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落的秘符》中,丹·布朗提到了一个阴谋论:在华盛顿特区的街道布局图上可以看到五角星形和其他神秘的符号——这是共济会的标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组织究竟从何而来?它和玫瑰十字会、圣殿骑士团到底有何渊源?为什么它吸引了歌德、达尔文、罗斯柴尔德、华盛顿、富兰克林等大批精英?它又为何遭致罗马天主教会如此深刻的仇恨?那些政治密谋和金融战争是否与他们有关?由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编著的《共济会的秘密》还为你揭开了共济会的最后秘密——在古代丢失的那些秘密语言、符号以及寓言的真正含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共济会的秘密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美)彼得·布莱克斯托克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失落的秘符》中,丹·布朗提到了一个阴谋论:在华盛顿特区的街道布局图上可以看到五角星形和其他神秘的符号——这是共济会的标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组织究竟从何而来?它和玫瑰十字会、圣殿骑士团到底有何渊源?为什么它吸引了歌德、达尔文、罗斯柴尔德、华盛顿、富兰克林等大批精英?它又为何遭致罗马天主教会如此深刻的仇恨?那些政治密谋和金融战争是否与他们有关?由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编著的《共济会的秘密》还为你揭开了共济会的最后秘密——在古代丢失的那些秘密语言、符号以及寓言的真正含义。 内容推荐 当共济会还未在1717年的伦敦褪去迷雾之前,它神秘的符号和仪式在长达数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个秘密。而刚一现身,共济会就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吸引了国王、皇帝和政治家们的兴趣,一起宣读它神圣的誓言。它同样也吸引了很多伟大的革命分子,诸如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南美的玻利瓦尔和意大利的加里波第。这个极具影响力的组织究竟从何而来?在1717年前的神秘世纪里,它都经历了什么?它又为何遭致罗马天主教会如此深刻的仇恨?那些传说中的政治密谋和金融战争是否与他们有关?《共济会的秘密》还为你揭开了共济会的最后一丝神秘——在古代丢失的那些秘密语言、符号以及寓言的真正含义。 《共济会的秘密》由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编著。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入会 第二章 历史和神话 第三章 石工大师乔治·华盛顿 第四章 共济会在美国的两大谜团 第五章 三十三等级 第六章 光明会:与共济会的关系 第七章 共济会的诗歌 附录一女性与共济会 附录二著名的共济会成员 致谢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人会 入会是加入共济会的第一步。共济会要求,会员不得向“世俗”(即非会员)泄露组织的秘密,会员要按惯例发一系列“毒誓”,发誓不会出卖共济会的隐秘信息。以下内容摘自一本于一八六七年在纽约出版的有关共济会入会的教科书,书名叫《共济会手册》(The Masonic Manual:A Pocket Companion for the Initiated)。几百年来,共济会的入会仪式和核心信条没有任何改变,现代入会者所用的许多入门书籍与他们先辈所用的一般无二。 共济会:入会指南 共济会手册 入会者的口袋书 其中包括 共济会仪式 包括在会所教会和营地等级中 由过去大师,过去大秘书,过去大领袖,大书记 罗伯特·麦科伊 整理编辑 前 言 共济会制度是一种道德秩序,由贤人所制定,建立在宽容、兄弟之爱和仁慈之上,旨在唤起我们对至高无上的真理的记忆,获得心灵的纯洁和交往的愉悦。这是一个掩映在寓言和图解符号中的完美的道德体系。真理是共济会制度的核心,以此核心,四散的半径把宇宙伟大建筑师的正确知识指引给它的成员,把道德法则指引给他们的政府。 共济会的第一要著在于认真思考并正确履行各种仪式。共济会的仪式典礼与其他协会的迥然不同。它们以简洁为本,旨在启迪。它们将本能地激发新人会兄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渴望,从而熟悉这些仪式的设计和目标。然而,领悟每一个仪式的准确本质需要会员努力不懈、认真执行,才能体会古时候兄弟们采取这些独特形式的理由,明白这些仪式独立于各个时代的宗教和政治却能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的原因。