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的时期,以至于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时代末日之意。但同时,这个时期又是走向安定统一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崭新时代降生前的阵痛,它为中国历史下一个阶段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历史从此彻底结束了大规模的无序和混乱,宋、明、清等一个个繁荣盛世先后登场。当然,这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人和事,也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琢磨。
宋福聚的这本《五代十国》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这样一个战火纷飞而精神光芒四射的时代,使读者在了解这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之余,又能得到些许借鉴和思考。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模糊岁月”。其乱噪噪切切,堪比三国!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次第更迭,纵贯百年,加之十国分立周遭,在大唐盛世后的历史舞台上,展颜了极为诡异的一幕活剧。城头大王旗,走马灯一般变幻着。浓云垂沉的天空下,酝酿了怎样的诡诈?蟒袍玉带间、腥风血雨处,留给后世怎样的呻吟……
《五代十国》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这样一个战火纷飞而精神光芒四射的时代,使读者在了解这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之余,又能得到些许借鉴和思考。
《五代十国》由宋福聚所著。
枯黄的落叶随着秋风不住打旋,忽高忽低,簌簌有声。掐指算来,大唐帝国已经磕磕绊绊走过二百多个春花冬雪,所有贞观、开元的盛世,武则天称帝的美梦,以及安史之乱的刀光剑影,都终于烟消尘封。时光车轮沉重地碾轧到了唐懿宗当朝的咸通年间的门槛上,大唐江山正沉浸在无边的风雨飘摇之中。865年的初秋季节,秋雨潇潇阴霾漫天的时候,一场更大的风暴不期然地悄悄袭来,一段惨烈的时光不动声色地登上历史舞台。
而当时并没有人会想到,导致王朝倾覆的巨大变乱,却由一个在唐懿宗看来不过是个小小的疏漏所引发。
六年前,南诏国国王去世,他的儿子世隆继承王位。由于世隆正好犯了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名讳,唐懿宗便下诏要世隆立刻改名,否则就不承认他的国王地位。而唐懿宗并没想到,如今的唐朝已经不能和李世民、李隆基时候相提并论。如今内有宦官当政,外有藩镇割据,朝廷只能调动有限的兵马,圣旨大多并非皇上本人的意思,皇帝的权势早就被大多数有实力的人所轻视,山高皇帝远的南诏国,更是满腹这样的心思。接到要求自己改名的诏书后,世隆不但没有遵命,更是借题发挥,宣布不再向唐朝称臣,要自己当皇帝,定国号为“大理”,并率军攻占了大唐在南方的重镇交趾。
尽管地处偏远,但大唐毕竟还没倒架子,面子总是要遮掩照顾一下。于是,朝廷紧急征调徐州兵驻守桂林,抗击南诏。然而,在藩镇割据的大背景下,朝廷发号施令也变得小心翼翼,调兵之前许诺徐州的这些兵将们说,此次出征,三年后即可返回家乡,朝廷绝不失信。不料,国衰兵弱,战斗九大不如前,一直对抗到第六年头上,南诏国仍没有被彻底制服,而徐州兵已经忍无可忍。他们不知道,如今朝廷征调军队相当困难,好容易逮住他们这帮冤大头,岂能轻易让他们回去?至于当初的许诺,也不过是随便说说,哄劝他们罢了。面对遥遥无期的厮杀,寂寞、孤单,还有愤懑,这群汉子终于忍耐不下去了,他们在粮料判官庞勋的带领下,扯旗造反,既然朝廷言而无信不准许我们回去,那我们就杀回去!有道是“树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沿途之上,衣食无着的贫苦百姓纷纷加人,队伍迅速扩大到十多万人。数月间,徐州、寿州相继失陷,江淮一带顿时陷入血与火的战乱。
唐懿宗对此十分震惊,立刻四处颁发诏书,要各地藩镇发兵勤王,共同平乱,并任命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各路兵马督招讨,集结军队于宋州。而各藩镇眼见天下即将大乱,更加倾向于保存实力,不约而同地装聋作哑,各自看守起自己的地盘,只要庞勋不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也就乐得相安无事。不过让唐懿宗略感欣慰的是,北方胡人部落却表现得很积极,沙陀、吐谷浑和鞑靼等部族的头领听说皇上要招兵平叛,立刻率领各自的人马南下,中原地带顿时涌现出一队队装束怪异、凶狠异常的奇特大军。
