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仁者寿(儒门养生法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龚鹏程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仁者寿(儒门养生法要)》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龚鹏程教授结合儒学知识,对修身养性方法的一次探讨。书中对大量与修身养性相关的儒学经典加以解读,详述其与现代生活的相关性,并通过“修身养性絮语”等形式明白浅显地表达了作者的认识,对注重修生养性的读者而言很有学习的价值。

内容推荐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为什么人们却越来越难以获得身心的健康?盲目进行食疗、按摩、针灸、瑜伽,真的是养生的正途吗?针对现代人对养生的种种疑惑和争论,著名学者龚鹏程在本书中正本清源,带领读者直抵中医养生传统的主要来源——儒家思想,让读者从经过千百年积淀的先贤思想中追寻养生的真谛。

在《仁者寿(儒门养生法要)》中,作者(龚鹏程)详细介绍了儒医养生的起源和主要方法,并通过剖析儒家养生的原则——仁者寿,强调了“养心”的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从《论语》《孟子》《易经》等儒家经典中精心摘取了多段养生金言,辅以通俗易懂的注释,让普通读者也能原汁原味地领略儒门养生思想的精妙之处。《仁者寿(儒门养生法要)》供相关学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小引

 养生

 儒家养生

 我这本书

 写作因缘

第二章 养生絮语

 养

 生

 乐

 仁者乐

 合四时

 时间医学

 正常饮食

 神智不衰

 健康心态

 心身医学

 养心

 动功

 卫生

 静坐

 姿

 静虑

 调息

 艮背

 关息

 中和

 儒道之分

 儒佛之分

 适当的性

 儒武养生

 中庸之道

第三章 儒医养生

 中医传统的变迁

 由巫医到巫与医

 经脉理论的形成

 道医传统的确立

 道医流传与发展

 道医、儒医之纠葛

 道林养性与儒门事亲

 儒医的特点及其批判性

 儒门异彩:中日医学交流

 儒医的养生治病观

第四章 儒门养生金言

 易经

 论语

 公孙尼子

 孟子

 荀子

 大学

 韩诗外传

 春秋繁露

 礼记

 大戴礼记

 法言

 孔子家语

 朱子语类

 格致余论

 传习录

 人谱

 遵生八笺

 马一浮养生四诀

第五章 养生答疑

 附录一 养心、养气、静坐

 附录二 儒家的性学与心性之学

 比德男女

 乐而不淫

 中和性学

 重德抑色

 禁欲爱主

 遏欲穷理

 不见可欲

 如好好色

 新的思路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养生的养,是儒学中的关键字,意涵特别丰富。

例如儒家讲治病,就常只说是养病。《周礼·六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这个养字就该解释为治。《孟子·尽心下》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养,赵岐注也说它就是治的意思。

所以养不是自然地生长,而有人为地调理育化、让它归于正途之意。某些时候,养与义通用,均是合宜的意思,也是这个缘故。

不过,养这种治理调育,又不是刚性的、强力而为;乃是如风雨润物般,令其得以生长。故朱子解《孟子-离娄上》“中也养不中”的养字说:“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

我们谈养生,首先就须体会这个“养”字。如激烈运动、减肥、抽脂、节食、禁欲,或以药物攻治身心,便都失了养的宽和怡豫之感。

须知养之另一个含意正是乐。养字的字形,是食羊,意思是吃羊甚乐。故《广雅.释诂》解这个字说:“养之言阳阳也。”王念孙疏证云:“养,乐也。,’阳阳是形容词,犹如我们现在说某人扬扬得意之扬扬,是一种自足的快乐感。养生就该如此,不是刻苦、勉强地去干一件差事。

生,也是儒学的关键字。

如何理解这个“生”字呢?

这生是有内涵的,非仅指自然生命。

我们常说仁者寿。仁者能寿,秘密即在于乐。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乐,所以能长寿。古人说知足常乐、乐天安命、敬业乐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都扣住这个“乐”说。人生需活得快乐才有意义,否则光是活着,有何价值?

