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著的《教你幽默到心田(3全新修订版)》中有很多点睛之笔,一针见血提出问题所在,如“懂得幽默的人,绝不是只耍耍嘴皮子、编编笑话或损损人,而是知道认清对象、把握机会、制造气氛,再“不轻不重、不多不少”带动情绪,甚至化解尴尬场面的人”。本书还撷取了大量自身亲历的真实鲜活的事例,将严肃的观点融于幽默轻松家常的故事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你幽默到心田(3全新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刘墉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墉著的《教你幽默到心田(3全新修订版)》中有很多点睛之笔,一针见血提出问题所在,如“懂得幽默的人,绝不是只耍耍嘴皮子、编编笑话或损损人,而是知道认清对象、把握机会、制造气氛,再“不轻不重、不多不少”带动情绪,甚至化解尴尬场面的人”。本书还撷取了大量自身亲历的真实鲜活的事例,将严肃的观点融于幽默轻松家常的故事中。 内容推荐 如果你没有开放的喜感、宽阔的胸襟和“调侃自己”的雅量,就不可能表现幽默。幽默是要由认识自己、融入群众和营造气氛开始的。这本刘墉著的《教你幽默到心田(3全新修订版)》就在分析这些幽默的条件,可以得到个概念—— 幽默先要认清环境、认清对象;幽默需要一步一步把别人的情绪引带起来;幽默常常是逆向思考,出其不意地把“笑点”引爆。幽默也是回避尴尬的最好方法,你可以在话中“埋下伏笔”,也可以不正面作答。幽默可以利用同音异义字和“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组合成新的趣味。幽默更是逻辑的发挥,而且要能点到为止,不致伤情。 目录 第一章 恰如其分的幽默 第二章 营造气氛的幽默 第三章 娓娓道来的幽默 第四章 两段反转的幽默 第五章 逆向思考的幽默 第六章 山不转路转的幽默 第七章 不正面作答的幽默 第八章 设下埋伏的幽默 第九章 冷面笑匠的幽默 第十章 同音误会的幽默 第十一章 鸡同鸭讲的幽默 第十二章 讽而不刺的幽默 第十三章 点到为止的幽默 第十四章 逻辑推理的幽默 后记 幽默就像太极拳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恰如其分的幽默 幽默就像抓痒—— 抓轻了,不痒, 抓重了,是痛! ——刘墉 相爱不偷? 笑引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过这样的情况—— 你的女朋友(或老婆)怕痒怕得要命,平常你只要轻轻抠她一下,她就会笑个不停。 但是,这一天,她跟你不高兴,你试着过去挠她痒,又挠她最怕痒的地方,奇怪了,她居然一点也没反应,搞不好还穷凶极恶地吼过来。 又过一阵,你试着讨好她,看她好像气消得差不多了,再过去挠她痒,她先不吭气,嘟着嘴,突然间扑哧笑了,笑着对你又追又打。 你们“雨过天晴”了。 幽默要不轻不重 幽默就像抓痒。 抓轻了,不痒,没有效果。 抓重了,不是痒,是痛,得到反效果。 抓得不是时候,对方不但不痒,还可能冒火。 所以懂得幽默的人,绝不是只耍耍嘴皮子、编编笑话或损损人,而是知道认清对象、把握机会、制造气氛,再“不轻不重、不多不少”带动情绪,甚至化解尴尬场面的。 幽默要认清对象 谈到“认清对象”,让我先讲几个真实故事: 笑例子 一、相爱不渝管啥用? 有一天,我参加个喜筵,证婚人是位德高望重、年登耄耋的将军。 显然已经早有人为将军写好稿子,还为了省将军的力,由司仪在旁为将军捧着稿子念。 虽然已经八十多岁,老将军依然中气十足、字字铿锵: “你俩真是郎才女貌、百年好合,而今结成连理, 真是珠联璧合, 祝你们白头偕老, 相爱不偷……” 大概因为稿子没写清楚,还是将军眼力不佳,把相爱“不渝”念成了“不偷”。 这时候幸亏司仪机警,赶快小声在将军耳朵旁边说:“不是不偷,是不渝!” 就见将军眉毛一扬,稿子也不看了,没好气地说:“不渝管什么?不偷就成了。” 这有多幽默啊! 可是,下头上千的宾客,看将军拉着一张脸:竟没有一个敢笑。 二、当长官说错话的时候 也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以主席的身份在一个国际大会上致辞,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 “我们有来自中南美洲国家的代表,像是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危地马拉、乌圭拉……” 糟了!老先生把“乌拉圭”,念成了“乌圭拉”。