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饱含父女亲情的作品,如泣如诉的文字凝结了一位年逾花甲的父亲对英年早逝爱女的怀念,更展现了一位才情横溢的扬州女子那不平凡的文学之路。
《艺海帆影》收录了杨帆全部作品,书中还收录了杨帆生前亲朋好友撰写的缅怀文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海帆影(上中下) |
分类 | |
作者 | 杨帆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饱含父女亲情的作品,如泣如诉的文字凝结了一位年逾花甲的父亲对英年早逝爱女的怀念,更展现了一位才情横溢的扬州女子那不平凡的文学之路。 《艺海帆影》收录了杨帆全部作品,书中还收录了杨帆生前亲朋好友撰写的缅怀文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 内容推荐 《艺海帆影(上中下)》为杨帆作品集,分上、中、下三册。主要包括影视剧评论、文学评论、舞蹈评论、教科研论文及通讯、散文、小说、剧本、悼念文章等部分。其中评论文章大部分已在权威期刊发表过,能显示出她思想的深刻和见解的独到。她的散文和小说不多但是非常动人,记录她对生活的思考、情感和评判,文中透出淡淡的恬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目录 上册 前言 杨文昭 影视剧评论(第一辑) 一个小人物的生命和尊严 ——谈《黄河绝恋》中的三炮形象 浅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悲剧美 母亲的笑容 ——献给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冯小刚,你除了煽情还会什么? ——评《集结号》 回味悠长的《山楂树之恋》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突围 消散的温暖 ——电影《搜索》随想 信仰 ——《少年派的奇幻飘流》随感 我与你 ——《桃姐》评析 海洋天堂 ——一部讨巧但有诚意的电影 美好人性的传承 ——《本杰明·巴顿奇事》随感 我的生活我做主 ——电影《朱诺》随感 我和天空谈恋爱 ——日本电影《恋空》随感 影视短话三十一则 残酷的青春世界 ——有关“校园三部曲” 爱的现实与爱的浪漫 ——有关纯爱剧 活下去的力量 ——有关社会剧和亲情剧 北川悦吏子的情爱世界(上) 北川悦吏子的情爱世界(下) J家姐弟恋影视大盘点(上) J家姐弟恋影视大盘点(下) 人间有爱大爱无声 ——J家亲情剧夏日推介 STAND UP 流星之绊 当宫九遇上东野圭吾 ——论日剧《流星之绊》的改编得失 爱,没有明天 ——日剧《爱没有明天》评 把我的脚脚给爸爸 父爱进行时(上) 父爱进行时(下) 现实的基调浪漫的手法 ——评日剧《宠物情人》 金钱PK真心 ——评《大和抚子》 大叔撑起半边天 ——《三角迷踪》乱弹 电车男,一个平民英雄的诞生 ——观日剧《电车男》有感 现实与浪漫的交响 ——评日剧《高校教师》2003年版 孤独之生存 ——写给《青之炎》 古烟中学生 关于老人 ——《任侠看护》絮语 诘问历史与正义 ——《浪客剑心》随想 叫她第一名 ——《不平则鸣1》PK《不平则鸣2》 跨越99年的爱 ——第一夜美国 跨越99年的爱 ——第二夜:第一代与第二代 岚·爱 恋曲 没有玫瑰的花店 从《美酒贵公子》谈日剧套路“五宗罪” 命运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评日剧《M的悲剧》 命运五重奏 ——SMAP与他们的Drama 爱的脚镣 ——日剧《魔女的条件》随感 魔王:正义掌握在谁的手中? 木村拓哉·纯爱之歌 潘多拉的盒子 淡淡情调,浅浅心境 ——评日剧《引擎》 爱情在真实中闪光 ——日剧《前男友》评 人间失格 一场人性与社会的悲剧 ——《人间失格》评 仁侠传 ——木村拓哉历史剧盘点 宿命真的无法逃避吗? ——评日剧《砂之器》 神啊,请别开玩笑 ——《从天空降下的一亿颗星星》随感 谁说爱情没有规则? ——《旋爱》杂谈 生存的权利 ——《未满都市》随想 中册 影视剧评论(第二辑) 我想成为贝壳 限定时间的爱与幸福 ——日剧《现在,很想见你》观后感 星霜、剑心、薰及其他 ——《星霜》随想 一升眼泪的流下 ——记《一升的眼泪》 永不落山的太阳 ——《太阳不西沉》随感 那一年的风情 ——日剧《悠长假期》随想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随感 一次较为成功的改编 ——评电视剧《半生缘》的改编艺术 堂本光一:永不停歇的脚步 中居正广:从本色出演到剧中之星 竹野内丰:最想和他结婚的男人 丰姿秀韵内外兼丰 ——记竹野内丰 浅野妙子的“虐剧”世界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记行定勋的纯爱世界 另类吾郎另类演技 观看《sMAP×SMAP}的一点感想 朴容夏:真我本色 李准基:我走我的路 陈乔恩:马自奋蹄地自宽 戏曲·经典·革新 ——以赵志刚版越剧《赵氏孤儿》为例 浅谈越剧《孔乙己》对小说《孔乙己》的继承和发展 观《徽州女人》有感 舞蹈评论 《鹤魂》之魂 水乡·童趣·童谣 一曲天真、稚朴的水乡歌谣 记忆中的“艳阳天” 两滴水的故事 鱼戏莲舞江南韵 ——舞蹈《荷塘雨丝》赏析 杨柳轻“扬” 欢天喜地阳春面 我们心中的“神” 祈愿之舞阳刚之歌 ——评舞蹈《甘霖》 伤逝 ——评舞蹈《回眸》 文学评论 我的现代文学史观 我对“杨朔模式”的评价 淡出世俗,走向孤独的海子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红玫瑰与白玫瑰 生活秀?