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本书追踪考察了贺麟一生的学术生涯和心路历程,对其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着力进行深发掘和准确评析,旨在如实展现其纵横现代中国六十余年的重大学术建树,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立论新颖,持论公允,材料丰富,理明辞达,为近年来贺麟研究的鲜有佳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贺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思隽//李萧东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本书追踪考察了贺麟一生的学术生涯和心路历程,对其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着力进行深发掘和准确评析,旨在如实展现其纵横现代中国六十余年的重大学术建树,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立论新颖,持论公允,材料丰富,理明辞达,为近年来贺麟研究的鲜有佳著。 内容推荐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对现代中国的学术思想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不可低估的重要贡献。因此,对贺麟加以评传,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不惟能使人们较全面、较完整地了解其人其学,而且可以进一步认识现代中国学术思想演进的脉络和趋势,总结蕴含在其中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以继往开来地推进和拓展当代中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的学术思想研究。 本书追踪考察了贺麟一生的学术生涯和心路历程,对其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着力进行深发掘和准确评析,旨在如实展现其纵横现代中国六十余年的重大学术建树,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立论新颖,持论公允,材料丰富,理明辞达,为近年来贺麟研究的鲜有佳著。 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序 英文提要 引言 第1章 寻根溯源:江西方文化哺育的学子 1.1 得天独厚:从小深受儒学熏陶 1.2 游学欧美:觅取西方哲学的大经大法 1.3 厚积薄发:书房里的精神世界 第2章 高明识度:寻求文化融合的努力 2.1 “全观”西方:无体即无用 无用即无体 2.2 貌似神异:全盘西化与真正“化西” 2.3 归本建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2.4 开出新外王:思想道德的现代化 第3章 直捣黄龙:西方正宗哲学的绍述融合 3.1 借石攻玉:翻译价值在于华西学 3.2 曲径通幽:通向黑格尔的两条路线 3.3 苦心孤诣:深入黑格尔的堂奥 第4章 独树一帜:初露端倪的新心学 4.1 纵横捭阖:思潮背景与思想渊源 4.2 廓开风气:处处有我的哲学特质 4.3 博大精深:谨严融贯的思想系统 第5章 众流归海:以真理所在实事求是为归 5.1 步履维艰:思想的改变与坚执 5.2 殊途同归:从哲学史途径追求真理 5.3 古今并举: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嬗变 结语 贺麟学术行年简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幼年经验是重要的。幼年经验常常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贺麟后来那么挚爱中国哲学,着力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开拓,幼年的经验起了重要作用。 对一个人幼年影响最大的也许莫过于他的家庭了。 贺麟,字自昭。1902年9月出生于四川金堂县杨柳沟村一个乡绅家庭。贺家是这一带的大姓,贺麟这一门由他祖父掌管。这是一个保持着中国古老传统特色的家庭:祖父上过私塾,虽读书不多,但精于理财;父亲是前清秀才,当过金堂中学校长,曾主持乡和县的教育事务。关于他的母亲,我们知之不多。贺麟幼年受到的教育是得天独厚的:他祖父对自己的孙子的期望尤深,亲自过问贺麟的学习,凡贺麟在学校作的文章,祖父必亲自过目;每次考试的诗文,祖父都要贺麟背给他听。为了启发贺麟的思路,锻炼口才,他常常要贺麟讲述学校里的种种事情和人物。祖父的这种教育使贺麟受益终生。他的口才、他的记忆、他的思路、他的国学功底,后来都卓尔不群,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祖父。贺麟的父亲任县教育科长,虽事务繁忙,但对贺麟的学业十分关心,常教他读《朱子语类》和《传习录》。贺麟8岁入私塾,不久随着当先生的姑丈到镇里上小学,13岁小学毕业,父母不放心他远出求学,仍在小学进修。虽然贺麟身居僻地边鄙,但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遥见了那山外之山,立志要读世界上最好的书,做有为的青年。 功夫不负苦心人。1917年,贺麟考入省立成属联中——石室中学,主修宋明理学,并广泛涉猎各种新学书籍。据说,在中学时,他的普通科目成绩平平,而国文课却崭露头角,成为全校能把文章写通的两个人之一。这在贺麟后来的论文中得到证实。