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性格的塑造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英)麦肯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外名家睿智思想,国内学者深刻解读。青年人的成功励志经典,21世纪译者典藏版。

认识改变心态,心态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引导先天秉性,塑造完美性格。培养人格魅力,享受写意生活。挣脱性格牢笼,塑造全新自我。

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培养和塑造自己的性格?麦肯编著的《性格的塑造》中我们就将一起探讨这些有关性格的种种奥秘。

内容推荐

《性格的塑造》由麦肯编著。

“和平来自于被理解。”

“洞察力源自个人和现实的接触。”

“即使目的正当,也不能不择手段。”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建立了一个道德准则。”

我们的世界很宽广,我们的知识愈来愈渊博,生活越来越丰富。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今天。何不静下心来,冥思一下《性格的塑造》中睿智的语言,成功塑造自我的良好性格?

目录

第一部分 先天之秉性

第一章 遗传

Chapter I Heredity

第二章 自然产生的不平等

Chapter II Natural Inequality

第三章 谈性情

Chapter III Temperament

第四章 能力、本能和欲望

Chapter IV Capacities,Instincts,Desires

第五章 发展和压制

Chapter V Development and Repression

第六章 习惯及其局限

Chapter VI Habit and Its Limitations

第二部分 教育的影响力

第一章 身体健康

Chapter I Bodily Health

第二章 斯宾塞的自然反应学说

Chapter II Mr.Spencer's Doctrine of Nature Reactions

第三章 华兹华斯的自然教育学说

Chapter III Wordsworthian Education of Nature

第四章 家庭、学校和友谊

Chapter IV Family,School,Friendship

第五章 谋生

Chapter V Livehood

第六章 公民权

Chapter VI Citizenship

第七章 宗教组织

Chapter VII The Religious Organisation

第八章 社会影响和性格的统一性

Chapter VIII Social Influences and Unity of Character

第九章 道德理想的教育价值

Chapter IX Educational Value of Moral Ideals

第十章 楷模

Chapter X Example

第十一章 教条

Chapter XI Precept

第十二章 诡辩

Chapter XII Casuistry

第三部分 道德判断

第一章 良好的道德判断

Chapter I Sound Moral Judgment

第二章 道德判断力的培养

Chapter II The Education of Moral Judgment

第三章 个人思想的成长

Chapter III Growth of the Individual’s Ideal

第四章 道德理论的实用价值

Chapter IV Practical Value of a Theory of the Moral Idea

第四部分 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自律)

第一章自 我发展

Chapter I Self-development

第二章自 我控制(自律)

Chapter II Self-control

试读章节

第三章 谈性情

三 谈性情

我们不能把性情简单地看作人性众多元素中的一种。准确地说,它是这些元素以特定方式组合所产生的结果。目前的分析显示,这些元素是多种多样的。较为粗浅地说,所谓灵魂的存活指的就是灵魂的挣扎、感觉与认知,并且它已经与肉体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 (如果这个比喻在生理学中可以被接受的话),只要我们活着,这种联系就不会消失。与此同时,以上这些人性中的元素在个体发展的幼年时期就已经在种种不可抗拒的倾向中表现了出来,而且它们在个体的一生中会愈发明显并对其造成更大影响。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些区别并不存在于最基本的元素构成当中,而存在于各种元素主次地位的差异之中。有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评价一个人,他“毫无感情”“毫无激情”“毫无想象力”或“毫无头脑”,但我们知道这些话只是夸张的说法。最坏的情况顶多是在某个人的天性中感性或者激情的成分很少。而所有这些成分都以最微妙的方式、最复杂的比例组合到一起,其造成的结果是我们根本看不出自己与其他人性格中的共同点,甚至在有些人的眼中,自己的邻居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生物。有些作家常常大谈特谈“人类天生平等”,但事实上,人性本身就已经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一样的人。

在这一点上,世人应该向哲学家们学习,尽管他们常常嘲笑哲学家,并认为哲学家们对什么事都一概而论,对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视而不见。但这些指责说的其实正是他们自己。恰恰是那些头脑简单的世人还认识不到。其最初形成的根源,以及其中各种成分组合方式的无数种可能,都早已决定了人性的千差万别。

人性中各种成分的组合可以反映在一个人的性情中。性情相伴我们一生,并且自始至终决定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行事方式。换句话说,它仿佛一块有色玻璃,我们必须透过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性情是可塑的,因为我们内心各元素比重所受到的任何影响都必然会波及到它。但是,我们的智力、创造力、竞争力、感受力以及它们体现的方式都是天生决定的,而性情又与它们紧密相连。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使我们几乎不可能依靠教育迫使性情发生任何质的转变。

