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北平抗战实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舒小峰主编的《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北平抗战实录》首次用遗世文物,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展示北平抗战历史的风云。通过走访多家文物收藏单位和抗战文保单位,我们发现众多文物、甚至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物背后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从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结束,每一个阶段都有无数文物默默记录着,成为控诉日军侵华的见证人。

《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以文物为线索,让文物发声,用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北平抗战的种种面相——抗战爆发的危急,侵华日军的残暴罪行,百姓的怒火,以及共产党、国民党、民众等全民族缩影的反抗和胜利。本书用注满沧桑的文物让你感受战争挥之不去的伤痛,以悲壮的抗战历史为文物添一枚特别的军功章。

内容推荐

由舒小峰主编的《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北平抗战实录》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侵略与抵抗”,讲述了日军的侵略恶行与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第二部分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日军的暴行”,讲述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文化、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三部分为”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人民的怒火”,讲述中国各界英雄儿女的抗日斗争;第四部分为”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反击与曙光”,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军队与人民的英勇反击,直至曙光的到来。书稿中,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单独成篇,辅以该文物的精美图片,文章内容力求做到真实、权威、客观、可靠、可读,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感受文物蕴含的魅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北平抗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目录

第一篇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侵略与抵抗

 白杯烈酒誓师声

 赵登禹墓前追思英烈

 青山有幸埋忠骨——古北口人民合力修建肉丘坟

 宛平城头忆烽火 卢沟桥上闻狮吼

 警示战火的守护神——回龙庙鸱吻的如炬目光

 歌咏其义 以长其言——重唱《卢沟桥歌》

 闻名遐迩的二十九军大刀与大刀队

 烽火一文字山

 黑山扈战斗纪念碑

第二篇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日军的暴行

 故宫铜缸见证侵略

 硝烟下的文物大迁徙

 抗战时期遗失的“北京人”头骨

 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与日寇智争居延汉简

 郑振铎抢救稀世孤本

 货币背后的抗战故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与“联银券”

 在日军铁蹄下涅槃的“北大红楼”

 人性的光辉永远闪耀——房山教堂惨案再回首

 长辛店侵华日军吃人狼狗队——加藤部队

 天坛与日本 1855 细菌部队

 镌刻在铜板上的自供状——日本“支那事变记念章牌”

第三篇章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人民的怒火

 “一个人”的抗战——白塔寺罗德俊手书

 叶恭绰瞒天过海护宝记

 战火中的青春——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故事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爱国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一代大师的抗战轶事

 奔马——抗战时期徐悲鸿先生的真实写照

 白石老人与《七鸡图》

 绝世名伶梅兰芳

 凄美青衣泪 铁血赤子心——程砚秋故居

 西四北报子胡同 8 号—— 一处鲜为人知的抗战见证地

 石景山铁厂抗战事琐记

 正阳门箭楼为抗日救亡打开了一扇窗

 北平抗战中的“满铁”秤砣

第四篇章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反击与曙光

 巧除日军——马家堡火车站事件

 刺杀日军军官事件

 石碑之殇——清代墓碑上的抗战印记

 霞云岭飞出不朽的歌

 忆马灯背后的抗日英雄陆平

 青史先烈写 红旗后人擎——记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长胡瑛

 “小白龙”白乙化

 北京的“奥斯维辛”——炮局监狱

 人民第一堡垒——焦庄户地道

 抗战中的军民鱼水情——记萧克将军的碗

 见证抗战历史军民鱼水情的挎包

 八年终挫不义师——太和殿日军投降

 民族号筒音长响 军民浴血复家园——由一幅“解放区形势图”说起

后记

守护老兵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抗战老兵售书捐赠活动

试读章节

青山有幸埋忠骨——古北口人民合力修建肉丘坟

白守中李善文

白守中,原籍古北口,年轻时在原籍上学读书,他的四舅杨柏如亲自参加了修建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肉丘坟的工作。守中由于受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熏陶,对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杀敌的将士十分敬仰,所以经常请四舅讲当年战争中的情景。四舅最爱讲的就是修建肉丘坟的经过。

1933年春,长城抗战之后,古北口漫山遍野是成百上千的将士尸骨,有的开始腐烂。到了夜间狗吠狼嗥,使古北口陷入阴森恐怖之中。古北口人人心中揪成了疙瘩,很多人对将士们为国捐躯后曝尸荒野而默泣,实在不忍心眼睁睁地看下去,便自发地行动起来。有的是个人单独行动,有的是约仨俩同伙,挖个坑,把将士们的尸骨掩埋了。一个坑有埋一个人的,也有埋两三个人的,但这仅能把各人家附近的尸体掩埋。

