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鉴图说/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帝鉴图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编撰,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本书还对张居正所诠释的帝王之道,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了独特评论。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内容推荐

《帝鉴图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年仅十岁的神宗皇帝编撰的,内容以古代帝王为鉴,来解说为人做事的道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原书虽然为帝王读书而编写,但内容通俗易懂,其中许多的道理和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对于今天仍然有着独到的指导意义,因为对此进行白话文的注释和整理,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目录

上篇 圣哲芳规

 任贤图治

 谏鼓谤木

 孝德升闻

 揭器求言

 下车泣罪

 戒酒防微

 解网施仁

 桑林祷雨

 德灭祥桑

 梦赉良弼

 泽及枯骨

 丹书受戒

 感谏勤政

 入关约法

 任用三杰

 过鲁祀圣

 却千里马

 止辇受言

 纳谏赐金

 不用利口

 露台惜费

 遣幸谢相

 屈尊劳将

 蒲轮征贤

 明辨诈书

 褒奖守令

 诏儒讲经

 葺槛旌直

 宾礼故人

 拒关赐布

 夜分讲经

 赏强项令

 临雍拜老

 爱惜郎官

 君臣鱼水

 焚裘示俭

 留衲戒奢

 弘文开馆

 上书粘壁

 纳箴赐帛

 纵鹊毁巢

 敬贤怀鹞

 览图禁杖

 主明臣直

 纵囚归狱

 望陵毁观

 撤殿营居

 面斥佞臣

 剪须和药

 遇物教储

 遣归方士

 焚锦销金

 委任贤相

 兄弟友爱

 召试县令

 听谏散鸟

 啖饼惜福

 烧黎联句

 不受贡献

 遣使赈恤

 延英忘倦

 淮蔡成功

 论字知谏

 屏书政要

 焚香读疏

 敬受母教

 解裘赐将

 碎七宝器

 受言书屏

 戒主衣翠

 竟日观书

 引衣容直

 改容听讲

 受无逸图

 不喜珠饰

 纳谏遣女

 天章召见

 夜止烧羊

 后苑观麦

 轸念流民

 烛送词臣

 述 语

下篇 狂愚覆辙

 游畋失位

 脯林酒池

 革囊射天

 妲己害政

 八骏巡游

 戏举烽火

 遣使求仙

 坑儒焚书

 大营宫室

 女巫出入

 五侯擅权

 市里微行

 宠昵飞燕

 嬖佞戮贤

 十侍乱政

 西邸鬻爵

 列肆后宫

 芳林营建

 羊车游宴

 笑祖俭德

 金莲布地

 舍身佛寺

 纵酒妄杀

 华林纵逸

 玉树新声

 剪彩为花

 游幸江都

 斜封除官

 观灯市里

 宠幸番将

 敛财侈费

 便殿击球

 宠信伶人

 上清道会

 应奉花石

 任用六贼

 述 语

试读章节

孝德升闻①

虞史纪:舜父瞽(gǔ)叟②,娶后妻生象,父顽③母嚣(yín)④,象傲。常欲杀舜,舜避逃,克谐以孝,瞽叟亦允若。帝求贤德,可以逊位⑤,群臣举舜,帝亦闻之。于是以二女妻舜,舜以德率二女,皆执妇道。

【解】虞史上记:大舜的父是个瞽目人,他前妻生的儿子就是大舜。舜母故了,瞽叟又娶一个后妻,生的儿子叫做象。那瞽叟愚顽不知道理,后妻嚣恶不贤,象又凶狠无状⑥。他三个人时常商量着要杀舜,舜知道了,设法躲避,然后得免。然终不敢怨其父母,只尽自家的孝道。久之,感化得一家人都和睦。瞽叟见他这等孝顺,也相信欢喜了,所以人都称他为孝子。当时帝尧要求贤德的人可逊以帝位者,群臣都举荐他。比先,帝尧已知大舜善处父母兄弟,是个圣人,但是不知他处夫妇之间何如。于是召舜去,把两个女子都嫁与他为妻。舜又能以德化率这二女,在他父母前都尽做媳妇的道理。尧因此遂禅(shàn)以帝位。自古圣贤,皆以孝行为本,然父母慈爱而子孝顺,尚不为难。独舜父母不慈,而终能感化,所以当时以为难能,而万世称为大孝也。

