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梅毅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拜伦说,“时间像是驿站、命运之神就在那见换马,教历史换调子,然后再沿着帝国兴亡之途奔驰。”赫连勃勃大王的笔触正好落在了那一个驿站,落在了那换马的瞬间,落在了换调子的历史和换命运的人物身上,并展开了时代背后的点点细节,正由于他对沉埋于历史深处的珍宝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嗜好,才最大限度地复苏了我们民族对于祖先历史的刻骨而斑谰的回忆。

内容推荐

言起宋朝,人们首先会想起“靖康之耻”的奇辱和“涯山之役”的惨败。相较大汉盛唐、朱明满清,两宋的领土小的可怜,北宋最盛时也只有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宋朝的士大夫,像极了一个酒足饭饱、事业有成而又身体虚弱的中年男人,自恋至极(当然他们有理由因自己文明的高级而自恋),太关注自身精神局面的至高享受,全然忘记体内的衰落和“高度发展”所引致的迟钝。野心勃勃、充满活力的蛮人如同窥视猎物的群狼,随时会傲然一跃,扑向这些定居的、文明的、软弱的好邻居。野蛮毁灭文明,于蛮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成长;于文明人而言,却是万劫不复的、可悲的停滞。

暂时忘却那些宿命般的悲剧历史,我们回颐两宋三百余年的文明成就,确实顿生骇然惊叹之感。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为深埋于地下的废墟;从前的风华,也化为过眼云烟,但无法否认那一个灿烂时代的光荣与不朽。往事越千年,我们依稀听闻诗人词家那一叹三叠的华丽吟咏。伟大的宋朝,绝非是死亡的朝代,即使它崩溃的瞬间,也如流星陨落一般,照亮了野蛮的黑暗,躯散了内心的恐惧,足以启发晤人的心智,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总是缭绕那个与野蛮为邻居的伟大时代的方方面面。伟大的宋朝,已成为永恒。

目录

总序言

自序:不朽的斑斓回忆——说不尽的两宋文明

不老实的“厚道人”——宋太祖化家为国的事迹

 英雄出于乱世——赵匡胤的青年时代

 兵权释于杯酒——宋太祖“一手硬、一手软”的对内统治方针

 先南后北定统疆——宋太祖的赫赫武功

 “仁者之愚”致大惑——宋太祖“斧光烛影”的死亡之谜

雄龙雌凤相对决——宋太宗的北伐与萧太后的南征

 降旗飘出太原城——宋太宗攻灭北汉

 高梁河畔尝败绩——宋辽首次主力对决战

 “雍熙北伐”再无功——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

懦弱与妥协:一种心理距离——“澶渊之盟”前后的宋辽两国

 聪明英悟之主——登上龙椅后的宋真宗

 见“好”就收——“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

 退一步海阔天空——宋辽“澶渊之盟”后的双赢局面

 喝饱就忘挖井人——寇准的结局

过于严肃的滑稽剧——宋真宗君臣的“天书降神”及泰山封禅

贺兰铁马彻地来——狼子野心的西夏“开国者”们

 鄂尔多斯大草原的主人——党项羌早期的“奋斗史”

 喂不饱的群狼——从李继迁到李德明

 西北烽烟连年起——元昊的十数年战争

 天让谁灭亡,先让谁疯狂——元吴的下场

一个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宋朝太后也垂帘——真宗皇后刘氏的十一年执政

 四面边声连角起——从宋仁宗到宋英宗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吊起来卖的青年王安石

 偏执狂的生存之道——王安石大行“新法”

