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此之外,季羡林还对长寿养生、事业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本书在大量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作者自身的感悟所编写,旨在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有所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季羡林的处世哲学/感悟大师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华业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此之外,季羡林还对长寿养生、事业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本书在大量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作者自身的感悟所编写,旨在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本书是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其八大处世哲学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内外兼修”“道德文章,为国楷模”“勤于耕耘,不问收获”“畅意抒怀,天高地阔”“情满胸怀,重义人生”等。 目录 第一章 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 1.待人须宽厚 2.交际人生的法宝——赞美 3.自我反省的人是智者 4.满招损,谦一定受益 5.“有为”与“有不为” 6.正确面对压力 7.做事情要“三思而行” 8.要具备谦逊的品格 第二章 道德文章,为国楷模——修身立德之道 1.以德立身 2.慈善是道德积累的开端 3.人生的目标 4.一个人要有骨头 5.学会做人 6.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 7.做人要懂礼貌 8.摒弃诱惑,做人要保持晚节 第三章 勤于耕耘,不问收获——获得成功的法则 1.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2.热情是成功的原动力 3.使事业成为喜悦 4.正确对待机遇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7.一寸光阴一寸金 8.自信才能成功 第四章 畅意抒怀,天高地阔——旷达的人生心态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挣脱心灵的枷锁 3.不被“名缰利索”束缚 4.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5.笑着离开世界 6.不怨天,不尤人 7.忠言逆耳利于行 8.用爱心打造自己的人生 第五章 情满胸怀,重义人生——寄情亲朋师友 1.现实主义的爱情 2.纯真的爱 3.关于我们的老师 4.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 5.对朋友要讲信义 6.夫妻间要懂得宽容 7.关于孝道 8.友谊地久天长 9.我们伟大的母亲 第六章 与人为善,和谐共融——善恶人生辩证法 1.做一个及格的好人 2.关于恶人 3.损人不利己的坏人 4.对付坏人的四大法宝 5.学会压制本能 6.野蛮的“正义”与“非正义” 7.关于君子和小人 第七章 心态平衡,情绪稳定——长寿养生之术 1.健康的心态是长寿的前提 2.“适当”是长寿的关键 3.无为养生法 4.摆脱心理负担 5.不要轻易动怒 6.服丹药不是长生之道 7.做一个生命的强者 8.面对生命,要“想得开” 第八章 物有极数,月有盈亏——不完满才是人生的哲学 1.不完满才是人生 2.无规矩,不成方圆 3.“当时”的不寻常 4.傲慢与天才 5.不要成为行动的侏儒 6.不要做“好好先生” 7.恐惧心理辩证法 8.不要自作聪明 试读章节 1.待人须宽厚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日真,二日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先生把待人之道归纳成两个字“真”、“忍”。这里所说的“忍”,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宽容。 人与人平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无大的利害冲突,“不饶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这样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处世要学会宽容厚道。 荀子曾说过:“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丈夫贤明而能容纳软弱无能的人;知识丰富而能容纳愚昧无知的人;博大精深而能容纳浅薄的人;德操纯粹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海洋深广,因为它不拒江河的大小清浊。一个人能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大度的人;一个人能容纳他人的弱点,更是真正大度的人。 这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古人曾多次运用。 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沈道虔的人,家有菜园,菜园里种着萝卜。这天,沈道虔从外面回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偷他家的萝卜,他赶紧避开,等那人偷够了走后他才出来。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去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竹林。你不用拔它,我会送你更好的。”他让人买了大笋去送给那人,那人十分羞惭,没有接受。沈道虔就让人把大笋直接送到了那人家里。沈道虔家贫,常带着家中小孩去田里拾麦穗。偶尔遇上其他拾麦穗的人相互争抢麦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全部给争抢的人,争抢的人非常惭愧。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仁厚著称乡里。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几乎一样。邻居就找到曹家,说曹家的猪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争辩,就把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邻居知道搞错了,就把曹节家的猪送回来,连连道歉,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从表面看来,沈道虔和曹节无是无非,甚至显得窝囊懦弱。但实际上却显出了他们宽容厚道的为人。偷萝卜拔竹笋争麦穗,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是人穷家贫的无奈,何必深责?替他掩藏几分,反倒能使他自惭改过。邻居错认猪,尽管有自私一面,但失猪对一般人家而言也毕竟是大损失,情急之下错认,也可以理解。此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宁可自己吃亏,正是胸襟宽阔、与人为善的美德的体现。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重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走投无路;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人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于高高的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意指人弱小易变,情绪的波动随时都在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时之失,我们伺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其实,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季羡林先生给宽容加的尺度,即“一切善良的人”,对于缺点,我们可以宽容,可以“忍”,而对于邪恶,我们也应该有勇气站出来与之斗争。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宽以待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城当大官的亲属张英。张英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地待人,而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只会令我们在为人处世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绩。P2-4 序言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的泰斗,他不仅精通多国语言,在古文字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颇有研究。这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世纪老人,早在学生时代就发表过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作品,伴随着日后的风风雨雨,知识和阅历不断增长,在学术研究之余,他始终坚持用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积累到现在已经有十余部、一百五十多万字的散文作品。 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季羡林在普通老百姓中也颇有“人缘”,人们争相购买他的著作,以至于使得许多所谓的“畅销书”都相形见绌。既能得到学人的赞同,又被读者广泛接受,这种现象在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是比较罕见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季羡林以近百年的人生厚度,用深入浅出的手法,道出了许多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处世哲学,所以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理所应当的。季羡林先生在作品中提出了许多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别有新意的处世主张。比如,他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观点。季羡林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完满的人生,但是从古至今,海内海外,根本从来都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所以那种一味追求完美的人是盲目的。 另外,季老对善恶的区分也令人耳目一新,他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他不认为“好人”就是一味地帮助别人,丝毫不考虑自己,“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季羡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对友谊、爱情、家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博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人志城,鲜有不胜利者”,“世人对爱情的态度可以笼统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现实主义,一派是理想主义”…… 除此之外,季羡林还对长寿养生、事业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我们在大量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自己的感悟,编写了这本《季羡林的处世哲学》,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有所裨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