为了确保这些仪式得以世代留传且一如其创始之初,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必须通晓这些仪式,每一个会员都必须捍卫这些仪式不受到改变。一些词汇的重要性可能在某些地方未能显现,我们也逐渐习惯对其掉以轻心,但这将开启邪恶之门,导致更多严重的后果。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严格遵守古代规程。 入会过程 根据规章,在没有获得例行会议的提名之前,申请加入共济会的人员不得在任何会所接触共济会秘法。入会申请必须书面提交,内容包括姓名、住址、年龄、职业和推荐人。 申请书需在公开会所宣读,然后存档,共济会会指定一个委员会审查申请人的品行和资格。下一次在此同一会所召开的例会上,如果委员会认可该申请人,他将被准予入会,并要求自愿且乐意接受下列询问: 1.“面对诸位绅士,您是否能以名誉担保,做出下列郑重声明:您是完全自愿地申请加入共济会,而不是因为偏向朋友或贪图钱财?” 2.“面对诸位绅士,您是否能以名誉担保,做出下列郑重声明:你是出于对共济会制度的好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服务于同胞的真诚愿望而乞求获得共济会员的特别待遇?” 3.“面对诸位绅士,您是否能以名誉担保,做出下列郑重声明:你将乐意遵行共济会自古以来形成的习俗和习惯?” 4.“面对诸位绅士,你是否能以名誉担保,做出下列郑重声明:你从未在共济会其他会所提交申请并遭到拒绝?”如果没有异议,申请人就将按照古老的既定仪式被接纳入会。 古老的指示 无论是谁,作为一名共济会会员,他应该知道如何去体现他个人的全部美德。他应该避免放纵或过分的举止,这些行为会妨碍他履行值得称道的会员义务,或者让他犯下有损古老的兄弟会名声的弥天大罪。在工作中他应该兢兢业业,忠实于他所服务的导师。他应该努力劳动、自食其力,不应该不劳而获。无论有没有闲暇,他也应该勤奋地学习科学和艺术,这样就能更好地履行对造物主、国家、周围的人和他自己的义务。他应该尽可能地探求和获得诸如坚韧、谦和、克己、忍耐之类的美德,这些美德能提高自制力,增强他用慈爱、尊重和谨慎来治家的能力;同时检点会侵害别人的每一种性格,促进兄弟之间的互敬互爱。因此,给不幸的人施以援手,把自己的面包分给勤劳的穷人,把误人歧途的旅人带回正道,这些都是会员们的本分,恰恰体现了共济会的高尚和有益。但是,虽然会员从来不会不近人情地对人们的怨言充耳不闻,然而当某一位兄弟遭受压迫或遭遇困难,他将以更罕见的方式对那位兄弟施以全部的慈悲心,并且尽自己所能减轻他的痛苦,同时不损害自己的权利。 要想做一名真正的共济会会员,他就有必要学会戒除恶意造谣和中伤别人;不得惹是生非,戒除可耻和不敬的言辞;说话要彬彬有礼。 会员应该懂得如何去服从,不管上级的地位或条件在世俗的眼里是多么低级。因为虽然共济会从来不会剥夺某个人的名誉和头衔,然而在会所中,美德和知识被认为是高贵、支配和统治的真正源泉。 会员最必不可少的美德就是保守秘密,这是他们相互信任的基础和保证。这一点必须特别强调,因为它是会员首要强调的一项义务;在他们看来,缺乏足够的理解力和能力来保守托付给他的秘密的人,以及不能对自己重大的私人事务守口如瓶的人,都不能被视为是聪明人。 作为公民的义务 共济会会员是爱好和平的公民,永远不会参与颠覆国家和平与繁荣的阴谋活动,也不会不服从基层治安官的管理。他乐于顺应每一个合法的政权,支持每一场庆典,以社会利益为重,热心推动祖国的繁荣。只有在和平时期,共济会制度才能发扬光大,战争、流血冲突和骚乱只会损害共济会;所以,每一个时期的君王和君主,都因为会员的爱好和平与忠诚而对共济会制度颇有好感,借以回应反对者的无端找茬,并提高了兄弟会的声誉。会员以促进和平与和谐为己任,为和睦与兄弟之爱而生存。P9-13 序言 这本《共济会的秘密》并非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的创作作品,而是一本以作者讲述为纲领、大段填充以相关资料的汇编作品,所以原版书上写的就是“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编辑并介绍”,这既是对所引资料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但这给翻译带来的困难就是各章节之间的叙述语气相差很大——布莱克斯托克先生时隐时现的提纲挈领相对是最容易的;共济会各种仪式的介绍就比较费周折(我既非共济会会员、亦非宗教人士),需要做很多相关检索;最困难的莫过于翻译第五章《三十三等级》中引自《会规与教义》的“秘密大师”和“皇家秘密的卓越王子”两节原文,尤其是后者,纵横千年,旁征博引,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宗教内容(既有正教,也有邪教或称秘密结社),行文也不是现在常用的口头或书面句式——有一次我拿着这部分的一些名词请教一位留学英国神学院、现经常为宗教活动做同传翻译的学者,她给我讲解了一些词语的指代和渊源后,表示此类字“应该请朱生豪先生来翻译”,并摇着书笑道:“你翻译这个,小心头发都要白掉!”