池莉秀? ——评池莉小说《生活秀》 宿命之悲凉 ——评张爱玲小说《半生缘》 当艺术面对世俗 ——评毕飞宇小说《青衣》 对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评价 问题意识 ——我对女性文学的几点思考 《白鹿原》:在构建与消解之间 大江健三郎: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爱的旋律 ——读冰心《繁星·春水》集 生命的乐章:李煜词论 “天人合一”:中国艺术的哲学本源 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现代作家作品研究 教科研论文及通讯 给梅中镶上金边的那个人 ——王力耕校长及其“三人”思想的个案研究 我们的梅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碰碰车”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体验教育记行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一切从人生观教育出发 ——一堂政治活动课的启示 拍卖你的理想 ——记一堂班会活动课 对初一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使用感受及几点建议 《男生、女生——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论体验教育在初中少先队全程全员教育体系中的融合和发展 第四讲引导孩子过好健康的闲暇生活 第五讲帮助孩子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 下册 散文、小说、剧本 我这十年 初识 ——给我的学生 给我的学生 娃娃 天堂电影院 我和我的祖国 老师的扶持 随感——看崔永元访谈有感 随感——写给盖花 随感——骂阵 料理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悼陈晓旭 忏悔与宽容 最后一炉香 ——张爱玲与赖雅的最后之恋 莉莉 约定 爱,在恨的边缘 断翅 恋泪 青之时代 我的合约情人 想变漂亮的猪小戒 小猪八戒与大盗奇克 小猪八戒与小孙悟空 萝卜回来了 ——根据包蕾同名童话改编 烦恼人生 写给天天 割不断的血缘 感谢你,我的宝贝 我的心肝宝贝 给他一个粽子的温暖就够了 慢慢地陪着你走 妈妈没有哭泣的权利 活下去,不放弃 ——写给天天一周岁生日 天天,好棒! 天天感冒了 悼念杨帆 老父泪雨 杨文昭 给帆——写在结婚十周年 张晋 悼杨帆 闾小文 灵魂,真的只有2l克? 周一帆 致杨帆 胡蓉蓉 最后的蔷薇 王雄 追悼会致辞 王丽娜 悼杨帆老师 赵静川 后记 张晋 试读章节 一个小人物的生命和尊严 ——谈《黄河绝恋》中的三炮形象 由冯小宁导演的《黄河绝恋》保留了《红河谷》的原有风格,有同样的山峦起伏,有同样的波涛澎湃,有同样的残阳似血,也有同样的黄河人演绎的同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人性、爱、生命和尊严得到同样淋漓尽致的展现。虽然,从整体上而言,《黄河绝恋》不如《红河谷》,但我认为它仍然有超越《红》片的地方,这就是影片中的一个小人物——三炮的形象设计,而使得影片获得了在更深层次上的开拓意义。 “生命和尊严”一直是冯小宁所力求探讨和揭示的一个问题。在《黄》片中也有极高的表现。欧文和黑子在牢房里的一次对话可以看作是影片的中心。美国人欧文认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什么也不能阻挡人的求生欲;而黑子则认为人的尊严最为重要,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之后,欧文在亲身经历上认同了黑子的哲学,也就是黄河人的哲学:尊严比生命更可贵。尊严使生命更辉煌,因此才有花花宁死也不求饶的倔强,才有黑子挺身扑向敌人的机关枪的惨烈,也才有安洁为不拖累他人而毅然放弃自己生命的悲壮。人性尊严的光辉时时闪耀在影片中,给人以崇高的美感。