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职场百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杨宝藏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是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对处世与做人的忠告,也成为一些人的处世哲学和金科玉律,这话应该确实没错。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日张牙舞爪、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的人,也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日懒散漂浮、无所事事的人。身处当今之世,做人之难,难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交织中理出头绪。

高调处事,是针对一个人自身来说的,是指做事要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高姿态,就是要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争创一流。有了高标准,才能高屋建瓴;有了高目标,才能高瞻远瞩;有了高要求,才能高歌猛进;有了高姿态,才能高视阔步。高调处事是一种对自我的激励,一种肩负的责任,一种干事创业的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是对自己安身立命的永久鞭策。

低调做人,是针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说的。它是指在做人方面必须提醒和注意的一种内敛行为、一种稳重姿态,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就是谦虚谨慎,忍外迫、节内敛,不太招摇,不处处想着冒头,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呻吟,不虚伪浮夸,不盛气凌人,不自高自大,不目中无人,不假惺惺,不颐指气使、横行无忌。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涵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只有低调做人,才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左右,才能够冷静务实,也才能保护自己,融人人群,为人所赞,也才可以让自己积蓄力量、韬光养晦,少数对立面。低调做人不仅可以让人在位卑时安心静心、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位高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最基本的前提。

高调处事与低调做人是相辅相成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成大业者,大多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践行者、遵循者,是分寸把握得准、尺度掌握得好的典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但若矫枉过正,真理再进一步就是缪误,掌握不好,也容易走向极端。这其中关键是这个“调”的高低的把握,高要高到什么程度,低要低到什么水准,里边大有讲究、大有学问。现实中,有些职场人士,或由于把握不准,或由于认识不准,而导致低调或高调的异化、误入歧途的现象屡见不鲜。如:

1.做人“调门”太高。这样的人往往耐不住寂寞,在多变的生活中把握不住自己。如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喜欢浮夸吹嘘、给自己脸上贴金抹粉,有点成绩就为自己邀功请赏;有的被领导拍拍肩膀,鼓励几句,就飘飘然、欣欣然,忘乎所以了;有的听到下属几句不着边际的奉承、马屁,也会感到晕晕乎乎,百般受用;有的吃了人家几顿饭、喝了人家几口酒,就把人家视为知己,不遗余力地为人家跑腿办事,而置原则于不顾……现在社会非常复杂,诱惑多多,搞不好就会迷失自己,落进人生路上的陷阱。

2.做人“调门”太低。时下有一种现象令人忧虑,就是一些宣传和文章,过于强调“低调做人、善于藏拙”,低调似乎成了一些人的金字招牌。在职场上,低调之人经常表现得老实听话、不言不语,让领导信赖;与世无争、温良恭俭让,令同事认可;亲切随和、不摆架子。受群众欢迎,得到的多是青睐,这本无不正确,但错的是有些人把“藏拙”作为保护自己的盾牌,无论什么事、什么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样子。长此以往,往往因此而失去自知,自我封闭,不与人交流,谁也不知他心里想的什么,内无改造的动力,外无修养的压力。

3.做事“调门”过低。有些人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业上毫无雄心壮志。有的干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讲“差不多”,不讲创一流;只求混日子、图清闲,不求干实事;不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工作平庸,作风懒惰;有的上进心不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安于现状、随大流;有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自以为是,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一事无成。

4.做事“调门”过高。高调做事,不是曲高和寡、高高在上、自命不凡。据一项对30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张扬的人比较反感,过分张扬个性已成为一些人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一些职场新人,工作冲劲很足,也很热情,可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大声张扬,做了一点成绩就要炫耀一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最终遭人嫉妒,这些都是非常忌讳的。

其实,仅仅笼统地谈是高调好还是低调好,都不对。关键是“低”与“高”之间,要有一个度,这个度既要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也要适应自己的性格和地位,说到底就是要“实”,即真实、真诚。只有“实”才能做人低调而有所建树,高调做事而不空浮于上,做到高调而不高傲,高调而不张扬,高调而不浮夸,做到低调而不低沉,低调而不懦弱,低调而不自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以合理的心态做人做事

低调做人并不是说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了也不出声,自己的人格被人侮辱了也不反抗,这不是低调,这是懦弱和胆怯。高调处事,并不是到处嚷嚷,让满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这不是高调,这是招摇。其实,高调与低调并不是简单的一种表象处事方式,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层次理解,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东西。只有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心态去做人做事,才能成就品格和事业。

