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韬三略/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晓明选译的《六韬三略/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集古代兵书精华,讲古代政谋奥义,帮助读者理解古人的文韬武略,吸收古代智慧的精髓。文中插入大量精美的古人原创版画,并配有精到图说,力求生动形象地展示书中的政谋战略。对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都进行注音,使读者在流利的阅读中,理解书中的策略技巧。设有题解、注释、译文等栏目,详细准确地解说原文,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中深意。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文明形态之一,了解中华民族,最佳的途径就是阅读这个民族的经典。

史学的经典常新,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常新,让我们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常新,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己的人生操守。

晓明选译的《六韬三略/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是其中一册,让我们捧起经典,细细阅读吧。

目录

六韬

 卷一 文韬

文师第一

盈虚第二

国务第三

大礼第四

明传第五

六守第六

守土第七

守国第八

上贤第九

举贤第十

赏罚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卷二 武韬

发启第十三

文启第十四

文伐第十五

顺启第十六

三疑第十七

 卷三 龙韬

王翼第十八

论将第十九

选将第二十

立将第二十一

将威第二十二

励军第二十三

阴符第二十四

阴书第二十五

军势第二十六

奇兵第二十七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农器第三十

 卷四 虎韬

军用第三十一

三阵第三十二

疾战第三十三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动静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绝道第三十九

略地第四十

火战第四十一

垒虚第四十二

 卷五 豹韬

林战第四十三

突战第四十四

敌强第四十五

敌武第四十六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少众第四十九

分险第五十

 卷六 犬韬

分合第五十一

武锋第五十二

练士第五十三

教战第五十四

均兵第五十五

武车士第五十六

武骑士第五十七

战车第五十八

战骑第五十九

战步第六十

三略

 卷上 上略

 卷中 中略

 卷下 下略

试读章节

【原文】

文王日:“惟仁人能受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日:“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译文】

文王说:“只有仁德之人才能接受正直的规谏,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来吃;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鱼就会来吃;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来吃。鱼儿贪食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的俸禄,就会服从君主的驱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就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悉为己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唉!土地幅员广大,国祚绵延久长,但如果不得人心,最后必定是烟消云散。有的国君虽然眼下默默无闻,但若能实施清明政治,那么,他的光辉必能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之德,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争取人心。快乐啊!圣人之虑,就是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并努力制定各种收揽人心的方法。”

【原文】

文王日:“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日:“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文王问道:“那么,该制定什么样的收揽人心的方法,才能够使得天下归顺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拥有的天下。能同天下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得到天下。而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生财富,能同人们共同享受利用的,这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顺。免除人们的死亡,排解人们的苦难,拯救人们的祸患,周济人们的危急的,这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就会归顺。和人们共历忧患,共享欢乐,好恶一致的,这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欢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创造利益的,这就是王道,王道之所在,天下就会归顺。”

P6-8

序言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

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千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

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

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

——南宋·晁公武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西汉·司马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