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生活感受 青春岁月
生活确实还是有点儿美丽、精彩、崇高!“哦,你甜美的生活习惯啊!”那位尼德兰英雄在悲剧中呼喊道。我也是这样,不过我不像那位英雄那样在告别生活的痛苦时刻呼喊——不是这样!我的呼喊是在那种甜美习惯已完完全全融入我的生活,根本就不愿意某个时候再从中出来,正是在我满脑子充满欢乐的时候。我的意思是说,精神的力量,无名的势力,或者人们通常称之为支配我们的原则(此原则不经我的同意,一定程度上曾把上述习惯强加给了我),不可能比这位友好人士怀有更差劲的思想:我在他身边增强了体质,他把一道鱼做的菜放到我面前,要是我吃得津津有味,从不把它从我的鼻子下撤走。
啊,大自然啊,你神圣崇高的大自然啊!你的全部欢乐,你的一切陶醉都涌上我起伏跳动的心头,你那神秘莫测、飒飒作响的呼吸在我周围吹着!夜有点儿清凉,这我是喜欢的——可是每个人,不管是否阅读我的东西,都不理解我的激情,因为他不熟悉我飞跃上去的那个很高的立足点!也许说攀爬上去更确切,可是没有一个诗人(即使他像我一样也有四只脚)谈论他的脚,而是谈论他的翅膀,它们也并非在他身上移植的,而只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机械师的装置。我的头上笼罩着广阔无垠的星空,满月洒下它闪烁生辉的银光,我四周的屋顶和钟楼矗立在似火的银辉中!我下面街上的喧闹声渐渐平静下来,夜越来越沉静一一云在空中飘动——一只孤零零的鸽子发出恐惧不安的失恋悲叹,咕咕地叫着围绕着教堂钟楼飞舞!怎么啦!这可爱的小家伙想要靠近我吗?我感觉到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想法。某种强烈的食欲以不可抗拒的威力把我拉过去!哦,要是她,这个甜蜜的为我宠爱的小东西飞过来,我就要把她紧紧搂在我患相思病的心旁,永远不让她离我而去——哈,她从那儿飞进了鸽棚,这个弄虚作假的东西,让我失望地蹲在楼顶上!在这个贫困、顽固不化、爱情缺乏的时代,心灵真实的同情是多么稀罕啊。
这个自称为人的种群,狂妄自大,自以为有权统治我们大家,其实我们用四足行走更加四平八稳,难道用两只脚直立行走就这么伟大吗?可这我知道,他们自命不凡,就是因为他们头脑里有点儿东西,他们称之为理智。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理解这个理智的。但是这些是肯定的:正如我从我的主人和恩人的某些言论就可以推断出,理智无非是有意识的行为和不干蠢事的才能罢了;另外,我不与任何人交换位置——我总以为,意识只是人们养成的习惯;人们通过生活、走进生活,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起码我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听说,甚至地球上没有哪一个人从个人的经验获知他是怎样出生,在哪儿出生的,而只是通过传说获知,而传说常常还是不可靠的。一些城市就为一个名人的出生问题展开辩论,拿我来说,我自己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地窖里、在地板上还是在木棚里出生的。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只有亲爱的妈妈见到我是在哪儿出生,出世时是睁开还是没有睁开双眼。按照我们种群特有的习惯,我的双眼被蒙住了。我模模糊糊地记得,我的四周响起某种呼噜呼噜、扑哧扑哧的声音,要是我发起脾气来,我几乎违背我的意愿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来。我比较清楚地,几乎是完全意识到,我起初被关在一个很狭小的容器里,容器壁是软绵绵的,我几乎透不过气来,在危难和恐惧不安中,我发出了一场可怜巴巴的悲叹。我感到有什么东西伸进容器里,粗暴地抓住我的躯体,这就给了我机会,去感受和练习大自然赋予我的头一种神奇力量。我从我的长满皮毛的前足迅速伸出尖利灵活的爪子,把它伸进那个抓住我的东西里,后来我知道,这东西无非是一只人的手。这只手把我从容器里揪出来,摔到地上,我马上感到我左右两侧的腮帮挨了两记重拳,我可以说,现在我的腮帮上已长出颇为威严的胡子了。那只手之所以给了我几记耳光,按照我现在能做出的判断,是因为它被我前足那种肌肉跳动弄伤了,于是我初次获得了道义的原因和影响的经验。恰恰是一种道义上的本能,促使我把伸出去的爪子又同样迅速地收缩回来。后来人们有理由承认爪子的这一收缩是一种极为善良和友好的行为,并把我的爪子称作“丝绒爪”。
