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栉风沐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丁伯华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人云:百岁光阴一梦蝶。的确,人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如何使它不至于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枉费虚度,就全靠自己把握。丁柏华编著的《栉风沐雨》从家族源起、幼年生活、读书生活、工作经历、到退休生活,全面作了一个回顾。

内容推荐

丁柏华编著的《栉风沐雨》记述按时间的顺序铺陈,一共分为十五章,它们是:家族源脉,苦涩童年,艰难求学(上),艰难求学(中),艰难求学(下),农场锻炼,供职利新,遂心安庆,初入仕途,任职大观,荣入市府,随下江南,莫名进校,如愿政协,愉快退休。《栉风沐雨》从家族源起、幼年生活、读书生活、工作经历、到退休生活,全面作了一个回顾。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过程。工作过程,曲曲弯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

目录

第一章 家族源脉

第一节 宗枝衍庆长

第二节 根基在怀宁

第三节 炊烟飘两县

第四节 三代天伦乐

第二章 苦涩童年

第一节 家境渐衰落

第二节 一力难支撑

第三节 何日得天亮

第四节 儿女快长成

第三章 艰难求学(上)

第一节 熬过村民小

第二节 无奈弃学业

第三节 江南谋生路

第四节 放牛农业社

第四章 艰难求学(中)

第一节 再考入高小

第二节 早苗遇甘露

第三节 保送入初中

第四节 面见朱主任

第五节 名列为前茅

第六节 家庭大变故

第七节 学校多关怀

第八节 志向在职业

第九节 花明又一村

第五章 艰难求学(下)

第一节 远赴北方城

第二节 “饥渴”进课堂

第三节 社教到寿县

第四节 独立做工作

第五节 加入先锋队

第六节 投身“大革命”

第七节 复课闹革命

第八节 终至话毕业

第六章 农场锻炼

第~节 奔赴华阳河

第二节 加入新集体

第三节 兵团当干事

第四节 今生喜相逢

第五节 权衡到利新

第七章 供职利新

第一节 显示真能耐

第二节 转任组织股

第三节 兵团将落幕

第八章 遂心安庆

第一节 融入调研组

第二节 投入运动中

第三节 分家留市委

第四节 慈母别人世

第五节 重新提精神

第九章 初入仕途

第一节 改革赐良机

第二节 勤勉为公事

第三节 清正招是非

第四节 不意遭排挤

第十章 任职大观

第一节 调查作开局

第二节 紧抓“牛鼻子”

第三节 统筹社会面

第四节 协调备班子

第五节 体谅民疾苦

第六节 口碑皆向好

第十一章 荣入市府

第一节 换届入市府

第二节 起步作调查

第三节 北京学习日

第四节 履行市长责

第五节 政局突转变

第十二章 随下江南

第一节 委屈受任命

第二节 拓荒开新局

第三节 重归行政路

第四节 统筹各方事

第五节 刻意着重点

第六节 集体一要员

第十三章 莫名进校

第一节 莫名约谈话

第二节 惜别池州地

第三节 决心变面貌

第四节 多措齐跟进

第五节 重创新基业

第六节 完满一句号

第十四章 如愿政协

第一节 称心当常委

第二节 认真履职责

第三节 调查诚建言

第四节 兼做组织员

第十五章 愉快退休

第一节 无官一身轻

第二节 重又回本真

第三节 尽享山水乐

第四节 回首路漫漫

附一美加行程散记

附二欧洲纪行

试读章节

第一节宗枝衍庆长

山有脉,水有源,氏族繁衍必有据可循也。丁氏族谱云:“丁故陈也,陈故舜裔也。”“丁之有族也,发源于虞陈,衍派于周秦汉唐六朝五季,以迄宋元,其进而国朝(即明朝——自注),则自江州义门,由德安渡彭蠡,徙安庆之宿松而赘丁氏,实良卿公竣也。由宿松徙怀宁之钦化乡。”(重修家谱序——十世孙振功撰)

