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编著的《世有桃花》内容介绍:《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有桃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安意如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意如编著的《世有桃花》内容介绍:《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 内容推荐 安意如编著的《世有桃花》内容介绍:做一个心存古意的守望者,自得其乐,并不是众人以为的那么寂寞。关于处世、立身的智慧,林语堂先生有一段妙论,我深以为喜: “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若说野心,这是我日渐清晰,不肯磨灭的一点小野心。山河浩荡,岁月悠长。它令人愉悦,值得坚持。一起来翻阅《世有桃花》吧! 目录 第一卷·缘生缘死 爱之初,挑天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遇仙记——欢从何处来,郎行去不归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桃花源——炼一丸桃花源 桃叶渡——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第二卷·情终情始 桃花水——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此心安处是吾乡 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长安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易主楼台常似梦,伊人心事总成灰 渔歌子——近来浮世狭,何似钓船中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桃花诗案——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第三卷·何许何处 风流薄幸——春风助肠断,吹落自衣裳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花若离枝——尽月馨香留我醉,每春颜色为谁开 风吹人帘里,唯有惹衣香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 六州歌头——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 桃花仙——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敬南古村行——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第四卷·人生如此 眺花杀——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洚叶又抽枝 桃花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桃花怨——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桃花恨——爱有千般苦,此心向一人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桃花痴——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憾——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第五卷·浮生如斯 时间的灰烬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 暗恋桃花源——乌镇西栅 暗恋,桃花源 我爱桃花 世有美人 天生圣者 战场古桃花 生活在别处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跋——桃花,青团 总跋——如是我闻 试读章节 河岸边,第一树桃花开了;人世间,又一对新人成家。你听啊,是谁在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无意间看到这句话,怦然心动。他和她,年少的清怡,令我,想到初生桃花。 潺潺河水近旁,少年仰起脸庞。日光流转映照之际,他容光,竟如枝丫上抽出的桃花一般,虽没有后来的饱满润泽,却因天真而更显清媚,不被风尘浸染。身畔美貌少女竟因此顿失颜色,沦为陪衬。 我想啊,希腊神话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喜爱的人间美男子一阿多尼斯,他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让人无法逼视又不能移目的俊美。看到他,就会想起世上一切美好而又短暂的东西。 爱神赐予世人象征爱的诸样鲜花,他却是爱神心上那朵桃花。阿多尼斯酷爱狩猎,爱在密集的丛林里奔跑,追逐心爱的猎物。娇柔的人间少年所热爱的,正是与外表形成强烈对比的激烈运动,驰骋山林,猎杀猎物。 他心中潜藏和向往的,是成年男子所拥有的勇敢、征服,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显然,阿多尼斯并不愿意被人当做玩宠或是娇弱小孩去保护。狩猎,是他执意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是美艳绝伦青春永恒的象征。