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创办人之一,他是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商店、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
乔布斯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几经起伏,却终于让“苹果”家喻户晓。1977年,他和斯蒂夫·沃茨创造了“苹果”,改变了个人电脑的未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IT界引领潮流的教父。
李上卿编著的这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
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的男人,创造了IT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今天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已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也许乔布斯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也无需去复制别人。因为在李上卿编著的这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中,乔布斯已经告诉大家收获成功的秘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通过阅读本书,你会认识到,你和乔布斯之间唯一的差距在于专注和付出。所有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努力付出的人都可以收获了不起的成功。
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敢于冲锋、主动进攻,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有位名人说: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奔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机遇从来都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与大多数人相反的是,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绝不是那个守株待兔的人,他不但是卓越的领导者,更是一位善于抓住机会的聪明猎人。
莎士比亚说过: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
事实证明,聪明并且善于抓住机会的乔布斯最终成就了自己。
乔布斯从小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对计算机开始有了朦胧的认识。
有一次,乔布斯和他的同伴沃兹在一个老牌黑客那里,见识了一种盗打长途电话的装置。乔布斯觉得这是可以尝试的,于是两人决定设计出自己的装置。经过几次试验后,沃兹设计了一个性能良好的称为“蓝匣子”的电子装置。当他们向身边朋友展示时,竟然人人都想问他们要上一台。乔布斯抓住这个机会,在校园里推销“蓝匣子”。第一批每台卖40美元,由于大家非常追捧,乔布斯逐渐提价到150美元并同时提供售后服务,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最后竟然卖到了300美元。
大学的时候,乔布斯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了,他觉得学习并不适合他,学校也不能提供他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乔布斯开始重新思考他和沃兹的各自特点:他缺乏沃兹在技术上的卓越天赋,但是,他知道如何把一个产品转化为利润。既然少年时的“蓝匣子”这么成功,那就一定还能设计出别的东西,然后拿出来卖。但那是什么呢?他开始努力寻找下一个成功的机会,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
这个时候,沃兹已经设计出了电路板。乔布斯知道后很高兴,他告诉沃兹,要把这项技术变成电子企业。1976年,26岁的乔布斯和他年轻的同伴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让后人疯狂痴迷的名字——“苹果”。
万事开头难,苹果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举步维艰。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找乔布斯,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 “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第一笔“大生意”。乔布斯抓住了这个机会,让苹果公司迎来了转机。
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乔布斯。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定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的指导,以及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幸运每个月都会降临,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去迎接它,就可能失之交臂。”乔布斯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抓住了机会,就是抓住了成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却是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飞机缓缓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
神父还是固执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将终生奉献给您,您为什么不肯救我?”
上帝说:“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 .
如果乔布斯看见这个故事一定认为这个神父太愚蠢,如果神父能抓住任何一个机会都能得救,而他却让机会白白溜走。
乔布斯之所以被戏称为“乔不死”,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做事情之前观察时机,不错过身边的任何一次机会,达到成功。对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抓住每个新的机会就是抓住了成功。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关键要看我们是不是一个有心人。有人这样评价机会对成功人士的重要性:“那些成大事的人不但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且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仔细想想颇有一番道理。机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要靠我们自己去抓住,去把握。
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机会的来临吧!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能把握住机会。人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错过了就永远也回不来了。弱者错失机会,智者把握机会,强者创造机会!P2-5
《福布斯》曾点评: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堪称是科技行业的“终结者”,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包括癌症、被自己创建的公司驱逐、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
近三十年来,乔布斯总能在关键的时刻,让他手中的苹果散放出迷人的色彩。从横空出世的Mac到大出风头的iPod,更关键的是,乔布斯赋予了苹果电脑独特的精神含义。为此,一代又一代的苹果迷追捧着他和他的产品。
在媒体报道中,不难发现乔布斯的几项个人特质,比如“专注”、“完美主义”、“精英主义”、“专制”等等。乔布斯在行销、产品设计与用人标准上,都有独到见解。乔布斯本人在生活和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大起大落都让人惊奇,让人津津乐道。人们把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当做一个传奇。提到乔布斯,我们就会把他和一系列艺术品联系起来,iMac, ibook, ipod, iphone,ipad……
艰难而曲折的28年,乔布斯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海明威式神话:“你可以打败我,但你永远打不垮我。”他的身上有无数让人着迷的特质,比如坚忍不拔、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等等。当然,天才通常具有的缺陷他也不缺乏,比如霸道、固执。
这个全球最酷的企业家、IT产业的艺术家、黑客们不朽的偶像,为世界奉献了一个充满创意的苹果。那个被咬下一小口的苹果,对于呼唤创新和突破的人们来说,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乔布斯似乎拥有无穷尽的意志力和行动力,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和新奇产品,这不仅改变着他自己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也时刻改变和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未来科技的认识。很多人研究乔布斯,希望可以从他的辉煌成就中找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捷径。
很多人把乔布斯的成功归结为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认为普通人是无法达到他的级别的。但是,根据脑科学家的研究,天赋起的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他没有天赋的领域成为世界级(或至少是顶尖的)大师。脑科学家还发现,在那些世界级大师当中,有很多人是天赋普通的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数学家或者象棋大师,最关键是他们为了做得更好,一直保持专注和持续付出。
对于绝大多数,或许是全部未来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软件都将是核心技术。而苹果在软件领域实在是得心应手。他们会做操作系统;他们会做 iTunes这样能够同时在 PC和 Mac上运行的程序;他们会做嵌于设备内部的程序,让你放进 iPod和 iPhone里面;他们还会做运行于悄无声息之中的后端软件,比如 iTunes。他们可以编写各种各样的软件,让它们交织在一起并无缝地协同工作。
现在你问问你自己,还有哪些其他公司可以把上面这些事情做到极致?肯定寥寥无几。在发现了人们讨厌自己手机的事实之后,乔布斯和他的工程师们对自己的手机产品变得极端兴奋,原因在于,他们没发现还有谁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壮举。他们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一个掌上设备制造商在软件领域有实力可言。他们干劲倍增,并且更加努力。乔布斯兴奋地说:“这事儿挺不错,让我们搞得更大点。”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在此一盎司表示微不足道的一点重量)。但在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获得成功的秘密在于不遗余力——加上那一盎司。
多一盎司会使你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天赋,让自身不断升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自己的失败和平庸时,大多数人总是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搪塞,而不是尽自己所能去克服困难,从而成为成功者和卓越者。因为人们必须付出比旁人多的努力才能成为卓越者,但如果只是找一个借口来搪塞,一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足矣。这样做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养成推卸责任、懒惰散漫的性格,永远也成不了人上人。
理论上说,只要内心真正渴望做得更好,任何人都能够做得更好。比如一个人喜欢研究餐具,在餐具中又重点研究勺子,别的他未必精通,但一说起勺子就头头是道:关于勺子产生的历史和变化,各国勺子的不同,勺子的各种形状、大小和用途,制作勺子的各种原料和和工艺,勺子未来的发展等等。一个人只有在一个领域深钻下去并做出了名堂,才会产生影响,才会获得成功。
乔布斯,这位前亲手打造了苹果帝国的男人,创造过IT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他也曾经过失败和挫折,但是,他一刻也没放弃过改变世界的梦想。这个全球最迷人的企业家、电子产品的艺术家、黑客们不朽的偶像,带领着一批疯狂的人为世界奉献了一个充满创意的苹果。有谁能想到,那个被咬下一小口的苹果能绽放出这么光辉的色彩,能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
你和乔布斯之间唯一的差距在于付出。如果我们足够专注和付出,人人都可以成为乔布斯。
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现在开始,永远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