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脚机器人奴役了人类很久之后,人类几乎已经忘记了曾经有过的文明。孩子们一到年龄就要被强制戴上机器帽子,以控制正要萌芽的自由意识。威尔是个普通的男孩子,但他不想做奴隶。他在乔装成流浪者的自由人的指引下,向着自由人的基地——白色的群山逃去。一路上,他遇见了聪明、有创造力的竹竿儿,重新认识了以前讨厌的玩伴亨利。三个人竟发现了人类曾经历过伟大文明的蛛丝马迹,也在危难中经历了他们真正的成人礼。
约翰·克里斯托弗所著的《威尔历险记(1白色的群山)》是部历险小说,但更是关于人的成长的小说,威尔并不是完美的英雄,他莽撞、有些虚荣,会嫉妒。但他始终勇敢地面对着自己,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它不是普通的历险小说,它是一套故事性强、文学性也高的难得的小说。所以,它才作为一套外国作品夺得了德国青少年文学大奖。
约翰·克里斯托弗所著的《威尔历险记(1白色的群山)》是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获奖作家最强作品!
《威尔历险记(1白色的群山)》讲述:如果有一天,现有的文明被毁灭,人类被外星人奴役,我们的后代将在成人礼上被强制戴上机器帽子,失去自由思想,以变成外星人的奴隶为荣……那么,走向末日的人类该怎样挽救自己?男孩威尔对身上所担负的人类的责任一无所知,但是他决定不当奴隶!
他受乔装成流浪者的自由人指点,向着自由人的基地——白色的群山逃去。一路上,他遇见了聪明、有创造力的竹竿儿,重新认识了以前讨厌的玩伴亨利。三个人竟发现了人类曾经历过伟大文明的蛛丝马迹,也在互助、互信中完成了他们真正的成人礼。
第一章 加冠礼
除了教堂塔楼上的大钟,我们村子里只剩下五座钟还能正点报时。其中一座归我爸爸所有,就摆在我家客厅的壁炉架上。每天晚上,我爸上床睡觉之前,总会从一只花瓶里取出钥匙,为座钟上紧发条。每隔一年,钟表匠会骑着一匹慢吞吞的老马,从温彻斯特市来我们村,为座钟做清洁、上油并校准。忙完之后,他会陪我妈妈喝上几杯洋甘菊茶,讲讲这一路上城里发生了什么趣事,村里都有哪些轶闻。每当这时,即便爸爸不需要去磨坊干活儿,他也会昂首阔步地踱出大门,表示不屑饶舌这些流言蜚语。不过,到了晚上,妈妈还是会把白天听到的消息讲给他听。爸爸表面上好像没什么兴趣,但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我爸真正的宝贝不是座钟,而是一块手表。那块表小巧精致,表盘直径还不到一英寸,配有一条细细的表带,可以戴到手腕上。爸爸平时把手表锁在书桌的抽屉里,只有特别重大的场合——比如收获节或加冠礼——才会取出来戴上。每隔三年,爸爸才会让钟表匠检查一次手表。钟表匠干活儿时,他还要站在一旁亲自监督。这样的手表,我们村子里只此一块,就连附近的村子也绝无仅有。钟表匠说:温彻斯特市或许有同样的手表,但都比不上爸爸这一块。他这么说,不知是不是为了讨爸爸的欢心,反正我爸听了之后一脸得意。但不管怎样,我相信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完美的工艺品。它的表壳是纯钢的,质地精良,比奥尔顿地区锻造的任何钢铁都结实,内部构造更是错综复杂、巧夺天工。表盘正面还印着“安提—马格奈提克”和“因加百录”两个单词,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很久以前,制作这块手表的工匠的名字。
钟表匠来到我家,为手表做清洁并上油,已经是一周以前的事了。那一次,爸爸终于允许我站在一旁观看。这块手表真是件好宝贝,我被它深深地迷住了,钟表匠走了好几天,我心里依然念念不忘。它现在又被锁进了抽屉。当然了,爸爸不准我碰他的书桌,打开上锁的抽屉,更是连想都别想。可越是如此,我越发想再看看它。又过了一两天,我只好对自己承认:我之所以不敢打开抽屉,就是害怕被爸爸当场抓住。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突然发现家中只剩我一个人。爸爸正在磨坊里干活儿,所有仆人都被叫去帮忙了——就连平时一直在家里忙碌的莫莉也不例外。我妈妈去看望生病的艾森老夫人,至少一个小时后才能回来。五月的清晨阳光明媚,我早已做完了家庭作业,本打算出门去找杰克。但我转念一想,现在可是绝佳的机会呀!我可以将爸爸的手表拿出来看看,不会有人发现的。