当她从大海中降生时,凶恶的波涛为之平息,暴风骤停。世界为她的到来而静默,被她的美折服。 众神的盛宴上,她以光的姿态傲然出现,她点化世间万物,令它们芳香溢彩生机盎然。她使人世懵懂的男女懂得享受爱的甜蜜。她是众神爱慕的对象。但她只专注阿多尼斯。 为了阿多尼斯,阿佛洛狄忒可以忍受一切原本不属于她的艰辛、苦难。她伴随他,出没在不见天日的丛林,在那里,野兽和植物腐烂后形成的腥臭经年累月不能散去,形成瘴气,弥漫在四周,令人窒息。 危机四伏。最令爱神辛苦的,是她心中时隐时现的不祥预感。她预感到阿多尼斯将会死于非命,这是命定的劫难。唯有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她才有可能帮助他避免死亡的厄运。 可是有一天,阿佛洛狄忒有事必须返回奥林帕斯山。临行时,阿佛洛狄忒叮嘱阿多尼斯千万小心,阿多尼斯始终不明爱神所指。脱离了爱神的呵护,犹如脱离了母亲的保护一般,他甚至感觉前所未有的快感在胸中激荡,自由在召唤他,于是,他更加无所顾忌地奔跑在丛林中。P3-4 序言 传说中,一位叫安期生的神仙,某日饮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长出了绚烂桃花。这传说引我无限神思。 写作之人,无论生存之世多么恶浊动荡,心底要有仙意,唯此,文字才可皎然出尘。醉后泼墨于石上,生出桃花来。醉是无意,无意才得见天机。写作之人心应似磐石,求证不息;生出文字却要似桃花嫣柔,能撩动人心柔软。 石不生花,桃花却又绚美,种种无稽正如文字组合,显出这因缘错乱的美。这世界一如迷幻醉痕。 安期生,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他是秦汉年间山东的一位药农,生活在海边,终年跋山涉水采集草药,故而身体硬朗,老年时依然很健硕。这在短寿的古代是令人称奇的事,时人皆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游各地,来到山东地界,听说世上竟有“干岁翁”,听闻海上多仙山,产长生不死之药,便派人把安期生请去,畅谈三昼夜,赐以金帛,命安期生下海采药供他服用。深知世上并无长生药的安期生不受金银,留书始皇:“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安期生怕始皇寻他问罪,便遁隐了。 据传秦始皇三次东巡琅琊,三次到天台山都是为了再访安期生。一心追求长生不死的秦始皇,未能驱使安期生为他下海采药,一直不死心,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又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干人人海”采集仙药。徐福辗转于海上,遇到风浪阻隔,没有找到蓬莱仙岛、采到长生药。传说他怕始皇怪罪,就率众东渡瀛洲,到达今天的日本。徐福带着他的童子军们去开辟新的天地,留在陆上痴心守望的秦始皇,在徐福还未回京复命前,就病死在巡游途中了。 另一个好长生之术的是汉武帝,对安期生同样迷恋不已。那曾经为他招魂的方士李少君为彰显自己神奇,对他进言:“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这明明就是为自己的大话埋好伏笔:假如你找不到,不是没有仙人,是仙人不愿见你。另一个备受汉武帝宠信的方士栾大(汉武帝的女婿)则自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同样是假借传说,自高身价。反正君王好这口,那就投其所好好了。秦皇无计觅仙方,换作汉皇,一样无计。这世上若真有仙人,也不会轻易屈从于帝王的威势,赠与满心欲望的人长生不老药。他们总是超脱地看人世兴衰,王朝迭替。仙人漫游于东海之滨,笑谈沧海已经三次变作桑田,千年的光阴只是沧海一粟。 安期生隐居的地方,就是现在舟山群岛中的马秦、桃花、普陀山等处。他在此间采药济民,安度晚年。因有醉墨石上生桃花的传说,人们便将他隐居的岛屿称为“桃花岛”,将他炼药的山峰称为“安期峰”。传说虽不可考,但安期生来此隐居的记载确凿。唐宋建县以后,还把六横、桃花附近诸岛划为一个乡,取名为“安期乡”。 一生好道慕仙的李白,曾多次游历天台山、安期生故地,并作诗言: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他灵活地借用传说,对仙人有着溢于言表、深深的敬意,要追随仙人左右,为其闲扫落花。他更钦羡仙人的自由洒脱,不为世俗所拘。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先草,寿与天齐倾。 桃花岛,在金庸的小说里是东邪黄药师的隐居之地。199~年,金庸探访此地时曾言,以前他虽没有到过这里,但这里确实是桃花岛的原型。桃花岛的美景一可春日自游,二可由文字观,三可借古人诗作赏之:墨痕乘醉洒桃花,石上斑纹烂若霞。浪说武陵春色好,不曾来此泛仙槎。 诗人感慨着,许多人漫赞桃源、苦心寻觅桃源,却不知此地真实存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旅游资讯也没有如今发达,有许多人没有机会到此游历。若来到这里,他们会发现这里就是人间的桃源,比意想的更恬静、悠然。就如那诗中所叹:桃花流水窖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自《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明清秾艳流俗,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繁花开谢、绵延不绝。桃花与桃花互相遮蔓、轮回,在诗与词、小说、电影、话剧、歌舞之间接壤,最后呈现出一个个独立的意象。