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眼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瑜//柴然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赵瑜、柴然踏勘山乡、海岛,亲历“户户通电”工程!百姓告别暗夜迎光明的最新报告!国家电网服务三农,投百亿巨资,为农户带来光明,一部乡土中国农村现状的田野考察,艰巨工程的全景实录,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

《开眼》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电网公司推进户户通电的艰辛历程,反映了户户通电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内容推荐

《开眼》是一部反映国家电网公司户户通电 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家赵瑜、柴然先后赴江西、福建、四川、甘肃、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份的老边少穷地区,历时近一年,完成了采访和创作。该书以鲜明的主题、感人的故事、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电网公司推进户户通电的艰辛历程,反映了户户通电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讴歌了电网员工为农民群众利益而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目录

卷前引子 在国家电网

第一章 历史的突破自山东始

 从太行到沂蒙

 环境上的比较

 西红峪合闸

 正式提出“户户通电”

 第109条好汉

第二章 第二次解放

 产生《梅岭三章》的油山

 邹家地百姓盼通电

 “牛尿发电机”始末

 刘光炎的誓言

 刘上军要去中南海

 陈孝荣副市长和邓拥东队长

 “模范兴国”模范多

 烈属村悲喜交集

 会昌城外高峰

第三章 大海扬波红日升

 北碥岛上望台湾

 神圣的海洋国土

第四章 大凉山上放光明

 迷路的村支书

 西昌的月亮

 美丽心灵美丽人生

 凉山志愿者小郑

 光明乡啊吼村

 六字真言

第五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田宝怀在甘南

 桑科草原上的藏族移民村

 东乡纪行

 黄河三峡探国宝

 灯亮一盏造福一方

第六章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天下第一黄土塬

 白象似的群山

 光明使者

 历经战火的山城堡

 有关庆阳的两条重要消息

第七章 西北望,射天狼

 何师傅的幽默

 祁连山上的雪

 田革燊的民勤故事

 零下30度抢修

 敦煌,关井压田的烦恼

第八章 农电人血脉贯中华

 告别“小舅子电”

 从三源所电费单说起

第九章 人民的谢忱

 给国家电网公司老总写信

 无独有偶

 访三家庄

 静乐采访手记

 背你过河

 同龄人之间

 来自河北的故事

 王老汉和大巴司机王来迟

 三门峡市故事多

 山乡里的生活与生产

尾声 全国签约与精彩对话

 全国签约与精彩对话

 牛村长在国网公司大会上的发言

 红旗越过汀江

附录一 国家电网公司“户户通电”工程大事记

附录二 一个县委书记的《光明赞》

附录三 一个村支书的大会发言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历史的突破自山东始

从太行到沂蒙

2007年7月,我们和刘克兴共同组成的“户户通电”采访组,经全国七省市长达70余天的深入采访,最后飞赴山东济南。第二天,我们便直奔临沂。与我们一同前行的两位山东老电力。一位是省农电部的寇存信处长,他人正在生病,打吊瓶把手背上都打出来大块黑青。他有着一张白净的娃娃脸,就因身体不适,那张娃娃脸上,时不时便虚汗淋淋。他应属带病坚持工作显然不会有错:另一位,是山东电力报社的马伯涛。马伯涛不光个子高,身量漂亮,还有一张线条清晰的脸。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位高大帅气的山东汉子。

我们首先奔赴临沂费县。去看看当年任山东电力局局长的刘振亚合上的重达千钧的小小电闸的西红峪。我们山东之行的目的,更多为现如今全国范围内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户户通电”工程,为我们这部纪实文学的写作,寻求更深一层的答案。“户户通电”,从现代经济学“投入与产出比”的角度讲,一定是亏本买卖。山东搞“户户通电”先于全国10年,这10年来这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她会给我们怎样一些答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发现?我们能不能看到一部当代农人因“户户通电”而创造的神话,或者一部充满现代意义的启示录?大概就是这些吧。

