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全集》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艾芜文字的集大成,是对艾芜文学全面完整的总结。《艾芜全集(第5卷故乡)》是作者钟情于描写故乡的山水人事、乡风民俗,对故土充满深情和眷恋,反映了作者艾芜漂泊他乡之后精神还乡的心路历程。本书是作者艾芜从自身的流浪经历、感受、体验中获得启示,展开国民性思考的,烙印上了深深的边地生活原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艾芜全集(第5卷故乡) |
分类 | |
作者 | 艾芜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艾芜全集》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艾芜文字的集大成,是对艾芜文学全面完整的总结。《艾芜全集(第5卷故乡)》是作者钟情于描写故乡的山水人事、乡风民俗,对故土充满深情和眷恋,反映了作者艾芜漂泊他乡之后精神还乡的心路历程。本书是作者艾芜从自身的流浪经历、感受、体验中获得启示,展开国民性思考的,烙印上了深深的边地生活原色。 内容推荐 《艾芜全集》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艾芜文字的集大成,是对艾芜文学全面完整的总结。《艾芜全集(第5卷故乡)》为第五卷,收录长篇小说《故乡》。故事通过对偏僻小城镇和山村生活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官僚、高利贷者等各色人物,小说中有田园诗一般的景色描写。 目录 故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故乡》校后题记 《故乡》修改后记 试读章节 碧绿的茶树,把满山满岭都装饰起银白的花朵,敞在暖和阳光的天底下,闪烁出无数小星似的光辉。这是故乡! 赤褐色的泥土,点缀起棵棵的青松,森严静寂的林中,时时有鸟鸣的声音,播送出来。这是故乡! 人家屋前的枞树腰身上,缠着臃肿的稻草,水牛黄牛躺在下面休息,它们都半闭着眼睛,宁静地嚼着胃里翻出的于草。这是故乡! 村巷里乱堆起棕黄的牛粪,屋角上冒出松柴气味的火烟。生了蛋的母鸡,则在土墙那边,兴会淋漓地高叫。这是故乡! 一路看着故乡的景色,在这南方冬天的时候,余峻廷终于到了家。他家所在的村落,紧靠着山,面对狭长的平原。山后和村落左边,绕过一道清澈的江流。 村后的山岭,从脚到顶,都是密密长着篁竹和常青的树子,终年都拿茂盛浓绿的景色,做着黑瓦粉墙的背景,分外把村庄显得清幽和静寂。原野收过水稻了,但长着甘蔗的园子,到处都是,尾梢露出的一片青色,还像夏天植物一般的葱绿。流过村边的江面上,常常有人划着木排和竹筏,静静悄悄地浮过。只在稍远的江边,才有磨茶油麦面的水车,日夜不断地,唱着单调的歌声。余峻廷落屋一袋烟工夫,全村的人,都晓得他从远方回来了。连一个在城外附近当小学校长的堂兄叫作余峻城的,也得了消息,赶回来看他。依照家乡待客的风俗,余老太太便摆出一桌家常茶点,让自己一家人和本家邻居,都快快活活地坐着吃。有些坐不下的,便从别人肩膀上伸手抓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余老太太看见儿子端起一杯黑红色的浓茶,放到嘴边上去,就担心微笑着说:“许久没吃,你怕吃不来吧,这是瑶山茶!……底下该没卖的?”回头还向那替人筛茶的女工,带着歉然的神气说:“刚才没想起,该少放点茶叶!” 女工金嫂放下装茶的土瓦罐子,一面现出不以为然的神情,勉强笑着,硬声硬气地说:“说哪里话!从小儿吃过的,到大时还不是很喜欢吃!像于今吃小菜不放辣椒,哪一个过得!” 余峻廷呷了一口,觉得茶味很苦,便赶快抓一片红糖来吃。余老太太见他吃了一片,又去拿一片吃,便替他选了两个顶大的冷油果子,放在茶杯边,柔和地说:“尽吃那个做什么?你看,我今年做的,多大!你五六年没吃了。小时候好爱呀,……这个顶大了!”又放一个给儿子,跟着又向众人得意地说:“没根藤那婆娘,那天还说,伯娘,你有财气哪,你今年冷油果子做这么大!……我看我有什么财气嘛?” 众人又像奉承,又像说笑地说:“呵呀,你老人家,还说没有财气,今年哪个想得到,峻廷会回来?这不是财气是什么?”余老太太望着众人,叹口气:“咳,看来还是日本鬼子打得好,不然的话,你就去几封信试试看?电报怕都催不回来!”随即假装出不高兴的样子,瞧着儿子说:“底下就那样好耍?舍得把一个老人家成年成月丢在屋里头!你哥寒假回来的时候,我就把你那份家私分跟你,由你自己去收租纳税好了!我不爱管的,我淘那么多气做什么?我不晓得甩甩脱脱去打麻将!” 余峻城喝着茶,微微笑着说:“这,你老人家又不能怪他喃!峻廷,我晓得的,他这几年在外面,无非想做点大事情!老实说,回来做什么事嘛?