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作品被翻译最多的德语作家,其代表作有《荒原狼》《悉达多》《德米安》等。
《园圃之乐》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最经典的自然随笔。
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倾情演绎。
精选15幅黑塞本人精美手绘彩图,其中多幅国内首次收录,超值收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园圃之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赫尔曼·黑塞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赫尔曼·黑塞,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作品被翻译最多的德语作家,其代表作有《荒原狼》《悉达多》《德米安》等。 《园圃之乐》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最经典的自然随笔。 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倾情演绎。 精选15幅黑塞本人精美手绘彩图,其中多幅国内首次收录,超值收藏! 内容推荐 诺贝尔奖得主黑赫尔曼·黑塞在战乱之年退隐山间,思考人性,他与花鸟相伴晨昏,共度寒暑,在耕读中寻得自我安宁,将泪滴感悟汇成了《园圃之乐》这本散文经典。 黑塞的文字一如其笔下的水彩画,隽永平和,细腻雅致,似有一股淡淡的哀伤,又不乏对生命的超然顿悟。 目录 园圃春讯 九月 童年的花园 青春花园 外在世界的内心世界 致胞弟 博登湖畔 花的生命 暴风雨之后 花儿也不能…… 龙胆花 薄暮中的白玫瑰 石竹花 花香 最早的花 草地卧躺 蓝蝴蝶 树木礼赞 修剪过的栎树 告别博登湖 老园 哀老树 日记 丢失的折刀 晚夏 对照 花枝 百日草 初秋 夏秋之际 为一小块土地尽责 园圃时刻 桃树 满树桃花 园丁的梦 退化 耶稣受难日 日记一则 “如同失落的故乡”——黑塞信函中的园圃情思 狮子的哀诉 致友人书信中的园事记趣 千年之前 浇花 叙事作品 梦中之屋 鸢尾花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园圃春讯 对有园子的人来说,眼下正是考虑春天活计之时。园主若有所思地漫步在光秃秃的畦陌上,圃畦北缘还有少许黄色的积雪,显得毫无春意。而在草地上、小溪旁、坡地上葡萄园的周边,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已经冒出了一些绿色的生命。率先开放的是驴蹄草,那黄色小花带着羞涩而欢欣的生之勇气,已经出现在草丛之中,并睁开孩童般的眼睛凝视着这宁静而充满期待的世界。然而在园子里,除了雪花莲之外,一切还是死气沉沉的。在这里,春天本身不会带来太多东西,光秃秃的田垄在耐心地等待照料和播种。如今,漫步者和周日踏青的人又重新有了好光景,他们可以到处转悠,怀着愉快的心情欣赏万物复苏的奇迹。他们看到,绿草地上点缀着率先开放的喜滋滋的、色彩艳丽的花朵,树木已萌发了绿油油的新芽。他们剪下带着银色葇荑花序的棕榈枝,带回家去装点房间,大家怀着怡然的惊奇观赏这大自然的奇妙:一切来得那么轻易而自然,时间一到便抽芽,并且开始开花。他们或许会有所思虑,但却不会担忧,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当下的景致,而无须为夜霜、蛴螬、老鼠之类的危害操心。 在这些时日,园子主人却无法如此安逸。他们四处查看,发觉有些本应在冬天做的事给耽误了;他们想,今年的收成会怎样,忐忑不安地察看着头年情况不佳的作物和树木,清点种子和土豆的储量,检查园艺工具,发现铲把断了,树剪锈了——当然并非大家全都如此。