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
分类
作者 刘蟾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蟾编著的《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是一部对《诗经》全新视角的解读,呈现被遮蔽的真实历史场景,看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从先民开始,了解中国人的自由基因:抗暴、逍遥、性自由、朝野同乐……《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通过这些诗作回顾那些历史,展现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诗经》。

内容推荐

刘蟾编著的《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讲述了:郑庄公僭越君臣;州吁弑君篡位;卫宣公淫母通媳;齐襄公乱伦亲妹妹,情杀妹夫鲁桓公;卫懿公爱鹤亡国;曹共公不爱江山不爱美人,专爱窥人洗澡;君臣同乐,乐的是淫乱婶母;美女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二卿”……

《诗经》中作品所表达的,不仅有愤懑的情感,也有赞美的言辞;不仅有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历史事件的记录;不仅是文学作品集,也承担着史书的功能。用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诗经》,或许更加客观。

《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则以《毛诗序》为基础,对其内容加以扬弃,将《诗经》中和历史事实相对应的诗作找出来,通过这些诗作回顾那些历史,展现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诗经》。

目录

第一章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颂》

 《诗经》中的《颂》,共分三部分,分别是《商颂》《周颂》和《鲁颂》。其中的《商颂》,就是殷商贵族祭祀祖先的辞章,其中记载着殷人先祖大量的英雄事迹。今天看来,这些诗作简直就是民族史诗,殷商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尽在其中。

 在那人神混居的上古时期,从天而降的一只玄鸟,带来了上天的旨意……

 商朝的古老传说

第二章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雅》

  《诗经》中的《雅》,收录的是周天子所在的都城一带的作品,共一百零五首,其中有大量的民族史诗,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几乎是以诗歌的形式,把西周的主要历史讲了一遍。《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从反映历史这个角度看,《大雅》更多讲述的是周民族早期的历史,《小雅》记述的更多是周朝中晚期的事迹。

 岐山下的来客

 现实版的“封神演义”

 西周王朝的兴衰

第三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

 东周以来,周王室的地位越来越低,其影响力越来越小。虽然名义上还是天子,实际上已经沦落为一个实力弱小的诸侯国了。所以,《诗经》编者把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所在的洛邑一带的诗歌,归为《王风》,以示其地位降低,和其他诸侯国没什么差别。《王风》共收录了十首作品。

 东周是怎样诞生的

 黄泉见母

 天子和诸侯的战争

第四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齐风》

 齐国领土广阔,主要在山东一带,大致包括今山东的昌潍、临沂、惠民、德州、泰安等地区以及河北沧州地区的南部。《齐风》就是这一带的诗歌,共收录十一首作品。其中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大多数和齐襄公淫乱亲妹妹文姜有关。

 齐襄公的恋妹情结

 一匡天下齐桓公

第五章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邶风》《卫风》《鄘风》

 其实,《邶风》《卫风》《鄘风》所收录的,都是卫国地区的作品,共三十九首。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些作品分成三个部分,目前尚无定论。卫国大约在今天河南鹤壁、新乡一带,史称“郑卫多淫声”,从作品反映的历史来看,卫国公室也确实够淫乱的,淫母通媳成为常态。这也导致卫国公室里的人物关系,也是最复杂的。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庄姜

 州吁之乱

 淫母通媳的卫宣公

 淫母成风:那个荒唐的时代

 卫国重生记

第六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郑风》

 郑国是西周末年才被分封、东周初年才逐渐兴起的周朝同姓宗族国,其春秋初年的领土主要在郑州、荥阳、登封、新郑一带。《郑风》就是这一带的诗歌,共收录二十一首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大量的历史事件。郑国崛起,率先公然对抗周朝王室,打破了周王室的权威形象,拉开了春秋纷乱的序幕,所以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理想主义的代价

 不着调的郑文公

第七章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唐风》

 《唐风》收录的是晋国地区的诗作。晋国的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山西省南部汾水流域一带。春秋初年,晋国国内有一段长达六十多年的内乱,内乱的结果,是小宗代替了大宗,成为晋国统治者——《唐风》中有大量的诗作反映这个历史事件。为了防止再发生这样的事,晋献公大量屠杀公族,导致政权逐渐落入外姓大夫手中。春秋末年,三大家族韩、赵、魏瓜分晋国,晋国不复存在,这也成为春秋时代结束的标志之一。

 六十七年“成大事”

 齿牙为祸

第八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

 秦人的历史相当古老,但是直到春秋初年才成为诸侯国。秦人长期远离中原,和戎狄打交道较多,所以兼有少数民族和中原封建的文明。而中原各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体制问题暴露比较明显,相比起来,反倒秦国制度更有活力。所以,秦灭六国,确实有它的必然性。但是,秦国施行暴政,甚至有焚书坑儒的举动,除了法家思想的因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就是文明体系的不相融。