 君臣开边意未已——宋神宗末年对西夏的两次战败

皇后“偷汉”的政治性后果——辽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始末

 金漠银水逞英豪 亦有契丹能赋诗——漫述辽代汉诗的发展

 齐天萧后怀恨死 传弟传子兴宗疑——辽兴宗到辽道宗

 春来草色一万里 绝色红颜正愁余——懿德皇后萧观音的汉语诗词创作

 龙床不容小蛇出 宫闱秘事有人知——辽朝版“斯塔尔报告”的出台

 殿角泥香留萧字 仍旧花铃深夜语——萧观音身后的辽朝国祚

浪子皇帝流氓臣——宋徽宗与他的宠臣们

 “性情中人”宋徽宗

 春梦绕胡沙的宋徽宗父子

 无赖“六贼”朝堂坐

 天堂到地狱——东京汴梁的陷落

残山剩水留半壁——南宋初立的艰难时局

 出人意外的帝位——康王赵构

 谋不见用的忠臣——李纲

 白首将军振臂呼——宗泽

 杭州的“政变”闹剧——苗傅、刘正彦

 战鼓声声黄天荡——韩世忠

 关陕失却川蜀危——张浚、曲端、吴玠

 中原傀儡也猖炽——刘豫

 左右逢源终得利——西夏乾顺

奸帝奸臣“二人转”——赵构与秦桧共位的时代

 祸起萧墙事堪忧——淮西军变

 顺昌大捷振军心——刘锜的胜利

 直捣黄龙平敌穴——岳飞的信心

 理直气壮主降派——秦桧的“议和”

 天日昭昭毁长城——岳飞之死

 甘为臣妾江南隅——“皇统和议”的最终签订

大柄若在手清风遍天下——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完颜亮

 “蛰龙”岁月跌宕多——金熙宗时代的完颜亮

 大柄在手任诛戮——果于出刀的完颜亮

 文才武略兴规模——改制迁都的完颜亮

 处心积虑一南北——一心侵宋的完颜亮

 提兵百万汹汹来——率兵南侵的完颜亮

 欲雪前耻反败绩——南朱“隆兴北伐”的失败

太师飞头去和戎——韩侂胄“开禧北伐”前后事

 “两朝内禅”的真假戏

 “庆元党禁”的窝里斗

 “开禧北伐”的坏结局

 回光返照的金王朝

塞马一声嘶百年又轮回——金朝的灭亡

 金宣宗的“三大误”

 金哀宗的亡国“三步曲”

 唇亡齿必寒——南宋“端平入洛”的失败

“亡天下时代"的关键词——钓鱼城·鄂州和·贾似道·襄樊失·临安降

 钓鱼城:蒙古大汗的“鬼门关”

 鄂州和——子虚乌有的“胜利”

 贾似道:好运气不会“永远”

 襄樊失——浴血苦战的迷惘

 临安降:残阳如血浴江南

鼙鼓扬天繁华歇丹心万古名不灭——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苦战扬州的英雄 ——李庭芝

 江西的游击苦战——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静江的誓死抵抗——马■与娄钤辖

 重庆的五路被围——张珏

 悲壮的山之役——陆秀夫与张世杰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后岁月

跋:生活,作为令人宽慰的假相

试读章节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有关此句俗谚的出处及传播时期,至今不是特别清楚。笔者估计是在清末流行。何者?北京多油滑狡诈的官吏,天津多兴事搅水爱摆活的码头青皮,保定多出太监及看家护院的武卫。

京油子,卫嘴子,京津两地人士皆一笑释然,说保定人“狗腿子”,则会在当地激起众愤。保定民间“保名”人士经过“钩沉”,认为“狗腿子”乃“勾腿子”之误传,以讹传讹,把保定人武功盖世的“勾腿子”误传为“狗腿子”。话虽有理,也是一相情愿。京油子、卫嘴子皆是贬意词,怎会把一个褒义的“勾腿子”与之并列。明眼人一看,自然一笑哂之。

其实,保定人大可不必因“狗腿子”一词气馁。现在的保定,辖区甚广,名胜古迹众多,满城汉墓、燕下都遗址、紫荆关、定窑遗址、涞源阁院寺、曲阳北岳庙、古莲花池、清西陵、直隶总督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曹锟故居、冉庄地道战旧址,上至战国下迄抗战时期,均是有名的地方。