然而,黑子、安洁毕竟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们所为的一切其实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为影片所界定。因此,我以为该片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要算安寨主的亲信——三炮,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唯其小,才显其真;唯其卑微,生命和尊严两者之间的矛盾斗争才尤为激烈,人物的心理转变历程才更为可信。同时,三炮从一个贪生怕死之徒苟且残喘地活着而到最后舍己救人的壮举也不由我们不发出疑问:是什么让一个如此低下的人做出如此伟大的事情?从而深入到影片的另一个层面上,那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性和那忍无可忍的逼迫之下的人性尊严的爆发。 那么,三炮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从外表上看,他就极不讨喜: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子,套了件松松垮垮的绸衫,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再加上小豆子的眼睛,突出的大板牙,还有时不时拿梳子梳上一梳的光溜溜的小分头,这活脱脱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坏家伙的翻版。他的行为也确实令人不齿:他崇拜权势,对主子逢迎拍马,时不时出一些讨主子欢心的坏点子,害苦了黑子和欧文;他贪生怕死,对日本人言听计从.在为日本军官“献”上衣物时的谄媚的嘴脸令人恶心;他粗鄙无耻,听到大姑娘唱山歌也要去应一应,唱出的却是下流的调子。这样一个粗俗的、充满奴性的人,如果没有那么一场抗日战争,也许他还能够从主子那儿混上个好日子,心里也还是舒舒坦坦的过上一辈子。可是,严峻的时局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先,三炮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他们的安寨主,对于这个主子,三炮无论是从自身的奴性上还是从内心的感情上来说都是十分服从的,他“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是过得很惬意的。然而,日本人的入侵和占领使他多了一个不想认却又不能不认的主子,否则那就是砍头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三炮必然有着浓厚的失重感。他怕死,他想活,而且仍是想活得好,这是他一贯的人生哲学,那他只有在日本人面前战战兢兢,点头哈腰,可是这必然要让他以出卖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是一个黄河人的尊严为代价,这又是他难以心甘情愿的。因此在他的心中时时进行着生命和尊严的斗争,他的人生哲学也必然开始动摇。也许在一定的时期内,生存意识占了上风,然而这种动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强烈的刺激下必然会导致猛烈的爆发。这样,在动摇的潜伏期他就处于一种非常尴尬又十分微妙的位置,其内心痛苦是极为深沉而又难为人理解的。族人看不起他,日本人看不起他,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他只有去买醉,用酒精让自己忘掉那残存的尊严;他只有用对山歌来发泄,用做各种粗俗的事来掩饰他的矛盾和痛苦。而我们也可以从他两次对山歌的神情看出他越来越难以压抑的痛苦,那是因为他内心中的尊严意识一点一滴地占了生存意识的上风。生命和尊严的矛盾在这个小人物身上斗争得最为彻底,也最为痛苦。 这种痛苦对于三炮只是一种痛苦,他自己却并不明白这种痛苦的根源。因而靠他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超越他根深蒂固的人生哲学,必然要有一个强大的外界刺激,这就是安寨主的死。安寨主是唯一能够理解三炮的人,因为他们同病相怜,从三炮贿赂日本翻译官以打探消息后喝得醉醺醺的,又在桥上大唱下流曲调时安寨主对他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安寨主没有因三炮的粗俗和不敬而动怒,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一种理解的,同样痛苦的眼光锁定了他。三炮他懂。他也同样读懂了安寨主临死前再度锁定他的眼神,那是悔恨、痛苦和命令,也是焦虑、信任和期盼。在这一刹那问,三炮终于冲破了生存的局限,以引火自焚的方式救助的安洁他们,直到被活埋,他也是唱着山歌去迎接死亡。在那一刻,三炮的生命显得无比的辉煌;在那一刻,尊严超越了生命,三炮终于解脱了! 