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依丝》是描写爱情和风景小说的先河,虽然以前的小说也有写爱情的,但都没有卢梭的这部写得细致,详尽,而且很感人,景物描写也如此。《新爱洛依丝》是描写贵族姑娘朱丽和她的年轻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的故事。卢梭把他的小说取名为《新爱洛依丝》是因为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12世纪法国哲学家阿贝拉尔和爱络依丝的爱情一样,都以悲剧结束他们的恋爱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爱洛伊丝(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卢梭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新爱洛依丝》是描写爱情和风景小说的先河,虽然以前的小说也有写爱情的,但都没有卢梭的这部写得细致,详尽,而且很感人,景物描写也如此。《新爱洛依丝》是描写贵族姑娘朱丽和她的年轻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的故事。卢梭把他的小说取名为《新爱洛依丝》是因为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12世纪法国哲学家阿贝拉尔和爱络依丝的爱情一样,都以悲剧结束他们的恋爱史。 内容推荐 朱丽的父亲是一个封建等级偏见很深的贵族,反对把女儿嫁给出身第三等级的圣普乐,命令她和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圣普乐就消失了。朱丽婚后向丈夫坦白了那段恋爱经过,沃尔玛表示对他们的信任,便把圣普乐请了回来。朱丽和圣普乐朝夕相见,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始终没有越雷池半步,但内心非常痛苦。最后小说《新爱洛依丝》以朱丽的死亡结束。 卢梭著的《新爱洛依丝》细致地描写了男女之间的感情和自然生活,表现了“自然道德”与陷入偏见的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 目录 译序 本书原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补篇 试读章节 书信一 致朱丽 我必须避开您,小姐,我已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我本不该过于期待的,或者说我本不该见到您的。可事到如今,怎么办呢?我何去何从?您答应过我,会给我以友情;您看看我现在这副样子吧,指点指点我吧。 您是知道的,我只是应令堂大人之邀进到贵府的。您应该知道我曾学习了一些有用的知识,令堂大人认为在这个缺少老师的地方,我的这些知识对她所宠爱的女儿的教育是不会没有用处的。而我则因能够为一个本质如此美好的人锦上添花而颇为自豪,所以便斗胆地承担起这一危险的任务,没有去考虑其中的风险,或者说至少是没有知难而退。我绝不是想对您说,我开始在为自己的莽撞冒失付出代价了,我只是希望我将永远记住,不说对您不合适的话语,对你们的风俗、对您高贵的出身和您的风雅情趣永远保持我应有的尊敬。如果说我感到痛苦的话,那我至少可以用独自承受痛苦而聊以自慰,我并不需要一种使您失去自己的幸福的幸福。 可是,我天天都见到您,而且我隐约感到您不知不觉地在无辜地加重您无法抱怨的痛苦,您是本不该遭受这种痛苦的。的确,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无望,出于审慎,应作何种决定。如果能够在此情况之下既做到审慎又做到正直的话,我本会努力地去做出抉择的,但是我又如何能得体地走出这个家门呢?这家的女主人亲自把我请了来,对我仁慈善待,认为我对她的掌上明珠会有所裨益。这位慈祥和蔼的母亲正想有朝一日用您的学习成绩令她蒙在鼓里的夫君大吃一惊,她的这份欣慰快乐我又怎能去剥夺呢?难道让我不对她老人家说一声就不礼貌地离开吗?难道我得对她说出我离去的原因吗?我这个门第与财富均无法使之对您抱有奢望的人,这么一来岂不是对她老人家的冒犯吗? 小姐,我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使我摆脱我所处的困境,那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的痛苦以及我的过错均由您而起,您至少出于怜悯,也应禁止我在您的面前出现。请把我的这封信面呈您的父母亲大人,让他们别再允许我进您家大门。只要您高兴,您可随意地把我撵走。您怎么待我,我都能忍受,可我就是无法主动地离开您。 您,要撵走我!我,要躲开您!可这都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器重有才能的人竟然成了罪过?爱慕应该受到尊敬的人有何不可?不,美丽的朱丽,您的娇容让我眼花缭乱,但是,如果没有更加强烈的魅力在激发您的美貌,那您的美貌是永远也迷不住我的心的。那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与始终如一的温情的动人心魄的结合,是对他人一切苦痛的极其温馨的怜悯,是从心灵的纯洁中提取的那种正直的精神和怡人的情趣,总之,我在您身上所崇敬的是内在的情感的魅力,而不是您外在的魅力。我赞同大家把您想像得更加美丽,但是,他们不可能比我把您想像得更加美丽,更加值得一个诚实的男人去仰慕。 我有时大胆的庆幸,上苍曾给了我俩的爱慕以及我们的兴趣及年龄的一种秘密的契合。我们还很年轻,没有什么可以毁坏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们所有的爱好似乎又都是相近相仿的。在沾染世俗偏见之前,我们的感情与观念都是一致的。那我为什么就不敢想像在我们的判断中所发现的那种同样的一致呢?有时候,我们四目相遇,我们同时发出几声叹惜,眼泪在偷偷地流……啊,朱丽!