前面讲过,那只手把我摔到地上。紧接着,它却又再次抓着我的头往下按,这样一来我的小嘴就碰到一种液体,开始舔它,心中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快意,这事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怎么会突然想到,我这样做必定是身体的本能行为吧。现在我才知道,我当时尝到的是甜牛奶。我饥肠辘辘,就大喝一通,终于喝饱了。道德训练之后,便是身体训练。
两只手又重新抓住我(但动作比先前柔和),把我放进一个温暖、柔软的棚子里。我感到越来越开心,于是开始表露我内心的惬意:我发出我的种群特有的怪声怪气,人们用“异想天开”这一个不错的词来描述它。这样在处世的教育方面我就大步前进了。可以用声音和表情来表达体内的快意,这是多大的一种优越性,又是上天赐予的一种多么珍贵的赠品啊!起初,我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叫声,接着我掌握了那种他人无法模仿的才能:把尾巴卷成最秀丽的圆圈。随后我学会这种奇特的才能:借助“喵喵”一词表达……
P9-11
在霍夫曼那里有理想……在这个理想中有纯洁,有美—现实的、真正的、固属于人的美。这一切在他的非幻想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更不用说他那篇佳作《雄猫穆尔》了。这是真正的、成熟的幽默。何等的现实力量,何等的刻薄,何等的典型和肖像,而且又是何等的对美的渴望,何等的光辉灿烂的理想!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总序
柳鸣九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直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了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迥然不同于一般出版商的小家子气而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暨乐队指挥克赖斯勒的传记片段霍夫曼集)(精)》是E.T.A.霍夫曼创作的高峰。这部小说的结构安排是非常独特的。她把雄猫穆尔的自传与乐队指挥约翰内斯·克莱斯勒的传记交错排列:第一卷共分两部分,每部分分为十节,穆尔的自传和克莱斯勒的传记各占一半篇幅,第二卷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十节,穆尔和克莱斯勒各占五节,第二部分只有四节,穆尔和克莱斯勒各占两节。这种严格的对位法使一个市侩(雄猫穆尔)的逐渐成熟与一个艺术家的备受摧残形成两条不同的线索,两个色调不同的声部,把一个无耻市侩的欢乐与一个天才艺术家的悲怆融为一体。阴暗腐败的乌烟瘴气的齐格哈兹小公国勾心斗角、恋爱偷情、暗杀背叛与猫世界的所谓高雅的教育、决斗、恋爱、拉皮条相映成趣。不仅克莱斯勒与雄猫穆尔形成对照,克莱斯勒有一个关心他、帮助他的机械师亚伯拉罕,有一个狡猾市侩本聪夫人与他为敌,有一个心爱的情人尤丽亚,穆尔则有一个成熟的雄猫穆齐乌斯教给它"骑士"的修养,"老市侩"--卷毛狗蓬托教会它老于世故,还要与它那族类的死敌尖嘴狗斗争,还要追求一个比一个漂亮的猫姑娘。猫的世界简直比人的世界还要丰富多彩。这两条线的交错点在于:齐格哈兹公国的王后(公爵夫人)命名日庆典后,亚伯拉罕师傅救了一个小雄猫(穆尔),穆尔的生长实际上是在命名日以后,直到师傅与被迫离开宫廷的克莱斯勒再次见面,并向他转交穆尔。因此,克莱斯勒及其在齐格哈兹宫廷的故事,其时间跨度远较穆尔的故事为长,雄猫穆尔吹得天花乱坠的生活观、生活经验,不过是人世纷争的一个短暂的瞬间,而这个瞬间里克莱斯勒的故事恰成空白,由猫的故事填充空挡。两个故事既相互映衬,又相互补充。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暨乐队指挥克赖斯勒的传记片段霍夫曼集)(精)》是作者的代表作,标志着E.T.A.霍夫曼创作的高峰,也是德国浪漫派的一部优秀作品。小说由两部分组成:雄猫穆尔的传记和乐队指挥克赖斯勒的传记。穆尔传记从讽刺需要出发,模仿歌德《威廉·迈斯特》一类写主人公成长过程的所谓发展小说,以自述模式描述了一只知书达理、好舞文弄墨的雄猫的成长经历。克赖斯勒传记部分记述了一个天才艺术家一段坎坷的人生轨迹,其人生轨迹有着作者本人的影子。这两个部分,从小说名称看,前者是作品的主体,其实后者才是小说的核心,形式松散,但主题是一致的,都是写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