我们乘坐一辆商务别克从济南出发,不到3个小时,便进入临沂地界。

八百里沂蒙山清水秀,层峦叠嶂,空气极其清爽。在距费县县城35公里处的大青山黄石国家森林公园,费县供电局吕济才局长告诉我们,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北京城的1700倍,是真正的天然氧吧。黄石公园总占地面积660平方公里,基本上属原始森林,当年抗战,我们的游击队上了山,小日本鬼子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到山上的。黄石公园周遭的水资源也异常充分,山中的水库,碧青碧青的,还满眼皆是,公园所占地大体就有好几处,我们记在采访本上的短语是:水至清,水库又大又多。当我们为这次写作查阅史料,我们方知,不只是森林公园周围,费县本身就有“百库万塘”之美称,全县水资源总量约1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山东省全省人均的3倍。费县位于蒙山南麓,地处沂蒙山腹地。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里4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称费县为费邑,战国时期又称费邑国,西汉初年置县,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和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乾隆皇帝两下江南,都曾在这里停歇,行宫遗迹尚存,并留有不少诗作。我们两位笔者喜爱的《沂蒙山小调》,这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优秀中国民歌,也是从这里飞向全国,飞往全世界的。另一首也从这八百里沂蒙山飞出的《愿亲人早日养好伤》,我们不止喜欢,都还能放声高歌。这首现代舞剧《红嫂》中的插曲,都成了我们在各种文娱活动中必唱的保留节目。这块中国革命的热土,迎过来的,不,是从我们心中蓦然升腾而起的,首先就是这两首亲切、热络的沂蒙山民歌。优美动听的旋律,在这群山环抱一声声唱出,在这民歌的原产地,那样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来到了用自己奶水哺育八路军伤员的“红嫂”故里沂蒙山!

仅此一点,就令你心潮难平。

而我们所抵达的费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进行过大青山突围战、柱子山歼灭战等大小战斗百余次;费县有1.2万人参军,15.6万人支前,1730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为此,还流传下来这样一首民谣:“有一口粮,做军粮;有一块布,做军装;剩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而我们两位从太行山走来的作家,和这八百里沂蒙就有着深切的血缘关系。那是另一块中国革命的热土,标志就是赢得中国革命最后也是最彻底胜利的小米加步枪。从太行山到沂蒙山。这首先便是一种心灵上的亲近和认同,有亲情在里头呢。  我们来到了大青山突围战旧址。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调集其第十军团主力和第二十二师团3个混成旅团及伪军53000余人,由日军侵华总司令火田俊六坐镇临沂督战,日军山东管区司令土桥中将指挥,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驻费东县大青山西侧的胡家庄、大古台一带。当日,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发起绿云山战斗,为免受损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转移到大青山地区。敌人得知这一情报后,连夜调集重兵,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合围大青山。此时陷于敌人包围圈的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首先抢占制高点,以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关和非武装人员突围。突围中,我们遭受了重大损失。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一一五师敌军工作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近千人壮烈牺牲。1997年11月30日,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大青山的西北,公路东侧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并建碑亭一座。碑高1.941米,正面镌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碑阴碑文记载着大青山胜利突围的经过,以供游人瞻仰和凭吊。

P7-10

序言

卷前引子 在国家电网

2006年夏末,我们两人到晋东南采访,途中,一位老朋友从沁县打来电话,讲他们那里正在搞“户户通电”工程,邀请我们二人顺路去看看。他讲的就是沁县窑尾沟村。令人惊异的是,这个村有一个叫妞妞的女孩,为感谢电网人为他们村送电,专门给山西省电力公司王抒祥总经理写了一封信。

我们打小就在这太行山上,都经历过黑灯瞎火、无电可用的苦日子,知道电力对于山区人民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当我们把这件事列入创作计划时,我们发现,有点抓瞎了。对这“户户通电”,咱知道什么?那之后,我们到晋城市陵川县走访了两个刚通电的村子,老百姓一口一个“感谢电网人送光明”,人倒也都乐呵了。可讲的话也就这样了。我们问是不是可以见见村里的电工。这一问,让村里的老百姓吃惊了。 “这是啥时候,村里还有电工?管电、收费的,都在供电所。”我们显得老土了。可我们对牛哄哄的村电工记忆犹新。这些人一般为村长或村支书的小舅子;屁股上挂个牛皮电工包,不是叼着烟,就是喷着酒气;来家收电费,眨眼睛估个数,你照出才行,你和他理论,他转身走去,倒把你家的电给掐了。这记忆到此作废。

还有,我们11月去了忻州,与忻州报社的朋友讲起这事后,报社朋友告诉我们:静乐那边,供电企业为给远山的老百姓通电,有不少地方仅一家就得投入3万块钱。全国有些地方,一根几百元的电杆,最后加进运输、安装等费用,造价高达6000元,甚至上万元。我们瞠目结舌了。

怎么办?到北京后问问吧。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剑在中国电力出版社有朋友。我们给他打去电话。他又给那边的朋友打了电话。