站在旁边的人赶快偷偷捅了老先生一下: “不是乌圭拉……” “噢!”不待那人说完,老先生已经改口了, 大声喊,“拉乌圭!” 这也是多么好笑的事啊!但也和前面婚礼上的情况一样,没有人敢笑。 三、我们是“人端” 小时候,我每个星期天都跟母亲去做礼拜,那教堂的牧师国台语都能说,只是有时候发音有点奇怪。 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他证道,讲到“八十岁的人瑞”,居然说成“八十岁的人端”。这时就见台下的教友交头接耳:“是人瑞啊!他怎么说人端呢?” 问题是,大家都小声议论,始终没人去纠正。 所以隔了许多年,我又去那教堂,还听见牧师大声 说“人端”。 好笑的是,连我母亲也学会了“人端”,还把这错的发音教给小孙女: “奶奶是‘人端’,你也是‘人端’,奶奶九十岁,在这端;你九岁,在那端!”P3-7 序言 教你幽默到心田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民族。 这一点,我不同意,因为我从小发现中国人处处在表现幽默。 就从小谈起吧—— 小时候,我右邻的兄弟吵架。 “你欺侮我,我去告奶奶。”弟弟哭着说。 “你去告啊!别说告奶奶了,告子宫我也不怕。” ◎ 那家的奶奶也有意思,她子宫长瘤,开刀割除。 老太太就把几个儿子叫到床前说: “儿子啊!你们的老家搬家啦}” ◎ 上中学,我的英文老师也很幽默。 最记得教“危险dangerous”这个词。 “想想‘单脚拉屎’,多危险!”老师说。 教到“大学unlverslty”这个词。 “这简单嘛!”老师笑, “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 ◎ 进大学,老师们都是“书画名家”,那幽默就更上路了。 记得有位教授,接到一个朋友送来的古画,请他鉴定,明明是假的,他居然也盖鉴定的印章。而且一边盖,一边说: “唉!如果是行家看到,一定了解我是因为人情,不得不这么做。如果是外行看到,反正他是外行,没什么关系。” 他这文人的歪理,后来被我写在书里批评,却不能不说他很幽默。 倒是有位女同学的幽默,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上课时,我跟她开玩笑,从后面吹她的长头发。 她居然转头自我一眼: “有什么冤情?” 她非但回了我的话,还给我一拳,把我说成有冤情的鬼,你说厉害不厉害? ◎ 大学毕业,我到台北的成功高中任教,并且担任“中国新诗学会”的副总干事。 有一年“国庆”,举行花车游行,文艺界认为不可缺席,所以特别设计了一个灯塔的花车,并由我和一位名诗人随车广播。 “文艺是思想的灯塔。”诗人说, “这是我们一路上要广播的口号。” …… 只是想想笑话集子已经不少,缺的是整理分析幽默技巧的书,所以又花了许多时间做整理的工作,希望这本书能帮助缺乏幽默感的朋友,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 “单调”的语言变得“多彩”。 为了阅读容易,书中的每一章都分为“笑引子”“笑例子”和“笑点子”三部分。 “笑引子”多半举我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引导大家进入那一章要讨论的主题。 “笑例子”是集合同类精彩的“笑料”。 “笑点子”则是分析这一类的幽默要怎样达到。 ◎ 当然,笑话是不断流传的,所以书里除了我原创的笑话,也引用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资料。虽然每个资料都经过我改写,还是可能掠他人之美,像是本书的校对,我的文坛老友司马特就是笑话专家,提供我不少资料。 《教你幽默到心田》原本要作为《把话说到心窝里》的第三集。只是写作完毕,发觉这些东西似乎自成一格,所以决定把它单独成书。 谈到“自成一格”,我也不得不对书中有许多 “荤黄”的笑话有所说明。由于我一向写励志书,又有许多小读者,我曾经再三考虑把“带颜色”的笑话删除。只是,黄笑话在幽默中也“自成一格”,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格,如果删除,就谈不上完整的幽默书了。这就好比谈中国文学史,总不能不列入《金瓶梅》和“宫体文学”。但是为了顾及青少年读者,我仍然决定分为“辅级”和“普级”两种版本,并将后者中“带色”的材料减到最低。 所幸我们早拥有一个开放的社会,使大家能以开放的心,在那荤黄之中寻找“人性的讽刺”。 幽默就是人性的讽刺,只是讽刺得更委婉、思想得更泰然。希望在《把话说到心窝里》之后,能用这本多彩多姿的书—— 教你幽默到心田。 后记 我有个球友,夫妻常常吵架。 