说到人物,保定更是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特别是姓刘的,满城出过大名鼎鼎的汉中山王刘胜,此君儿子就有一百多个;涿州也是英雄发迹地,出过三国英雄“刘皇叔”刘备。

2005年春,我出游北京,正好闲暇,便借了一辆陆虎吉普,与友人兴高采烈去涿州探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地。我们到达之后,失望成气愤:完全是人工假造的“古迹”,大瓦房似的庙宇虽不失庄严,年头却还不如我脚上的一双皮鞋久远。特别是据传张飞卖肉时使用的一口“古井”,简直就是平地掏个土窟窿,只作骗游客门票用。

气闷之余,我开着车往城外赶路,忽然,前面一辆面包车一个急刹车,我下意识狠踩刹车,仍旧“吻”在了小面包的屁股上一点点。面包车车门“呼啦”大开,一左一右下来两个人,右手边一人满脸胡碴,八尺身材,环眼怒睁,甭说,还真像猛张飞;左手边一人乃一浊黑胖子,肉耷腮,尿泡眼,乍看很厚道,说话时小眼缝里却凶光四射,虽然看不清眼白眼黑,却透露着无比的阴险……

最终,小面包车诈去我们大陆虎1000大洋,施施然而去。

与我同行的友人咬牙切齿:“妈拉巴子,这辆淘汰无牌的破面包,本身也就值一千块!”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我们本身也不是“强龙”,只得花钱消灾,为小面包屁股上一块一元钱大小的痕印付出1000块。

车开数里,忽然大悟,我说那个黑浊胖子怎么那么面熟,那厮长相颇似赵匡胤!只是胖子当时穿了件对襟褂子,没有戴冠帽,穿的不是朝服。

同行友人哂笑,说,赵匡胤是开封人吧,北宋皇陵均在开封的巩义,连赵匡胤他爸赵弘殷的墓也在那里。为了打消我的疑虑,友人还加上一句:“我两个月前到洛阳出差,有人专门接我们去游览过巩义宋陵,除了被金人俘掠的宋徽宗、宋钦宗,北宋七帝八陵,都在那里趴着。”

我也笑,反唇相讥友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掉书袋,开讲赵匡胤祖籍乃“涿郡人也”,其人虽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籍贯却是涿郡,慎终追远,北宋有两座“祖陵”一直在涿郡未迁。由于当时涿郡一带是北宋与辽国的主要战场,赵氏两个“先祖”又埋在平民的乱坟岗中,难以择认,故一直未迁葬。此外,还有一说,认为宋太祖先人墓应在离保定更近的清苑,文天祥被俘后由元人押送大都(今北京),曾作诗:

我行保州塞,御河直其东。

山川犹有灵,佳气何郁葱。

顾我巾车囚,厉气转秋蓬。

瓣香欲往拜,惆怅临长空。

现今,各地为了支持本地经济,获取门票收入,大打名人争夺战,最有名的当属诸葛亮“躬耕”地的襄阳、南阳,其次为争西施故里的萧山、诸暨,还有山东几个县为争“孙武出生地”也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宋太祖赵匡胤的老家是涿州是清苑却不重要,两地现在均属保定市,两个小地方“有话好好说”,大可择其一地弄成一处人工景观,雕几个石人马,通廊环绕,表一表开三百年大宋基业的赵匡胤,肯定能挣不少银子,也许还会慢慢消融“保定狗腿子”的不雅之名。

英雄出于乱世——赵匡胤的青年时代

观《宋史·太祖本纪》,赵匡胤高祖赵眺直至其祖父赵敬等人,自唐代起都是县令、刺史等类文官,直到其父赵弘殷,才在后周年间因军功得获“敬左骁骑卫上将军”的军号。

五代乱世,赵弘殷因受当时的大军阀“赵王”王镕指派,率五百铁骑驰援后唐庄宗,扬名立万,为庄宗所爱,荣升为禁卫军军官。此后,五代数姓更迭,赵弘殷依恃有马有枪,不仅没有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被“清洗”,官还越做越大。后周显德年间,赵弘殷已“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其子赵匡胤共同掌管禁兵。老赵盛年之际暴病而死,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荣衔。

