见了,哪个不动心!可偏偏一双腿瘫了,下不得床,挪不动半步,就是这双残腿把秀姑害了。秀姑被那些讨不起老婆的山里汉子背来背去,满足了他们的那事儿,为他们生儿育女,续继香火血脉。 秀姑打十七岁被枫树坳黑皮背去算起,到如今满打满算十二个年头,秀姑就先后被七个男人背去过,做过这七个男人的女人。 秀姑今年二十九岁,人还是有模有样。从十七岁起跟了黑皮,她肚皮饿着却从未空着,偏偏她的肚皮又特争气,被七个男人背去,就给那七个男人每人生养了一个带雀雀的娃儿,直把那些男人一个个给喜得整天笑得像晒裂了的茶子壳。秀姑成了生儿育女的机器,借窝下种的母鸡。 秀姑稍微一闭眼默神,那几个活脱脱的娃儿就会跑到眼前,异口同声奶声奶气地叫着“妈妈”、“妈妈”。一想到这儿,秀姑心里就撕心裂肺般难受,那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呀,秀姑能不心疼么? 秀姑恨自己无能,她能生他们,却不能亲手抚养他们,孩子生养了一大堆,却没有一个在她身边,到如今还只是一豆孤灯,形单影只地陪着她苦度这难熬的秋夜。 这能怪秀姑么?秀姑连自身都难保,整天像尊菩萨,放哪儿是哪几,连吃喝拉撒都要人服侍。能怨那些男人狠心么?也不能。秀姑心里晓得,这幕阜山里水恶山穷,他们整日辛辛苦苦一把泥一把水从土里刨食,连自家肚皮也填不饱,还要供养菩萨般地养着她,他们能照应得过来么?要不是穷得叮当响,山里女人一个个往山外嫁,山外女人又不愿往山里去,那至关重要的香火血脉又万万断不得,他们会打开眼睛钻刺蓬,把一个累赘往家里背么?秀姑谁也不怨,只怨自己生就的苦命。 秀姑转念一想,自己有人来背总是好事,在娘屋里总要少吃几天怄气食。爹过世了,娘又老了,秀姑被背回娘家后,秀姑哥整天嫌鼻子都碍事,嫂子敲盆打勺,指鸡骂狗,秀姑在娘屋里有好日子过么?秀姑被那些山里汉子背去,吃他们的,喝他们的,穿他们的,用他们的,为他们生儿育女续继香火血脉,秀姑手上那饭碗端得稳当,秀姑和他们谁也没亏欠谁。只是偶尔想到擂鼓岭聋牯,秀姑心里就有一种负罪感,她觉得愧对了他。 聋牯是擂鼓岭德明老汉的独崽,人蛮憨实,不聋不傻,对秀姑贴心贴胆,知冷知热,可偏偏扳得一头牛倒的壮实汉子,那事儿却不行,在床上常常鼓足勇气猴急地上来,关键处却又较不上劲。尔后,尽管秀姑百般温存调弄,硬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德明老汉是精明人,人也还旺健,他晓得是聋牯不中用,那香火血脉又是万万断不得的。他瞅准时机,趁聋牯出山卖山货,在一个月色朦胧的晚上,猫着脚闪进了秀姑的房,适时而得体地把那香火血脉续继上了。唯有这一次秀姑不像以前那样,骄傲地腆着大肚子,心安理得地享用着男人的衣食。那孽种生下刚满月,秀姑就寻死觅活地要聋牯背她回苦竹坳娘家。这次,她是心甘情愿自己吵着回来的。从身上掉下的七砣肉中,她一想起擂鼓岭的那一坨,那个活脱脱就是德明老汉脱个壳,也长着一对斜眼的孽种,秀姑心里就像是吃了烂薯种般,翻翻地想作呕。 P3-5 后记 酝酿此书的创作,已有好些时日。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自幼耳濡目染了不少民间艺人的人生传奇。 这些人成分芜杂,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奇不有。 他们中有身怀绝技悬壶济世的乡间郎中,有装神弄鬼骗钱骗物的神汉巫婆,有占凶卜吉知阴识阳的铁嘴神算地仙道士,有满腹诗骚落魄潦倒的书生,有百步穿杨谙识兽性的狩猎高手,有落拓不羁浪迹江湖的卖唱艺人,有生旦净末丑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样样精湛的乡戏草台班,有出生入死卖身求生的兵痞村夫,有名倾商海富甲一方的茶界巨子,有为官清廉的七品县令,有行船走水粗犷豪放的船夫排佬,有烟花柳巷出卖色相的风尘女子,更有走村串户吃香喝辣的金、银、铜、铁、锡、木、石、泥瓦、机、皮、阉、棕、弹、篾、漆、雕、画、扎等各路能工巧匠。 人常道,乡村的土壤与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我想,这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方土壤上的民间艺人们,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智慧,他们苦涩而又苍凉、悲壮而又沉重的人生故事,他们崇高而又卑微、豪壮而又猥琐的人生情韵,他们那充满神秘特色的行业文化和人生风景,不正是我小说创作的绝妙素材么?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的这一想法由朦胧而清晰,由平和而急迫。因为随着时代浪潮的冲击,这些民间艺人中一些带有传统文化丰厚积淀和传统方式的行当,将随之消亡而成为明日黄花。 于是,我集中了全部时间和精力,全力投注于此书的创作之中。该书的素材,或稽之于谱牒,或征之于方志,或撷之于口碑,或访之于乡间,或闻之于市井。真应该感谢生活,她的馈赠是这般的无私而丰厚,这些素材是这般的真实、厚重、鲜活而又动人,以至于令我时时激动不已。 我的创作初衷是想通过民间艺人的人生故事和生活图景的描述,推出一组组真实而深重的生活画卷,描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地方风情画,勾勒出一组色彩斑斓的生存世相图,唱一曲古老农业文明的挽歌,使之具有文学、民俗学、神秘文化学、生命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含义及审美价值。 《苍生野史》1999年9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得到了诸多评论家和广大读者朋友的肯定和好评。时隔十年,我又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补充,并约请画家许甫金先生为书中所有篇目精心创作了插图,许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他是一位艺术精湛而执著勤奋的画家,感谢他用独具情韵的线条语言,生动准确地诠释了此书人物的精神内蕴和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他饱蕴激情的创作,为此书增色添辉。 在此书再版付梓之际,我衷心感谢曾为此书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帮助的朋友,感谢江西出版集团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感谢著名评论家王干先生于百忙之中为此书作序,他对此书的肯定和鼓励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勇气。 叶绍荣 2009年7月5日于赣北幕阜山深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