为了缓解他的“低潮”,每次打球“中场休息”的时候,我都会说几个笑话给他听,逗得他哈哈大笑。 时间久了,奇怪的事出现了,我发现前一天我说的笑话,第二天他太太可能已经听过,而且屡试不爽。 有一天,我问这球友: “你不是说你们总吵架吗?既然吵架,你怎么有情绪说笑话给老婆听呢?” 他居然笑笑: “我听你说了,那么精彩,怎么憋得住?而且不快点说,改天就忘了。所以常常先吵架,吵完了,我再说你说的笑话。”拍拍我,他神秘地笑笑, “你知道吗?明明那么好笑,她却每次都闭着嘴,不笑,还骂‘不好笑!难听死了!’可是有一天,我回家,听见她正打电话,正在电话里说前晚上我讲的笑话呢!而且笑得稀里哗啦的!”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信他常跟太太吵架这件事了,因为就算吵了,他既然能接着说笑话,他太太也都能听进去。那吵,就算不得什么,大不了是“晴时多云偶阵雨”,一下子,雨就过了。 ◎ 幽默笑话的妙用真多!夫妻之间有了幽默,八成不会“成仇”,因为那仇还没成,就被幽默化解了:同事之间有了幽默,八成不致闹僵,因为本来会造成>中突的“直言”,都用幽默作了“暗示”。 至于这个世界有了幽默,才显得有意思, “一笑解千愁”,你不见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人们反而爱说笑话吗?因为笑话往往讽刺时事,借着那一笑,人们化解了心中的郁闷。 ◎ 大概没有任何民族,不流传有一堆笑话。甚至有人说,愈是笑话多的民族,愈显示文化的深厚,也愈显示政治的自由,因为笑话是一抹清香,总能在严肃的空气里注入几分生气。相反的,如果那个国家严肃到连一点异议的空气都进不去,那统治者禁锢了所有人民的心灵,笑话就难发挥了。 ◎ 笑话实在也是最好的“极短篇小说”。想想,不过十几字、几十字,甚至一句话,就要能博大家一笑,那“铺陈”的功夫得多讲究?正因此,同样一则笑话,经过不同人述说,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 至于幽默,则是笑话的又深一层。没有内涵、不懂推理的人不懂幽默i没有机智、急智的人,更表现不出幽默。所以有些名人留给后人最深的印象,不一定是他们的作为和作品,反而可能是他们曾经表现的幽默。 举个例子—— 在个酒会上,有个贵妇倒了杯咖啡给丘吉尔,笑道: “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一定在咖啡里加毒药。” 丘吉尔也一笑: “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把那咖啡一口喝光。” 你能没听过这“高级”的幽默吗?你能不佩服丘吉尔的机智吗? ◎ 无可否认,笑话可以死背,幽默却需要随机应变,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但是,我也要讲,如果你没有开放的喜感、宽阔的胸襟和“调侃自己”的雅量,就不可能表现幽默。幽默是要由认识自己、融入群众和营造气氛开始的。 这本《教你幽默到心田》就在分析这些幽默的条件。当你细细看完前面十四章,或许可以得到个概念—— 幽默先要认清环境、认清对象;幽默需要一步一步把别人的情绪引带起来;幽默常常是逆向思考,出其不意地把“笑点”引爆。 幽默也是回避尴尬的最好方法,你可以“埋下伏笔”,也可以不正面作答。 幽默可以利用同音异义字和“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组合成新的趣味。 幽默更是逻辑的发挥,而且要能点到为止,不致伤情。 ◎ 幽默最大的妙用,就是不伤情——把要说的都婉转地说了,又好像没有真说:仿佛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却又可能是“言者有心”,只是装作无心的样子。 想想,历史上多少名臣,不就靠这种本事,“拐弯抹角”地劝谏了君王吗? 所以幽默也像太极拳,它有软中带硬、实中带虚、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最后,让我举近代才女林徽因的幽默作结尾吧! 当林徽因放弃徐志摩,跟梁思成结婚之后,梁思成问林徽因: “你为什么选择了我?” 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说了一句话: “看样子,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 让我们再三咀嚼这一代才女的机智与幽默,在她那一句话里,包含了多少人生的“不能承受之轻”啊! 幽默常常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