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家庭医生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作者 吴长海//邹琦//陈跃龙//黄绮生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吴长海等人主编的《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是一本糖尿病方面的科普图书,但是与其他科普读物有很大的不同。该书以博客的形式叙述了糖尿病患者老刘的生活状态、心情波动,探究了糖尿病的生活之道。叙事性、故事性、情节性、可读性很强,非常适合各位糖友阅读。

内容推荐

这本关于糖尿病的科普图书——《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从主人公老刘的切身感受出发,从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度,以博客的形式,记录了糖友的生活状态、心情波动,探究了糖尿病的生活之道。全文既可以连贯阅读,又能断章取义单独阅读,以此来了解糖尿病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希望各位糖友在看完这本书以后,能放松心情,像书中的老刘一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糖尿病,营造幸福快乐的糖友生活。

《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由吴长海等人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知”道而行篇

 给我一条糖尿病牌“内裤”:十大早期症状

 别忽略了妈:糖尿病家族史是高危

 糖友群里遇“消渴”

 我有这么多消渴同盟

 “多学点儿”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悄悄偷走了“性”福

 糖尿病与肺结核,如影随行

 不仅降糖,还要“稳”糖

 糖尿病患者“沐足”

 穿鞋也讲究

 眼睛干涩中药治

 失明危机的阴影——暴盲

 排尿困难,原是高血糖作怪

 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的红色预警信号

 “降糖”表面下的陷阱

 大热天,糖友怎么过

 口臭的男人做人难

 秀发飘落,无情有因

 肛周瘙痒,也小也大的事

 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何时了

 冠心病——糖尿病身后的冷血杀手

 如果,齿不落

 当心宠物,惹病上身

 尿糖阴性的糖尿病

 降糖保健品,吃还是不吃

 做快乐情绪的CEO

 高血糖的重重危机

 糖尿病肾病,要提防

 糖友睡个好觉

 儿子,别步我后尘

 如此进阶式治疗

 巧战糖尿病,争取时间,赢得空间

 糖尿病患者,你不能忽视的头晕

 胰岛素瘤:反复低血糖发作勿忘我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要深究

 糖妈妈:1/10的“中奖率”

 胰岛细胞也可以种植吗

第二章 “药”言不烦篇

 初识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糖尿病治疗的“后花园”

 胖瘦不同,选药不同

 服降糖药,还是要悠着点

 口服降糖药的“拍案惊奇”

 用药,要讲究

 低血糖,还真得防

 糖友省钱高招

 选降糖药,别落入广告的陷阱

 “半个医生”,误人误己

 服药前先来颗“定心丸”

 血糖控制严格不一定好

 适合自己的药才是好药

 给自己建个“药历”

 糖尿病性肠病的中医调理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第三章 “食”全“食”美篇

 食物交换份,让我对摄入的食物心里有数

 糖尿病患者赴宴秘诀

 并不是所有糖友,都要对“粥”说不

 水果,久违了

 糖尿病患者,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糖友,离酒杯越远越好

 魔芋的“超级魔力”

 血糖反应的凶手——家乡醪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讲究

 “秋老虎”来袭,糖尿病患者防燥有良方

 药膳:隐形的降糖药

 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山药

 玉米须,帮糖友的腿脚减减肥

 健康花样蒸饭——食物的相互碰撞

 困扰我的“盐”问题

 糖尿病肾病,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小测试,你的得分是多少

 留神!糖尿病食品使暗招

第四章 “监”持不懈篇

 定期做十项检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有效

 测血糖:搞清差错和误差

 糖耐量与糖尿病的“暧昧”关系

 血糖监测,大意义小费用

 餐后血糖从何时算起

 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第五章 时来“运”转篇

 控糖别缺运动这味“药”

 把握运动的“火候”

 走好每一步,坐好每一分钟

 坐久了就该动动

 健康出游

附录

 糖代谢分类列表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表

 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表

 糖尿病及并发症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血糖监测记录表

试读章节

“多学点儿”糖尿病知识

最近在网站上看到一段话,觉得总结得挺对: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四个点儿”,即“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多学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今天我去医院听了糖尿病知识讲座,果然多学了“好几点儿”,分享如下:

第一点儿: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l生疾病。糖尿病就是血糖异常升高,而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他各种糖类如果糖、双糖、多糖,都只有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之后,才能称之为血糖。

第二点儿: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钥匙。胰岛素由人体胰脏中的胰岛分泌,只有它才能使血中的葡萄糖顺利进人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热量。正常时,进餐后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三点儿: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别。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绝对缺乏,即缺少打开组织细胞大门的“钥匙”,葡萄糖无法利用,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终身治疗。2型糖尿病则是指胰岛素“相对缺乏”,部分患者胰岛素水平并不降低,但其胰岛素的作用却大打折扣,即胰岛素工作效率降低,“钥匙”虽有,但作用不大,也可引起糖尿病。这类糖尿病可先用日服药物治疗,改善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但约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渐渐会出现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最终只好接受胰岛素治疗。

相信我,坚持这三点儿,有好处。

糖尿病,悄悄偷走了“性"福

今年春节过后,高中同学搞了一个小型聚会。这一聚,十几年没见过面的同学再次重逢,看着如今都已步人中年的少时伙伴,不免感慨良多。聚会上。大家聊着各自的故事,谈论着工作、生活、伴侣、孩子……