我以为三炮这样的小人物能够做出这样的壮举,不仅是安寨主的死、日本人的逼迫和翻译官的背叛而激起的痛苦的爆发,人本性的复苏和尊严对生命的超越,还有一种“君子死知己”的使命感,尽管他算不上是君子。三炮在完成他生命中也许是唯一的壮举时,我想他更多的是因为后者的那种以死酬知己的感情,也是他自己意识到的那种感情。然而在这种感情背后的即是作为一个未泯灭良知的中国人的尊严的高涨和爆发,这是最根本的动力,却也许是三炮自己也未曾意识到的。但不管怎样,三炮——这个草芥般的小人物,用行动燃烧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炮这个人物形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是个塑造得较为真实的典型,而且因为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深层的思考。影片中,反映日本人残酷性的镜头比比皆是,无论是烧杀奸淫,还是毒气实验,都是从正面表达。但我以为,没有一个效果能达到三炮这个形象所给人带来的震撼力。能让一个人的原本牢固的人生哲学在一刹间完全崩溃,这需要多大的逼迫力。之前的三炮如此低劣得让人咬牙切齿,之后的三炮却又如此悲壮得让人失声痛哭,之后的三炮让人理解了之前的三炮,转而引起的愤恨却直接指向日本侵略者,引起比正面描写大得多的效果,这是安洁、黑子等形象所不能比拟的地方;也是这个形象设计的更深层的意义所在。 三炮,他卑微,他低劣,但他仍是一个黄河人,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民族尊严的黄河人!P3-6 序言 我为女儿的书作序,那是因为我始终是她作品的第一读者。尤其是她的早期作品和中后期一些重要的作品,我们一起讨论、辩论甚而争吵,但更多的是漫长的浓浓的海侃神聊。曾经的时光,是我老年生活的财富,难忘的愉快。 杨帆发表的处女作是在她大二的时候。她写的《一个小人物的生命和尊严——谈《黄河绝恋》中的三炮形象》发表在《文艺报》影视评论的头条。当初她把初稿给我看,我真的非常惊讶,独特的视角,清晰的辨析,深邃的思想,流畅的语言,我折服了。我仿佛觉得她突然成熟了,她的文章和她那张带有稚气的脸反差巨大。然而,在她脸上没有得意的疯狂,却只有一点对自我价值的自信。我欣赏她的文采,但我更欣慰的是,她那种勤于独立思考以及淡定的人生态度。 杨帆的作品起步就比较高,那是得益于她读的书多。记得她四五岁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工作,我天天到图书馆上班就把她放在图书馆,她能静静地看三四个小时的书,或许这就给她奠定了良好的看书的习惯和爱好。到了中学阶段,她依然“闲书”不断,甚至在高考前依然抽闲看“闲书”。到了大学,不知道她从哪儿弄来一张教师借书卡,每次到图书馆一借就是十几本书,我估算那些年,她每周看三本书是可以肯定的。尤其是在她读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时候,她把“鲁茅郭巴老曹赵,,的作品几乎览尽。但是她看的书非常杂,她还非常喜爱哲学类的书籍,叔本华、尼采、康德、弗洛伊德那些生涩的文章她依然看得饶有兴味。我想,书给了她智慧,给了她灵气,给了她创作的才能。 杨帆自己说过:“我的逻辑思维比形象思维好。”确是这样。她的作品是以评论为主体的,比如影视剧的评论《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突围》、《戏曲经典革新——以赵志刚版(赵氏孤儿)为例》、《信仰——(少年派奇幻漂流)随感》、《回味悠长的(山楂树之恋)》,都是非常好的文章。她的论文中没有咄咄逼人的霸气,却有女性温柔的执着和自信;没有男性作品的苍劲粗犷,却有女性的情感与浪漫。是论文,却以散文的笔调阐述她的思想和情感。 她的文学评论更能显示她思想的深刻和胆量。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我对杨朔模式的评价》。杨朔作为文坛几乎定论的革命散文家,杨帆对他的文学样式做了肯定,但对他的思想内容做了尖锐的批判。她认为杨朔那些优秀的作品《雪浪花》、《荔枝蜜》等都在1961年创作,而那个年代恰恰是中国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时期,人民的生活极度困苦,而杨朔却依然用他的美文去颂扬时代,他的人民性到哪儿去了?当然,这篇毕业论文被导师否定了,但我依然坚定地认为她的观点是正确的,她的胆量是可敬佩的。值得推荐给读者看的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对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评价,都能凸显她的文学思想和活力。 她的散文和小说不多但是非常动人。我又读了她的小说《约定》,这是写她在初中时一位差生与她的友谊,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个小说不仅情感阐述得细腻跌宕,而且鞭笞了学校对差生的鄙视的态度和做法。