古北口令公庙有位道士叫王乐如,是河北省滦平县古城川乡四达沟村人氏。少年出家为道士,此人乐善好施,崇尚杨家将爱国精神。看到将士尸骨丢散山野,便一面联系当地官、商,一面发动民众上山收殓。在古北口无论尊卑几乎人人出动。在南关,先在山洞口西侧挖了大坑,把敛回的尸骨放进去。一层尸骨、一层芦苇相隔。因为有了集中的地方,原来个人先掩埋起来的,这次又都起了坟,把遗体送到南关大坟来。守中家住东关,四舅还帮他家从小西院起出一具尸体呢。古北口这次行动是有影响的,四舅知道有石盆峪、八大楼子、南天门、潮关、五里坨、北甸子等村,此外还有河北滦平县的青石梁、花楼沟等地,都由人背或驴驮送来尸骨。

这次活动,场面极其感人。为了使所有牺牲的将士遗骨得到安置,古北口及附近村庄许多人都是全家出动,一连几天不休息。汤河村一王姓老人,70多岁了,四舅告诉守中,论庄亲应称其为九爷。王九爷在南天门山上捡到一个头骨,老人家脱下上衣就包了起来。王九爷光着上身,把遗骨送到了墓地。当时的季节,在古北口光膀子还不行呢,何况还有山风吹着,差点儿没把王九爷冻坏了。东关菜园子的李太,在山上拾到一具白骨,已经背到了山下,不放心,又查了一遍,发现少了一根腿骨,又返回山上去找。这一上一下耗去了半天时间。

肉丘坟坟坑里原来都是乱石渣子,表面土不过半尺深,填坟时大家都不同意用石渣子。起坟头时,大家都说三四百人的一个坟里,坟头得填大些。附近的土不够用,古北口上上下下许多人就用口袋从远处背土填坟。有的老人孩子背不动,就用篮子挎土撒在坟头上。送土填坟的人比敛尸骨时还广泛。古北口河东、河西、北甸子、汤河、潮关、蔡家甸等村都有人送土,连河北滦平县巴克什营的百姓也有进口送土的人。  坟修好后立碑,正面碑文原来打算写“古北口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但在《塘沽协定》之后,古北口实际上已被日本侵略者所控制,王乐如提出,如果直接写“抗日”两字,担心不但碑文不能保存长久,怕连坟头也保不住。起草碑文的人,传说是河西姓关的,也有传说是河西马举人,经过反复斟酌,把“抗日”两字改为“战役”两字。这样就不担心日本人嫌碍眼了。

背面碑文,则简要写了修建此墓的经过:

“呜呼!癸酉之春,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甚夥,东南两关街巷尸横遍地,山谷无处无之。当失陷期间,街巷之尸,运埋民家菜窖;四野山谷,由道人王乐如不辞辛劳,专事临地掩埋。迨至事定后,除中央起运白骨五百余具,赴蚌埠立墓合葬外,尚遗民户菜窖肉尸,并三四十里浮厝者为数尚巨,嗣经东南关互助社社长郝子仪等,以阵亡将士乃为国捐躯,应立公墓,以慰忠魂,志表英烈,启劝在生,领衔建议呈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采纳,咨行北平分会出员携款来口建筑此墓。计葬肉体尸身三百十具,白骨二百十具,聊赘数语,以志颠末,用感后之官民随时培修保存云。”

坟址当时选择的也是背静地方。当时古北口还没修铁路,通铁门关公路是东边的山上。公墓距铁门关有1。5公里远,没有铁路可通,只有一条雨季才有水的干河沟可行。后来日本修通承德铁路,这座坟就在铁路边上了。再后来,原铁路路基改为公路,这座墓又在公路边上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经历了那些黑暗的过去,才会更加明白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惨烈的战役,让这么多的将士永远地留在了这块土地上。而他们拼命守护的土地与人民,也决不会让他们死后仍饱受折磨,不得安生,古北口的人民,将会世世代代守护着英灵的墓。

P12-P15

序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北平军民掀起的抗日风暴,是这场反侵略滔天怒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九一八事变后声援东北同胞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从1933年长城阻敌到卢沟桥事变掀开全民族抗战的大幕,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北平人民始终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线。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但这座有着古老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城市,遇强虏而不退,靠同心渡浩劫。

8年沦陷时期,北平民众坚持敌后抗战,在华北始终高举抗日民族解放的旗帜,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在今天的门头沟、房山、密云、延庆等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开辟平郊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和晋察冀边区的屏障和护卫,也是八路军战略反攻、挺进东北的堡垒阵地。