这些北方部族中,兵力最为强大的,当数沙陀部落,共出动有剽悍骑兵五千多人。他们在头领朱邪赤心的率领下,从蔚州出发,直奔宋州与康承训会合。康承训见来的这帮人马装束奇异,头上缠着狐尾巾,脖子上挂着一串串野兽牙齿做的项链,还有的干脆把野兽的头骨挂在胸前,他们个个赤裸着右肩,肩上扛着弯月状的胡刀,腰间扎一张羊皮,或者披头散发,或者光头像个头陀,给人感觉光怪陆离,也更显得凶恶狰狞,比中原军队从气势上先是强悍许多。康承训立刻感觉心里踏实不少,忙客气地对朱邪赤心以礼相待,请他担当先锋。
庞勋的先头部队驻扎在徐州外围的柳子镇,由大将姚周率四万义军镇守。康承训观察过地形后,发觉柳子镇地处平原,城墙低矮,而姚周正指挥部队和当地百姓急着加固城墙,准备迎接大战,这是一个迅速决战的好机会。康承训立刻下战书,表示三天后要在柳子镇决一死战,如果叛军有胆量,就不要推辞。而姚周其实对能否守得住这个小城很没把握,也想马上见个分晓,当下立刻答应。
第三天一大早,两军列阵,康承训一马当先,左边是招讨副使王晏全,右侧是沙陀部的大头领朱邪赤心,其余大将簇拥在身后,显得威风凛凛,格外有气势。而相对于官军,姚周这边就寒酸许多,兵士们多半是盔甲不整,更多的则像个农夫。还没有交战,胜败气象已经明显一边倒。但不管怎样,事到临头,还是要拼上一拼的。姚周回身看看众人,大声吆喝:“哪位将军愿意去立头功?”
身后一员叫孙喜的小将猛地窜出,一边叫嚷着:“我来会会这帮狗官军!”一边挥动长枪冲到两军阵前。对方。一个叫薛尤的将官闻声出动,两人战在一处。孙喜虽然年龄小,但臂力很大,没几个照面,薛尤就处于下风,几次险些被孙喜给刺下马来。康承训正要想办法换人,就听身边有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薛将军歇息一下,我来帮你!”伴着一阵马蹄急促踏地,一员小将冲了上去。康承训吃惊地望去,见这个小将也就将近二十岁的样子,身披一件银白色的锁子甲,骑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四个马蹄部位的毛色呈雪白色,分明是罕见的西域踏雪胭脂马。他手里挥舞着一杆闪闪发亮的长戟,有着超越他这个年龄的威猛。更让康承训吃惊的是,这个小将一只眼睛塌陷成了黑窟窿,只有一只眼睛闪闪发亮,闪烁着骇人的凶光。这个明显特征让康承训一下记起来,这不正是朱邪赤心的大儿子朱邪克用吗?
只见朱邪克用也不多废话,上前拦住孙喜就是一阵连戳带打,手法很快,力道极狠,几乎是一招就要致敌于非命。孙喜或许从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打法,顿时手忙脚乱,没两个回合,就被长戟横扫到肩膀上,手中的武器略一停滞,朱邪克用已是一戟刺进他的心窝,孙喜扑通掉下马背。
义军方面见状大惊,忙让武艺更为精通的大将倪焕上阵。倪焕虽然勇猛,但也仅仅和朱邪克用战了十多个回合,就被朱邪克用瞅准一个破绽,一戟戳于马下,然后迅即上前再补上一下。
看到连损两员大将,姚周沉不住气了,慌忙挥动令旗,指挥人马仓皇撤回城内。官军趁机掩杀,一直扑到城墙下才住脚,不但擒杀了许多兵丁,也夺取了不少刀枪铠甲。
仓皇退回柳子镇的城中,天色也渐渐昏暗下来,不知不觉,已是薄暮时分了。姚周召集众人商议说:“本以为李唐的天下奄奄一息,我们摧枯拉朽,很快就能大获全胜。不料他们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势力!看来,只能坚守镇子等待救援了。轻举妄动,只怕随时都可能被吃掉。”大将孟敬文却有些担心地说:“我们兵少,柳子镇城墙矮小,容易攻破,加上敌人粮草充足,人强马壮,只怕坚守下去,于我们不利呀!”顿一顿看看大家的满面愁容,忙补充说,“要是想坚守待援,也得把城防布置坚固些才有可能。”
都觉得这话有道理。姚周立刻命令下去,让士兵在附近山林砍伐树木,夯土筑墙,唯恐人手不够,把城中的男女老幼也一起征调使用。果然是人多力量大,.柳子镇本身也小,用了四天工夫,一座两丈多高的城墙就修筑起来。姚周又指挥着在城的四角建造几座木塔,可以登高嘹望,随时观察敌情,并把剩余的木料做成弓箭,准备死守。
看到柳子镇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康承训把主要将领召集到一起,愁眉苦脸地说:“诸位,本以为柳子镇不过弹丸之地,不用费多大劲就可拿下。没想到贼兵中还有能人,几天就把城防加固成这样!你们看,如今的柳子镇不但难以攀登,里边塔楼林立,每个塔楼之间还有木头走廊可以来回行走,相互增添兵力,如此一来,攻城的难度就很大了呀!唉,倘若在这等小城功败垂成,岂不叫人笑话?”