前云:“丁之族,奚自乎?盖其先实江州义门之陈,有日庆者,自义门徙三村,三村之裔讳季英者,商行至皖,寓宿松丁氏焉。丁翁资亦裕,适与之同事。时值江州兵乱,弗能旋,有断金之好,不忍舍去,遂以第三子竣赘其女。未几,丁氏殁,继娶谢氏,生子二——介甫、义甫。介甫留宿松。义甫徙怀宁钦化乡汪家潭新安之里,欲复陈姓,避伪汉嫌,不果,遂仍外氏,以丁为姓,此即余怀邑丁氏受姓之源也。义甫生子二——日埙日篪。埙生子六——日仁义礼智信斌;篪生子一——日豪,公之裔,历今四世俱属单传,而守宗枋。唯仁义礼智信斌六子姓烟突,以数千计田赋,以数万计其擢,巍科膺膴仕者代有人焉。”(纂修家乘序——七世孙荣撰)

丁姓延至吾辈已是24代。

丁姓祠堂在怀宁公岭附近,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为粮食仓库,迨至大跃进,陆续被毁。若干年前,有热心者牵头重建。我曾与家兄伯荣、堂兄吉平、族人潜山宪清等亲临,视其景,状不如前。

丁姓在怀宁、潜山一带为名门望族,人多势众。怀宁新安一带,不少地方,村连村、户连户都姓丁,而同姓不通婚,以致婚娶困难。我在大学读书时,一次自合肥乘车返乡,至高河埠,车上剩23人,大家攀谈起来,得知,车上人全都姓丁。

丁姓族规较全。小时即听说,全族每年冬天都有一次集会,日到祠堂做冬至,举行祭祖大典。族有不肖者,拉进祠堂打板子惩戒。族有田地广盛,分级划成大公堂、中公堂、小公堂。公堂行使资助、祭祀等职责。每年清明祭扫列祖列宗,均由公堂召集。我小时候跟随父亲曾参加过宋庵、杨大屋(潜山青楼乡境内)集会,众亲会餐、拜谒祖墓,盛况空前,给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二节根基在怀宁

怀宁丁姓,始落脚在公岭,共为六股,我们家属一股。一股者,长房也。由一股墩,分支到罗庄,又由罗庄分支到王破屋,再由王破屋分支到养塘庄。到宗公手上,分家迁居到桂庄,即今怀宁县枫林乡鹿苑村。

桂庄老家属于丘陵地区。老屋坐落在一带山脉之上,坐南朝北,为棋盘式建筑,土砖墙,青瓦顶,前后两进。大门口两边有石墩,卡在石墩上有一个小孩无法跨过的路坎,大门为宽大对开的两扇。进人大门为一门厅。往后是中门,通常紧闭,只有贵客来临、或办红白大事等,才会开启。中门往后为承接雨水的天井,水池中安放有石条,供人行走。itT:~-井就是堂厅,是家族活动的地方,堂厅后墙上方设有香火台,供有祖宗牌位。每年小年腊月十五日,迎回祖宗,每天在这里敲磬、上香、跪拜.-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送祖。

老屋前后种植许多树木,有柏枝、白梓、檀树、黄栎苗、枫树、栗树、皂角、松树等等,不少树干很粗,一人抱不过来,有的要两人合抱。不少树干上还爬满了藤蔓或长满了青苔。老屋西面有一片竹林,为群鸟栖息之地。傍晚时分,八哥成群归林,竹林鸟声喧闹,有时像开会,有时像议事,有时像吵架,不时还看到一群鸟追逐、打闹出林。

老屋的东面有一条大路。沿大路南行一两百步,就可以看到山岭上有一块很大的开阔地,这是乡间集会的场所。开阔地南面还有一个高出地面两三米的土堆,这是专供乡村演戏搭台用的台基。开阔地北面有一棵参天古枫,树干之粗,差不多三人合抱,树冠如遮天大伞,枝叶密密层层,大风刮来,古枫发出嗡嗡之声,显示出它的垂老和尊严。古枫脚旁,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土地庙,供奉着土地神位,年节之时,经常有人来这里烧香祭祀。