文中我看到她的愤怒,看到她的同情,更看到了她的善良。 散文《我的十年》是记叙了她十岁到二十岁之间的生活,这正是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孩子艰难成长的时期。可她对自己那段生活的愉悦、艰辛写得那样流畅,那样动人,粗略看到她的成长,也看到了她今天的成就的必然。 书中另一重要部分是她在梅岭中学十年教师生涯中教科研的成果。整理她这部分的文章,我发现她在教学上独辟蹊径,得到学生和老师的高度赞许,从她在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拍卖你的生涯》、《男生女生——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等都彰显了她的教学不落俗套,生动有效的课堂组织与教学设计的成功,在业界引起对这位青年教师的注目。 在这一阶段,她被学校称为“才女”,当然命题作文也在所难免,但是她的应试文章都闪烁着她的个人见地和时代精神。比如《给梅中镶上金边的那个人》,她对当代的校长有她心中的标准,对当今教育制度有她心中的批判,对教育的未来有她心中的企盼。她个人的思想与文章中的主人翁——王力耕校长的事迹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是难能可贵的。她从未把命题作文当作一种负担,她依然能把自己的情感观念表达出来,透出她的一种青春气息。又比如《对初一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感及几点建议》,文中犀利地抨击了当今教材的陈旧,教材与当今学生情感思想的脱节,当今思想品德课的毫无生气的俗套,这是与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青年人的理想相悖的。她认为,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我想让学生知道什么”,而是编教材者要知道“学生想知道什么”,他们的青春旋律是什么,他们的迷茫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只有了解了当代的学生,教材才会有的放矢,成为学之有用的真正的教材。 这本文集收录了杨帆在《电影文学》、《文艺报》、《看电影》、《电视剧》、《扬大学报》和教育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60余万字的作品。杨帆曾说,她发稿是百发百中,这我相信,毫不夸张。这一方面说明她治学严谨,不成熟的文章不出手,再则说明她的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作品都是发表在国家级别刊物上。 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她的写作没有功利,没有炫耀,只记录她对生活的思考、情感和评判而已。在浮躁的社会中,她没有一丝“浮躁”,永远只是脚踏实地,“我行我素”。文中始终透出淡淡的恬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艺海帆影》这本书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广陵书社建议正式出版,他们认为分量够了,会有一群读者。但是我认为杨帆,年轻的杨帆,她现有的成绩足够让同龄人仰慕,但是从学术的价值来看,她还没有走到专业学术的高峰,如若不是她英年早逝,或许十年后,她能站在文化艺术的高地上,展示她辉煌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以为把她的作品汇编成册,藉以告慰爱女杨帆,就完成了这本文集的使命。 后记 时光匆匆。 杨帆离开我们已近半年,她的文集——《艺海帆影》也即将付梓。这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杨帆的三十五年,一直活在爱与被爱中,她爱家人,爱好友,爱学生,爱同学,爱同事,爱她的事业,爱一切美好;同时,家人,亲朋好友,学生,同学,同事等等对她的关爱也让她很满足很享受。她的离去,带走的是所有人的思念,所以,将杨帆的作品集结成书,一来是对杨帆作品的回顾,它能真正体现杨帆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众多门类的涉猎和研究。二来是对杨帆的纪念,也是让众多思念她的人能够留存一本真实。 捧着这本书,我想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生动的杨帆,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原来,她一直没有离开。 张晋 2014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