他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一文中说过,他从小“深受儒学熏陶,特别感兴趣的是宋明理学”。①中学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为贺麟步入高等学府奠定了基础。1919年,贺麟考入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开始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大学生活。展现在贺麟面前的清华,这座誉满世界、名流荟萃的高等学府是那么五彩缤纷,又是那么陌生,与他曾生活了十多年的杨柳沟村太不相同了。这种陌生感使初人清华的贺麟对环境产生了一种疏离感,他与它格格不入,由此使他怀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孤寂感。这从他1920年暑假随消夏团到泉溪山林写的一首题为《荷花池诗人们》中,可窥见一斑: 我在池边坐着, 将圆未圆的月儿在树梢头照着, 将开未开的荷花在月下映着, 柳条微微地摆动, 雀儿也歌唱着, 不是池里的鱼儿乒嘣翻动, 惊我一跳, 我还忘了我在池边坐着。个人的孤寂感,使他沉浸于大自然的谐和美妙之中而流连忘返。然而也许正是大自然的陶冶使他怡然解脱,孤寂感被消融在和谐的自然之中。这种经历和体验想必给予贺麟深刻的影响。他在1941年撰写的《自然与人生》一文中,就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他认为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②他对自然的领悟,近乎杜甫的“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P7-8 序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 (《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王静安先生早年研习西方哲学美学,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文学,独辟蹊径,达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后,专治经史,对于殷墟甲骨研究深细,发明了“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物与古代史传相互参证,达到了精确的论断,澄清了殷周史的许多问题。 后记 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奉献出我们的辛勤劳作,献给那些景仰、尊敬、爱戴和永远怀念贺麟的人们,也献给一切愿意在我们这个时代探求真理的人们。作为本世纪中国深邃的、有创意和开拓精神的著名哲学家、翻译家、“黑学”研究专家,贺麟其人其学对于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有着深长久远的影响。要对这样一位“学有根底、博而不杂、专而不窄”的哲学大师作一番公允的评述,确非易事。尤其想到当年贺麟门下的许多学生,如今都已是中国学界的著名学者和导师,向他们奉献我们的这份劳作,真怀有一种惶恐的心理。同时,我们又充满信心:我们曾寝馈浸润于哲学17年,对贺麟又有较深切的认识。作为贺麟的“私淑弟子”,我们曾沐浴过贺麟的恩泽:我们经贺麟所译的《小逻辑》入门,迈进了哲学的殿堂;我们通过贺麟才认识了斯宾诺莎,领悟了这样一个为学做人的真谛:真正的哲人当为寻得一圆满的生活而追求真理,为追求圆满的真理而认真生活。在写此书之前,我们曾登门拜谒了贺师母,了解贺麟其人其事。之后,我们几乎搜集和遍阅了一切有关贺麟的资料,对贺麟本人的论著我们更是含英咀华,爬罗剔抉,提要钩元,深入理解,系统把握。我们力求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的是一位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崇高而朴实的贺麟——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而不是被某种模式裁削过的贺麟。我们把此视为我们神圣的责任。当然,一个人或多或少总是要透过由自己的学术素养、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所交织而成的棱镜去看待和评价他人的,这种“局限性”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倘若书中有不忠实贺麟其人其文之处,理当文责自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愿读者也如此对待此书。 在撰写此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许多师友的指点和帮助。我国著名哲学家肖前教授顶着盛夏酷暑,挥汗为我们作序和审稿。贺师母黄人道、清华大学贺美英同志对我们撰写此书给予了热情的支持,贺师母在百忙中抽出时问为我们讲述贺麟的有关生平,并将珍藏多年的贺麟照片提供给出版社作封面之用。武汉大学哲学系郭齐勇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许多宝贵的资料。在文稿将要付梓之际,向以上各位仁师和前辈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谢忱。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及本书的责任编辑钱宏先生,他对本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于认真中渗透着友情。真诚地感谢他带病为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