【注释】

①本篇出于《尚书-虞书·舜典》,并见于《史记·五帝本纪》。记述虞舜因孝敬父母而名闻天下的故事。

②瞽叟:瞽,眼睛瞎。这里指不能分辨颜色,引申为没有识别能力。因舜父不辨善恶,故谓之瞽叟。

③顽:愚妄。

④嚣:愚蠢不通事理。

⑤逊位:特指让出帝王之位。

⑥无状:无礼。

【译文】

虞史书上记载:虞舜的父亲瞽叟,在舜的母亲去世后,娶了一位后妻,她生下了舜的异母弟弟象。舜的父亲愚鲁狂妄,继母不通事理,象傲慢凶狠。他们三人合谋,总想杀死舜,舜总是设法逃避过去。在这种情况下,虞舜仍能和谐地尽孝道,瞽叟在虞舜的感召之下,也变得和顺了。唐尧这时正在四处寻找德才兼备的人,并准备把帝位让给他。群臣共同推荐舜,唐尧也曾听说有关舜尽孝的事迹,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时嫁给舜做妻子,以便借机进一步考察他。舜用道德给她二人做出表率,她二人也都能遵守当时妇女的规范.

揭器求言①

夏史纪:大禹②悬钟、鼓、磬(qìng)、铎(duó)、轺(tá0)③,以待四方之士④,日:“教寡人⑨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振铎;语(yù)以忧者,击磬;有狱讼(sòng)者,摇轺。”

【解】夏史上记:大禹既居帝位,恐自家于道有未明,义有未熟,或事务有不停当处,或有可忧而不知,或狱讼之未断,四方远近的人,无由得尽其言。于是将钟、鼓、磬、铎、轺五样乐器挂在外面,告谕臣民,说道:“有来告寡人以道者,则击鼓;谕以义者,则撞钟;告以事者,则振铎;语以忧者,则敲磬;有狱讼者,则摇轺。”禹在里面,听见有哪一件声响,便知是哪一项人到,就令他进见尽言。夫禹是大圣,聪明固以过人,而又能如此访问,则天下事物岂有一件不知,四方民情岂有一毫壅蔽?此禹之所以为大,而有夏之业所由以兴也。

【注释】

①本文出于《鬻(yù)子》。揭:举。本文记述了大禹虚心纳谏的故事。

②禹:姓姒(shì),夏后氏首领。受舜禅让,即天子位,国号曰夏,故史称夏禹。名前加一“大”字,表尊敬。

③钟、鼓、磬、铎、轺:古代五种乐器。钟、鼓今仍常见。磬是一种石制打击乐器;铎为铜制,形如大铃;轺状如鼓,但比鼓小,有柄,两边有环,可摇动。

④士:最早义为武士,后为贵族中最低一级。这里泛指人。

⑤寡人:寡德之人。先秦时一般用于帝王或诸侯的自谦。

【译文】

夏代的史书上记载:大禹曾悬挂钟、鼓、磬、铎、轺五种乐器,用这样的方式来等待四方的士人前来提出意见。他说:“前来教我治国之道的人,请击鼓;前来告知我礼法道义的人,请敲钟;前来向我反映情况的人,请振铎;前来向我诉说忧虑的人,请击磬;前来告状诉讼的人,请摇韶.”

下车泣罪①

夏史纪:大禹巡狩②(shou),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日:“罪人不顺道③,君王何为痛之?”王日:“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④;我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⑤,是以痛之。”

【解】夏史上记:大禹巡行诸侯之国⑥,路上遇见一起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车来问其犯罪之由,因而伤痛垂泣。左右的人问道:“这犯罪之人,所为不顺君道,正当加以刑罚,君王何故痛惜他?”禹说:“我想尧舜为君之时,能以德化人⑦,天下的人都依着尧舜的心为心,守礼安分,自不犯刑法。今我为君,不能以德化人,这百姓们各以其心为心,不顺道理,所以犯罪。是犯罪者虽是百姓,其实由我之不德有以致之,故我所以伤痛者,不是痛那犯罪之人,盖痛我德衰于尧舜也。”大禹不以罪人可恶,而以不德自伤如此,则所以增修其德,而期⑧于无刑者,无所不至矣。P9-13

序言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曰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

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千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

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

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前史所载兴亡治乱之迹,如出一辙。大抵皆以敬天法祖,听言纳谏,节用爱人,亲贤臣,远小人,忧勤惕厉,无不治者。

——明·张居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