 在春秋年间,秦国的领土主要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秦风》收录的就是这一带的诗作。

 艰难的崛起

 西戎霸主秦穆公

 无奈的秦康公

第九章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曹风》

 曹国,是周王室的同姓宗族国。西周建国,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姬振铎于曹邑,建立曹国,其统治区域大约位于山东菏泽一带。曹国比较弱小,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曹国的事迹也不多。《曹风》共收录四首诗歌,其中《候人》和《下泉》反映了曹共公时期,君主无道、国家衰弱、政治混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事迹。

 窥人洗澡的国君

第十章 胡为乎株林:《陈风》

 《陈风》,收录的是陈国地区的诗歌作品。陈国是舜帝的后裔所建的国家,其领土大约包括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陈风》共有十首作品,反映具体历史事件的主要有《株林》和《泽陂》。明代情色小说《株林野史》,就是以这段历史为主要素材而创作的。

 史上最强悍的君臣同乐

 史上最克夫的美女

后记 从“诗言志”说开去

本书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武丁即位之后,他更是大力改革、发展农耕,并且四处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在武丁执政的五十九年里,国力达到鼎盛。

武丁在历史上十分有名,他出名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武丁有个能征善战且又美丽的王后,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女英雄——妇好。

假如朋友们去过河南安阳,或者对考古学有一定的兴趣,那么一定听说过妇好这个名字。

据记载,妇好不仅是武丁的妻子,还是当时主要的祭司,更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

有一年夏天,商朝北方边境遭到强悍的游牧民族土方的侵扰。妇好率兵前往,结果大胜。

和丈夫武丁打配合,攻伐南边的巴方,是妇好打得最精彩的一次战役。战前,夫妇二人商量好计策,武丁带领精锐部队在东南方正面痛击巴方,而妇好则埋伏在西南方。等到巴方的部队吃了败仗退守西南的时候,又遭到妇好的伏兵攻击。巴方前后受敌,阵脚大乱,于是商朝一举攻下巴方国。这大概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伏击战了吧。

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或几千人,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差不多是大规模的群架。但是妇好在攻打西羌的时候居然带兵一万三千多人,可见妇好在当时有多么凶悍!

妇好帮助武丁平乱西方、南方、北方,功莫大焉,可真应了豫剧《花木兰》中的一句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可惜妇好英年早逝,武丁为此大为悲恸,把她葬在了自己的王宫旁边。

1976年,郑振香、陈志达两位学者,主持挖掘了安阳地区一个商代大墓,在墓中惊人地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酒器、玉器、兵器等国宝级的陪葬品。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人们确认这个大墓的主人,就是甲骨文上经常出现的——妇好。

这是当年十大考古事件之一,轰动一时。妇好因此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人物,武丁也因为妇好的原因,被人们经常提及。

第二个原因,和武丁重用的一个贤臣有关,这个人名叫傅说。

我们大约都还记得一篇课文,是节选自《孟子》的。其中有几句话经常被人们拿来引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太有名了,这里就不翻译了。我想说的,也和这段话没关系。

我想说的是,孟子在得出这段结论之前,举了一堆上古名人先苦后甜的例子,不知道朋友们还有印象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是说,舜发迹前是个农夫,傅说发迹前是个泥水匠,胶鬲发迹前是一个贩卖鱼盐的,管仲是一般的士人,孙叔敖从海边被举荐,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买回来的。

这里面提及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其中的傅说,就和武丁有关。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有天晚上做梦,梦见有一个叫作“说”的牛人,是个旷世奇才。第二天他遍观群臣,发现都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他就在全国找这个名叫“说”的牛人。后来果然在傅险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泥水匠,名叫“说”。武丁招来一看,嘿!果然就是梦中见到的那个人,于是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由于是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的,就把他称作“傅说”。

傅说果然非常有才能,把商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傅说的经历,连同伊尹,还有后来的姜子牙的经历等,都是那么传奇而有趣,并且他们受到的待遇和知遇,也是后代出身低微的儒生十分渴望的——希望有朝一日,天子任人唯贤,重用自己,成就一段历史佳话!所以,傅说就被孟子当成励志故事讲给大家,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成为后世儒……

P10-11

序言

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学者考证,《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问的诗歌三百零五篇。由于相传为孔子编纂删定,所以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风》《雅》(《大雅》《小雅》)《颂》。

