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子
余存先
一
1997年春天的一个早晨,那个叫平江的山城,爆发了一声婴儿的啼哭。那哭声好大好响,以至于使久候在产房手术室外的外公外婆都不敢相信是刚出生的小外孙的声音。他们以为那是个大孩子的啼哭。然而,当医生和护士们从产房笑着抱出一个胖宝宝时,大家喜呆了!
外公是个作家。他没加多想,就给宝宝取了个好名儿——“航航”。
航航长得白白胖胖。全身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壮大健实。大眼睛、大耳朵、大鼻子、大嘴巴。一双大手又长又宽厚,外婆抱着宝宝总爱念一句:“这是个宝贝奇才啊!”
妈妈享受了6个月产假,在外婆家将航航哺养到半岁。然而,奇迹出现了,半岁的孩子,就学着直立行走,嘴里也能“牙牙”学语了。
航航成长得很快。一转眼,就两周岁了,他被送到了一家名叫“新苗”的私人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航航得到了许多快乐,而且练就了一双快腿。他的双腿只要一接触大地,就会飞快地奔跑。这孩子,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走”。他的每一步总是“跑”呀“跳”的。可是,就是宝宝出世的岁月里,他的爸爸妈妈却双双“下岗”了。
说“下岗”,这个词儿今天的孩子并不陌生。可那年月,航航见到爸爸阴沉沉的脸,从爸爸的嘴里他听到了“下岗”两个字。几天、几个月都不高兴了。航航不解,“下岗”不就是下课吗,多好玩,爸爸为什么不开心?他却高兴地欢呼:“爸爸下岗啦,好啊!”
爸爸瞪着眼呵斥了他一声:“蠢猪,玩去——”
航航撅嘴了,他当然还是开心地玩着。
不久的一天,妈妈也沉默寡言回了家。航航迎上去,看了看妈妈的背包,从里面发现了一个红本本。红本本上闪着三个金字。
航航猜想着:一定是妈妈得奖了吧!他兴高采烈地举着红本本去向外公外婆报喜。
这一下闯祸啦!妈妈一把揪住他,夺过红本本:“胡闹,这是妈妈的‘下岗证’!”
航航仰天凝视着,嘴里喃喃地重复着两个字“下岗,下岗……”
二
从此,航航的“少年游荡”生涯开始了。
其实,航航的父母都是财经学院大学生。他们分配在一家市百货大楼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商业战线的改革是首当其冲的。一夜之问,那些上班族变成了待业者,变成了无业人员。航航的父母就遇到了这种机遇。
人,不管怎样艰难,都要生活。航航的父母决定去闯世界,谋职业。至于爸爸妈妈干什么,那倒不是航航要过问的。他所面临的是即刻要远离外公外婆,而随着爸爸妈妈去闯世界打工。
孩子才两岁多,还离不开父母。
航航马上要离开外公外婆赴岳阳了。航航舍不得外公外婆,舍不得这里的一切,舍不得小狗“舍姆”。外公当机立断,叫“舍姆”陪航航远行,叫它去亲密做伴。
航航乐了,笑了。那挂在腮旁的泪珠儿在笑脸上泛着光亮。
汽车出发了。在长途行驶中,出现了两件突发事儿。首先是航航晕车,呕吐得一塌糊涂。爸爸忙叫司机叔叔停下,让航航蹲在公路旁使劲地呕。爸爸说:“呕完了,就不呕了。”
果真如此。呕完了,就再不呕了。这期间,司机叔叔告诉了他一个“要诀”,眼睛望着正前方,准不会晕车。航航照着办了,果然不再晕车了。
“舍姆”可不行喽。“舍姆”晕车呕得更厉害。刚起步时,“舍姆”就“呜呜”直哭诉。走了一段,便无所顾忌地一顿乱呕乱吐。那些早餐面、瘦肉沫都一股脑儿呕吐在司机叔叔的西服上。这场面真叫人哭笑不得。
航航马上想了一个办法。他搂起“舍姆”将头伸出窗外,呼吸着新鲜空气,而且让它直看着正前方的路。于是“舍姆”也不晕车了。
他们在车上熬过了4个小时,于晚饭前赶到了目的地。
这一下迎来了许多客人,而且有四五个小朋友来和航航玩耍。
然而,航航又面临了一个大问题:语言不通成了孩子们交往的阻力。岳阳话的粗重,长沙话的轻柔,还有平江山里的方言俗语,这些都在航航耳朵里徘徊。
孩子可有心计。没过三天,他能遇上什么人就能讲什么话了。特别是除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之外,还能讲岳阳、长沙、平江“三国”语。
三
2000年秋,航航3岁半了。
岳麓山的枫叶红了。航航的爸爸正好在长沙一家私企轮胎老板那儿谋上了个会计岗位。妈妈也进入了长沙一家工厂里当临时工。