与此同时,北平城内的地下抗日活动从来没有停止,他们杀敌锄奸,向根据地输送人员,筹措和运送物资,进行统战和情报搜集工作,有力支持、配合了抗日武装斗争。

更有成千上万的北平儿女奔赴抗日前线,参加对敌作战和抗日武装,驰骋沙场,为国捐躯。为保卫祖国,支持抗战,许多百姓献出自己的财产和亲人,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热血与铁骨,铸就了一个不屈的北平!正当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时,我们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为了铭记帝国主义侵略的那段屈辱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祭奠惨遭荼毒的死难同胞,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核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推出这套“北平抗战实录丛书”,力图用感人的故事、翔实的史料、准确的表述、多样的形式,首次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记述那段北平人民用血汗铸就的光辉历史,以示纪念。

北平民众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永垂不朽!

后记

文物作为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应抒发见证人的心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北京市文物局开展了相关文物主题修缮工作。藉此契机,作为隶属北京市文物局以北京历史文化为专业出版方向的出版社,我社策划并推出《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既从文物视角反映日本法西斯对这座千年古城的蹂躏践踏,更为了隆重纪念那些为了抗战胜利、和平和文化保护前赴后继牺牲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对该选题非常重视,将其人选“北平抗战实录丛书”,强调从文物背后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让文物站起来讲故事,反映北平地区抗战特殊、复杂、残酷而光荣的另一面。市委宣传部出版处负责同志对该书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给予该选题的肯定和资金扶持,确保了图书前期制作方面的顺利进行,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在组稿阶段,该书得到北京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局长舒小峰同志、副局长于平同志对于该书组稿和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藉主题文物修缮工作之机,文物局领导安排文保处和博物馆处作为组稿协调对接部门,不但在全局上下进行稿件征集,更召集北京各区县文委专门就征文之事进行工作布置,使得该书大部分稿件或素材全部由一线文物工作者撰写与提供。舒小峰局长还声情并茂地给项目负责同志讲述了萧克将军“一只碗”的故事,并提供了不少素材细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张量老师、北京市档案馆的刘苏老师、抗战文物收藏家朱燕君老师和原启长老师,对该书的组稿工作提供了无私热情的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时,感谢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为该书组稿阶段组织的专家论证会,感谢各位专家为该书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岳老师对全书稿件进行细致审读,提出优化意见;江金照老师周末帮我们加班质检书稿,提出了不少中肯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另外特别感谢徐德亮先生及《艺海说宝》的策划张世强先生。该书项目策划和负责人在《艺海说宝》听到郑振铎先生在抗战期间保护古籍故事时,非常感动,第一时间联系了徐先生和张先生。两位先生不但热情帮助我们提供素材和徐德亮先生演绎的音频资料,而且张先生本人还亲自为本书撰写稿件。

在该书的后期制作阶段,感谢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发展中心的诸位同人为该书的二维码制作付出的努力。

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诸方面的协助下,以及在本书项目组的艰苦努力下,我社终于在一个月内完成该书的组稿工作。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项目组对本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加工和内容优化处理。

为了完整地从文物角度呈现北平抗战的全貌,我们按照内容将书稿分成四大篇章:

第一篇章激昂飞越,奏响的是热血的中国守军坚决对抗日军侵略,展示的是抵抗者的慷慨悲壮。

第二篇章悲凉沉郁,呈现的是残暴的日军对北平古城的践踏蹂躏,抨击的是法西斯的残忍暴行。

第三篇章凝聚热烈,抒发了不愿意做奴隶的北平人民的愤怒之火,展示了人民力量的坚强伟大。

第四篇章凯歌高奏,奏响了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全民一致抗战,表明了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也是歌声嘹亮的抗战精神之歌,同样奏出了抗战历史的最强音!

不过,成书过程较为仓促,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我们希望读者们在读到本书熟悉或并不熟悉的故事时,能够回到那时那景,让一幅幅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画卷随着时间轴展开,既能感受到在日军铁蹄下备受蹂躏的北平城和人民的耻辱、痛苦,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儿女团结一致、筑成血肉长城反抗侵略者的顽强不屈精神!

文物之所以能够作为时序更替、社稷兴衰的见证者,不仅因其特殊的形质,更因为千百年来历史为其注入的精神内涵,因此跟抗战相关的文物千百年后也必将被不断注入新的精神内涵。

是以,文物不朽,文物背后的抗战精神永不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