池小不养鱼,这还不用讲,先就教育界而论,应该说是神圣的!哼……”他看一看在座的人,摇一摇头,不再说下去了。余峻廷望一下他的堂兄,又看一下他的亲嫂子,他明白堂兄不讲下去的原因,是县里的教育局长,正是他嫂子娘屋里人。但他嫂子并没理会这些话,只忙着招呼儿女。 余老太太嚼着红糖片,接着说道:“这年成兵荒马乱的,哪里有回来的好。实在屁股尖,板凳坐不稳,那就请你嫂子回去说一说,县里何愁没事做!俗话说的,事情不在小,只要做得好!” 嫂子推开站在身边的孩子,吩咐他们快到外边去玩,一面回头来瞧着家娘和小叔道:“我哥哥,一说就成的!哪有亲戚家,不帮这点忙?要不然,那还认亲戚做什么?” 余峻城不露声色地微微笑了一下。 这时城内报时刻的晚钟,瞠瞠地响了五下。静寂高朗的天空,业已渲染起黄昏时候的云霞!先前吃茶,还可看见窗外橘树梢头的落日余光,此刻却已褪得没些儿踪影。 余老太太等到钟声停了,便向媳妇说:“五点钟了,烧夜饭吧!今晚不弄什么菜,就把那块腊肉腊鱼熬来吃吧!” 媳妇跟着女工走进火落里去了。邻居和本家些,也陆陆续续散开,回家去了。 余老太太单对余峻城说:“你不要走,今晚就在这里吃饭。……你高兴的话,还可以陪你打几圈。” “几么时又安起这样的时钟了?”余峻廷对着他的堂哥,略略诧异地问。他一路到家,都不觉得故乡有什么改变,一切都和六年前离家时候,一模一样,因此,这一点响彻黄昏的钟声,不禁使他起了异样的感觉。 “我不敢打了,同你老人家打,哪一回不输?”余峻城对老太太笑着说了这句话后,又回答余峻廷,稍微摇一下头,讥讽地说道:“这就是他们闹的新花样Ⅱ山!” 余峻城是很喜欢打麻将的,这时禁不住议论风发起来,尽量发挥他那讽刺的口吻。“他们本事真大,明年教员都要由他们局里请了。很好,很好!我们做校长的,落得清闲!” 余老太太在整理着灯,预备天黑了好点,就插嘴说道:“要是城里不禁赌就好了,你不好天天打麻将!这是你们太胆小,要是他敢禁到我家里来,试试看!”P3-5 后记 《故乡》这本书,在一九四七年四月,由自强出版社(即读书出版社的化名)印行一次,印了一千本,以后就没有再印了。现在隔了三十多年,再行出版,不能不讲几句话。 抗日战争的初期,上海不能住了,便到我国南部的山区住一段期间,使我了解一些偏僻小城镇及一些山村的情形。那里有红军长征经过的事迹,人们对红军的北上抗日是称赞的,抱着尊敬的态度。有个僻静的山村,留下一个生病的红军,大家救济他,病好以后,让他打零工过日,不喊他的名字,却直达直喊他红军。“红军,今天来帮我种地。”“红军,晚上你来给我剃个头。”至于一些墟市和村庄,还留下“北上抗日”、“打倒汉奸卖国贼蒋介石”的标语和《十大政纲》的全部条文没有毁坏。我感到生活在古老封建、文化落后的地方,却又十分新鲜,令人惊异。觉得沉沉入睡的国家,已在逐渐苏醒了。新和旧的化分在逐渐分明起来。比如国民党拉壮丁当兵,农民怕得很,千方百计逃避兵役,而其中一些人,却又羡慕红军,愿意跟他们走,设法找寻他们驻扎的地方。而一些知识分子,从大城市回到偏僻地方,想鼓动人民抗日,发挥爱国热情,却和地方上封建势力发生矛盾,难于施展抱负。封建势力不只维持旧有的统治,而且还要乘机发国难财。这就是我在山区地带看到的生活情形。 要把以上讲到的情形,写在文艺作品中,是有困难的。山村农民可以随便谈论红军这样,红军那样,都是有着亲切的口气,而在作品中,却不能照样直写,现实主义在这里,碰到了评论家所谓的局限性。只能采取暗示的手法,或者求之于象征主义。作品中不能提到红军,可是又不能不提到,我只好称之为“老表”。一般人对江西人就有这个通称。军队中的老表,便是表明他们是来自江西的军队,而他们又是北上抗日的,显然就暗示出了本意。而“老表”可以算是一个象征。然而这个又不能写多了,多了就瞒不过书报检查官的眼睛。 我采取知识分子回到故乡的经过,把边远城镇和山村的各种生活和见解,一一写了出来。依据文艺创作的规律,尽量把熟悉的人物,活在作品里面。这次趁再行印出的机会,是应做些修改工作的。我对于有关红军经过那地方的情形,还保留暗示和象征的手法,不予以改变,使读者知道当时写作和发表作品是怎样的情形。我所要增加和删改的,是如何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一些,更生动一些。有的不重要的人物及其事迹,可有可无,便全部删去。因此,在我的作品加以重印时,《故乡》要算是删改得最多的了,有些地方成一两万字的删掉。我原先写的时候,就曾一字不改地送出去付印,那是生活逼迫使然的,每天需要不断地写作品,没有时间来修改。今天生活不成问题了,给我有充分修改的机会。这次印出之后,读者如有意见,我还愿意再行增删。 我在《故乡》第一次印出时,说书里所描写的故乡,不是我的故乡,可是这一次再印,我却要说书里的故乡,又变成我的故乡了。这一次重读的时候,真是感到又回到了故乡。三十多年没见面的人们,重新再见,多么亲切,令人喜悦啊。 1983年10月6日于成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