在一个艳阳普照的秋日,他们举家从岳阳南迁长沙。
这次行程不远。对于颠沛流离惯了的小航航来说,无非是“挪个窝”那么回事。火车上,只用3个小时便到了新家。
新家可没老家宽敞。爸爸妈妈和航航,一共挤住在7平方米的小矮屋里。航航很过瘾。因为摆的是地铺,再也没有床上地下之顾忌。房子虽矮小狭窄,可航航一进门就可以随意在这7平方米的斗室里翻筋斗,跳蹦蹦床。虽然弹性一般,可没有遮拦,没有界限,在这个小空间里,任他飞腾翻滚。航航觉得快乐极了。
一个阳光暖暖的日子,爸爸妈妈决定利用这个宝贵的休息日,带航航去游长沙“世界之窗”。
P1-4
曹阿娣和她的少儿文学作品
我正在美国的波士顿小住,接到曹阿娣的邮件,信里说,她将有一套丛书出版,请我帮忙写序。
阿娣出版丛书,共计十本儿童小说,是一件大事喜事。她高兴,我也很高兴。她又告诉我说,这十本小说是她这辈子所写的儿童文学作品了。给一个人声称一辈子写的作品来写序,我又在旅途之中,恐怕担当不起。但是曹阿娣从地球的另一半不断地越洋留言,我又不敢不遵命。从90年代我做《小溪流》的主编开始,曹阿娣也步入了儿童文学写作,并且有不同凡响的作品,我也因此与她结缘,是她的作品的读者、编者和朋友。从这种交情来说,为她的作品在今天结集出版写序,也是一件不容推辞的事情。
记得在《小溪流》的一次郴州笔会上,我邀请曹阿娣参加儿童文学夏令营,我们一同睡在学生宿舍,一同在校园散步,一同与夏令营的孩子们爬山。郴州的暑天比长沙凉快,我们一起聊天,海阔天空,也了解她的一些人生经历。她从小爱读书,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常有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她的长篇小说《小镇上的女人》是湘阴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
2003年,她的长篇小说《不是因为爱情》获得了岳阳市“五个一工程奖”,是湘阴第一次获得此奖项的作品。
由于她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她的作品既有儿童的纯朴天真,也有力透纸背的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尤其表现在近年来她创作的多部作品表现农村留守儿童,和一些“问题儿童”。这些作品十分难得的是,曹阿娣坚持对写作对象——人物原型进行深度访谈,注意了写作的真实性;也注意对故事情节的结构做布局谋篇,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人物处理没有简单的性格化,语言流畅,诙谐,渗透了文化美感,不但可读性很强,而且能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和反思。
近些年来,湖南文学评论界对她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评论家李运抟撰文《真诚的写作》,发表在省权威刊物《理论与创作》上,著名文学评论家龙长吟撰文《为乡村教师讴歌》发表在《湖南日报》上,著名作家胡英撰文《烛光忍泪照新人》发表在《文坛艺苑》上,著名作家何文俊撰文《女人的生活是社会的镜子”》发表在《岳阳晚报》上。《作家与生活》曾发表《她的心像天空一样辽阔》的文章重点介绍她。湖南教育电视台曾做过“曹阿娣的教师情节”专题,省作协和省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曹阿娣作品研讨会”,文坛泰斗谭谈、彭见明,文艺评论界著名评论家林澎、龙长吟,李运抟等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派人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报道。
曹阿娣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童心、爱心、童趣引起少年儿童们的共鸣,她到位的文学文本也符合儿童口味,因而她的作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不少小读者写信给她,要和她交朋友,甚至称她为“姐姐”。在《小溪流》杂志全国小读者投票活动中,她得票数居第二位。