——我只能暗自庆幸布莱克斯托克摘引《会规与教义》时手下留情,只放入两章以飨读者,否则恐怕我枉自白了头发,还要中途撂挑子了! 因其如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儿简略介绍一下书中出现的一些术语,顺带谈一点自己翻译的感受和依据。此处我只当读者是和我一样的白纸一张(既非共济会会员,也不具备多少宗教知识),倘若您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那这些文字完全是蛇足,且我将不揣冒昧,拜请方家指正拙译。 共济会的全称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简称为Free—Mason,中文(尤其在港台)也有译作美生会,可谓音意兼顾,但大多还是译作共济会;英文字面含义是自由石工——这一词多义在翻译时就有点费斟酌,感觉作者本身也在用其两可之意,我一般将古代的真实Mason称为石工(也曾译为石匠,最终都统一为“石工”了,感觉“石工”更古朴一些),把现代的Mason译做“共济会会员”。 关于共济会的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说法,据他们自己叙述(《共济会宪章》第一部分《历史》所记载)起源于公元前四千年(这一年被共济会称为光明之年),他们自称是该隐的后裔,是建造所罗门的耶路撒冷圣殿的石工所组成的结社——也有说源于参加建造古巴比伦巴别塔的石工工会,本书取前一种说法。如果熟悉《圣经》,就知道这种说法“铁证如山”一旧约·历代志》(尤其是《代下2—5》)中就非常详细地叙述了圣殿的预备过程、建造过程、洁净过程及圣殿事奉体系的建立情形等。所以本书中很多地方不加标注地引用《圣经》,有的地方对外行可能会有些突兀,如第二章《历史和神话》中“所罗门圣殿的象征主义”一节中,在描绘了圣殿的华美——“所罗门的宫殿至此落成,它的外形是那样庄严,气象是如此高贵,足以选作身体的永恒宫殿”——之后紧接了这么一句——“由此基督意味深长地说道:“拆毁这座宫殿,三天内我将把它建成。”这句话出自《约翰福音2·19》,相关的解释就是圣殿即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以其复活印证了这一说法……由于《圣经》是翻译此书的重要参考书,凡是本书中出现《圣经》中的人名,我都参照以《圣经》中译本的译法。如Hiram Abiff网上有译作“海勒姆·阿比夫”的,但《圣经》的译法是“户兰·亚比”,本书就从后者;其实书中还出现一位推罗王Hiram,《圣经》译作“希兰”,我也不再冠之以“户兰”或“海勒姆”的中文名。 本书第一章《人会》主要摘引了邓肯的《共济会仪式和告诫》一书,介绍了不同级别会员的晋升仪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共济会专属称谓,大多缺乏统一的中文译名,书中我一律将“master”都译作“大师”,其他或参照已有的中文称谓,或以意度之。如worshipfulmaster,我看网上有译作“可尊敬的夫子”、“尊敬的大师”、“至尊尊者”等,我就译作“至尊大师”了。 原以为翻译《附录二》的人名只是个体力劳动,听着音乐把一个个名字敲进去就行了,动手了才发现有些名字、尤其是头衔是不能随意“劝进分封”的,如阿富汗的埃米尔哈比卜拉汗,我本想把“埃米尔”译为国王或酋长,后来一查资料才发现“国王”不是我能赐予的,因为直到1923年他的儿子阿玛努拉才开始采用“国王”这一称号,那哈比卜拉这位“汗”是不是酋长、比酋长地位高低如何也存在疑问,不如直接译为“埃米尔”更省事保险——但不知“埃米尔”为何的读者可能会怪我偷懒了。——此外每个名字都有一段历史,更何况这些帝王将相、文豪名优,例如这位哈比卜拉汗原来是在中国“五四”运动那年死于第三次英阿战争中,难怪看他的生死年份有点“神龙见头不见尾”;夏威夷卡拉卡瓦国王原来是卡美哈梅哈王朝的末代君王,是他恢复了呼拉舞,也因为他自身对欢乐、节日等元素的爱好,至今以“快乐君王”的形象广受纪念;智利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一位“被盖棺”三十多年了的马克思主义者,仍未有生平定论,但身为共济会会员,相信他死后也应该“进入和谐神圣的所罗门宫殿”或“至圣所”,不知他在那里遇到那么多美国总统时,是“相逢一笑”履行共济会的握手礼还是继续在尘世未竞的事业……这是我自己在单调的姓名翻译时的意外收获,随笔写来,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也能按名索骥,获得更多品读的乐趣。 最后,既是例行公事,也是诚心实意的,我等待读者的意见和批评;另一方面,我也确定了此后几个月的枕边书—《圣经》——不为皈依,只为理解。读书,不求甚解;翻译,但求知其所言,知其所以言。 王字皎 2011.3.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