这位出版社的朋友就是刘克兴。

我们约了时间、地点后,一见面,不由我们分说,刘克兴倒满腔热忱地给我们讲了他回乡的故事:他的老家在湖北黄石。那次回家,他甚至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了黄石供电公司。可这一去,他大感意外,大呼吃惊。留在他记忆中“电霸”、“电老虎”的电网人形象,全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他预想不到的另外一些东西。于是,他开动脑筋:应该找一些关心民生国计的作家来看一看我们国家的新电网,应该让国人了解国家的新电网。于是,从2007年3、4月份开始,我们决定真干一把,真到电网行业看个究竟,探索些什么。也正因为此,我们跟着刘克兴还专门拜访了他们的社长宗健和副社长刘广峰。

2007年5月26日,我们走进中国电力出版社二楼会议室,刘克兴为了让我们弄清楚国家电网公司这一确切名称概念,特地为我们介绍了:“国家电力公司体制改革以后,原先的国家电力公司最终分成了11家,现在的国家电网系统,职工约150万,农电工43万余人;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7位,2007年排名第32位。”看我们还不甚了然,刘克兴又说: “国家电网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除南方电网公司管辖五个省(区)之外,我国其余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公司,都属于国网。”

我们正在接近一艘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航母。

这对于我们,无疑也是有挑战意味的。比如说,中国这么大,国家电网这么大,现在,我们真要写了,真要写这“户户通电”工程了,可这工程到底都在哪?我们想,是不是中国有多大,这工程就有多大啊。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你二人能去哪?看来,还得主动出击,向上找找,去请教请教。刘克兴不是讲上面的头头脑脑们对下面的事情非常清楚嘛。还得拜托他为我们中间牵线,让我们去见见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他们哪怕能对我们的前期采访工作稍给点儿指导也好。而我们会向他们讲的是:我们希望走进中国农电,走进中国农电人。

到出版社后的第四天上午,我们两位和刘克兴,来到了位于西长安街上的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在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副主任张莲瑛半带弧度的条形办公室里,我们三人坐了下来。正对着我们的也是三位,张莲瑛女士和他的两位部下:综合处处长邓汉万,农电技术处专工陈俊章。我们在向他们讨教,他们却完全用的是相商的口吻。我们竟不约而同地在寻求一个大祖国概念,一个国家概念。

张莲瑛从宏观上为我们介绍了“户户通电”的由来:

十六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履行社会责任,确立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战略,到2010年底,通过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能够解决供电问题的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电”。并把“户户通电”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覆盖26个省(市、区),占国土面积的88%以上,服务农村和农民用户超过2.4亿户。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用上电。到2007年底,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供电区域内,除青海、西藏外,其他24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实现“户户通电”。

邓汉万着重谈了福建。那是海防,遥远的海防。比如宁德的外海四礵列岛之一的北碥岛,遥呼相望的,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那里的“户户通电”,突出了祖国神圣领海概念,要敷设24公里长的水下海缆,工程的施工难度,特别是技术上的难度,国内民用电力前所未闻,国际上亦十分罕见。

张莲瑛和陈俊章则共同谈了江西、四川、山东、河南、陕西和我们山西的情况。这里,多属老区、苏区、边区、少数民族地区。穷乡僻壤,“老少边穷”,山大沟深,人迹罕至,遥远得不能再遥远。如我们山西的国家级贫困县静乐;如四川大凉山;如河南伏牛山、王屋山地区;如山东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如江西赣州会昌、瑞金、兴国等原中华苏维埃地区……

举甘肃环县的例子来讲,在工程的初始阶段,他们就几度到那里去考察指导。他们深入到环县北路接近毛乌素沙漠的甜水堡,那里是一片不毛之地,沙漠每年以几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深入到土地严重沙化、荒旱无边的山城乡,红军长征正在那儿打的最后一仗——举世闻名的山城堡战役,也被我们亲爱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写在《西行漫记》中;深入到接近宁夏固原和同心县那荒旱无边、土地严重沙化的南湫乡。张莲瑛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环县北路工程施工中运送电杆的强度:有些地方,运一根电杆要耗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工程资金;其中不少村子,每户人家的工程造价高达几万元、上十万元之巨……

我们感到了这项工程有着非常深刻的严肃性。这从他们、包括我们的表情中,都不难看出来。我们还在暗中惊异张莲瑛这位国网农电部副主任的年轻和不凡气度,包括她脸上坚毅的神情,她的理性?不,我们这时候已经在想,在这里,她或他们代表的,是我们这个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使者,肩上承载着重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