我曾经在2003年为《光明日报》副刊版的《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一篇书评中,重点谈到了曹阿娣对孩子们的那一份爱,她是一个和孩子没有距离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也曾为她的长篇小说写了一篇书评《一根红线》发表在《三湘都市报》上。
说来惭愧,我今年的春天才真正认识蒲公英这种植物。就在我的住宅旁边,一片坡地上,蒲公英一丛丛,蓬勃旺盛。而原来我对蒲公英的印象都来自传媒,都是文学中的,音乐和美术的,电影和电视中的,种子在满天飞扬的蒲公英。我却不知道蒲公英真正长在泥土中的样子。今年因为我的母亲患带状疱疹,需要找到蒲公英来煎水服用和冲洗,我跟邻居家一说,她顺手一指,我才知道这种神奇而美丽的植物就在我的家门口。此后,我少不了房前屋后,在休息或者散步的时候顺手采摘蒲公英。蒲公英的根很粗壮,稍不小心折断了便有白白的浆水渗出。邻居还告诉我春天那种嫩嫩的蒲公英叶子可以包饺子,做汤。蒲公英的全棵都可以用来煮水当茶水饮用,可以清热去毒。尤其对病毒型的皮肤病有疗效。
我查阅华夏中医网百科频道的词条: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是亚热带常见的一种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英文名字来自法语dent—de—lion,意思是狮子牙齿,是因为蒲公英叶子的形状象一嘴尖牙。蒲公英叶子从根部上面一圈长出,围着一两根花茎。花茎是空心的,折断之后有白色的乳汁。花为亮黄色,由很多细花瓣组成。成熟之后,花变成一朵圆的蒲公英伞,被风吹过会分为带着一粒种子的小白伞。各国儿童都以吹散蒲公英伞为乐。
可见“蒲公英”寓意儿童文学有着特殊的含义。我喜欢它。喜欢它含苞待放,也喜欢它在蓝天下漫天飞舞的美丽风景。殊不知,要欣赏这种美并不容易。首先是作者或者摄影者需要蹲下身子来,甚至趴下来贴近大地,将自己的身体和视线放到了比一棵蒲公英更低的位置来进行拍摄、观察、体验、描述和表现的。假如我们将蒲公英比喻为儿童文学,那么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的曹阿娣,正是有着这样一种蹲下来倾听儿童的声音的心态与姿态,才长期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颗童心;正是在这种自觉地放下身段,在倾听草叶在风中的开花结子一般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儿童,表现儿童,体察儿童,也才能在儿童本位的视角来思考当下儿童的处境和困境。
就在我现在居住的美国麻省剑桥城区有七所图书馆,每一所图书馆将近一半的阅读空间是为社区儿童提供的,为了儿童们的快乐阅读,图书馆还设有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歌舞表演等等以阅读为中心的儿童活动。就在社区的街头路边,也生长着蒲公英,开出了黄灿灿的花儿朵朵。我期待着曹阿娣的丛书出版,像蒲公英的花儿和种子一样播撒,成为伴随儿童快乐阅读快乐成长的良师益友。
骆晓戈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于美国麻省·剑桥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儿童研究会理事,湖南青少年研究会会长,湖南女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少年游子》由严锴主编,为“蒲公英少年文学丛书”之一。
《少年游子》收入了《妈妈不要我》《不懂装懂》《电脑娃娃》《老鼠发财记》《老鼠给猫当保姆》等儿童小说。期望本书能像蒲公英的花儿和种子一样播撒,成为伴随儿童快乐阅读快乐成长的良师益友。
《少年游子》由严锴主编:最终,经过7年的颠沛流离,东奔西走,今天才找到了一所这么正规的重点小学,而且他已经堂而皇之挂上了“城北学校”那亮闪闪的校徽。航航正式成为了一名重点小学的二年级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