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很容易了解松竹梅兰和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却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暖昧。 美到极处,便成苍凉。 桃之简静、桃之轻灵、桃之凄婉、桃之艳媚、桃之贞烈,我倾其所有寻找。记忆开阖,是不坏的盒子。有些关于桃花的诗词轻易就浮现,有些却隐匿得非常深,需要费心寻找。 如长路行至倦怠,写得我恨不得弃笔骂人。桃花乃大俗大雅之物。你知道古人也是在不断重复,重复诉说着一些意念:桃花源、仙人、红颜。滚滚红尘中的婉转风流,走马章台时轻艳凉薄的邂逅,颠沛离散后心头不愈的血痕……能搜罗的都搜罗了,该挖掘的亦都挖掘了。将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文字中显现的桃花,已不仅盛开于春。随季节轮转,它盛开在时间的最深处,打败了时间,恒久不谢。活泼,轻佻,宁洁,孤独,艳丽,凄美,壮烈,深邃。桃花时而娇艳如初嫁少女,时而闲静如隐士仙人,时而沧桑如英烈美人。有时高杳如神话,有时平易如井畔乡邻。你面对着同一个它,千娇百媚的它,要尽量找出不同的标签,以鲜亮迥异的语言来形容。 主题的重叠,语言的重复在所难免。这是一件让写作者自耻,暗自悲伤,灰心的事情。也许你们不会相信,我每写一本书,都会对自己厌弃、彻底怀疑、失望一次,要过许久才能恢复元气。写作的过程,是由无数次大大的难过和小小的喜悦组成。写作是叩问神迹的事情,才华的进发和经典的诞生都是偶然,更多时候,是漫长的建设,建立之后推翻,中间充斥着对自我的否定一之所以坚持下来,是我意识到,桃花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回避的概念。它是我深入探究古典诗词最动人的线索。借由抒写桃花,会让心沉静下来,投入一只邮筒,递送给茫茫无涯的未知。 许多情绪似是而非,许多故事似幻似真。追忆着似水年华,俯拾即是的精雅诗句,如万千交映星辰。看见月下的桃花,听见心里的琴声,相信知音不远,甘心沉到那样的寂寞温柔里。诠释,一如重获新生。 重来我亦为行人,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桃花会是新系列的开始,在此之后的主题书,我已想出,它们关于明月、碧山、烟柳、脉脉黄昏——关乎中国人心底最熟悉、温存的念想。古老的春天到来的时候,花开的时节,像古人那样赏花、玩月、弹琴、饮茶、赋诗、作歌、宴乐。生活是用来感知的,可以有更简单、微妙的方式。即使不能全然做到,也要接近那种心境。生活的质地,生存的乐趣,只有从容和缓的心才能体会到,也唯有保持敏感、坚定、通透的心,我们才能不丢失传统、本我,在日复一日增加的压力中自得其乐。 更新和守旧一体同源。时代要变就让它变好了。身外之物日新月异都好,只要我们的心还固守清静,那么桃花源就一直都在。 我渴望,能写出泉水一样甘甜清冽的文字送给你们。无须赘言,你们的心,是最好的品鉴师。 看花人未老,相知语难频。岁月沉沉,我只是希望,可以逐日修习成简静的女子。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 旧人面,新桃花。如此,或可与你们相看不厌。 这次,又和以前一样。我的序总在最后写成。日子,亦都清明静好。 后记 二○一一年,是我出道以来的第五年。是冥冥中的巧合亦是注定,我自己所看重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恩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七本书,都在这一年内陆续进行再版。当你们翻开这一页,看到再版序言的时侯,应该是二○一二年。 一个传说中万事终结的年代,而乐观如你我,却不妨将其视做新的开始。这个启程,与世界磅礴澎湃、变革不断的大进程无关。是独属于自己的私密仪式。 启程,是结束旧的情境也是接纳新的事物。印度有四旬广为流传的圣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让我们以此为念,学会释然,善待自己和他人。 再版旧作,亦是一个面对自我、检点得失的过程。跳出既有的境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得失分明,悲欢俱现。些些诧异、喜悦,而又惭愧,还能回忆得起写这些文字时的细节和感受。 于我这种对工作有偏执的人而言,再版的工作量实不亚于写一本新书,甚或更难。提升原先的境地,在既有的言语迷宫、思想密林里寻找出路,要取得突破比原先无知无畏辟出新道路更为不易。 从准备到完成的过程,不是不辛劳的。一度累到抑郁,要靠中药来调理。这当中甘苦,业已沉淀于心,成为内心跋涉、成长的见证。我只是确定,我的书不会频繁地再版。五年是可以接受的时限,一个可以用来说面对的过程。 再版亦绝不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而已,必然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去,成为亲手烙上、不可否认的印记。不单是我,还有我身边所有参与此事的师长和朋友,我的好姐妹,你们一起为之努力付出。陪着我彻夜不眠。你们的出现,是我最大的福报。 读者是聪明醒目的,一个作者,若是心存慢待读者之心。最终亦会被读者厌弃。 每一本书,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新近出版的《日月》,对我而言,都有独特而警醒的意义。