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晚清至民国近一百年的司法史进行了梳理,对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独立的新式地方法院——天津法院进行了典型研究,从中国近代宪政发展的背景、近代中国所形成的两种宪政理念以及在转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司法权的结构等角度,对中国传统司法的现代转型进行了分析,当然,对于转型过程中的外在因素,如治外法权、司法人才、财政等因素所起的作用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在以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代的司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晚清至民国的司法发展在中国的司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因为这是中国司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和最初发展阶段。本书采用内在观察的视角,对晚清至民国近一百年的司法史进行了梳理,对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独立的新式地方法院——天津法院进行了典型研究,从中国近代宪政发展的背景、近代中国所形成的两种宪政理念以及在转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司法权的结构等角度,对中国传统司法的现代转型进行了分析,当然,对于转型过程中的外在因素,如治外法权、司法人才、财政等因素所起的作用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在以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代的司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司法的构造及其文化根基
引言 类型化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司法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构造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司法权的构造
第三节 中国传统司法构造的文化根基
第二章 中国传统司法现代转型的发端(1840~1911)
引言 背景意义上的动力和压力
第一节 民族国家观念的勃兴——构建现代司法理论的前提
第二节 现代司法理论的初步构建
第三节 制度层面上的转型及其实践
第三章 中国传统司法现代转型的继续和反复(1912~1937)
引言 两种宪政理念和三种政体模式
第一节 不同政体模式下的司法实践
第二节 现代司法制度构建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司法制度构建过程中的倒退和异化
第四章 在传统和现代衔接处的思考
引言 远距离、长时段的内在视角
第一节 个案研究:以天津法院为例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司法现代转型的特点
第三节 在传统和现代衔接处的思考
第五章 中国司法现代化:一项未竟的事业
引言 尚未实现的中国司法现代化
第一节 推动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内外力量
第二节 实现中国司法现代化的现有基础
第三节 塑造中国现代司法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