可以揣见,赵弘殷以上数世祖曾为县市级文官的历史也可能是编排而出。五代乱世纷纭,英雄切莫问出处,只要力气大、脑子活、能上马抡刀使大枪,封王封侯倒是件容易的事情。

赵弘殷长年生长军中,不仅自己一刀一枪博得功名,也带携儿子辈在“革命”大熔炉健康成长,成为好钢。最最关键的是,赵匡胤、赵匡义(光义)兄弟自幼在禁军中长大,叔叔大爷兄弟辈的军中同袍情谊,成为日后“陈桥兵变”中最有力的人员基础。

赵匡胤乃赵弘殷第二子,生于洛阳夹马营,其母杜氏。不必细说,真龙诞生,自然是“赤光绕室,异香经久不散”,就连娃娃得的新生儿黄疸,也被史家绘声绘色描述为“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搁现在,如此严重的黄疸,得让父母愁死。待赵匡胤得了天下,老妈一叨咕昔日情景,才知道儿子是“金龙”转世投胎。

青少年时代,赵匡胤还有两件事让时人称异:一是曾身骑一匹顽劣烈马,鞍勒不施,疾驰于城上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赵匡胤)首必碎”,不料小伙子拍拍身上土,一跃而起,毫毛无伤;二是与战友在房子里赌钱,有两只鸟在外面啼鸣,赵匡胤想吃烤雀,出门捉鸟,刚刚出门,房子忽然倒塌——两件“传奇”,细分析也是稀松平常:骑马头碰门楣,可能是武将头盔上的铁尖绊挡,让赵匡胤跌落于地,否则,其人再神,也逃不过物理定律;人刚出屋墙就塌,虽属小概率事件,但相信不少人都会遇到。

无论如何,人要成了名,啥事都可以凭空附会,何况是开三百多年宋国基业的君王。

赵匡胤青年时代,英雄逢时,正赶上五代最后一位英明帝君周世宗,有幸跟从这位伟大的皇帝东征西杀,得显威名。

P1-3

序言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是近几年来成长起来的历史作家。他的本职是金融事业,写作全在业余时间。每当一天劳累之后,他便浸沉在浩汗的史书堆里,勾稽爬梳,探秘索隐。久而久之,积掖成裘,悟性得道,便敲击键盘,一字字地打出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朝代更迭、人亡政息的叹谓,于是,一部部著作便在网络中出现。

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的ID行走网络江湖,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出版商,一时间洛阳纸贵,争相出版纸质文本,不几年就成为令人瞩目的大众历史作家。我对他的作品,按出版时序排列了一下,从2005年到现在,短短的四年内,他埋头创作,出书十种,总字数超过500万,确实算得上是个高产作家了。一个年轻人,有此成绩,值得赞许。他的成功,当然与改革开放、时代进步有关。梅毅赶上了好时代,他是幸运的。但是,再好的时代,若不勤奋努力,也难以脱颖而出。“天道酬勤”!时代,总是拥抱那些勤奋者,成功的大门,专为不懈追求的人敞开着。梅毅的经历,印证了这个人所熟知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天理。

梅毅写的都是历史。除了几部历史大视野的作品,如《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等等之外,最受世人注目的是一批类似历史演义体的断代史作品,起始于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几乎代代赓续,组合成一个中国历史的系列。虽然梅毅的这套历史文集首缺秦汉,尾阙清史,但从中仍可清晰地体察出兴亡继绝、人事代谢的历史脉络。