老屋前面有连片冲田,围绕冲田北面,有一条小河,在这里汇水,形成一个大塥。塥之东建有一个排水大闸。开闸放水时,落水飞溅,形成瀑布,轰声如雷。

老家土地肥沃,山、水、田、林交织如画。元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著名的散曲句子,在这里不难寻见它的影子。

宗公共有五子,称为五房。我家属四房,四房无子,自五房过继一子,即我父亲士盛。我父母生育七个儿女,我居中,有姐姐、哥哥、妹妹和三个弟弟,我与妹妹中间有一个弟弟,年幼患腿疾,无医而早折。论姊妹我为老三,论弟兄我为老二。像我这样兄弟姐妹如此之全的人很少,按理说,我实是有福之人了。

我家在祖父手上,五弟兄分得一份房产。有山地一仗(块),有耕田几块,有房屋两间。以后,祖父不满足于分得的一份房产,又开始在离老家两里之地的叶店街,租了一个店铺,经营烟酒杂货,生意越做越红火。举家也从桂庄老家逐渐迁移到街上。随后,祖父又将店铺买下,将房子逐步改造,由草房改建成瓦房,约正房八间。屋中有一天井,在家可以见到日月星光;屋后连着一间披屋牛栏,并且圈一个后院,后院紧临着池塘。小时候,后院就是我们玩耍的天地,在这里模仿大人耕种,栽桃树,栽杏树,观蚂蚁排阵,观鸟雀登枝。家里除了经营一个小杂货店外,还开了一个饭店,同时,兼做豆腐、熬糖。我父亲对做豆腐、熬糖很是在行。

那时,正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期间,高埠、青草塥大路不便通行,就改走小路,于是,小镇南来北往生意人川流不息,十分热闹繁华。听祖母讲,入夜,从怀宁老家回叶店,翻过一座山岭,隔一里多路,就看到小镇上灯火辉煌,弯弯曲曲像一条龙,一片兴旺景象。也正因为这样,家里除了经营小店、作坊外,加上父亲继续耕种老家田地,家境比较殷实,可以说是一个小康之家。P1-3

序言

古人云:百岁光阴一梦蝶。的确,人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如何使它不至于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枉费虚度,就全靠自己把握。

我的这一生,虽谈不上有什么建树,有什么精彩,但可以自慰的是,没有让它虚度。

回想起来,一辈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童稚成长时期;二是孜孜求学时期;三是勤勉工作时期。每一段都似一般,但又非同一般;每一段都有一些可叙可诉、可评可点的事,有些事还是刻骨铭心的、永生难忘的,所以总想把它记述下来。今天终于付之于文,只是限于文字水平,限于篇幅,只有作一般记述,无法展开大幅度描写和抒情。

书名取为《栉风沐雨》,因为经历曲折太多,每走一步都是花了很大气力的。记述按时间的顺序铺陈,一共分为十五章,它们是:家族源脉,苦涩童年,艰难求学(上),艰难求学(中),艰难求学(下),农场锻炼,供职利新,遂心安庆,初入仕途,任职大观,荣入市府,随下江南,莫名进校,如愿政协,愉快退休。全书从家族源起、幼年生活、读书生活、工作经历、到退休生活,全面作了一个回顾。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过程。工作过程,曲曲弯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这就是我的人生。

后记

我的人生痕迹是十分明显的,在艰难中成长,在磨砺中前进,想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念头由来已久。

大学毕业之后,回想起儿时生活的辛酸和求学中的艰难,我就想动笔作一个回顾,而且拟取名为《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但因那时公务繁忙,刚萌生的想法就被冲击掉了。

退休以后,心定神闲,往事在脑海中经常翻腾,于是,我下决心把这件事做成,将一辈子心事来一个了结。我在几年前开始起笔,按常理,一年也就写好,但因省政协、省委教育工委经常安排一些公务,再加上其他琐屑事耽搁,直拖到今天才算完工。算来真是用了三年半时间。

书稿初成后,学校工会齐济友同志为我打印清稿,此后,又承合工大出版社的同志精心编校,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