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三部曲的问世带动了国内的“科幻热”,也引起了人们对科技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世界的向往。颜桥所著的《芯存者/猫眼侦探》就是这样一部植根于现代人对于网络依赖的科幻小说,更是一场关于生存危机的探讨。
AI芯片植入人体并非无稽之谈,《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演讲中曾指出,我们和手机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并不遥远的2046,青年消亡在这无边网络里,网络决定人类的出生、生活,决定求职、择偶、就医,决定未来……人类获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强大的技术,但却失去了很多自由,像装在镜框里的蝴蝶标本……
不同于其他科幻推理小说的重口味,本书搞笑的对话、纯洁的友情、萌动的爱情,亦使其成为女性读者的上上之选。
颜桥所著的《芯存者/猫眼侦探》记述了从2020年开始,你将会遇到的世界——
2020年,一块“AI芯片”植入人体,大脑成为物联网最后的智能设备,史称“芯片元年”。
2024年,人类消化系统日渐退化,以服用胶囊及膏状食物过活,市场惊现“抗饿芯片”。
2030年,人体死亡后,记忆与人格可存储于芯片内,芯片群墓地被称为“思旧塔”。
2032年,生产商专注“身体芯片”研发,各名目芯片应运而生,芯片植入业隶属美容整形行业。
2046年,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掌心植入芯片,仪式由神父主持,名曰:解锁。
“芯存者”时代到了。
1 被劫持的美瞳少年
这是2046年的一天,阴森森的,酒吧里很昏暗,我正在等人。
手掌里隐隐作痛,芯片将热能传导到身体,只需一会儿,便不会饥饿。虽然政府并未强迫植入芯片,但由于智能手机昂贵到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植入芯片既可以采取生物充电,又有抑制饥饿功能,人们纷纷将手机芯片植入手掌。平时芯片隐没于身体,只有在使用、损坏或预警时,才可以看到红色光芒闪烁在掌心,像太阳上黑子耀斑。
我看了下掌中的芯片,只有一格电量了,幺鸡还没有来。我把美瞳落在办公室了,真是糟糕透了。我不得不闭着右眼,像一只猫头鹰倒挂在树上。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只是想让自己“当机”一会儿。
酒保问:“先生,您刚说需要一杯鸡尾酒,一杯卡布奇诺,还有一盘水果沙拉?”
他的声音很小,酒吧内很嘈杂。
他以为我没有听见,又提高嗓门说了一次:“我说,先生,您点的菜单是一盘水果沙拉、一杯卡布奇诺,还有一杯鸡尾酒吗?”
我瞪了他一眼:“为什么你两次说的菜单顺序不同,第二次说,语气上明显卡顿了。”
“是吗?您好细致,我只是刚在想,糟了,水果沙拉貌似没有了,因此有点儿走神。”
“那沙拉不要了。按照我说的次序上,先上鸡尾酒,然后卡布奇诺,顺序别错。”
“好。”可能酒保觉得奇怪,“但……这有关系吗?您可以自己选择先喝哪个。”
“我不能空腹喝冷咖啡,所以必须先点杯鸡尾酒暖暖胃。假如你先上的咖啡,等到鸡尾酒上时,咖啡早就冷了。你明白?”他点头,没走几步,特意回头看了我一眼,估计是觉得我真是很难缠的主顾。
闲得无聊,我右手做手枪状,睁开右眼,“扫描”下这个酒吧的客人:
离我不远处,一个大胡子脖子上挂着一条银项链,项链上右侧靠近锁骨位置的第五个环扣磨损得厉害,银质发白。项链下方有一块铭牌,刮花得厉害,铭牌是铁质的,显然和项链不搭。铭牌上隐约有几个小字:美利山。有一组蝌蚪大的数字:23006。大胡子端着酒杯,杯子里的冰块浮在酒杯中央,他眉头紧锁,站姿上略微凸臀,屁股外翘。(难道是痔疮发作中?我恶意揣测。)在他头顶的天花板上,两只苍蝇停在铁锈色背景中交尾。(交尾好一会儿了,真够持久的了。)我无聊的时候真是够无聊的。
我赶忙闭眼,阻断海量的“细节”侵袭脑海,这些细节像潮水一样涌来,脑子有点炸掉的感觉。医生让我出门戴美瞳,说这样可以平衡我的视觉系统,也许能缓解我失眠头痛的病状。
幺鸡来了,他大声叫:“我来晚了,美瞳——给你带来了。”酒吧里的女生纷纷转过头来,好奇看着我,我狠狠瞪了幺鸡一眼。
“美——那个滤镜我给你带来了。”幺鸡终于改口把美瞳说成“滤镜”,“医生说这样就可以治好你的病?很时髦哦。”
“医生说,我只是长了一只猫的眼睛。”我小声对他说,“太多细节信息堵塞住脑子,导致肿胀,就容易头痛失眠。”我想可以简单这么概括,至于是不是真长了一只猫的眼睛,鬼知道呢。自从小时候无意被一种放射性物质辐射后,我的右眼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已经习惯和这只眼睛和平共处了。
“谁带着两个分辨率差别很大的镜头,脑子都会出毛病的。你盖个滤镜试试,哎,注意保护咱家的镜头啊。”幺鸡这家伙很早就知道我视力发达,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搭着人梯在夜色里看对面楼的女生洗澡,我踩在他的肩膀上,他流着口水在我下面,问:“咱家镜头,看仔细了,多大罩杯,夜光扫描,把细节告诉我。”细节,在他字典里,是一个多么猥琐的词。
