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是一门综合性智能活动,需要一种智慧的“巧劲儿”和厚道的“憨劲儿”。
本书有针对性地引用了大量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名人成功的经验,启迪你学会思考,让你拥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充满活力,像柔韧的藤条一样显示它的灵活性与多变性。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增强对心理学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心理学的指导和运用,我们就能在说话和办事时占得先机。把自己变成一个说话办事的能人,先要有一种自信的心理暗示,然后用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为自己顺利办事打开一条通道。你说话越真诚,越为对方着想,对方也会将心比心地理解你,帮助你达成所愿。使用心理学的策略,引导整件事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说话办事注意分寸,你就能在社交场合中进退自如。
本书有针对性地引用了大量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名人成功的经验,启迪你学会思考,让你拥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充满活力,像柔韧的藤条一样显示出自身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从“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掌握好时机开始,有了一‘谙熟人情巧办事”的处事技巧,让你“打破框框,不钻牛角尖”,寻找到实现目标的“捷径”,再“把人情变成披荆斩棘的利刃”,就可以“以弱胜强”、提高效率,节省能量,达到“成功未必穷奔跑”的轻松,从而让你巧妙办事,轻轻松松完成任务。
与环境一起变色
上过生物课的人知道,有一种叫蜥蜴也叫变色龙的爬行动物,体长也就25厘米左右,但它的本事不小,舌头能从嘴内伸出好几厘米长,便于捕捉昆虫;更有一个绝招,能随时伸缩身体,改变皮肤的颜色,使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如树木花草等)的颜色保持一致,这种本领让它很容易就逃脱了天敌的追踪。因而,人也要学会这种“变”的本领,才能够在人生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西方有句谚语:“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而中国也有句谚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清早,有一个人问释迦牟尼佛一个问题,佛陀答了。但是那个人没听明白,于是到了傍晚他又问了一次,佛陀又回答时,却跟早上的答案是不一样的。那个人很惊讶,问佛陀为什么。佛陀说:“那是必然的。当时是早上,现在是傍晚,太阳正落下西山。我跟着生命一起流动,而且随着我的流动,我的答案也会改变,我无法给你一个静止的定论。”
赵武灵王的成功,在于他敢于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通权达变。秦王国的崛起,在于与时俱进,把改革事业推向纵深。他支持实行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打了一个彻底的翻身仗。从此秦由落后变为先进,成为时代的排头兵。风云际会,现代人面对诡谲的职场人事,更应以良好的应变力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
泰戈尔说:“那些仅仅循规蹈矩地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邓小平也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
事实上,一个积极开放的人比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更能赢得他人的关注和喜爱,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所以,我们要拥有开放的性格,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不断变化的生活。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认为:万物的根源来自脱离人们意志而独立存在的自然界,事物处在矛盾对立之中,这是万物得以发展变化的本因。这些构成了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哲学基础。他提出变法的口号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天人了不相关,各有其道。自然界的灾异与人类社会的动乱同时发生,是偶然的巧合,二者没有因果联系。“祖宗不足法”是针对司马光一再要求的“谨守祖宗之成法”而提出的。王安石认为,制定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天下安宁,民富国强。宋朝建立法律制度的宗旨应该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为了摒弃流俗异论,王安石提出“人言不足恤”。国家立法不能受“人言’左右,应以国民长远利益为标准;如果以人言为恤,则不能制定善法。
无独有偶,理学家朱熹就提出了“因时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主张用区分“天理”、“人欲”的方法来裁判历史,认为夏、商、周三代是“天理流行”的时代,三代以下是“利欲之私”泛滥的时代。他要求效法三代,改革时弊,重建“天理流行”的盛世。在变法的指导原则上,他指出封建的纲常名教是本,法律制度是末,不能本末倒置。在朱熹看来,变法不过是改变人心的一个条件。改革时弊的根本方法是改变人心。要尽除人们的私欲,光靠法律制度是不够的。他认为,三代以下“心术”不正的原因是“尊君卑臣”。要采取措施限制君主的专断之权。
同样,在今天,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处事之道也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并接受。“通权达变”的方式解决了一系列特殊性的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权变”思想,主要是为了起到“通”与“达”的作用。即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取舍,要求人们知法度而不拘泥于法度,明事理而不淤滞于事理;知进退,善变通;允中厥,不极端;动静相宜,行止有度。
行走于人世,本来就是一场非常艰巨而严峻的考验,并且世间万物纷然而庞杂难以一概而论。虽然从人生的进取层面来看,为人自然应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在具体的实际行动则应遵循“权变”的原则,不应执于一端,否则东向西望难见西墙。世事的复杂,人心的多变,要求人们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惟有灵活掌握“权变”的通达,才能真正做到进退自若。
风险就是机遇
