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岁月的弱女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国民阅读经典》由海伦·凯勒所著,这里记录了一个聋哑人凭籍自己惊人的努力改变自己苦难命运的经历,在无光、无声、无浯的孤绝世界里、她的坚强自信止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海伦·凯勒这位19世纪最了不起的人物,一生创作了十四本书,其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以其旷世之美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名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国民阅读经典》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她以真实自然、感人至深的笔触再现了自己生命之初的人生故事,从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谆谆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所赐予的一切。海伦·凯勒不屈服于命运、永不言败的精神为世人留下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生命颂歌。
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跨越百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至今依然闪耀着不朽的人性光芒——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耐力与精神仍然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给那些懈怠慵懒、蒙尘染垢的心灵以警醒与荡涤。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海伦·凯勒的两部自传性作品《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和寂静》。
人们在运用感官功能的时候恐怕同样会表现出这种萎靡不振的特征。只有双耳失聪的人才能珍视听觉,唯独双目失明之人才会意识到视力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福音。这种观察力尤其适用于那些成年之后才失去视听能力的人。可叹的是那些从未遭受过听力或视力损害的人却很少能充分利用这些可贵的感官官能。他们的眼睛与耳朵一味漠然地吸纳所有的景象与声音,却丧失了注意功能与欣赏能力。正如那句老生常谈所云——唯有失去才懂得珍惜,病痛方知健康之宝贵。
我常常设想,假如每个人在成年之初某个时段突然失聪与失明数日,那么,黑暗将教会他更加珍惜视力;寂静则会使他懂得声音的美妙。
我不时地检测我的那些视力完好的朋友,以便发现他们的眼里究竟能够看见些什么。最近我就拜访了一位很好的朋友,她刚刚结束了一段林间远足。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
·c没什么特别的。”她答道。对这种回答我早已司空见惯了,并无任何诧异,tt看得见的人其实看不见什么”——我很早以前就对此深信不疑了。
这怎么可能呢?我自问,穿过林子漫步一小时之久却没有看见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像我这样一个看不见的人只消指尖触碰就能发现成百上千令人着迷的东西啊!我能摸到一片树叶精致对称的图案,我爱意盈盈地抚摸白桦树光滑的表皮,或者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触摸着树木的枝干,满怀希冀地搜索着嫩芽——大自然经过冬眠苏醒之后的首个信号。我感受着花儿那使人心恰的天鹅绒般细腻的纹理,探索着那令人惊奇的层叠绽放的花瓣:大自然的神奇就此在我的面前展现开来。假如幸运的话,当我把手轻柔地放在一棵树上的时候,偶尔还可以感受到鸟儿放声歌唱时欢乐的颤动。我很享受让清凉的溪水从张开的指缝间流过。在我看来,由松针和海绵般松软的绿草铺就的茂盛地毯比最奢华的波斯地毯都更具魅力;对我而言,四季的壮观盛景就是一部激动人心、永不谢幕的戏剧,而每一幕的剧情都是从我的指尖流淌而过。
有时候,我的内心在呐喊,渴望亲眼看见所有这一切。如果说仅凭触觉就能收获如此多的欢愉,那么视野所见将会展示多少神奇美妙啊!然而,拥有视力的人们总是视而不见。他们将充斥着这个世界的缤纷色彩与纷繁事物所构成的全景图视为理所当然。或许人的天性就是不能珍惜已经拥有的,而一味追求尚未得到的。可是,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倘若天赋的视觉仅仅成为一种便利工具而不能为生活增添美好与乐趣,那必将是人生之大憾!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一定会开设一门《如何利用眼睛》的必修课程。教授会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眼睛真正“看见”身边被忽视而溜走的东西,从而为生活添姿增彩,这将唤醒他们沉睡慵懒的器官功能。 让我做一番想象,倘若自己被赋予了视力功能,比如说,哪怕只有三天时间,我最希望看见什么事物?或许因此我可以最清晰地阐明这个问题。在我想象这一切的时候,希望你也用心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你的眼睛只能再看见三天光明了,那么你将如何使用它们呢?假如随着第三天黑夜的降临,你明白太阳将永远不会再为你而升起了,那么,你将会如何度过这其中宝贵的三天时间?你最希望将你的目光在哪里驻留呢?
P4-P5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伦·凯勒(1880一1968),出生在美国南部一个小镇,一岁半时突患猩红热,病魔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从此她终身都生活在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里。然而,在痛苦绝望的深渊中,海伦幸运地迎来了自己灵魂的拯救者与思想的解放者——安妮·莎莉文老师。在莎莉文老师极富耐心的教导与帮助下,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以超人的毅力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十六岁时进入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中学,学习英文、德文、拉丁文、数学、自然及文学、史学名著;二十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与正常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四年学业,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哑人。二十一岁时她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发表了处女作《我的人生故事》,在以后的六十多年中共写下十四部著作,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其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成为一部感染与激励了无数人的伟大励志书。
在莎莉文老师的倾心教育与各界人士的爱心呵护下,海伦·凯勒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时代,成长为一个活泼、坚强、自信与睿智的姑娘。她热爱自然,爱好运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有幸与当时文学界及科学界的一些大师巨擘建立了真挚友谊。从无数热心善良的入那里,海伦感受到了人间最无私博大的爱与关怀,难能可贵的是她以自身的残障之躯,将这种爱与关怀全盘回馈给了社会,把关爱与奋斗的种子撒向了全世界。海伦.凯勒尤其热衷于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将毕生都奉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以自己的杰出成就与非凡影响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的亲身经历与真切感悟,不仅使残障人士,也令健全人深受感染与启迪,因而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热爱。海伦。凯勒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并被授予美国市民的最高荣誉奖“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凯勒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尽管幽闭在一个无声、无光、无色的世界里,但对知识的渴求却是她心底的一盏明灯,使她得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顽强不懈的努力,不断超越困苦与失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她掌握了英语书面语,并且在经历无数的挫折之后,竟然学会了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进而又学习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与演说家。海伦.凯勒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的漫长人生,她将黑暗孤寂的岁月活得有声有色且壮丽辉煌,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一曲伟大恢宏的生命礼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她以真实自然、感人至深的笔触再现了自己生命之初二十一年的人生故事,从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谆谆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所赐予的一切。海伦’凯勒不屈服于命运、永不言败的精神为世人留下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生命颂歌。人类美好高尚的情操、隽永博大的爱心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而永恒。跨越百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至今依然闪耀着不朽的人性光芒——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耐力与精神仍然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感染,给那些懈怠慵懒、蒙尘染垢的心灵以警醒与荡涤。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就即将失明;善用你的每一种感官功能吧,你才能够将它们都运用发挥到极致……假如人们都以一种似乎明天即将死去的态度度过眼前每一个日子,则不失为一种绝佳的人生准则。”这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尤其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正能量的灌输。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我们衷心希望那些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作品能够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