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对20世纪中期的家庭生活进行了尖刻控诉,甫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尽管此书没有引发一场战争,但的的确确引发了现代的女权运动。就社会影响力而言,这本书堪称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非小说类作品。
弗里丹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天才,她在生命中开拓出了自己的道路;这是痛苦的、艰难的,但最终是令人振奋的。苏珊·奥利弗的这部《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感情细腻,不仅展现了弗里丹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她的政治生涯,也展现了她的政治生涯如何改变了美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美国传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苏珊·奥利弗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对20世纪中期的家庭生活进行了尖刻控诉,甫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尽管此书没有引发一场战争,但的的确确引发了现代的女权运动。就社会影响力而言,这本书堪称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非小说类作品。 弗里丹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天才,她在生命中开拓出了自己的道路;这是痛苦的、艰难的,但最终是令人振奋的。苏珊·奥利弗的这部《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感情细腻,不仅展现了弗里丹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她的政治生涯,也展现了她的政治生涯如何改变了美国。 内容推荐 她是《女性的奥秘》的作者,她是全国妇女组织的创建者,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女权运动史! 相信没有一个美国女性不知道《女性的奥秘》,这本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非小说类作品。但是,此书作者贝蒂·弗里丹的生活却鲜为人知。在《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中,苏珊·奥利弗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这位学者、记者和活动家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涯,并清楚地解释了第二波女权运动中的复杂命题。此外,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弗里丹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她的成名作给她带来的负累,但本书作者却注意到了弗里丹为突破已有成就所作出的努力:她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为女性争取平等,在踟年代研究老龄化问题,在90年代调查公共政策。奥利弗给予了贝蒂·弗里丹充分的审视和肯定。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是美国历史的高阶读物,也可作为大学历史系的课程教材。书后的“学习与讨论问题”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也可作为课堂讨论题。 目录 编者前言 作者前言 鸣谢 1 犹在镜中 2 探索精神生活 3 为革命工作 4 家庭的束缚 5 揭开奥秘 6 不情愿的女英雄 7 未完成的革命 8 超越两性对立 9 女权主义的新领域 附录1 美国全国妇女组织宗旨宣言(1966年) 附录2 美国全国妇女组织妇女权利法案(1968年) 学习与讨论问题 资料来源 试读章节 尽管高中的女生联谊会和社团不需要皮奥里亚学校行政管理层的批准,但中央高中还是存在三个“非官方”的社团,而这三个团体的成员垄断了整个校园的社交生活。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八年中习惯于身为社团头目的贝蒂现在却被挤出了高中的“秘密俱乐部”。