目前,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有五大因素影响人的性格。而汉堡的心理学家伯格哈特·安德烈斯新近宣布他发现了影响人性格的第六大因素——“冒险精神”,或者称之为“勇气”。冒险精神并不等于莽撞。前者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愿意承担责任。为了达到目标,勇于承担风险。竞争使他感到兴奋,面对残酷的竞争,他毫无惧色。这种勇敢性格的人总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已做好准备,在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情况下承担责任。”
这类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更倾向于独自面对严峻形势的挑战,并且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能够承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正是这些特质使他们成为成功者和领头者,他们能在逆境中给人强大激励,并且赢得机遇。
有一次,皮柏的母亲从伦敦来纽约,皮柏就带母亲去欧洲观光。皮柏在邓肯商行干了一段时间。在母亲搭船去伦敦之际,他去古巴的哈瓦那采购了鱼、虾、贝类及砂糖等货物。在返回的途中,他小试了自己的冒险精神。
当时,轮船停泊在新奥尔良,他信步走过充满巴黎浪漫气息的法国街,来到了嘈杂的码头。码头上,晌午的太阳烤得正热。远处两艘从密西西比河下来的轮船停?白着,黑人正在忙碌着上货、卸货。
一位陌生白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小伙子,想买咖啡吗?”那人自我介绍说,他是往来于美国和巴西的货船船长,受托从巴西的咖啡商那里运来一船咖啡。没想到美国的买主已经破产,只好自己推销。如果谁给现金,他可以以半价出售。皮柏考虑了一会儿,就打定主意买下这些咖啡。于是他带着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所有与邓肯商行有联系的客户那儿推销。经验丰富的职员要他谨慎行事,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的咖啡是否同样品一样,谁也说不准,何况以前发生过船员欺骗买主的事。但皮柏已下了决心,他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全船的咖啡,并发电报给纽约的邓肯商行,说已买到一船廉价咖啡。然而,邓肯商行回电严加指责,不许皮柏擅自用公司名义,让他立即取消这笔交易!皮柏只好发电报给伦敦的父亲求援。在父亲的默许下,皮柏用父亲在伦敦的户头偿还了原来挪用邓肯商行的金额。他还在那名船长的介绍下,买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皮柏赌赢了。就在他买下大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而减产,价格一下子猛涨了2~3倍。皮柏大赚了一笔,不但邓肯对他赞不绝口,连他远在伦敦的父亲也连夸儿子说:“有出息,有出息!”
皮柏的全名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也就是后来的美国金融界巨擎。
我们知道,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当机会来临时,若你有信心和资本,就要敢于下赌注,这样才能在风险中求取大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冒险意识,这样的人生才过得精彩。而勇敢是和冒险紧密相联的。要具备勇敢精神,就要善于冒险、敢于冒险,敢于搏击新领域,敢于领风气之先。只有在不断的冒险中,我们才能获得像金子一样宝贵的优良品质——勇敢。
事实上,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要想在新世纪里生存,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勇敢的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一个想创业、想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是必备的素质。据统计,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不是学金融毕业的,而是那些曾经做过运动员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原来,曾经从事过各种运动的人,不仅有着强壮的体魄,能够应付高强度的体力支出,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得天独厚,反应迅敏,自信而有魄力,敢于做决断,具备冒险精神。
P7-13
办事是一门综合性智能活动,需要一种智慧的“巧劲儿”和厚道的“憨劲儿”。“巧劲儿”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在厚道做人的基础上借由智慧而形成的一种“招数”,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事半功倍;“憨劲儿”也并不是真的犯傻,而是大智若愚、暗蓄能量的“内功”,能够讨人喜欢,得人帮助,从而在得失进退中,游刃有余。
本书有针对性地引用了大量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名人成功的经验,启迪你学会思考,让你拥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充满活力,像柔韧的藤条一样显示它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从“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掌握好时机开始,有了“谙熟人情巧办事”的好的技巧,让你“打破框框,不钻牛角尖”,寻找到实现目标的“捷径”,再“把人情变成披荆斩棘的利刃”,就可以“以弱胜强”,提高效率,节省能量,达到“成功未必穷奔跑”的轻松,从而让你巧妙办事,轻轻松松完成任务。
办事讨巧固然有利,但是掌握“讨巧”的方法才是根本。怎样掌握讨巧的方法呢?这就要求你有一双慧眼。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俊杰的,只有那些能够看透他人心理、看清时局、把握住机会的人才能成功。在社会中做事,就要顺应大的形势,投其所好,换位思考,才能让对方感到自然愉悦,才能取得期望的结果。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增强对心理学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心理学的指导和运用,我们就能在说话和办事时占得先机。把自己变成一个说话办事的能人,先要有一种自信的心理暗示,然后用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为自己顺利办事打开一条通道。你说话越真诚,越为对方着想,对方也会将心比心地理解你,帮助你达成所愿。使用心理学的策略,引导整件事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说话办事注意分寸,你就能在社交场合中进退自如。
社会现状我们无法改变,因为每个人都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生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生存的技巧。如果能够使你的做人与办事相互贯穿、渗透,从而形成良性互动,那么就一定会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在人生的道路上“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世界很大,一生颇长,当你精通做人做事之道时,你将会发现,工作、人际关系和所有的一切,真的都很通达顺畅。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