一个高中密友阿涛跟我讲了许多近些年他身上发生的事。前不久,他也不幸得了糖尿病。谈到糖尿病,总会勾起糖友不少的往事回忆,或辛酸,或咸苦。“结婚20年来,我和老婆一直都很恩爱甜蜜,性生活也十分美满。”阿涛如是甜蜜地讲道,而下面的话却慢慢变得充满苦涩。因为生活,往往并不按照它预期的轨道进行下去。

就在一年多前,阿涛的事业跌入了低谷,随之工作压力剧增,人渐渐变得憔悴,在家和妻子“嘿咻”时一向生猛的他竟然也开始慢慢不举了。

“开始时,我们都以为是我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并没太在意。服过补肾的中成药,也吃过西医推荐的伟哥,但效果都不怎么理想。后来工作压力有所缓解了,生活也回归平稳,可我仍很难坚挺起来,那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去医院看了医生。谁知结果便是,我被诊断出得了2型糖尿病。哎……”

一声感叹后,阿涛接着说道,“后来我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注意控制血糖,一个月后情况有了好转。不服用性功能改善药也能雄风再振啦,比服用伟哥效果还好。”

听到这,我不禁疑惑道:“怎么糖尿病还会影响性功能吗?我怎么都没发觉呢?”

阿涛解释:“听医生说,很多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与糖尿病都是密切相关的。”

原来正常的阴茎勃起过程,是受神经、供血血管协调控制的。糖尿病会损害周围神经、微小血管、阴茎海绵体,改变内分泌,从而诱发ED。部分人在糖尿病初期时,并不表现出“三多一少”症状,而仅有ED一个症状,这样很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不控制血糖,仅服用伟哥,效果肯定不理想,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对糖尿病性ED患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其勃起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即使糖尿病病史较长,患者已出现部分不可逆的周围神经损害和微小血管损害,在控制血糖后,再服用伟哥等性改善药也会有满意的疗效。

听完解释,我不禁恍然大悟,看来,今后想过“性”福的生活,血糖控制还是不得不小心啦!

第二天,我去医院开药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地问起阿涛说的那事,并说出自己的担心。医生哈哈一笑,对我解释说:“这个现象在临床上很常见,不用不好意思。其实呢,我给你用消渴丸,也考虑到这一点,因为消渴丸除了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外,据我的经验,在改善性功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听了医生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成为“糖友”后的“性福”生活消渴丸守护有功呀。

P8-10

序言

糖尿病是一个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其患病率也在上升,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流行状态,加之其并发症后果严重,遍及全身重要器官,造成功能衰竭,损寿、致残,后果严重,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1991年起,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起,每年在全球举办世界糖尿病日活动,且每年有一个主题,以鼓励和指导人们开展防治糖尿病的活动。2006年12月,IDF和WHO又通过大会决议,将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活动,体现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的重视和决心。2010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2008年在中国大陆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的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至9.7%,而处在糖尿病前期者有15.5%,这些是进一步会发展为糖尿病的“后备军”。估计在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达到9240万。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在一定时期内,患者无明显痛苦,大约60%的患者未及时诊断,无法及早得到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多年来我诊治过无数糖尿病患者(我们以“糖友”相称),不同的糖友患了同样的糖尿病,却因为态度不同,在思想认识上有所不同,而导致各自过上不同的人生。有的糖友不以为然,认为糖尿病只不过是血糖高一些而已,因而放任自流,结果因血糖控制不良而发生并发症,后悔莫及。这类糖友我称之为“不以为然型”,显然是犯了轻敌的错误。因为得了糖尿病,并非仅仅意味着“多喝几杯水,多跑几趟厕所”,更严重的是,其慢性并发症侵犯全身各重要器官、致残和损寿。得了糖尿病,不仅会给你带来肉体上的痛苦,也给你及亲属带来心理及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千万不可轻敌。

还有一些糖友则相反,每天提心吊胆,四处奔走追求“根治”偏方、验方,被巫医、庸医、骗子所骗,偏离了正确的治疗方向,结果同样延误病情。这类糖友我称之为“惶惶不可终日型”。的确,糖尿病是个古老难缠的疾病,在我国医学典籍中早有“消渴”之名。实践证明,糖尿病可防可治,如合理治疗,控制达标,糖尿病患者可与常人一样的学习和工作,得了糖尿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糖尿病并非单一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充分明了,故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始终坚持糖尿病现代管理的要点(俗称五驾马车)是: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自我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前四点均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国际上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这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除控制空腹高血糖外,还应注意餐后血糖达标。此外,还应注意全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纠正血脂紊乱,严格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防治肥胖症、戒烟限酒等。糖友应定期到医疗单位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定期反映自己的情况,配合必要的检查,根据治疗反应和病情进展等情况,制订并调整治疗方案。凭我多年的从医经验,那些定期参加糖尿病防治活动、坚持综合治疗、依从性较好的糖友,往往病情也能得到改善,并保持较好的控制效果。

这本关于糖尿病的科普图书——《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自白”》,从主人公老刘的切身感受出发,从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度,以博客的形式,记录了糖友的生活状态、心情波动,探究了糖尿病的生活之道。全文既可以连贯阅读,又能断章取义单独阅读,以此来了解糖尿病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希望各位糖友在看完这本书以后,能放松心情,像书中的老刘一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糖尿病,营造幸福快乐的糖友生活。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傅祖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