那些职业老圃整个冬天都把心思用在了活计上,一些勤劳的园艺爱好者和聪敏的家庭主妇也都在各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他们的工具一样都不缺,没有生锈的刀,没有受潮的种子包,地窖里的土豆和洋葱也没有腐烂或受损的;新一年的整个田园计划早就订好,并已考虑周详,所需的肥料已经预先订购,总之,一切都准备得完美无缺。的确,他们赢得的赞美和钦佩当之无愧,在今年的每个月,他们园圃的风光又将让我们的园子望尘莫及。 与此相反。我们的园里则是连草都还没长出来。在园圃的活计方面,我们这些人都是半瓶子醋,是懒蛋、梦想家和冬眠者。看到春天来了,又让我们大为惊诧,忐忑不安地发现勤快的邻居早已将一切准备停当,而我们却还在悠悠忽忽地做着冬天的美梦。现在我们羞愧莫及,赶紧拼命直追,要把耽误的事情赶上来,又是磨剪刀,又是紧急给种子商写信。这么一倒腾又白白浪费了一天半日。 最后我们终于也准备停当,要开工了。像往年一样,头几天的劳动总是让人既欣喜又激动,但也甚感吃力。待到额头上滴下今年第一滴汗珠,靴子陷在松软而厚实的泥地里,执铲把的手掌开始红肿并隐隐作痛时,我们竞觉得那和煦、温柔的三月阳光过于暖和了。经过几小时吃力的劳动,我们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地回到屋里,感到炉子的热气竟是如此陌生和滑稽可笑。晚上在灯光下翻阅我们的园圃小册,里面叙述的许多事物和童节非常引人入胜,但也记叙着很多枯燥乏味的劳动。不管怎么说,大自然是善良仁厚的,到头来在舒适的园子里生长着一畦菠菜,一畦莴苣,些许水果,还有夏天似锦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先是费力的活——翻地,翻出了不少蛴螬、甲壳虫、幼虫和虫茧,我们怀着怒火,痛快地将其一举歼灭。近处,乌鸫鸟在歌唱,小山雀在闲聊;树木和灌木丛平安度过了冬天,枝上长出肥厚的褐色芽苞,笑对充满期许的希望;玫瑰细小的枝干在风中轻轻摇曳,似沉醉在未来繁花似锦的美梦中微微打着盹儿。我们对大地万物的信心又与时俱增,到处都嗅到了夏天的气息。我们摇摇头。也弄不清这漫长而沉闷的冬天是怎么挨过来的。整整五个月之久,天气昏沉沉的,没有园圃之乐,没有芬芳,没有鲜花,没有绿叶,这有多遭罪啊!然而现在,这一切又重新开始了,即使今天园子仍然荒芜,但对在园中劳作的人来说,生命正在萌发,万物正在复苏。田园已经有了生命,这里将长出绿油油的莴苣,那儿是快乐的豌豆,那边是草莓。我们把松过的土地平整好,用绳子拉出整齐的行列,并按此来播种。至于花坛,我们预先就分好了颜色和形状,在蓝色和白色之间,安排一片喜庆的红色,边上则缀以勿忘我和木犀草,亮丽的金莲花也种了不少,要是想在夏天喝葡萄酒时来点小吃,那就得留出点地方种些小萝卜。P1-4 后记 精神圆梦:对一个夙愿的补偿 黑塞在《鸢尾花》中说: “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感觉,尽管感受的强弱和细柔程度因人而异,很多人早在学习第一个字母之前就把这一切忘掉了,好像从未有过一样;另一些人童年的秘密还保留很长时间,其残留部分和回响一直伴着他们直到白发苍苍的耄耋之年和心力交瘁、身体孱弱的风烛残年。”人的一生会有各种梦。多数人越是年迈,这些梦——尤其是少年时的梦或者说愿望——回响也越强烈。我这个出生在浙北山区的孩子童年时有两个梦:游览雁荡山和莫千山。前者是因为看过京剧《雁荡山》,一心想去探访山中的响马;后者是因为莫千山曾是风云际会之地,又有名人墓地。这两个愿望均于垂暮之年先后达成。青年的我又有了一个新梦:翻译《少年维特的烦恼》。此梦的缘起,是一年暑假,我躺在北大未名湖畔浓荫覆盖的草坪上诵读《维特》。当读到“我整个灵魂都充满了奇妙的欢快……”时,心里也充满了奇妙的感觉,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生出无比亲切感;当读到阴郁、悲壮的莪相诗歌与山洪暴发的场景时,心中也起了寒栗。于是就萌生了这个愿望。几十年后,我终于在生活奔波和事务羁绊的缝隙中,挤出时间译出了这部名著,实现了这个愿望。 还有一个梦萌发于童年,经少年、青壮年,到暮年,伴随了我的一生:当园丁。我成长在山区,整天与竹木、果树、花草为伍。