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编写的《小公主》讲述的是一个聪明漂亮、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萨拉,从小失去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并过着富裕的生活。父亲在她 7岁那年,把她送到了英国的一所学校读书,并过着“公主”般的生活。一次意外,父亲在印度死亡,改变了她的一切——从此,她变成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铭钦女士天天指使她干活,在这段日子里,她与知心朋友友谊更加深厚,而且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凭借自己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重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并成为一位真正的“公主”。一个神秘人的出现,使萨拉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了钻石矿的一半财产并又恢复了昔日的光彩。
《小公主》是美国作家弗兰西丝·霍奇森·伯内特最著名的作品,自1905年以来多次再版,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不仅有多种文本流行于世,还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刷。主人公萨拉·克鲁是个出生在印度的英国富家之女,自幼丧母,倍受父亲疼爱。她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富于幻想。她初次被称作“公主”是在父亲送她进校前带她大肆购买之时,可见在当时,金钱能够带来类似皇族的特权。由于萨拉待人谦和有礼,仁爱宽厚,具备了真正的公主气质,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小公主”的美称。不料几年后,厄运从天而降,萨拉瞬即成为一文不名的孤儿,被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校长明饮小姐赶到阴冷潮湿的阁楼栖身,受尽虐待。尽管如此,她仍然保持着公主般的气质,富无骄气,贫有傲骨,十分令人钦佩。在遇到已成为钻石矿巨富并一直在苦苦寻找她的卡里斯福特先生后,萨拉才结束了悲惨的生活,成为巨额财富的继承人。《小公主》情节跌宕起伏,哀婉动人,对青少年的品德修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一个阴暗的冬日里,沉沉浓雾笼罩着伦敦的街道。于是像在夜晚一样,煤气路灯点亮了,商店的橱窗也被煤气灯照得闪闪发光。一个神情古怪的小姑娘和她的父亲坐在一辆马车里,马车缓缓驶过大街。她斜靠着父亲路腿坐着,父亲用一只手搂着她,她注视着窗外的过往行人,大眼睛里流露出奇怪的、若有所思的目光,显得老气横秋。
像她这么小的女孩子,人们想不到会在她的小脸上看到这样一种表情。这本应是12岁小孩才会有的老练的神态,而萨拉·克鲁只有7岁。实际上,她总是梦见和思索一些古怪的事情,她还记不起有什么时候她不在思索成年人的事情和他们所拥有的世界。她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活了很久很久似的。
这时,她正在回忆刚和父亲克鲁上尉一起从孟买回来时的旅程。她正想到那只大船,船上默默地来来往往的印度水手,在炽热的甲板上玩耍的孩子,还有一些青年军官的妻子,她们老是让她同她们说话,又笑话她所说的事情。
她主要想到的是:真奇怪,一个人一会儿在烈日下的印度,接着到了海洋中间,随后又坐在一辆奇怪的车上,驶过陌生的街道,而这里的白天却像夜间一样黑,她感到这一切十分费解,所以更紧地靠近父亲。
“爸爸,”她神秘地几乎是耳语般低声叫,“爸爸。”
“什么事,宝贝儿?”克鲁上尉答道,把她搂得更紧,同时朝下瞧着她的脸。“萨拉在想什么呀?”
“这就是那个地方吗?”萨拉低声说,向他靠得更紧。“是吗,爸爸?”
