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魁编著的《特级上将蒋介石的军事生涯》的主人公是民国时期后二十年中最大的军阀、自封的“特级上将”——蒋介石,讲述他如何从一个人人忌惮的“瑞元无赖”,成长为一名苛求细节、严谨负责的黄埔军校校长,回顾他一面死活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剿共”并屡次发动反共高潮,一面却又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热情点燃200多万国民革命军抗战到底的决心;记录他在凄然退居台湾后,心中仍念念不忘的是“三民主义光复大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特级上将蒋介石的军事生涯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金魁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金魁编著的《特级上将蒋介石的军事生涯》的主人公是民国时期后二十年中最大的军阀、自封的“特级上将”——蒋介石,讲述他如何从一个人人忌惮的“瑞元无赖”,成长为一名苛求细节、严谨负责的黄埔军校校长,回顾他一面死活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剿共”并屡次发动反共高潮,一面却又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热情点燃200多万国民革命军抗战到底的决心;记录他在凄然退居台湾后,心中仍念念不忘的是“三民主义光复大陆”…… 内容推荐 《特级上将蒋介石的军事生涯》由黄金魁编著。 《特级上将蒋介石的军事生涯》讲述了: 1906年初,蒋介石在母亲支持下东渡日本,结识陈其美,在陈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受陈鼓励学习军事,随后回国,从千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保定军校。 1908年,因成绩突出,公费保送日本留学,不久考取东京振武学校。 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欣赏,随扈左右。 1924年5月3日,孙中山特别任命蒋介石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并兼任粤军参谋长。 蒋介石主政黄埔军校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治军思想,并得到了苏俄、中共和其他派别的信任和支持。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军事人才,形成黄埔系,成了蒋介石最大的政治资本。 1926年7月,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伐战争揭开序幕。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继续北伐。 1928年12月,随着东北易帜,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宣告达成。 北伐成功后,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蒋介石先后发动了蒋桂战争和蒋阎冯中原大战。 从1930年到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蒋中正为特级上将,为中华民国将领中唯一获此军衔者。 目录 第一章 投身于辛亥革命 一、乡里少年入军校 二、投身于辛亥革命 三、广州城大展身手 第二章 当上黄埔军校校长 一、当上黄埔军校校长 二、平叛与东征 三、平定叛乱。整顿军政 四、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第三章 在北伐战争中 一、攻占湖南湖北 二、拿下赣闽浙沪宁 三、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第四章 军阀混战和统一中国 一、蒋桂战火重起 二、蒋介石与冯玉祥兄弟之争 三、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第五章 剿共,还是抗日 一、五次“围剿” 二、追剿红军与收拢政权并举 三、外患之下的抉择 第六章 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枪口逼迫下的应战 二、淞沪会战扬国威 三、南京、徐州鏖战 四、武汉会战 五、三掀反共高潮 第七章 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一、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二、派兵入缅 三、策应盟军 第八章 从战略相持到抗战胜利 一、二期作战步履维艰 二、抗战前途成一团迷雾 三、展开大反攻 四、太阳旗终于落下 第九章 从挑起内战到全面失败 一、战火一直未停 二、全面进攻解放区 三、重点进攻和分区防御无一成功 四、战略决战告结 第十章 退守台湾 一、凄然诀别大陆 二、保卫大台湾 三、“反攻复国”遥遥无期 试读章节 ●在陈其美的介绍下。蒋介石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两人虽然相差近10岁,却也能“酒逢知己千杯少”。陈鼓励四处碰壁的蒋介石回国重修军事。蒋深以为然,遂与陈更加亲密起来。 蒋介石在踏上海轮,面对大海时,不禁心潮澎湃,难以自抑。他不知此次东渡是成是败,只能以“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自慰。事实上,蒋介石的此次求学经历,却有了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陈其美。一个能为蒋介石指点人生的人,他既是蒋的老师,又是蒋的盟兄。 1906年4月,蒋介石到达日本,想上军校,但是没有一所军校愿意收留他。因为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有协议:只有清政府陆军部的保送生,才有资格进日本的军事学校学习。 当时中国青年留学日本蔚然成风,鱼龙混杂。清政府对这些留外青年是十分不信任的,为防不测,凡是有可能反对清政府的青年学都不许到日本军校学习。然而,凭着一腔热血赴日留洋的蒋介石对此一无所知。所以蒋到日本后一筹莫展,军校的大门可望而不可及,无奈之下只有先到日本为中国留学生所办补习日文的清华学校学习语言。 这一时期,蒋介石的生活一片黯淡,不知道何去何从,感觉到梦想离自己总是那么遥远。每每想到这些,蒋介石就心急如焚,满怀惆怅。就在蒋介石徘徊徜徉,颠沛流离过程中的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陈其美。 陈其美是蒋介石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是他参加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反袁斗争的引路人。他们在辛亥革命时义结金兰,誓言“生死与共,安危同仗”。 陈其美和蒋介石都是浙江人,但一个在浙北的归化(今湖州),一个在浙东的奉化,原来并不相识。陈其美,字英士,比蒋介石要大近10岁,1878年1月17日出生,早年在石门县城(今桐乡县崇福镇)西横街的善长典去当学徒。 陈其美在石门的善长典当一直当了12年学徒。直到1902年春天他的弟弟陈其采从日本留学回来,向他讲了日本变法维新迅速富强的情形,他顿感自己眼界大开,决心到只有200多里远的大都会上海去长长见识。第二年,26岁的陈其美到上海后,在同康泰丝栈谋得了个助理会计的职务。 