在近代中国,写历史演义最出名的,是浙人蔡东藩先生。蔡先生于光绪初年,幼而笃学。少长,精于治史。辛亥以后,他侨寓上海,为会文堂书局编写历代通俗演义,自前汉迄于清代,共11部,于1916年起陆续出书。蔡东藩先生的历史演义,虽难称洛阳纸贵,但可说名噪一时。1945年蔡先生走后,时至今日,久不见有此壮举,不免令人惆帐。现在,欣喜地发现,大陆学界出了个梅毅,他以英美文学专业出身的业余历史作家,用七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断代史,前后赓续地组成一套中国历史大系。如此,使我惊讶之外,感佩良多。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梅毅称得上是能接续蔡东藩先生而在民间涌现出来的一个写史奇才了。

与蔡东藩先生的历史演义以事件史为结构主线的写作方法不同,梅毅的断代史,每一部都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能够全方位展示历史的纵深发展。两种不同的结体和写法,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史的物质明显;后者,文学性、可读性更强。正如评论者指出:梅毅给笔下的历史人物赋予鲜活的个性而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多变,从而使历史事件的进程跌宕起伏和充满激情,这样一来,历史也就好看起来。

梅毅的历史著作,游走于文学与历史之间,既摆脱了以事件史描述为主体的历史著作那种沉闷枯燥的格调,又不同于小说家的虚构与臆造,也与散文家抒发情感的恣肆与叹谓有别。他的书,史料扎实,旁征博引,有学者深沉的气度,有作家恣肆的文笔,加之其年轻人特有的敏锐,使得他诠释史事的视角卓尔不群,富有独识灼见。

历史,本来就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往事。人是历史的主体。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因为写活了人而传之不朽。可惜,这一传统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从班固的《汉书》开始,一部部的所谓“正史”,都少了对历史人物的人文关注。后来的历史著作,尤其出现了“非人化”的倾向,变得呆板沉闷。于是,充满人性、生动活泼的历史,也就与现实的受众渐行渐远。梅毅的断代史所组合的历史大系,能以历史人物大起大落的开合描写,来承载史事的开张演化,能以作者的激情赋予历史的生命,尽管其间可能有若干观察上的失当和诠释上的瑕疵,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欣慰、值得赞赏的。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知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的《亡天下——南明痛史》、《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史》,并浏览了其它几种断代史,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我曾在一篇评论梅毅作品的短文中说:“他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的余绪和评判史事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作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融会于一炉。”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对?我也希望梅毅作品的爱好者一起来讨论。

梅毅出版历史文集,不仅是出版界对年轻作家的人文关怀,而且也是社会正在形成史学热的需要,这,恰恰是接续我们的时代延续文脉、推陈出新的好事。我之所以拉杂写了这些,聊充序言,理正在此。

后记

南方经常遭遇暴风雨天气。下午3点,天空已经像墨一样黑,完全是夜晚的颜色。天上下的是瓢泼大雨,玻璃窗已满是不断下流的雨水,“呼呼”的水声充满了周遭。

2006年4月16号,我看了看日历。去年11月28号,我开始写宋史,时光飞逝,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一个朝代,一段时间,终于结束了。

我很喜欢暴雨天气。如果户外阳光灿烂,自己呆坐在屋中,浏览汗牛充栋的史书,会觉得更加孤独。近日,我总梦见同一个景象:在厚厚天鹅绒窗帘遮隐的一间昏暗的卧室内,我于半梦半醒之间拥吻一个体态纤细、气味芬芳、身着宋朝服装的女孩子。

她纤弱轻盈,嘴唇温暖、湿润、柔软,吻得让人似乎心都要从胸膛之中一跃而出。

令人焦虑的是,我总看不清她的脸,焦急的意念总是让我在要看见她脸的时候醒来,南方的黑夜销蚀着我,吞没着我。此情此景,让人更加感到凄凉和寂寞。房间里有一面镜子,每次黑夜中醒来,看到镜子里微弱的、黑乎乎的物像,总会使人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空虚乃至绝望的恐惧。那样真切、温暖的物体倏忽而逝,一下子又回到危机四伏、充满势利人心的平凡世界,反差太巨大了。