“是的,小萨拉,是这里。我们终于到了。”她虽然只有7岁,但她知道他说这话时心里感到悲哀。
她觉得,自她对“那个地方”——她常常是这样称呼它的——从思想上作好准备以来,已有许多年了。她母亲在生她时去世了,所以她从不了解母亲,也不想念她。她的年轻、英俊、富有、宠爱她的父亲似乎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们总是在一起玩,彼此相亲,她只知道他富有,因为她听到人们在认为她没有注意听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她还听他们说,她长大以后也会富有。她并不明白成为富人的全部含义。她一直住在漂亮的有游廊的平房里,看惯许多仆人向她行礼,称她“小姐”,让她随心所欲。她有各种玩具、小猫小狗和一个尊敬她的女仆,她逐渐懂得富人都有这些东西。可是,她所知道的富有就是这些。
在她有生以来的短短几年中,只有一件事使她苦恼,这就是总有一天要把她送去的“那个地方”。印度的气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利的,要尽快把他们送走——般是送往英国上学。她看见别的孩子离去,也听到他们的父母亲谈起收到他们的来信。她知道她也不得不去,虽然有时候她父亲讲的关于航行和这个新国家的故事曾引起她的兴趣,但使她苦恼的是,她不能和他在一起。
“你不能同我一起到那个地方去吗,爸爸?”当她5岁的时候曾问过这个问题。“你不能也上学吗?我会帮助你做功课的。”
“可是你用不着呆很久,小萨拉,”他总是这么说。“你将住在一所漂亮的房子里,那里有许多小姑娘,你们可以一起玩,我会寄好多书给你,你会很快地长大,几乎要不了一年,你就长大起来了,能干得足可以回来照顾爸爸。”她喜欢想这些事。替父亲管理家务;同他一起骑马,在他举行宴会时坐在餐桌的主位上;同他谈话和读他的书——这是她最喜爱的事,要是她必须到英国的“那个地方”去,她就必须下决心去。她倒不大在乎别的小姑娘,只要有许多书可以安慰自己就行了。她爱书胜过爱其他任何东西,事实上,她总是编一些情节动人的故事,讲给自己听。有时候她把故事讲给父亲听,他和她一样喜欢这些故事。
“好吧,爸爸,”她低声说,“我们既然到了这里,我想我们只好听天由命了。”
他听到她的这种老成的说法笑了,吻了吻她。他实在根本没想听天由命,但是他知道必须保守秘密。他的机灵的小萨拉,一直是他的好伙伴,他想到回到印度后,他将是一个孤独的人,当他走进平房时,就会知道自己不能指望见到穿白外衣的小人前来迎接他。因此他更紧地搂着她,这时马车驶进一个阴暗的大广场,坐落在广场上的那所房子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这是一所宽大而阴暗的砖房,和那一排建筑物中其他房子完全一样,只是它的前门有一块发亮的铜牌,上面刻着黑体字:
明钦小姐
私立女子学校
“我们到了,萨拉,”克鲁上尉说,尽量使声音听上去显得快活一些。接着他把她从马车上抱下,登上台阶,拉响门铃。萨拉后来总觉得,这所房子不知怎的跟明钦小姐完全一样。它是体面的,家具也好,但室内的一切却很难看;就连扶手椅中间也仿佛有着硬梆梆的骨头。大厅里的每样东西都是坚硬的,擦得发亮,甚至角落里那只高大时钟的圆脸上,红润的双颊也透出一种严厉的光泽。接待他们的那间客厅里,铺着一块有正方形图案的地毯,几把椅子也是正方形的,一只笨重的大理石时钟摆在笨重的大理石壁炉架上。
萨拉在一把坚硬的红木椅上坐下,对周围迅速地看了一眼。
P3-9
多年以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凭借国内一流的翻译和出版实力及资源,精心策划、出版了大批双语读物,在海内外读者中和业界内产生了良好、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出版特色。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汉(汉英)对照“一百丛书”,声名远扬,成为一套最权威、最有特色且又实用的双语读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英语学习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还有“英若诚名剧译丛”、“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丛书”、“美丽英文书系”,这些优秀的双语读物,有的畅销,有的常销不衰反复再版,有的被选为大学英语阅读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双语名著无障碍阅读丛书”是中译专门为中学生和英语学习者精心打造的又一品牌,是一个新的双语读物系列,具有以下特点:
选题创新——该系列图书是国内第一套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双语名著读物,所选篇目均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或为中学生以及同等文化水平的社会读者喜闻乐见的世界名著,重新编译为英汉(汉英)对照的双语读本。这些书既给青少年读者提供了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又让他们领略到原著的精髓和魅力,对他们更好地学习英文大有裨益;同时,丛书中入选的《论语》、《茶馆》、《家》等汉英对照读物,亦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外读者所共知的经典名篇,能使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经典的无限乐趣。
无障碍阅读——中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原著会遇到很多生词和文化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给每一本读物原文中的较难词汇和不易理解之处都加上了注释,在内文的版式设计上也采取英汉(或汉英)对照方式,扫清了学生阅读时的障碍。
优良品质——中译双语读物多年来在读者中享有良好口碑,这得益于作者和出版者对于图书质量的不懈追求。“双语名著无障碍阅读丛书”继承了中译双语读物的优良传统——精选的篇目、优秀的译文、方便实用的注解,秉承着对每一个读者负责的精神,竭力打造精品图书。
愿这套丛书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愿读者在英语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两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
学习英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图,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要想学好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要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地道的英语,我们不妨读细一点,甚至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诵。但阅读不应该只限于写一些漂亮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是广泛的人文知识,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熊德倪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梅仁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我看来,多背诵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都大有益于自己的写作。就是在阅读一些小说时,有些好的句子、段落,也可以背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肯读书,多背诵,自己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必会长进。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