P3-5
楔子
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圣经》最终章《启示录》的一段:
“它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穷,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
《启示录》是关于末日预言的章节,里面大部分预言都是隐喻。后来我们才明白,《圣经》里所说的“印记”,可能就是指在人体植入芯片。
2020年,从第一个人接受芯片开始,人类世界开始改变,而第一块芯片,名为印记。
后记:猫、病人和侦探之异同
我前后养过两只猫,这种动物异常机敏,它们常常躲在遮蔽的幕布或门后,偷偷看着你。安静时候,跃上窗台,左右流盼行人来往,它一直是一个秘密的观察者。
有次,我看到它躲在沙发后面,一直注视我。直到我离开,它迅速走到我座位下——原来有一个毛线头。它看见的总是你可能“看不见”的细节,猫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截然是两个平行世界。我忽然有个特别念头,如果猫是一位侦探,一定是那种“静观型”的侦探,一切细节都了然在目,洞若观火。它们可能会陷入一个异常细微、琐碎、隐性,甚至强迫的“微细世界”,那个世界一定与我们的世界截然不同,趣味盎然。那个世界和侦探有着很大近似性,有句话:细节里总有上帝的灵光。
“为猫和自己,写一本书吧,最好是侦探小说。”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写一本侦探小说一直是我的梦想。
一位朋友在微信里总是喜欢发“恩”,她几乎不发“嗯”,于是这个细节总是强迫性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有一次,谈一件事情,她的话不多,发给我一个“嗯”,我瞬间像被电击到,我问她:“是你吗?你确定?”她也被我吓到了。于是我告诉她,一个人的输入习惯很难改变,你很难会把“恩”改为“嗯”,今天忽然改了,有两种可能:一是输入手机的人不是你;二是你使用的输入键盘或者输入APP换了。她惊呼:“天哪!我今天刚换手机!第一个回你的,还不熟,你对细节的敏感度太令人惊悚了。去写本侦探小说吧。”
于是,你们看到这位男主人公也叫颜桥,他是一个极端的我,更加敏感和细节强迫。侦探小说的灵感开头就有了:一位少年因为被特别辐射污染,长了一只猫的眼睛,平时,他戴着一种透明美瞳,表面与常人无异,但摘下美瞳,却可以见到人类注意力不可见的世界。自然他也必须忍受细碎带来的各种麻烦和痛苦。敏锐的细节癖好成就一名好侦探的洞察,也是致命的障碍与缺点,因为那种处女座吹毛求疵的强迫症,让周围人痛苦不堪。(这样的人生活里并不少见。)他既是超人,也是病人。正是这种“新奇感”让我提起笔,有了这部很年轻化、日韩动漫色彩的科幻推理小说。
这个故事背景被用来描述“后智能手机”危机时代的困境是恰如其分的。在互联网上有一种讴歌“互联网神话”的趋势,物联网被描述为未来潮流所向。一位科技圈朋友开玩笑说:“未来凡是不能联网的都会死亡,而设备联网最后的‘智能设备’就是人类的大脑。大脑连接互联网,实现了两种‘网络’的对接,脑意识的网络与互联网融为一体,我‘想’什么,马上就可以‘做’,想就是做。这种‘脑机接口’实验已经在科学界兴起了。”人类意识可以进入芯片,而智能手机变小、变薄,最后植入人体,人类被改造成一种一半电子一半生物的“芯片人”。这样的“芯片人”并非不可能,据说90后以下一族,一天至少有五六小时是在“智能手机”中度过的,智能手机空间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世界”。
这本科幻推理小说描述的正是大脑意识进入那个世界,科幻、惊悚、悬疑,外加一点儿浪漫的爱情。看过稿子的朋友告诉我,你写得一点儿不科幻,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芯片人就是世界潮流里最大的现实,我们是信息喂养和连接共生的一代人。芯片人(iphone men)英文名字带有“需要不停拨打(连接)的人”的意味,暗示无法离线的状态,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进入必须“连接”才得以存活的“共生状态”。
你说这么多,和你的侦探小说有毛关系?世界越来越联为一体,人类获得最大信息交互的区间,但同时快乐未必是指数增长的,就像一只猫,它的快乐只是在一个角落盹一会儿。在2046年,这样由一只猫名义拥有的侦探社,他的目的恐怕不是要让技术潮流湮没自己,而是回归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与天性,就如同猫伸展一下身体。告诉我的读者,侦探和猫的感觉之间是可以无缝衔接的,假如你不信,就请翻开这本小书,去看看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
最后,这篇文章送给两只曾经与我相遇的猫,它们都已故去,愿它们在天堂安息。文章开头那位被我认定不说“嗯”的朋友,我会送一本签名本给你,为那个敏感的我说句对不起,如果“嗯”代“有口无心”,那么我签上“恩”,无口有心,默默无言,生活里很多美好无须用“口”。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