种种儿时记趣一直珍藏心头:我常静观雨后春笋的露头和生长——其实,这是肉眼无法察觉的景象,一般要用延时拍摄或定格拍摄;又如,多少个除夕夜晚,我坐在古银杏树下翘首期待奇花一闪,以期能交好运——其实,这是乡间传说;虽然银杏花确实开在夜深入静时,但并非除夕,时间和昙花一样短暂,开花也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屋前的梅园里,我能确切地指出哪棵的青梅甜润,哪棵酸涩;我也曾在栗树的枝桠上搭上木板,和表兄夜宿其上,树下拢一堆暗火,将带刺的壳斗埋于其中,粟子烤熟时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我也不时为果树培土,为花木剪枝。我的心与大自然息息相通,自然的和谐、宁静与妩媚融入了我的灵魂.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耍学园艺,把大自然打点得更加艳丽多姿。让大地成为一座花园。高中毕业时,我曾想报考园艺专业,只因倾慕的那所大学没有这个专业而作罢。就这样,我改道外国文学。职业变了,但园丁梦未曾有须臾消失。每当在公园或野外,见到灌树丛中的枯枝我总要去捡,有倒伏的树苗花枝也要去扶直,甚至不时生出去当一名义务园丁的念头。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伴我一生的这个心愿肯定是不可能实现了。这时,雅众文化约译黑塞《园圃之乐》。这本描写花木生涯、园圃之趣、园圃之乐的诗文合集,对我来说不啻是他乡遇故知。黑塞对简朴、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留恋,对大自然的倾情,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把翻译《园圃之乐》视作精神圆梦,是一种对自己夙愿的补偿。 《园圃之乐》写花草树木,也是写人生 与一般写花草的文章不同,黑塞在这些诗文里倾注了真挚的感情,把花卉树木当作亲人, “每棵树都是我的朋友”。他在文字中融入对生命的感悟,又从大自然获得不竭的灵感,领悟生活的真谛。黑塞不是游客,不是观赏者,更不是归隐自然的遁世者,而是园圃劳作的直接参与者,是田农、园农。劳动往往累得他腰酸背痛,但是看到园子里长着菠菜、莴苣、些许水果,还有赏心悦目的鲜花,喜悦便油然而生。《园圃春讯》中,作家从植物的 1943年,黑塞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出版。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因病而未亲临会场。 黑塞晚年因关节病并发肌腱萎缩,青年时罹患的眼疾又日益严重,长时间伏案工作会导致疼痛。因此他就以画画和园艺劳动调整,来缓解眼疾和头疼的折磨。 1962年8月8日晚,黑塞听了一首莫扎特的钢琴曲,上床后,妻子像往常一样给他朗读。第二天早上,他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本书是作家生活的见证。黑塞是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一生远离喧嚣的城市,投入自然的怀抱,过着淳朴、淡泊的乡村生活。书中的诗文大多与他的住处和园圃有关,主题都是自然、故乡和童年,对他居住过的地方和农园都有精彩的描写。黑塞的文章不是“做”出来的,他有农事、园事的切身实践,书中文字是他真实生活的自然流露,融入了他的生活体验,因而真实可信,朴素可亲,没有一丝空乏与浮华。 黑塞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逢天下多事之秋,处于动荡杀戮的乱世,遭遇两次战争,再加上疾病的痛苦、人生的艰辛、贫困的煎熬、家庭的变故、精神的折磨……他绝望过,迷惘过,但这位诗人、漂泊者、离群索居者、园农,一次次克服了内心的危机,穿过迷惘,越过坎坷,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使自己屹立于20世纪世界文坛之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