这个心态就是要做到低调做人,就是要“别人持才傲物,你却虚怀若谷,别人显示口才,你却多思少说;别人争来斗去,你却洞若观火;别人显摆炫耀,你却暗中积蓄;别人收放不如,你却宠辱不惊;别人直面相争,你却迂回取胜;别人软硬不吃,你却刚柔相济;别人趾高气扬,你却诚惶诚恐。”要做到高调做事,就要“别人借口躲避,你却自动自发;别人事不关己,你却用心用力;别人视为困难,你却看作挑战;别人三分出力,你却十分干劲;别人不紧不慢,你却时不我待;别人在意分歧,你却不忘大局;别人一蹶不振,你却永不言败;别人自甘平庸,你却追求卓越。”

2.做人低调而不懦弱自卑

在浮躁虚华的社会现实里,应该说低调不失为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但因为有些人并未真正把握其中之内涵,往往使低调产生变异。

谦虚、低调绝不是懦弱,低声下气,唯唯诺诺,也不是一味地当“老好人”,不讲原则,丧失底线,也不是失去自我的自卑自艾自怨,更不是算计来算计去、琢磨人的阴毒,而是与张扬相对的,是不刻意地在人面前显摆自己、吹嘘自己、张扬自己,是多思索、少说话、多安静、少表现;是潜心力量、积蓄能量、蓄势待发、铸就辉煌的前奏,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从这个意义上说,低调做人不是一“低”到底,在低调的同时,需要适时把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机会,如果缺乏这种气量,那么这个人大概就不会有什么出息了。特别是一些官员,如果一味强调低调,低到了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低到了噤若寒蝉,低到了失语、失聪、失明,那就是老百姓的悲哀了,因为没有人替他们说话了。所以说,低调可以是自信与蛰伏,也可以是自负与阴毒,而用低调来达到所追求的效果,才是最高谋略。P3-5

目录

第一部分 自我共性管理的“度”

1.高调低调有度

2.谦虚谦恭有度

3.认真较真有度

4.方圆灵活有度

5.刚柔软硬有度

6.顺逆应对有度

7.说做言行有度

8.聪明精明有度

9.相处距离有度

10.人情往来有度

11.实干苦干有度

12.争让舍得有度

13.忙闲松紧有度

14.竞争进退有度

15.成熟老练有度

16.表现展示有度

17.激情热情有度

18.自信自立有度

19.情绪管理有度

20.个性展现有度

21.嫉妒攀比有度

22.对待小人有度

23.清高脱俗有度

24.沟通交流有度

25.宽容忍让有度

26.固执己见有度

27.老实本分有度

28.把握机遇有度

29.学习提高有度

30.职场交往有度

31.同事相处有度

32.落实执行有度

33.推功揽过有度

34.细节管理有度

35.牢骚抱怨有度

36.面子自尊有度

37.魄力果断有度

38.当个好人有度

39.简单复杂有度

40.心态控制有度

41.幽默玩笑有度

42.规则潜显有度

43.自律自励有度

44.新人人职有度

45.冷静沉稳有度

第二部分 下属与领导关系的“度”

46.相处领导有度

47.服从领导有度

48.忠诚领导有度

49.建言汇报有度

50.奉承恭维有度

51.接受批评有度

52.顾上顾下有度

53.揣度上意有度

54.公平追求有度

55.职场定位有度

56.晋升进取有度

57.依靠靠山有度

58.应酬来往有度

第三部分 领导与下属关系的“度”

59.监管下属有度

60.笼络下属有度

61.处罚下属有度

62.批评下属有度

63.怒骂下属有度

64.关心下属有度

65.领导亲和有度

66.解决矛盾有度

67.用权集权有度

68.授权放权有度

69.赞美表扬有度

70.奖励赏识有度

第四部分 领导者自身管理的“度”

71.作风转变有度

72.领导雅俗有度

73.求官为官有度

74.领导糊涂有度

75.树立形象有度

76.正职总揽有度

77.副职站位有度

78.领导团结有度

79.领导述职有度

80.领导讲话有度

81.有为无为有度

82.抓大放小有度

83.轻重缓急有度

84.新官三把火有度

第五部分 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度”