我曾经留意过,打开抽屉的钥匙就藏在爸爸床边的小盒子里,和家里其他钥匙放在一起。盒子里一共有四把钥匙,我挨个试了试,用第三把打开了抽屉。我抓过手表,仔细地看着它。手表的指针一动不动,但我知道,只要上满发条,再调一调表盘边上的小旋钮,指针就能走动了。如果我只上两三圈发条,手表很快就会停下——就算爸爸今晚突发奇想,把手表拿出来检查一番,也不会发现任何破绽。于是我拧了两三圈发条,静静倾听手表发出的有节奏的滴答声。随后,我校准时间,把手表套在手腕上。尽管我扣上了最内侧的孔,可皮表带还是有点儿松,但不管怎样,我终于戴上这块手表啦。
戴上手表,一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目标,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可我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目标的确立。戴上手表足以让我欢欣鼓舞,如果再能让别人看看,那不就更完美了?我已经同表兄杰克?利波约好,今天上午在村外的古旧废墟里见面。杰克几乎比我大了整整一岁,马上就要参加即将到来的加冠礼,除了爸爸妈妈,他是我最仰慕的人。把手表带出家门,如果被爸爸知道,后果一定非常严重。但我把手表偷偷拿出来,已经是很“过分”的事了,再“过分”一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想到这里,我下定决心,不再浪费宝贵的时间。我打开前门,把戴着手表的那只手揣进裤兜,顺着街道跑了出去。
村子里有两条大街,汇成一个十字。我家房子临近其中一条大街,旁边还有一条河(这条河可以为磨坊提供动力),河水与另一条街道在一处浅滩交汇,上有一座小木桥,可供村里人通行。我从桥上大步跑过,发现河水水位比平时高,因为今年春天的雨水比较多。我刚刚跑下桥,就见露西阿姨迎面走来。她冲我打招呼,我回应说“上午好”,然后在十字路口一转弯,跑上另一条大街。前面有个面包铺子,橱窗里摆着一盘盘的圆面包和小蛋糕。我朝这个方向跑去,谁也不会起疑心——我的口袋里还揣着几个便士呢。但我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径直跑了过去,一直跑到村头。在这里,房子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不见了。
再有一百码就能看到废墟了。隔着马路,对面是斯彼勒家的牧场,几头奶牛正在那里吃草,我这边则立着一排树篱,篱笆后面是一片土豆地。我在树篱中间找到一处豁口,钻了过去。我正专心致志地想,该怎么把手表展示给杰克看,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叫喊,吓了我一大跳。听声音,应该是亨利?帕克。
亨利是我的堂弟——我的名字叫威尔?帕尔,我们俩姓氏相同——虽然和杰克一样,他也是我的兄弟,但我们算不上是朋友。(我在村里有不少堂表兄弟,因为这里的村民很少同外面的人结婚。)亨利比我小一个月,但长得比我高,也比我壮。从我记事起,我们两个就相互看对方不顺眼,一见面准保会打架。虽然我的体格不如他,但我身体更敏捷,动作也比他快,不然每一次都会被他揍个鼻青脸肿。去年,我跟杰克学了一些摔跤技巧,于是更加如虎添翼。上一次动手,我就把亨利结结实实地摔了出去,让他躺在地上呼呼直喘粗气。可是摔跤需要两只手,而我的左手还揣在裤兜里,所以我没有搭话,继续朝废墟跑去。 可亨利已经扑了上来,他挥舞着拳头,在我身后大喊大叫。没想到他离我这么近,我只好加快脚步,同时回头看看我们之间还有多少距离。这时,我踩到一块烂泥,脚下不由一滑。(我们村子里用鹅卵石铺路,可到了村外,路面情况就很差了,下完雨更是糟糕透顶。)我拼命站稳脚跟,但是没有成功。我张开双手想要保持平衡,可惜还是太晚了,结果我摇摇晃晃地呈“大”字形摔在地上。没等我爬起来,亨利已经骑到我的背上,用手按住我的后脑勺,把我的脸压到泥水里。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可没过多久,他便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刚才倒地时,出于本能,我张开双手保护自己,于是他看到了我戴的手表。他一把扯下手表,站起来仔细观瞧。我也赶忙爬起来,上前就抢。他把手表高高举过头,让我够不着。