如果这种交融来自很远……如果上苍已经给我们注定了……人的全部力量……啊!请原谅!我给搞糊涂了,我竟然把我的愿望当做了希望;我的欲望太强烈,把不可能当做了可能。 我惊恐地看到我的心在为自己酿制着多大的苦痛。我根本不想掩饰自己的痛苦,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痛恨它。请您用我刚刚向您恳求的恩情来判断一下我的感情是否纯洁吧。如果可能的话,请您让那使我饮鸩止渴的毒汁枯竭吧。我若不能治愈毋宁死,我哀求您的冷酷严厉,如同一个情人乞求您的善良。 是的,我自己将答应并发誓竭尽全力恢复理智,或者把我感到已产生的困扰深埋在心中,但是,我要恳求您,把您那双致我于死地的美丽眼睛从我身上移开去,把您的美貌、您的神态、您的纤纤玉手、您的金色秀发、您的举手投足,从我身边移开去。求求您蒙蔽住我那贪婪冒失的目光,压低您那让人心醉的动人的声音,唉!您就变成另一个人吧,以便我能把心收回来。 我是不是应该直率地说出来呢?在休闲晚会上的那些游戏中,您在众人面前令人匪夷所思地无拘无束,您同我与同别人一样毫不矜持。就在昨天,您像是作为对自己的惩罚似的差一点儿就让我亲吻了一下:您是在半推半就。幸好,我并未拼命坚持。我当时心乱如麻,感到我马上就要晕头转向了,但我克制住了自己。啊!我当时要是尽情地享受那个亲吻的话,那它将是我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就会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而死去。 求求您,别玩这些可能导致悲惨结局的游戏了。不,这些游戏个个都有危险,哪怕是最天真无邪的游戏也同样是危险的。在游戏中,每每一触到您的玉手,我便会发颤,而我却弄不明白怎么总是会触到它。您的玉手刚一放在我的手上,我立刻便会一阵战栗。游戏令我浑身发烫,甚至发狂:我立刻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什么也感觉不到了,而在这精神错乱的时刻,我会说出什么?于出什么?往哪儿躲往哪儿藏?怎么保证自己不造次呢? 在我们看书的时候,那又是一种局促尴尬。如果您母亲或您表姐有一会儿工夫不在的话,我立刻便看见您态度大变,一脸的严肃、冷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以致由于对您的尊敬并害怕让您不快,我的才情与判断力全都不翼而飞了,我哆哆嗦嗦地、艰难地、结结巴巴地读出一篇课文的几句话,您就是集中全部精神也难以听明白我念的是什么。您装出的那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也因此而损害了我们俩;您让我悲伤,而您也学不到什么,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一位通情达理的人儿脾气陡变的。我想冒昧地问一句,您是怎么做到在众人面前轻松随便,而与我单独相处时又是那么严肃冷漠的?我原以为应该恰恰相反,人越多就应越严肃才是。可我总是茫然不知所措地看见您正好相反,与我独处时,说话总是拘泥于礼节,而在众人面前却语气亲切随便。请您一视同仁吧,这样我也许会少痛苦一些的。 如果您那高尚心灵与生俱来的慈悲为怀能够使您对您需对他表示某种尊敬的不幸的人有所怜惜的话,那么您的一举一动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则会使他的日子好过一些,使他能更平静地去忍受自己的落寞和痛楚。如果他的克制以及他的状况无法使您垂怜,您非要置他于死地的话,那您就这么做好了:他是绝无怨言的,他宁愿被您赐死而不愿被使他在您眼中成为一个有罪之人的一种不识相的激情致死。总之,无论您如何处置我的命运,我至少是无须为自己的异想天开而自责的;如果您读了这封信之后,您做了我斗胆要求您做的一切的话,我毕竟还是乐见其成的。P1-3 序言 大都市需要戏剧,而道德沦丧的民众需要小说。我看到了我这个时代的风气,所以我把这些书信公开出来。我为什么没有生在一个我必须把它们付之一炬的世纪啊! 尽管我在这里只是以出版者的名义出现,但是,这本书是我亲自写的,对此我并不想隐瞒。是否全都是我编写的?是否所有这些书信全都是虚构的?上流社会的人们,这与你们有何相干?对于你们来说,这肯定是一种虚构。 但凡正直的人都应对自己的出版物直言不讳。我对这部集子冠以自己的名字,并非是为了将它窃为已有,而是为了对它负责。如果有什么危害,大家可惟我是问;如果有什么益处,我也绝不想为此而往自己脸上贴金。如果此书是一本坏书,我则必须承担责任:我非完美之人,我也不想硬让别人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至于事实真相,我要声明,我去过那两个情人的家乡好多次,但从未听人说起过埃唐什男爵及其女儿,也没听说过奥尔伯先生、爱德华·波姆斯顿绅士或沃尔玛先生。我还得说清楚,书中好几处地方的名称被胡乱改动过,或者是为了迷惑读者,或者是作者本人也搞不太清。这就是我所能说的一切。大家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此书绝非写来广为流传的,它只适合很少的一部分读者。其文笔将会令高雅之人嗤之以鼻;其内容将引起正人君子不安;其思想感情对于那些不讲道德的人来说是违背本性的。它将会让虔诚者、放荡者、哲学家大为不悦;它将令风雅女子不快,又令正经女人愤慨。那么它究竟会让谁喜欢呢?也许惟有我自己,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将不会卑屈地讨好任何人。 但凡决心一读这些书信的人,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必须要有耐心,因为书中语言错误百出,文笔平庸乏味,思想平平,且用词欠佳。读这些书信的人必须事先想到,写这些信的人不是法国人,不是才子,不是院士,不是哲学家,而是一些外省人、外国人、孤僻的人,是一些几乎还是孩子的年轻人,他们突发奇想,把自己头脑中的真真切切的梦呓当成了哲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