85.决策拍板有度

86.民主管理有度

87.制度管理有度

88.规范管理有度

89.选人用人有度

90.用老实人有度

91.用人年轻化有度

92.民主投票有度

93.思想工作有度

94.形式讲求有度

95.务虚务实有度

96.创新变革有度

97.创造政绩有度

98.人性化管理有度

99.办会开会有度

100.办文行文有度

序言

身处职场,要想有所成就,什么最重要?有人说是德,有人说是才,有人说是为人处世、人际关系,有人说是个人能力等。这些说法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和概括。职场是一个人群聚集、关系复杂的地方,是一个利益纠缠、矛盾集中的地方,是一个竞争激烈、展示人性的地方,有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同事关系、下级对上级的关系、性别关系、新老关系,各种因素相互交叉,各种人性相互交集,各种利益相互交织,涉及有关做人做事、人际交往、管理协调、决策领导等数十上百个方面,哪一方面把握不好,哪一方面处理不好,都可能出现短板效应,影响自己的成长进步。

做为职场人士,在自我表现的时候,既要懂得如何既能表现自己,又不让人感到张扬;在与人说话时,既要懂得说话的轻与重、虚与实,知道何时该多说、何时该少说;何时该表扬、何时该批评;在与人交往时,既能严于律己,也能宽于待人,既善于与人相处,又不失自我;在做事上,既会实干,也会巧干,会争也会让,既服从领导又不盲从领导,既忠诚又不愚忠,既有激情又保持沉稳,既顾上又顾下,既务实又务虚,既能刚硬又能柔和……可以说,把握好“度”应该成为职场人的最高追求,而“度”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职场官场的方方面面也都有一个“度”,这个“度”是各个方面的共性和基点。掌握好了“度”,也就逐渐达到了成熟、完美的地步,才算掌握了职场官场中的真谛。

“度”即适度、程度、尺度、限度、分寸、界限、范围和火候。哲学上将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称为“度”。事物在“度”的范围内进行量变,就是在不断向“度”的边界推动和趋近,当达到或超过“度”的临界限时,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质变又产生新的量变。如此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哲学上的“度”指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区分标志,适度是保持事物质和量的统一、维系事物之“度”。

“度”一般有三层含义:

一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一个“度”。从某种意义上讲,“适度”二字支撑:维系着整个世界。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分寸,有个“度”,如果过了“度”,往往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在人的潜意识中,往往都有追求极致、巅峰和圆满的冲动,都有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倾向。但好事做过了头,就会不那么好,甚至变成坏事;但好事如果做得“不足”或“不及”,也就没那么好,甚至会变成坏事。所以,好事做得适度才是真正的好事。我们常说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等,都是说的“度”的问题。

二是任何事物都存在客观的适度性和适度区间。“适度性”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表现为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适度方法和行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适度性问题,均可用它的“适度区间”来表示。在这个区间的两头是最低临界适度值和最高临界适度值,这两个值区间的行为都是适度的。事物的适度性和适度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办事人主观设定的。但是,把事情办到什么程度,是适度还是过度、还是不足,是由办事人的工作能力、对事物的适度性的理解程度、办事人的努力程度、客观条件等因素决定。

三是“适度”的极限是“正确”、“最佳”。在适度区间内都有一个最佳适度值,做事情、处理问题,如果达到了事物的最佳适度值,就达到了事物的“真值”、“真理”、“顶点”、“十全十美。”越接近这个最佳适度值,效果越好。因此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存在“适度”、“过度”、“不足度”、“最佳值”这四种状态。把事情办到适度状态,就是高水平,寻求最佳适度值,就是追求做事的最高水准。

“度”的把握是分层次的,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水到渠成、恰到好处,这是第一层次的“度”;思虑深远、留有余地,“退一步前程更大,让三分后路还宽”,这是第二层次的“度”;宁可不足,不可过头,不足可以弥补,过头则难于挽回,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第三层次的“度”。

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一个正确值或正确点,但实际上除了数学之外,人们很难找到这个值或点,只能接近、逼近这个值和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物,我们只能向这方面努力,但任何人恐怕都难以真正达到这一状态。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在职场和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懂得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身处职场,要想有所作为、顺心顺意,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而这种技巧和艺术归根到底就是“度”的把握。因为大道理人们往往都懂,原则性的东西也几乎人人都明白,但要做得恰到好处,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就需要一定的“道行”。’正如炒菜做饭一样,同样的蔬菜和佐料,会做的,刀工、火候、调料的多少等把掌握的适当,做出来就会色、香、味俱到;不会做的,或者夹生、或者糊锅、或者无色无味。可以说,分寸是人的天分与修养在内心沉淀而成的对人对事的合理认可度,这个“度”把握好了,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管理上有一句话:“管理的艺术就在于把握‘度’”。身处职场官场,能否把各方面的关系调整到“适度”的状态,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能力高、水平高的人,也就是“度”的把握比较到位的人。“度”把握得越好,水平、能力就越高。在工作中,“度”把握的好,天时地利人和,就能够乘势谋事,适时而行,顺势而为,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度”的掌握是行走职场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艺术,需要经常用心去揣摩、体会和比较、体验。每一个有志于作为职场的人士应当根据自身的素养、能力、性格及周边的环境等,适当确定自己言行的“度”。也就是说,要通过努力,不断探索,把握好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最佳值”。因为即使是在同一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平衡点,这就只能在工作中用心体会。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度”,我们也就找到了处理事情、把握平衡、通向成功的坦途。