古代笑话曾有个段子说:医生告诫病人要戒烟、戒酒、戒色、戒一切嗜欲,谓如此便可再多活几年;病人听了,回答道:“若这么活着又有啥意思,倒不如死了算了!”

这虽是笑话,却点出了一个至理。人当然不必故意去烟酒声色,纵情以伤生;但追求长寿,光讲活得久却是不够的。活着忧苦操烦,还真不如死了得以安息。道家云“生为徭役,死为休息”,就着眼于此。

儒家强调天地之大德日生,宇宙生生不息,故人亦应如天地运化般,充满了四时之生意。养生之养,即重在涵养这种生意、生机。养生之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年寿,而是指这种内在蕴含着无穷生命力的生命。犹如宋明理学家所经常用以形容的一个词汇:“鸢飞鱼跃,活泼泼地。”生命要与大化流行相同相符,也是如此活泼泼地,鱼跃鸢飞,生趣盎然。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生,这才乐了。乐

平时我们说喜说乐,都是遇事而乐,如“人逢喜事精神爽”之类;或缘事或感物,遂生悲生喜。

儒家说的乐,其实不止这个层面。

如“有朋自远方来”“学而时习之”的喜悦,固然仍是因事因物而然;但“饭蔬食饮水,乐在其中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乐,却是其事绝不能令人兴起愉悦之感,而孔子、颜回却仍然甚是快乐。这种乐,便非因事因物而起。其乐在心,故虽处人所不堪、人皆以为忧之境,终不能夺其乐。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整篇就都由此以区分立论。他先说一般人去岳阳楼,看到霪雨霏霏、浊浪排空,一片阴郁之景,必然为之伤感;若见春和景明,碧波万顷、一片皓广之景,则又会为之心旷神怡,其喜洋洋。但儒者之襟怀,却与他们不同,不会因外物外景而生悲喜,因此他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程伊川等理学家说要“寻孔颜乐处”,讲的也是这个区分。

他们具体理解孔子、颜回何以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固然未必一致,但儒者之乐不系着于外物,这个认知乃是相同的。把这种其乐在心的情况,形容为“仁人之心”,也是一样的。

这即是孔子说的“仁者乐”。

仁者为何能如此之乐呢?《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篇》解释道:“仁者,僭怛爱人,谨翕不争,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无嫉妒之气,无感愁之欲,无险陂之事,无辟违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气和,其欲节,其事易,其行道,故能平易和理而无事也。”P12-14

后记

提到养生,相信中国人一定都耳熟能详。论及中医养生之法,今人多以为是沿袭自道教、佛教的修行功法和宗教观;而儒家养生,却是鲜有耳闻。然而,真正影响中国人养生观更深者,应该是儒家。

《仁者寿:儒门养生法要》一书,即是介绍儒家千百年来提倡的养生观。作者龚鹏程,深感现代都市人群对身心安顿的迫切诉求,而充斥坊间的各色养生之法却鱼龙混杂、缺乏规范,故正本清源,带领读者直抵中医养生传统的主要来源——儒家思想,向古圣先贤求教人人关心、日日可行的养生真谛。

儒家的养生学说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即“仁者寿”。书中介绍了儒家所倡导的诸多有关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方法:养其天和,心舒志平,气和欲节,方能长寿永乐。作者还从诸多儒家经典中摘取多段养生金言,辅以平实易懂的释义,让普通读者也能原汁原味地领略儒门养生思想的精妙之处。

诚如作者所言,中国人的养生观念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其理论学说、修习法要堪称纷乱繁复。对儒家修身之学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经由本书作入门参考,慢慢寻绎,或许对儒学也会产生些新的认识和领悟;对想学习中国古代养生之法,修养身心、以求健康长寿的朋友,相信您阅毕此书,定能发现一条新的养生法门——“致中和”,“仁者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