我无法去衡量孰轻孰重,亦不能为文字那端遥遥相望的你或他判断和定义价值,只可以坦坦荡荡地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生命如此短暂、无常,我们无需耗费光阴在无用之事上,既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书写,必然有深切触动的缘由。也希望这份感知,能与更多的人之间有共鸣。 是有期许,亦无期许。文字修行,本就是这样凝聚。消散,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写作是最好的明辨自己的方法。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对人生的态度,内心是否慈悲深广,无法掩饰,无法巧言诡辩。即使短时间可以瞒天过海,日久亦必露出马脚。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无可避免带上面具,贴上身份标签,扮演各种角色,至少。我们在文字中应该活得更自在、真实和性情。 故而,我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是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不是要写出什么巨著。实而言之,一个不允许异见存在的时代,难以出现真正有传世价值的作品。当我认识到这点时,就更加心安理得地缩回到故纸堆里,与故人旧事相伴。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我的坚持,是年华流转,斯人渐老,而不忘春风词笔:是常怀赤子之心,写出的文字一定要有感情和味道。那些字句,它的感情如月明山涧,照亮荒芜,它的香气,似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在光阴中浪荡,在故事中辗转,这些书的完成,如命中必然要行经的方向和地点,抵达之后,即落成为生命的驿站,我不断地与之告别,相会。这循环漫长的过程,绵无绝期。我知这不同于其他,此生必将钟情于这个轮回,一次次投入,不言倦怠。 点亮文字,擦亮诗句。悄会故人,遥对旧事。骊山语罢清宵半,每次再会都有日见日新的感觉涌动。我知它们命力强盛,存在长远远胜于人。 心深处,缱绻的光明和温暖。它们扶持着我,令我相信迢迢尘世尽头,有光明守望,有归宿可栖。 以诗词做舟筏,这温暖的依持。我多么庆幸自己一开始就能找到回归的契机,见证传统文化的深广和从容。这并不是说,我已经超然到不是忙碌浮躁的现代人,而是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信念,让我明白,人世会有许多波折,亦可以有很多选择。精神的困惑,究其本质并无不同,甚或,文明的演进,就是人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不断证得的成功。今人所经历的事情,前人必定已经经历过,此刻他们隐匿于光阴之中,微笑相看,默然不语。 流浪在人间烟火里的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经历,而是看待得失的智慧和取舍的勇决。人生,梦如路长,若不明了这一点,千山踏破,亦只是画地为牢。 我没有获得真正的平和与强大,还是会迷茫的,在每一个短暂微小的喜悦之后,继续烦恼不断,所以要不断书写,提出一个个问题和观点,不断去论证、解答。我依然会困惑纠结,自寻烦恼,但不会那么地绝望、孤独、无助。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答案一直在某个地方等我。到那个时候,也许真的可以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了吧。 物质世界日复一日繁盛,不劳我等添砖加瓦。若一味沉迷,只会沦为拾荒者,劳碌倦累而少有所得。 春归陌上,好时光总是翩若惊鸿。桃花映衬尘世荒芜,明月照亮千年孤独。一个人,命中真正的期许和惆怅,往往是无法用言语企及和抵达的,这是无常的缺撼,人力不可挽救。但我们终是孜孜不倦做着这样的事,不断期待,不断告白。以梦为马,夸父追日。 要相信,内在的力量,深沉博大,向内探寻的渠道亦不曾消失,寻找到并开启它却需要合适机缘和方法。那些诗句辞章,是故人的心血印记,如星闪耀,如玉温润。那里有隐秘的桃源,无论重逢或告别,都是情意款款的感觉,仿佛,人生之丰裕慢缓,足堪挥洒,当中意境开阔清新,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我至今仍会忍不住将它们摘抄下来,在纸上落笔,心存窃喜和感怀,与之相对的过程,是一期一会,相知相许的美好。 《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 我们都渴望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让心柔软、从容下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想念爱人或孩子,听一支悠扬的曲,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读一本契合心意的书,想着不久之后即将开始的旅行和相会。愿这些书,可以成为你柔软从容的助力。让你更懂得他人,珍爱自己。 做一个心存古意的守望者,自得其乐,并不是众人以为的那么寂寞。关于处世、立身的智慧,林语堂先生有一段妙论,我深以为喜: “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若说野心,这是我日渐清晰,不肯磨灭的一点小野心。山河浩荡,岁月悠长。它令人愉悦,值得坚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