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良有编撰鲍思陶、仝晰纲主编段立超校点的《龙文鞭影/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此书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龙文鞭影/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萧良有编撰鲍思陶、仝晰纲主编段立超校点的《龙文鞭影/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此书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文明形态之一,了解中华民族,最佳的途径就是阅读这个民族的经典。 史学的经典常新,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常新,让我们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常新,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己的人生操守。 萧良有编撰鲍思陶、仝晰纲主编段立超校点的《龙文鞭影/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是其中一册,让我们捧起经典,细细阅读吧。 目录 卷一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卷二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卷三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卷四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试读章节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尧是唐尧,古代圣君,把帝位禅让给舜帝。传说他“眉分八彩”,是帝王之相。 舜是虞舜,传说他每只眼里有两个瞳仁,也是帝王之相。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 商汤时七年大旱,请太史占卜,太史说应杀人祭天。商汤愿用自己祭天,他剪发断爪,列数自己六条罪状。话才说完,方圆几千里降下大雨。这就是“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汉高祖刘邦在征伐英布班师途中从家乡沛县经过,与父老子弟欢饮,席间慷慨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世称为《大风歌》。 秀巡河北策据江东 刘秀起兵后巡行河北,灭刘盆子、王郎,建立东汉政权,是为东汉光武帝。 孙权之兄孙策,十八岁与周瑜定计渡江,削平当地割据势力,在江东创立孙氏政权,受封讨虏将军。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一只鹞鸟,很高兴,让它停在手臂上。他远远看见魏征,怕魏征劝谏,赶忙把鹞鸟藏在怀中。魏征假装没看见,向他奏事,奏了很久,而鹞鸟竞被活活闷死在怀里。 汉灵帝时,政治腐败,宦官当权,大臣们都惧怕宦官。桓典当侍御史独不怕宦官,宦官们对他又恨又怕。他常骑骢马外出巡行,京师的人都很惧怕,说:“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西汉梁孝王刘武喜欢招致文士。在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他在兔园大宴宾客。当时著名文人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也应召前往,三人都写了雪赋。 明太祖朱元璋化装出访,遇到彭友信。朱元璋便吟了他刚作的《虹霓》的前两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让彭友信续完,友信续道:“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驾彩桥。”明太祖很高兴,次晨便召见友信,任他为布政使。 邺仙秋水宣圣春风 李泌七岁便能作文,唐玄宗在皇宫召见他。宰相张说称他为奇童,诗人贺知章说他“目如秋水”,是当“卿相”的料。后来李泌果然当了宰相,被封为邺侯。因为他喜好神仙术,所以称“邺仙”。 “宣圣”指孔子。汉武帝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哪个道德更高些?”东方朔答:“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 恺崇斗富浑溶争功 西晋王恺和石崇比阔斗富。有一次,王恺的外甥晋武帝赐王恺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这么高的珊瑚树是罕见的。王恺拿出来在石崇面前炫耀,石崇竞用铁如意把它击碎,然后叫人把家藏的珊瑚树全拿出来,仅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像王恺的那样高的就更多了。王恺见了,恍然自失。 西晋王浑和王溶一起受命征伐东吴,王浑不敢立即渡江,王溶却先入建康接受吴主孙皓的投降。第二天王浑过江,愧恨不平,与王溶相争,并上表王溶不受节制。王溶也不服,司马炎只好派范通去调解。为此王浑颇受人讥笑。 王伦使虏魏绛和戎 王伦是南宋主和派人物,多次出使金国约定和议。在金前后两次被扣留十年,并在扣留中死去。 魏绛是晋国大夫,力主和戎族友好,被晋悼公采纳,派他和戎族结盟。 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东汉光武帝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负责转输军需,并与冯异镇压绿林军。 汉高祖刘邦让萧何留镇关中,输送士卒粮饷,军需不乏,刘邦认为他功劳第一,后被封侯。 曾除丁谓皓折贾充 宋真宗时,丁谓迎合皇帝大建道观,排挤寇准。并勾结宦官,独揽朝政。仁宗即位后,王曾为相,贬丁谓为崖州司户参军。人们对此拍手称快。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降晋,贾充问他:“你挖人眼球,剥人面皮,此何等罪刑?”孙皓回答说:“这是惩罚弑君不忠者。” P2-4 序言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 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千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 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 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明贤《龙文鞭影》一书风行已久。童子入塾后,为父师者,暇即课其记诵,盖喜其字句不棘口,注中隶事甚多电。 ——清·李恩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