我气喘吁吁地说:“还给我!”
“又不是你的。”他回答,“明明是你爸的!”
P1-6
写给小读者
不远的未来,外星人入侵在即。短兵相接,胜负难分。
战斗中人们发现,地球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无法跟外星人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相抗衡。除非,能找到那些“亿里挑一”的精英……
这是一场“安德”的游戏,对,是终结者的游戏!
无论成功与否,人类都不再能独享宇宙。
……
时间流逝,在安德之后的许多年,三脚机器人征服了地球且实施起他们长达几百年的统治。
所有成熟的男女,都要像孙悟空一样戴上脑箍。那是一种高智能探测和驱动设备,它掌握你的思维且控制你的行动。除非,你能像威尔那样借助勇气和智慧逃出厄运,周旋于控制之外并伺机收复地球失地。
……
上述这些故事片段,全部来自你正在阅读的这套“科学惊奇故事丛书”。
科幻小说的历史可以上溯200年。在呼吁思想解放、人性启蒙,积极探索未知的那个时代,科幻小说应运而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的《弗兰肯斯坦》选择了“哥特文学”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把故事放置在哥特式古堡中,让四周一片漆黑,散发出潮湿且激动人心的气味。
反对立《弗兰肯斯坦》为始祖的人更喜欢把《乌托邦》或《新亚特兰蒂斯》这样的作品当成科幻的开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到达陌生的国度,看到跟现实差异明显的“完美世界”,惊羡那里的富足和繁荣。
在中国,科幻小说也有超过百年的历史。第一本中国“科幻”出自梁启超的笔下。它讲述的是中国脱离贫困,成为世界上最强国家的艰难历程。
遍读了海内外科幻小说之后,我发现,科幻作品最大的特点其实不是包含了怎样的科学知识,令人惊奇是这类作品第一引人入胜之处。当然,这种惊奇一定要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要么是科学原理产生了惊奇,要么是科技变化造就了惊奇,总之,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氛下,科幻超越了魔法故事,接触到了今日生活的核心。
我从事科幻创作、研究、教学、评论和推广工作超过30年,我深知科幻作品能给成长中的少年带去多少好处。
首先,阅读科幻可以满足青少年期待想象空间的愿望。由于年龄的限制,青少年的经历相对较少,知识也相对贫乏,但对未知、玄秘,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和想象。这些想象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常常无法找到满足的空间。唯有科幻作品,才能带来些许满足。有人说,那奇幻作品呢?恕我直言,奇幻作品没什么想象空间可言。因为作者在作品中常常把玄秘的出现归结为魔法,但魔法是什么?它就是魔法,不容你继续探索。科幻作品与此不同。当一个新的秘密或未知出现的时候,你可以不断探索。全世界寻找聪明的孩子到底为了什么?每天不断地游戏通关又为了什么?剿灭了外星人的舰队,又会怎样?一层又一层,你可以跟着作者想象、设计,可以寻找。所以说科幻作品的想象才是真的想象,是引导你真正发展想象力的文学空间。
其次,在想象之中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会层层剥笋的认知方法,是科幻作品的第二个好处。科幻作品通常会给出许多生活、技术难题,甚至人类面对宇宙时的难题。怎么应对它?读者会开动脑筋跟作者一起前进。有人说,我读的时候,从来不想,我就跟着作品走。我学到什么了?科学研究表明,任何人在阅读中都有某种期待。这种期待潜移默化地伴随着你。这就是为什么读书多的人,能猜到故事如何发展。其实,这就是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推理方式。科幻作品能让人增进推理能力,学会更好地预测事情的发展。