其中最古老的,当属《颂》。《颂》中的诗歌,大体四宇一句,偶尔也有五字、六字,用韵不够规范,应该是诗歌语言尚未完善所致。从今天的考古材料可以发现,《颂》中的诗篇和钟鼎文十分相似,有明显的承续关系,可见,《颂》产生的年代确实比较久远。清人阮元认为,“颂”即“容”,“容”是“样子”的意思,“商颂”就是“商之样子”。王国维认为“颂”的旋律比“风”“雅”缓慢。现在一般认为,《颂》中诸诗篇,是在宗庙中用来祭祀先王先公的乐歌,是配有舞蹈的。

关于《雅》,历来争议较大。有一种说法认为,“雅”是天子所在的都城的宫廷正乐,和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国风”相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流行较广的观点。刘师培、王国维、梁启超等人都认为,“雅”就是“夏”的假借字,而“夏”就是古书中所说的“九夏”一类(刘师培《舞法起于祀神考》)。由此得出,《雅》中诸篇,其实就是类似歌舞剧那样的,戴着面具有对唱有表演的乐章。日本学者加藤常贤则直接说“《雅》就是假面舞蹈”,这种说法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关于《颂》和《雅》的异同,历来也是讨论较多的话题。宋代学者王柏认为:

颂有两体:有告于神明之颂,有期愿福祉之颂。告于神明者类在

《颂》中,期愿之颂带在《风》《雅》中。

就是说“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神灵献祭;一种是祈福。那么,献祭类的,收在《颂》中;祈福类的,收在《风》《雅》中。日本很多学者持这个观点。以此观之,《颂》和《雅》有同样的性质,都是祭祀中用的诗歌,只是祭祀的目的不同罢了。这种说法也有道理,聊备一说。

“风”字的含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一样。《诗经》中的《风》共涉及十五个诸侯国,故称之为“十五国风”。一般认为,《风》代表《诗经》的最高文学艺术成就。

2

《诗经》中诸作品的作者,多不可考,能够确认的作者大概只有尹吉甫、庄姜、许穆夫人等。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多由各国贵族所创作。想来现在很少有人还会固执地认为,艺术源于劳动,这些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

同时,作为诗歌集子,《诗经》可能会被当时的盲人乐官加工整理,最终负责编订的也应该是“太师”一类的掌管音乐的官员。

所以说,孔子“删诗说”并不可靠。

3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代学者,只要涉及文史研究,几乎没有不读《诗经》的。

后记

一、诗论的纲领

《尚书·尧典》中有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一般来说,这段话被翻译为:诗歌是用来抒发志向情感的,是吟咏唱诵的语言,声调长短高低是根据吟诵需要,而律则是为了符合声音的要求制定的。

这段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文学理论。比如朱自清先生就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

由于这段话第一次提出了“诗歌是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这一观点,所以“诗言志”就成为后人理解诗歌的钥匙,经常被拿来引用。似乎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诗歌就是表达志向、志趣、怀抱的文学载体。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在《尚书·尧典》这段话中,诗和歌是分开说的——“诗言志,歌永言”,但是我们在习惯上,却统称为“诗歌”。注意到这个细节,那么不禁要提出疑问:诗和歌有没有区别?“诗言志”又到底说的什么?

细究这句翻译的问题,对我们理解《诗经》有莫大的帮助。毕竟,我们都认为《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所以,暂时抛开儒家用《诗经》表达说教的功能不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歌”“诗”和“志”,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辨析。

二、歌

关于“诗”和“歌”的关系,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有了深入研究,闻一多先生是这方面的大家。他对诗、歌起源问题做了详细透彻的分析解释,他有一篇文章,叫作《歌与诗》,在那篇文章中,他详细解释了“歌”和“诗”的区别,有理有据,分析极为透彻。

由于“歌”的问题不是本书主要的讨论对象,故不做过多分析,仅将闻一多先生的观点介绍于此。

闻一多先生认为,人类因情感激荡而发出的声音,如“啊”“噢”“呜呼”等一类声音,就是音乐的起源,也是语言的起源。介乎音乐和语言之间的“啊”,就是歌的起源。  由于写法不同,这类拖有腔调的字,也会写作“兮”“我”“猗”等字。

比如《诗经·伐檀》中的“坎坎伐檀兮”,比如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等。这两个例子中的“兮”和“猗”都是语气助词,都是拖腔,类似“啊”之类。

所以,严格来说,“只有带这类感叹虚词的句子,及由同样句子组成的篇章,才合乎最原始的歌的性质”(闻一多语)。

再后来发展时期,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一句“歌”中,有具体含义的实词越来越多,这类虚词逐渐处于次要的位置,有的时候甚至省略。但是,虚词以及虚词的特征依旧存在,无论省略还是写出来,虚词总是处在音节口,成为“咏叹”的节奏。

所以,在上古时期,带有咏叹性质的“歌”,才是用来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