上海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地方,陈其美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常去中国公学,与进步青年、革命志士频频交往,受到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感染。他感到“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对自己栖身一个小小的丝栈庸碌度日很感不满,在弟弟陈其采的资助下,于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 陈其美到日本东京后,先人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法律。这是当时清政府为“预备立宪”、“实行新政”要培养新型警察而委托日本政府代办的一所学校。陈其美入学后,结识了很多同学,如周淡游、庄之盘、魏伯桢、卢钟岳、周骏彦等。不久,陈其美嫌这所学校的教师授课不多,能学到的知识太少,乃转人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他没有想到,这所陆军学校是孙中山请日本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办的,旨在秘密训练革命骨干,学生大多富有民主革命思想。 陈在校结识了不少革命青年,还结识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因为他已30岁,在同学中多以大哥自居。他和同学们常常在一起阅读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和留日学生办的革命报刊,畅谈时局变迁,立志为国为民,他对邹容、吴樾、陈天华等人的悲壮人生充满崇敬与向往。 1906年冬,陈其美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和一些同学还组织起了“军事体育会”,准备学好军事知识,练好体魄,为将来的起义和暗杀活动做准备。 恰巧,蒋介石在清华学校学日语。不久他的凤麓学堂老师、义兄周淡游亦留学日本,考入警监学校,与陈其美成了同窗好友。经过周淡游的介绍,蒋介石结识了陈其美。 在蒋介石郁郁寡欢,独身一人异乡求学,屡屡碰壁的时候遇到比自己年长近10岁、阅历丰富、思想上又十分相近的陈其美,蒋顿时感到苍天有眼,赐予知音。两人谈话投机,兴趣相投,确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陈其美鼓励他说:有志者事竟成,暂时不能学军事也不要灰心丧气,先把日语学好,以备后用。出于关怀,陈奉劝蒋介石应回国重读,力报军校,方可有机会被派送日本。蒋介石考虑到在日本颠沛流离,前景难料,遂也产生回国重修的念头。这期间,两人过从甚密,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相叙甚欢。 之后,蒋介石按照陈其美的指引先回国报考军校,后终于跻身出日留学之行列,接着加入中国同盟会,觐见孙中山,直到涉足于辛亥革命队伍中,与陈并肩作战,完成了从一个空有抱负、前途迷茫的青年向革命者的转化。 P5-7 序言 自打被人讥讽为“操心莽胆”的奸雄袁世凯去世后,20世纪的中国便进入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时期。由于无人具备足够的能力来统领整个北洋军队以及政权,,那些野心勃勃却又实力不济的将领们便开始拥兵自重,将泱泱中华原本破旧不堪的衣衫撕扯得愈发褴褛。北洋之虎段祺瑞,纵有“三造共和”的美誉,也还是参与到了直皖战争这场北京政府统治权的争夺战中;直奉军阀在瓜分地盘和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则又先后引发两场战争,以致生灵涂炭、饿殍遍野;为了实现问鼎中原的美梦,奉系军阀张作霖不仅三度人关抢夺地盘,还不断派兵南下“讨赤”……据史家统计,仅1916年至1928年这十多年间,共发生过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余次战争。 而蒋介石亦正可谓民国后期二十年中崛起的最大军阀。作为国民党当政时期党政军的主要领导者,他的一生可谓云谲波诡、壮阔雄奇。他从一个人人忌惮的“瑞元无赖”,成长为一名苛求细节、严谨负责的黄埔军校校长;他一面死活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剿共”的反动政策,屡次发动反共高潮,一面却又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热情,点燃了两百多万国民革命军抗战到底的决心,并成为了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他在中国人民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本应该让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却在独裁的野心蛊惑下悍然挑起内战;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战,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日本精锐之师,可以苦撑危局,坚持八年,最终取得胜利,然而一旦发动内战,率领着装备精良的数百万军队,却在短短三年之内,败给了小米加步枪,军力远远不如他的共产党军队;大陆军事全面失败凄然退守台湾后,他开始认真检讨失败的原因,但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以“三民主义光复大陆”。无论从哪方面看,蒋介石的一生都是矛盾的一生、复杂的一声、风云变幻的一生。 由于长期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被早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学生称为“校长”;美国人则喜欢昵称其为Gimo(Generalissimo的英文缩写),也即“特级上将”或“大元帅”。蒋介石统治大陆时期为战功卓著的将领授衔,共授衔十二位一级上将。为了以示区别和表达尊崇,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蒋介石为特级上将,为中华民国将领中唯一获此军衔者。 《孙子兵法》开篇即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往今来,乱局动荡,战祸频仍,唯有以武止戈,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才可以平息战祸。整个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政治与军事交织的历史。此前为蒋介石作传者,或多关注其党政要务,或全面描述其党政军经历,对于他波澜迭起精彩纷呈的军事生涯,却未做全面的研究。在评价立场上,或者斥其为不学无术的小混混,毫无军事才能,或者把他捧为军事家、战略家,褒贬之间,天壤之别。本书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披沙拣金,直击蒋介石的军事活动和军事生涯,进行客观叙述和评价。事实上,当我们带着现代人的眼光去细细品味蒋介石的军事活动和军事生涯时,便不仅可以发现蒋介石军事活动中那些令人诟病之处,亦可以发现蒋介石对前人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他本人的军事思想和战争阅历,而这正是今天需要借鉴和研究的东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