第三,科幻作品让我们对当前重要的科学和人类问题感兴趣。大家都知道今天联系着未来,但这种联系是怎样的?我们今天的吃喝,跟未来有联系吗?今天的上学放学,跟未来有联系吗?今天的看电影逛商场当志愿者下地劳动,跟未来有联系吗?当然是有联系的。人类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导致明天的改变。为了拯救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企业开工不足,国内许多省市提出要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但他们找到的市场存在问题。比如大量生产和销售汽车,这看起来满足了人们出行快捷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空间拥挤、微环境改变等,使随后的许多问题变得无法处理。但在科幻小说中,早就有了这样的故事。我就记得两个写于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讲,由于太依赖汽车,人类都不会走路了。只有一个人,也就是最后的长跑者,他还在走。故事写得很悲壮,大家都不理解他。有车不坐,干吗走路。但这篇故事让我认真思考起汽车问题。另一个故事是讲,有个人在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中变异了,他每天必须把鼻子凑到汽车尾部的排气管去吸废气,才能感觉舒适。小说看着令人恐惧,但反向刺激我们认识了污染问题。与此类似,科幻对战争、环境、能源、食品以及各种新事物的想象,让我们觉醒。
第四,科幻让我们能从现实的困境中解脱,更好地学习应对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大家都会在学校、家庭中遇到问题,有些问题还会使你抓狂、悲伤,甚至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愤恨或想逃避的情绪。我觉得这是任何成长中的人都会遇到的,但如何应对,确是有学问的。常常,有的同学不会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长期停留其间,甚至越想越坏,这对一个人的生活毫无好处。我觉得,科幻作品由于面向未来,给人许多期待和渴望,更能使你跳出那种低落情绪,在幻想世界中得到舒缓。等情绪完全平静下来,你又能从科幻作品和科幻英雄中获得力量,再回到现实,常常会更好地应对。所以,我把科幻当成正能量的发生器。但有人说,他看过的科幻是悲剧的,最后,世界还毁灭了,这怎么获得正能量啊?我说你没有把阅读跟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看问题。小说中的世界可能毁灭了,那是由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了不当的选择,但放下书本,看到生存的世界仍然在运行,你就知道你仍然有机会、有能力去阻止这种毁灭的到来。作为比你大一些的过来人,我们对你有着很大期望,我们等待着你迅速成长起来,战胜自己的情绪回归乐观心态,以便能更好地拯救我们的未来。
当然,在所有这些之外,你能得到阅读的乐趣、历险的乐趣,能熟悉过去几百年中,科技怎么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还能知道未来千万年中人类和宇宙的旅程。时代感、想象力、对人类能力和缺陷的感叹、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都将涌向你。难怪美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说,少年人一定要读科幻,而且要从小开始。9岁,10岁,不能晚于11岁。我倒没觉得非要这么严格。好东西,任何时候接触都不算晚。
有关这套丛书的序言就写到这里。
赶快开始你的惊奇科幻之旅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和
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
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