暴雨再大一些吧。让世界变得更阴暗,更残酷,更扑朔迷离一些,显现出它真实的本质,这样,一定能削弱人们内心的惊恐和不安,把安适的房间反衬得更安全。

黑暗的蝙蝠四处乱飞,蛇虫于污水黑暗之中肆虐自得,虫鼠之辈于下水道内横行无忌。

而就在这样一个危险的时刻,我却可以沉沉地睡去,回到宋朝,重温那温柔、暧昧的梦境,看清楚那张距离我近一千年的、令我怦然心动不能自已的俏丽的脸。

如果长时间浸沉于历史之中,人有时会丧失现实感。

明天,再也不会有什么令人沮丧、令人思虑、令人期待、令人激动的事情和东西。或许原子弹的蘑菇云明天早上会在离我一百米的地方像一朵美艳绝伦的花烁目地爆闪;或许高达百米的海啸巨浪以令人诧异的速度排天而来吞噬城市;或许某架777客机巨大的翅膀会优美地在俯冲之际撕开住宅的玻璃窗;或许徜徉之际会有一把冰冷锐利的尖刀抵在脖子上;或许在我最漫不经心的时候有个时髦、姣好的女孩看着我无缘无故地微笑——一切都不会重要,不会让我诧异,不会让我恐惧,不会让我骇奇,不会让我怦然心动,任何事情都不会再让我找不到北……

因为,所有惊心动魄的、激动人心的、有趣的事情,都发生过了,都变成了消逝的历史。

而且,透过历史,我深知,没有什么是根本无法超脱的事情。我们一直在走钢丝绳,虽然那是些傻瓜架起的钢丝绳,我们还得学会微笑着、大无畏地走过去。生活最令人宽慰的假象,就是无论现在多么艰难,我们还有“明天”,尽管“明天”永远在明天之外。

夜半时分,我辗转反侧,总觉得自己是个忧郁愤世的宋朝哲人,奇妙的思想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汹涌不断,侵蚀梦境,又使热滚滚的脑浆在大河漩涡之中漂流。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被抛掷到这个世界,相比作为纯粹存在的其他万物,存有过多的烦恼。因为,万物并无烦恼。所以,人的存在是没有任何逻辑必然性的偶然性(contingence)。对于我这样一个半吊子的“作家”来讲,冗繁工作之余的历史写作和思考,肯定使得我自己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思虑、焦灼以及因“道德判断”引起的更多烦恼。

在自嘲的状态下,我常常想,在这种精神性极强的工作中,别人是否能体验到我在感叹历史的无常中那种一般人无法理解的快乐或痛苦呢?或者,这种写作本来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自虐?

共产主义者格拉姆西(Gramsci)说过:“必须带着智慧上的悲观主义和意志上的乐观主义去进行斗争。”

想起这句话,我终于感到某种宽慰和释然。

写作结束了。在这场像烟花一样破灭的类似爱情的事件完全结束后,追溯以往,点点滴滴却让我心中充满了温情的感觉。过滤掉情感的杂质与世故的粗砺,曾经那么一点点的爱情变得纯真而空泛。

毕竟,宋朝,在我心中年轻过。毕竟在某些时刻,我和历史美人心无杂念地互相用年轻的嘴唇亲吻过,曾经从自己“咚咚”跳动的心中进发出一股股真诚的爱,怀着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基于那个时代个体特殊审美爱好的冲动,深深地因对方的眼神、肌肤、气味、声音以及飞掠的发丝而愉悦非常!

我相信,一切的一切,肯定都是有意义的。不仅仅是栉次鳞比的摩天大楼、连踵熙攘的人群,就连每一粒脚下的尘埃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在视线所及的繁华和喧闹中,当人感到痛苦和颓唐时可能一切都是噩梦般的影像,因为晴朗的南方艳阳天和明丽的繁华会让痛苦的人更反衬出自身的黯然。

当充满苦味的咒骂从腹中消失,梦魇般的不快烟消雾散之时,南方的风景是那样异乎寻常,那样不同凡响,那样超乎想像。

历史,也必然有它的意义。

是为跋。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