由此推断,在构成灵魂的众多元素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任何单一成分去研究性情,否则会误入歧途。因为它的奥秘不完全在于生理构造中,不完全在于那些隐秘而又深刻地影响我们情绪的生理观感中,也不完全在于我们情感的脆弱之处。尽管所有这些都会对性情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影响,但性情绝非如此简单。我们不妨把性情比作一件弦乐器,它的十根弦共同震颤,才会产生曲调各异的和弦。

我们的另一个推论是,性情有多种类型。既然少量的几个元素就可以构成多种组合,那么我们不难想象,人类智力、情感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经历经过相互融合影响之后,必然会产生不计其数的可能性。因此我要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在生理学中始终极为关键——我们不应把这些各不相同的性情胡乱地做一番拙劣的简单分类。

但是性情还是有一些明显的类型的。四种经典的性格分类一直在文学和实践中被长期使用,尽管最初提出它们的那套生理学理论已经衰落,但这一分类并未随之消失,这恰恰证明了对这些类型加以区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能通过对个体性情的判断找出相应的施教策略,那么这一研究无疑具有极大价值。

其中一种性情具有以下特点:易于对所有现象和所有兴趣点做出迅速的回应。它总是被即时发生的事物吸引,当这种性情占上风时,个体往往同时表现出积极回应与反复无常两个特点——他会极快地对一件事产生兴趣,但他们更容易见异思迁。这两方面会使我们感到同样的惊奇。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典型性情,对于无忧无虑的他们来说,外面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新奇事物,想让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于同一件事难上加难。但是这一性情并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失。部分人成年后这种性情会继续存在,这类人作为朋友讨人喜欢,作为社会成员受到欢迎,他们兴趣广泛,虽没有常性,但是其富有感染力的热情永远不会使我们恼火或厌烦。总之,这类人“样样通,样样松”。此类性情就是所谓的“乐天型”。它的长处在于其开朗和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些特点使得个体与外界保持积极而有价值的交流。因此看到孩子具备此类性情,我们会很高兴。但它并非没有瑕疵。“乐天型”的人往往难有长久目标,而且他们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容易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无法深入。他们没有,而且也不想有那些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这种性情如果不加以调教,这个世界上做事“三分钟热情”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但话说回来,这些人的确是培养的好苗子。从一开始他们已经具备了某些特质。这样就省去了我们费心思试图激发其兴趣的麻烦。只要让他们与一些勤勉踏实的人为伴,或让他们为一些重要机构做事,,或把他们放在逆境中使其沉稳一些,抑或让他们相信别人对他们有所期待(虽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利用了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在大学里,有一些以其机智的谈吐、天生的魅力和多面的才能赢得声名的年轻人,他们最后可能像圣伯尼法斯的潘登尼斯那样一无所成;在文学界,有一些多才多艺却又从未写过一本书的作家:在商界,有一些经营着多份生意却又获利很少的商人;在业界,有一些对各种行当都有所了解却无一精通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总能看到一些貌似在各个方面都有潜力的人,然而当机会真正来临时,他们又很少会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从始至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真不知该说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似乎他们唯一意识不到的是,他们已经被考验过了,并且他们已经失败了——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与其差别很大的另一种性情是“感伤型”。也称“忧郁型”。它与“乐天型”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十分敏感。所不同的是,这一类型既不外向开朗,也不会对周围变化做积极的回应。相反地,他们一头扎进内心的情绪世界,并沉溺于其中,甚至会抑郁成性。从某些方面讲。这种性格胜于前一种。它不会像一个羽毛球一样在各个新的兴趣之间换来换去。这一类型的人不可能会轻浮。他们会对大千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加以鉴别和选择,而且会对自己的选择持之以恒——这一点与“乐天型”的那种肤浅的欣赏有本质差别。尽管这类性情不那么灵活,但却很有深度,而且无论遇到什么事,这类人都会认真对待生活。但另一方面,这种对特定事物的痴迷正是其潜在威胁——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东西,他们却对其不理不睬,任其消逝。这一倾向甚至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多愁善感可能成为这类人的人生基调。对其他性情不专一的人来说,内心情感只不过是行动的序曲,而这类人却过分注重情感本身,从而压抑了那些本应被唤醒的行动热情。我们欣赏文学和艺术时,虽然也会动感情,却不会有什么大的害处。而当忧郁的性情沉迷于音乐、诗歌和小说中时。就往往容易产生这般后果,由此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忧世情怀,产生了凭空捏造的对“悲伤往事”的感怀,以及种种真实存在的痛苦与困扰。所有这些会使人整日郁郁寡欢,对生活失去希望,乃至铸成大错。它们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整个人生吞没。

P16-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