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元年(1450),受尽屈辱的英宗大难不死,被也先送回北京,这时朱祁钰已经在朝臣们的拥戴之下,做了快一年的皇帝,年号也改作“景泰”。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代宗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朱见深,而以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取而代之。朱祁钰珍惜到手的权力,不肯拱手让出,把英宗送人南宫加以幽禁。景帝想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因此朱见深在东宫居住的时间没能太久,景泰三年(1452),他的太子之位被废掉,改封为沂王,朱祁钰封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深年纪小,每日只知玩乐游戏,当不当太子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得到沂王的封号,照旧过着优裕的生活,衣食无愁。在后宫里,他最亲近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周贵妃,另一个是因反对废掉朱见深太子地位而被朱祁钰废掉的皇后汪氏。汪后与周贵妃关系一直很好。汪氏对朱见深十分喜爱,经常不避人前地与周贵妃往来走动,由此遭到了朱祁钰的斥贬。因此,朱见深对她十分尊敬。
但是,也许命中注定他就是做皇帝的料,上天好像只垂青于他。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夜里,发生了富有戏剧色彩的“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随着父亲的复辟,朱见深也有了出头之日,很快恢复了太子的地位。英宗复辟后,朱祁钰很快就病死了,报复心极强的英宗下令景帝的嫔妃全部为景帝殉葬,太监拟出的名单上也包括汪氏。朱见深听说后,马上找到父亲,重新提起了汪氏当初遭贬的事因,英宗遂与宽宥。朱见深还请求父亲允许汪氏出宫安居旧邸,并将私蓄一并带去。这以后,朱见深时常陪母亲去看顾汪氏,并邀请汪氏进宫叙谈家常,感情一如当初。
天顺八年(1464)正月二十六日,18岁的朱见深即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1465)。朱见深知道,新君临朝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能否割舍私爱。他把这把火首先烧向了典玺太监王纶。王纶是朱见深做太子时最喜爱的一个内官,朱见深即位之前,朝官中有人预料王纶日后必有大用,就极尽巴结,王纶也直言不讳,在朝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朱见深即位后,依照李贤的建议,立即将王纶逮捕下狱,发配到南京服苦役。第二把火是为于谦平反。前兵部尚书于谦曾在土木之败后力撑危局,挫败了兵临京城之下的瓦刺大军,后被人陷害,被英宗砍了脑袋。朱见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闻知这是冤案,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怒,他不为父讳,下令为于谦平反。第三把火是恢复了被父亲废掉的景帝的帝号。有人进谗言说景帝废他的太子,朱见深只是一笑说:“那些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提了。”他继位后做的这几件事深得人心。朱见深除了做了这几件事外,还任用贤臣,使得成化初期的朝政一新。
在治理朝政方面,他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一个有朝气的青年。为了保持安定,朱见深继续任用一大批父亲信得过的老臣,尤其将李贤视为得力的,辅臣,几乎做到了言听计从,并且又陆续在内阁中添进了许多忠直之士,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朱见深继位时的阁臣,初时有三位,分别为李贤、陈文、彭时。李贤颇有宰相风度,身为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为政识得大体,在用人方面,进贤而退不肖。在朱见深的支持下,李贤提拔了一批忠于朝廷的官吏,同时革斥了四千多名冒“夺门”之功而获爵位的投机者。陈文、彭时也是尽心辅佐。朱见深对此深存感激之心,特赐给厚禄,以示嘉许。
成化元年(1465),南方大旱,湖广、河南、陕西、四川交界处的荆襄地区,流民不堪赋税徭役之苦,造起反来。朱见深接到奏报,令湖广总督李震为总兵官,由工部尚书白圭提督军务,率军征讨。一年后终于胜利。接着又派人征讨广西境内大藤峡的瑶民起事。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瑶民战败,大藤峡一带遂告陷落。事后,韩雍令士兵把大峡中的青藤砍断,把大藤峡改名“断藤峡”,并磨崖勒石,立了纪功碑。捷报驰抵京师时,正值大雪初降,朱见深踏雪赏玩归来,兴致未消,又添喜悦,格外兴奋。他传旨嘉奖,提拔韩雍,让他担任右副都御史提督广西军务。以后朱见深又镇压了荆襄山区人民起义,派兵击退了北方蒙古连续对西北河套地区的进攻。虽然带有镇压起义的性质,可对于明朝的巩固却是大有意义的,朝野因此对朱见深大为赞许。
朱见深即位之初,勤政爱民,一扫英宗留下来的秽气。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宪宗渐渐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政务陷入一片迷茫之中。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