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辑录《百家讲坛》外于丹解读人生最全精华,书中的“9堂幸福课”融合当下身心灵修炼与国学智慧,以最新感悟教你深耕福田:“安身立命的哲学”、“活出不较劲的自己”、“过好日子的真智慧”、“柔和温暖的处世良方”、“拯救困顿中的自己”、“乐活当下的本源”、“懂得如何去爱”、“做一个有幸福感的女人”等等。
这是一本在烦心的时候可以解愁,安寂的时候用来静享的心灵读本。朴素温馨的封面,雅致时尚的版式,贴近心灵的主题,从里到外让人感受到于丹系列所具有的亲民色彩,同时字里行间又散发着一股格外清新温暖的气息。“天空”中有智慧的繁星,有滋润人心的甘霖雨露。书中的“天空”为我们提供一方心灵的栖息地,在那里,我们能洗去烦恼,找寻到安身立命的哲学。
继《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之后于丹最新心灵感悟。首次辑录《百家讲坛》外于丹解读人生最全精华。身心灵修炼与国学智慧的完美结晶,教你深耕福田、把握幸福。踮起脚尖,拨开眼前的云雾,智慧的甘霖将滋养心灵,和煦的阳光会温暖人生。
“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我们活在一个饱受信息轰炸的世界里,海量信息不请自来,眼睛和头脑都难以承受世事的喧嚣与诱惑,众人在睡觉或迷茫中匆忙奔走。于是,我们不得不随时删除那些过期的、颓败的、陈旧的思想。外力可以把内心搅乱,但却无法让它恢复如初。唯有自己,才是安顿心灵的力量。
内心的体会才是最重要的
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穿越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是一种道家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
人生就是这样一场大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现象不同,本质一样,夜里的梦是白日梦的延续,如此而已。什么时候才真正不做梦呢?必须得道,只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大彻大悟大清醒以后,才会顿悟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
很多人都知道“南柯一梦”的故事。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中,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别有洞天。车行数十里,行人络绎不绝,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失去国君宠信,后来他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心中悒悒寡欢。后来,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一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原来如此!
人生的这场大梦,不知道能有几个人真的清醒。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走完了;有的人醒悟的时候已经晚了,生命之车已经快驶到终点。人们来来回回奔走在路上,为利来,为利往,常常被世间的枷锁套牢,忘记了身心的自由与潇洒。在这样的时候,庄子的“乘物以游心”就显出了独特的意义。
于丹在参加各种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提到庄子的“乘物以游心”。在荡漾着凛凛正气的武当山下,她在天地山川为之动容的音乐中,告诉人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你乘坐的凭借,但不是灵魂的依托与归宿。就像每一次旅游,无论你乘坐的是电车、火车还是飞机,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浏览的是风景,最重要的是留在心里的爱。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每个人空空地来到尘世,经历过梦幻泡影般的人生,爱过、错过、依依不舍地别过,到头来还是要空空地去。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最后也渐渐在心里云烟般散去。所以,除了装在胸膛里的一颗热烈的心,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外物,不过是一种工具,人们借由外物所要达到的是“心的自由”。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黄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拍了拍翅膀,果然像是一只蝴蝶,快乐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大悟,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那么,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其实,到底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变成人和变成蝴蝶的时候,人的心灵都可以得到一种自由与快乐。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来说,所有凭借都是随心而变,随心而动的,所谓“乘物游心”也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物质世界非常丰富,海量信息无限延伸,有时候,人们对这膨胀的世界缺乏明确的判断和把握,这恰恰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悲哀。于丹说,从古人的身上,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庄子的“乘物以游心”,也就是说,“我们把人世间的万物穿越,穿越之后达到心游万仞。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穿越的”。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看破名利,超越贫困,将人生的意义升华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才是现代人最应该学习的心态。也只有这种内在的自信与优游,才能让我们将现代科技看成“物”,从心所欲,穿越在奢豪、浪漫的人生之旅上,带给心灵以真正意义的自由与超越。P20-22
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孔子的诞辰定为纪念日,并赞扬孔子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这无疑表明,文化的交流与日俱增,东西方的文化“逆差”正在不断地弥合与拉近。
作为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家滕阳户掌门人,我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始终坚信,二流的世界强国靠的是经济,一流的世界强国凭的是文化。纵观风云跌宕的世界历史,每个民族经济崛起的背后,都有民族文化振兴做支撑。毕竞,只有文化才是一个国家赖以永存的生命线,也是接续一个民族文化身份的DNA。
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不能再跟随西方文化的脚步了,而应该在国际文化的舞台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色,守正创新,重拾中国传统经典中的精神与价值。在这一方面,于丹走在了大家的前面。
我认为“她是史无前例的孔子哲学的成功传播者,也是《论语》入门的优秀启蒙教师,没有于丹,《论语》不会这样火,孔子也不会这样红”。
首先,于丹是传统文化的成功传播者。如果孔子生活在今天,他肯定也不会坐着牛车四处讲学,而是会借助传媒来推广自己的学说。一个真正希望传播自己思想,而且相信自己的思想对社会有益的人,是不会放过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的。2500多年之后,于丹教授通过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用现代人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论语》布道者。
其次,于丹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心理医生”。于丹用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启迪人们用生命的名义获得感受,并让人们用这种感受来拯救遭遇困顿时的自己,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通过观看她的讲座、阅读她的书籍,或者倾听她的谈话,我们从中得到慰藉和鼓励,找到心灵栖息的净土。这种传统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中国文化的回归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于丹的世界里,孔子和庄子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而是温暖、朴素、亲切的长者;他们的思想也不再是供顶礼膜拜之用,而是真诚地、实在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唯一的,于丹也如此。
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