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请您了解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时区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位于北纬22至31.45度,东经24.5至36.54度之间,虽横跨亚、非两大洲,但其领土绝大部分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仅西奈半岛地处亚洲西南端。亚非两洲的界碑立于塞得港省东区的福阿德港市内,其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和红海。
埃及北邻地中海,东濒红海,隔海与沙特阿拉伯相望,岸线全长约2900多公里,其中地中海沿岸长约995公里,红海沿岸长约1941公里。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北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接壤,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这就使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冲。
全国土地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其中人居面积为5.5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境内地势平坦,96.5%的国土面积为沙漠,耕地面积不到3.5%。
时区:埃及位于东二时区,即比格林威治时间早2小时。冬季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夏季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二、地貌特征与气候
1.尼罗河谷和三角洲
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尼罗河,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全长6,648公里,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在埃及境内长1,532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二条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由南至北纵贯埃及全境,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注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冲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从苏丹的喀土穆向北奔流途中,河水在六个地区受阻,形成了著名的尼罗河六大瀑布,阿斯旺建有高坝,形成巨大的纳赛尔水库,总面积约6500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东、西部沙漠
东部沙漠面积约为22.5万平方公里,占埃及总面积的28%。包括西奈半岛,西起尼罗河谷,东到红海、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北起地中海岸的曼奇勒湖,南至苏丹边境。东部沙漠的典型特征是山地高原,海拔1100米,俯视红海。该地区蕴藏着埃及的各种自然资源,如金矿、煤矿和石油。西部沙漠属利比亚沙漠的一部分,又名利比亚沙漠,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占埃及总面积的68%。
3.西奈半岛
地处亚洲的西奈半岛是石灰岩高原,地表大部分为石灰石和黏土,少部分为石质沙漠,面积约为6.1万平方公里,约占埃及总面积的6%。西奈半岛呈倒三角形,底边为北部的地中海,顶角为南边的穆罕默德角,东边为亚喀巴湾,西边为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
4.气候
较实际地讲,埃及气候无春秋之分,只有冬夏之别。5月至10月为炎热的夏季,11月至4月为温和的冬季。气候类型分为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的地中海型气候及内陆沙漠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热带沙漠型气候。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气候较温和,亚历山大平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0℃,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9.6℃,最低21.6℃,是理想的避暑圣地;开罗地区年降雨量约为18毫米,年平均气温21.3℃,夏季平均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内陆沙漠地区和南部地区炎热干燥,终年无雨,年温差在12~16℃间,变化较小,但日温差却很大。阿斯旺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最高42℃,最低24.8℃;冬季最高25.8℃,最低9.6℃,早晚温差较大。卢克索地区年平均气温24.3℃,夏季平均最高40.4℃,最低22.6℃,冬季平均最高23.6℃,最低6.5℃。西奈半岛北部的年平均最高气温达37℃,最低气温7℃;半岛中、南部近红海多山,冬季山上有冰雪,年平均最高气温是35℃,最低气温13℃。
埃及每年3至5月间刮“五旬风”(kharnusiyye),风力大,风速惊人,每小时可达140公里,风卷沙石,尘烟蔽日,气温可在短时间内骤升20℃,时断时续,连刮数日,可使人畜患病,农作物受损。
P2-P5
由于工作需要,有时我们也要当一回“导游”。“导游”过程中,经常为解答不了对方提出的问题而尴尬。翻阅有关中文书籍,介绍的也是模棱两可。为此,我们准备编写介绍开罗古迹的小册子,以备工作之需。2005年文物出版社苏士澍社长访问埃及,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编写一本简要、全面、准确介绍埃及文明的“口袋书”。在苏社长的鼓励和帮助下,驻埃及使馆工作人员组成编委会,克服资料短缺、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数据不翔实等困难,利用工作之余,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编辑工作。由于时间等诸多原因,书中一定存在许多缺点、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第一章由李凯、张丰收、李献增编写;第二章由张东乾、姜波、张群编写;第三章由刘兰香、张维康、付亮、王海蛟、谭燕、邬雅茹编写;第四章由张明、兰香红、刘健、张建卫、王怡编写;第五章由王正华、陈规划、陈佩华编写;第六章由王德阳、李琦、汪仕勇编写。
副主编李琛、李剑华、南俊祥、陈明建、郭伟、王德阳、冯若非主持各章节的编写工作;副主编苏平平、宫宇峰、冯若非主持图片拍摄编辑工作,并亲自拍摄图片,编委陈然然负责图片拍摄编辑工作;副主编史顺起、编委赵建强参与策划、出版联络工作;编委李智静负责全书的计算机技术处理工作;古埃及学教授李晓东从学术方面对全书进行了审校,李剑华、邬雅茹从文字上对全书进行了审校。
主编霍文杰主持本书编辑策划、结构设计、内容审定、部分章节撰写等工作。
本书高级顾问吴思科大使对本书的策划、编写、定稿给予诚挚关怀和热心帮助,并审阅了全稿。
新华社驻中东分社社长吴毅宏、中央电视台驻埃及高级记者梁玉珍、今日中国驻埃及分社社长王茂虎、国际台驻埃及高级记者于小青、人民日报驻埃及高级记者黄培昭、光明日报驻埃及高级记者马海兵等同志对本书的编写亦给予了很大帮助;新华社驻埃及摄影记者蔺以光为本书提供部分珍贵照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从第一次踏上埃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至今已30多年过去。每当我站在尼罗河畔凝视河水向北缓缓流去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悠悠千年,逝者如斯的感慨。巍峨屹立数千载的金字塔,被誉为露天博物馆的卡尔纳克神庙,都让人感受到“世界怕时光,时光怕金字塔”这句名言的深邃哲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埃及的整个历史也是波澜壮阔的,东西方多种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从而使埃及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中埃两国人们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关系更有长足发展,到埃及旅游观光、经商访问的中国人逐年增加。观赏埃及的文明古迹,感悟埃及的灿烂文化,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多人难以广泛阅读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对埃及文明的了解难免停留在零碎乃至朦胧的表层。
《魅力埃及》著者独具匠心,以丰富的信息、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个异国国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它引领读者领略埃及的古今,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书中主要景观和名胜的介绍,不乏鲜为人知的绝妙之处,同时对许多“埃及旅游指南”一类的书籍进行了全面勘误,从而正确引导读者了解古埃及的魅力……
这本“口袋”书是驻埃及使馆工作人员用他们的所见、所感编撰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她不仅全面反映了埃及历史、古迹、风光、民俗,而且囊括了全埃及重要旅游景观。对一些景点曾反复考证,亲自拍照,以求准确。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往的增多,使其在工作之余,有机会亲赴埃及,身临其境感悟神奇。加之图文并茂的袖珍本《魅力埃及》伴随您的旅程,让您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懂埃及,使埃及之旅不仅休闲浪漫,而且会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吴思科
二○○七年七月八日于开罗
《魅力埃及》著者独具匠心,以丰富的信息、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个异国国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它引领读者领略埃及的古今,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书中主要景观和名胜的介绍,不乏鲜为人知的绝妙之处,同时对许多“埃及旅游指南”一类的书籍进行了全面勘误,从而正确引导读者了解古埃及的魅力……
中埃两国人们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关系更有长足发展,到埃及旅游观光、经商访问的中国人逐年增加。观赏埃及的文明古迹,感悟埃及的灿烂文化,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这本“口袋”书是驻埃及使馆工作人员用他们的所见、所感编撰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她不仅全面反映了埃及历史、古迹、风光、民俗,而且囊括了全埃及重要旅游景观。对一些景点曾反复考证,亲自拍照,以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