见主帅这样,大家也都觉得有些棘手。朱邪克用见众人低头不说话,一个眼睛转动着四下看看,忽然高声说:“其实也没什么嘛!他们的塔楼、走廊全是原木搭建而成,就连城墙也是木头加固再用土夯实。火能克木,一把火烧掉不就完了嘛!”P2-4
最近几年,无论小说、历史读物还是荧屏剧院,人们看惯了太多的汉唐、三国,对那些历史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各色人物津津乐道。然而,有一段更为精彩的历史往事,却为大多数人所忽视。这段历史的惊心动魄、生死交错和冲天豪气,堪称历代铁血英雄的集中展示,其精彩程度确实可说是超过了三国。
这就是五代十国。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区先后存在的五个政权:朱温建立的后梁、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郭威建立的后周。在历史上,这五个短命小朝廷都被视为正统,历史年表上也在唐后宋前单列“五代”一栏。十国是指杨行密建立的吴、李昪建立的南唐、钱缪建立的吴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后蜀、马殷建立的楚、高季兴建立的荆南、刘龚建立的南汉、王审知建立的闽、刘崇在今天山西一带建立的北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质意义上的五代十国,应该从王仙芝、黄巢起义末期算起,一般是以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进人长安、唐朝名存实亡为起点,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为止,前后漫延了百余年。若从五代第一个政权建立算起,则是七十二年,以其存在的时间长短而言,和三国时期大抵相当,但这一时期政权的繁杂混乱程度、斗争过程的曲折残酷、历史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和智慧,与三国时期相较,则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五代十国同样处在中国历史的大分裂时期,它与三国时期的确有着不少的相近之处:它们的起源都来自于农民大起义;出于战胜对手稳固地盘的需要,这两个时期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文武人才。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孙权和诸葛亮、周瑜、胃布等人,已经是家喻户晓;而五代十国时期的朱温、李克用和谢瞳、王彦周等人物顺势而出,他们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不过,和三国的格局不同,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皇帝朱温所驾驭的人才,多数出自黄巢起义军旧部,其他四个朝廷中的杰出人物,则几乎全都是李克用的旧部。朱温所任用的人才以山东人为主,李克用的部下则以山西、河北人居多。武将之中以十三太保李存孝最为著名,他在民间传说中与李元霸、罗成等英雄齐名;文官之中则以四朝宰相冯道最引人注目,其忠奸难辨、明哲保身的能力,几乎成为中国官场文化中经久不衰的话题。
五代十国最精彩的部分,当属五代初期梁晋争霸和后期的后周致力于统一的一系列征战。梁王朱温和晋王李克用为灭唐与复唐、独霸中原与平分天下,展开了历时二十年的争霸战争,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事每在这期间展现出的无尽英雄气概,令人扼腕、惊叹。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先后向南讨伐南唐,统一淮河两岸,兼并江北十四州;向西讨伐后蜀,收复汉中四州;向北讨伐契丹;后周,形成五代第二个人才辈出的大时期,奠定了赵匡胤建立北宋的人才格局与政治方略,其意义与影响,可谓深远。
总之,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的时期,以至于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时代末日之意。但同时,这个时期又是走向安定统一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崭新时代降生前的阵痛,它为中国历史下一个阶段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历史从此彻底结束了大规模的无序和混乱,宋、明、清等一个个繁荣盛世先后登场。当然,这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人和事,也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琢磨。
本书正是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这样一个战火纷飞而精神光芒四射的时代,使读者在了解这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之余,又能得到些许借鉴和思考。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华夏出版社策划编辑高苏先生的帮助,同时也得到北京汉岳文化发展公司杨春玲、王成君和张玉英等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1月17日于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