本书之所以取名《职场百度》,并非牵强附会,而是一种巧合。职场上经常涉及的问题也恰恰在一百个左右,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度”的研究,针对经常遇到的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反思、分析,解疑释惑,并提出把握分寸的解决方案,力求为被各种问题困扰的职场奋斗者提供一点借鉴、参考。

本书力求突出实用性,重实践、说实话、求实效,在选材、构思、说理均以“有没有用”、“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为标准,紧贴当代职场的现实,从自我共性管理、下属与领导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关系、领导者自身管理、领导者实施管理等五个方面的100个经常涉及的问题入手,对每个问题又都从正反两方面,以辩证的方法分析职场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警示大家引以为戒,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内含许多经典深刻的哲理、经验、技巧、论述,道出了职场人士大量切身的感受、经验,阐释了职场工作的特点、奥秘,力求做到系统、准确、透彻、明晰。

本书既针对有志于取得成功的一般职场人士,也针对具有一定职务的领导者、管理者,既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老鸟”、也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场“菜鸟”,既有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也有实用简约的工作方法,既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较强的说理性,可以说是对多如牛毛的职场一类书的大集合、大集成、大总结、大提炼,希望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本书自身也力求在语气、措辞上的分寸感,既避免长篇大论、一本正经地讲那些空泛的无用的大道理,也不显摆那些自以为看透现实、教人厚黑圆滑、投机取巧的所谓秘笈,既不把话说的那么绝对、那么偏执,也讲究圆融、执中,既不大量罗列一些牵强附会、千篇一律的这个故事那个题材,也适当选取少量经典的、有内涵的寓言、实例予以适当启发,在说事论理上,既保持为人为官的底线和原则,又针对现实而提出迂回、婉转的应对策略,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些做人做事的理念、方法、戒鉴,以减少走弯路。

本书语言朴实精炼,论述系统规范,既通俗易懂,把许多方法融于说理之中,又切中要害,把许多理念寓于方法、技巧之中。书中的观点和理念,有一些是笔者悟出来的,有一些则是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经验得来的。这些成果、经验,有的是在报刊杂志或书籍上公开发表的,有的是在网络上搜集整理的,也有的是笔者二十多年日积月累的“笔记资料”。本书引用时虽然都经过笔者反复的润色、修改、整理,但还是向给予笔者启发和引导的原创者特别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2年6月

内容推荐

《职场百度》力求突出实用性,重实践、说实话、求实效,在选材、构思、说理均以“有没有用”、“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为标准,紧贴当代职场的现实,从自我共性管理、下属与领导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关系、领导者自身管理、领导者实施管理等五个方面的100个经常涉及的问题入手,对每个问题又都从正反两方面,以辩证的方法分析职场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警示大家引以为戒,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内含许多经典深刻的哲理、经验、技巧、论述,道出了职场人士大量切身的感受、经验,阐释了职场工作的特点、奥秘,力求做到系统、准确、透彻、明晰。

《职场百度》既针对有志于取得成功的一般职场人士,也针对具有一定职务的领导者、管理者,既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老鸟”、也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场“菜鸟”,既有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也有实用简约的工作方法,既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较强的说理性,可以说是对多如牛毛的职场一类书的大集合、大集成、大总结、大提炼,希望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由杨宝藏著。

编辑推荐

“度”的掌握是行走职场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艺术,需要经常用心去揣摩、体会和比较、体验。每一个有志于作为职场的人士应当根据自身的素养、能力、性格及周边的环境等,适当确定自己言行的“度”。

本书之所以取名《职场百度》,并非牵强附会,而是一种巧合。职场上经常涉及的问题也恰恰在一百个左右,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度”的研究,针对经常遇到的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反思、分析,解疑释惑,并提出把握分寸的解决方案,力求为被各种问题困扰的职场奋斗者提供一点借鉴、参考。本书由杨宝藏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