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流离中成长
第一节 高贵身世
1848年的法国,在革命和动荡中风雨飘摇。经济危机和连年灾荒在法国大地上肆虐,将工人和农民们卷入赤贫的深渊。社会底层的人们食物匮乏,几块又冷又硬的干面包根本填不饱全家辘辘的饥肠,冬天又缺少御寒衣物,人们在萧萧冷风中瑟缩打战。与此同时,镶金嵌银的四轮马车里暖意如春,幽香浓郁;里面载着身着皮裘、戴着闪亮珠宝的贵妇们,言笑晏晏,挽着正装笔挺的绅士们,出入于各种奢华铺张、名流云集的派对沙龙。这种尖锐的阶级矛盾一点点挖凿着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统治地基。终于,饥寒交迫的巴黎工人不愿再这样挣扎存活,咆哮着掀起了“二月革命”的飓风,将这个腐朽衰败的“七月王朝”推翻击碎,建立起第二共和国。然而,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资产阶级所窃取,工人境遇依然,命运仍旧悲惨。
6月份,巴黎工人不甘于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次发动了起义。就在枪炮隆隆和人心惶惶中,6月7日的洛特莱圣母院街却迎来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他的名字叫作保罗·高更。
作为一位艺术史上的大师,高更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执着的信念,而且在笙活中个性十分鲜明。他的这种风流桀骜其夹是深深融于血脉之中的,可以说,从他的外祖母开始就有了这样的征兆。
高更的外祖母弗洛娜·特里斯坦是一位旅法的西班牙裔侨民,出身于显赫的西班牙阿拉贡王国波吉亚家族。她的父亲莫斯塔索是一位西班牙军团驻秘鲁的上校军官,在与一位青春美丽的法国姑娘相遇后深深相爱,浪漫成婚,却因此而饱受家族非议。他们在西班牙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弗洛娜,一家三口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当弗洛娜长到十几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只好将她带回了法国。
这时的弗洛娜已经成长为一位高挑曼妙的姑娘,高贵的西班牙血统赋予了她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性格。在这里,她与一位来自奥尔良的大理石雕刻艺术家萨扎尔坠入爱河,结婚生子。弗洛娜是一个独立自由、不受约束的姑娘,然而丈夫萨扎尔却是一个控制欲和占有欲十分强烈的人,他们两人这种针锋相对的个性在恋爱期间是增进甜蜜的催化剂,但到了婚姻生活中却变成了摩擦和冲突的导火索。严重的时候,萨扎尔甚至对弗洛娜施加暴力,拳脚相向。面对不幸的婚姻,骄傲自强的弗洛娜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毅然选择了出走。当时她身边已经有了年幼的孩子,自己还身怀六甲,但是这些也未能动摇弗洛娜离开的决心,她坚持带着一双儿女流浪于亚欧各国,靠给别人做苦工艰难度日。
萨扎尔是一个性格十分极端的人,他虽然对妻子暴力相向,但这其实是他内心对弗洛娜爱情的扭曲表达。弗洛娜离开后,萨扎尔仍不死心,一直希望能与她破镜重圆。但是,弗洛娜是一个一旦作出决定就不会走回头路的人,她断然拒绝了丈夫让她回去的请求。她的决绝使两人的关系不仅没有得到缓和,反而在女儿的监护权上产生了激烈争执。
P1-4
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代序)
绘画是人类天生的艺术。人们从孩提时代,便懂得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眼中的世界。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有人却能用画笔将一刹那定格成永恒;平凡的事,平凡的物,有人却能带人们发现它的美好,赋予其新的生命;有形的景,无形的情,有人却能将情感挥洒成动人心魄的色彩,唤起深深的共鸣。
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们永恒地铭刻在人类文明史上,深植入我们的头脑,构成我们基本的常识。这套书,便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它讲的是美术家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们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他们其实不是艺术圣坛上那一张张用来膜拜的画像,而是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哀有乐。米勒有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雷诺阿生了一个成为20世纪著名导演的儿子;高更最先是一位从事金融业、收入丰厚的绘画“票友”;梵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才卖出一幅画;毕加索情人无数,80岁时还迎娶了35岁的妻子;蒙克一生在亲人去世、病痛、烟酒、精神癫狂中度过,却活到81岁高龄……每一幅经典画作,不再是展览墙上的木框,而是与鲜活的生命相联系。你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线条与色彩是由怎样的双手来勾勒。
当这许多位美术家汇集到一起,又串起了一部美术史,他们是美术史的链条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本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应,他们是自己的传主,同时又是其他传主的背景。有时,几位名家同时出现或前后承接,你会发现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竟如此相近。你仿佛徜徉在巴黎的卢浮宫,漫步在枫丹白露森林,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你看到他们在塞纳河畔背着画夹写生,在学院的画室研究着比例与笔法,在街角烟雾缭绕的酒馆进行着思想的争鸣,在为参加各种沙龙而忙着选画、贴标签、装箱、布展……
你的美术素养不再停留在知道几幅画作、几个名字上,你与艺术的联系更加紧密。你会在一场美术展览中关注画作的派别和技巧,你会在子女接受美术教育时找出最经典的画作,你会在某个地方旅行时说出哪位美术家曾与你走过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面对安格尔的《泉》,你是否为少女洁白自然的胴体而赞叹?面对米勒的《晚钟》,你是否为农民的虔诚、宁静、纯洁而感动?面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你是否听到阳光在树叶的空隙中欢跃喧闹?面对梵高的《向日葵》,你的双眼是否被那火焰般的明亮点燃?
林锜
2015年6月于北京
这套《艺术之约》,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刘星辰、音渭编著的《高更》讲的是美术家高更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高更的作品。他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高更的绘画作品以其难以理解的神秘性和强烈的象征性倾向,以及所谓的“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之为绘画史上的“象征主义之父”。他的这种注重幻想的风格对西方本世纪现代派美术的诞生影响很大,尤其影响了法国纳比派和野兽主义画派。
刘星辰、音渭编著的《高更》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汇集了大量的世界遗产级名画,使读者既能通过文字了解高更的生平,也能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高更的艺术世界,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