一年级结束时,贝蒂已经将自己视作被驱逐的人;等到二年级时,她认为朋友们已经不再喜欢她了。 除了在学校碰到的社交问题,雪上加霜的是父母开始为钱而争吵。经济大萧条使戈尔茨坦珠宝店的利润大为缩水。尽管收入有限,哈里·戈尔茨坦还是拒绝解雇员工,因为他不想看着他们失业。收入的减少意味着米丽娅姆不再有足够的零用钱来请保姆、开派对以及赶时髦。米丽娅姆很生丈夫的气,故意透支信用卡来买想要的东西并把账单藏起来,还偷偷地赌博,以致债务增加。 由于缺钱,曾经欢声笑语的餐桌如今变成了战场,贝蒂和她的弟妹,还有无辜的旁观者则沦为敌人。哈里·戈尔茨坦被米丽娅姆激怒后便会满脸通红,一拳击在桌子上,然后起身气冲冲地离开房间。作为回应,米丽娅姆选择与孩子们为伍。米丽娅姆当着孩子的面嘲笑丈夫说话带乡音,教育程度低,在她眼中这些因素决定了丈夫不如自己,并且无法被皮奥里亚的社交圈和商界接纳。米丽娅姆恳求孩子们对她以自己、孩子们和家庭为名的挥霍保持沉默,诱使孩子们成为反对父亲的同谋。 情感上,贝蒂试过用各种方法应对父母的战争。她常发现自己成了母亲的同谋。有时,她支持父亲,毕竟他和自己同样聪明。她同情父亲却也渴望博取母亲的爱。这些相互冲突的情感使她在内心深处有种难以承受的挫败感。面对这一状况,15岁的贝蒂发誓决不允许自己被父母弄哭。此后,一旦争吵开始,她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便保护自己不在父母的战争里受伤。 那段时光对贝蒂而言是黑暗的。虽然她找到了应对家庭问题的方式,但更艰难的是要接受自己不受男生欢迎,不被邀请加入女生联谊会。在自传式的文章《犹如镜中》里,贝蒂坦言自己曾为此“泪如雨下”,她讨厌皮奥里亚,并觉得自己因为缺乏对异性的吸引力可能永远嫁不出去。贝蒂因失去朋友而感到悲伤,常在家附近的墓地度过下午的时光,坐在墓碑上吟诵埃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歌。周末的夜晚,她伏在卧室的窗口眺望,想象着她的朋友们正玩得高兴。在这段最黑暗的时光里,贝蒂努力弄懂为何在社交上毫无地位,是因为自己过于聪明或不够漂亮,还是因为自己是犹太人? 贝蒂迷惘了。这一回她的智商和长相都没能使她成为校园里的活跃分子。她同样不解为何犹太人的身份会成为问题。贝蒂和父母一样在努力地融入主流社会。她从不参加犹太人夏令营,并积极加入各种被社会认可的活动和俱乐部。因此,贝蒂相信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受欢迎程度和友谊。而被女生联谊会的拒绝动摇了她对社会的认识,于是她向父母求解。 米丽娅姆告诉贝蒂,她太不在意自己的外表了,她的犹太人鼻子、脾气、好显露才华是她不再受欢迎的原因。成年后的弗里丹风趣地说,母亲的评价让她觉得高中时的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一个有脑子的怪人”。而当时,贝蒂觉得母亲似乎在责备自己没有成为联谊会的一员,这让她感觉糟透了。 相反,哈里则与女儿分享了自己遭遇的反犹太人主义,以此解释为何她会被拒绝。哈里和妻子不同,他不能隐藏自己的乡音和鼻子。他向女儿讲了自己遭到歧视的惨痛经历:他虽然得到了皮奥里亚的商人们的尊重,但他明白尊重不等于友谊。哈里与这些人的交往在商店关门后也即终止,白天的朋友在六点之后几乎不同他交谈。更重要的是,哈里向女儿诉说了自己身为贫穷的第一代东欧犹太人移民无法实现的梦——完成学业,他不想贝蒂也有同样的遗憾。 青少年时期的贝蒂把自己受到歧视的不快经历视作一个起点,重新更好地认识自己。成年后,她仍然记得自己怎样被拒绝并因此开始寻求社会变革。“如果你是一个在中西部的富人区中长大的犹太女孩,你就会被边缘化。”贝蒂告诉采访者,“你在他们之中而你却不是他们,只是一个旁观者。”自从贝蒂被联谊会拒绝后,她成了那个旁观者,看着犹太人因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传统被推到皮奥里亚社会的边缘。从这个视角,她开始认识到,有色人种和女性仅仅因为遗传基因和染色体结构而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然而,十几岁的贝蒂却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遭遇。父母的话无意中成了她重建在中央高中社交生活的必要工具。母亲对贝蒂不足之处的提醒激怒了她,她决心凭她的优势成为一个思想家、作家、组织者。父亲的安慰使她开始接受不可言说但确实存在的反犹太人主义这一现实。贝蒂从愤慨和觉醒开始,发誓要让过去、现在和今后的朋友即便不喜欢她也不得不尊重她。贝蒂·戈尔茨坦终于振作起来。 贝蒂以全新的面貌升入三年级。她懂得要在高中获得认同有两种方式——要么很受欢迎,要么相当杰出,而她亦深知自己不具美貌却聪明过人,不可能成为学校各种活动中受欢迎的人。贝蒂也改变了赢得友谊的方法,她不再只在一个小圈子中依赖一两个密友,相反,她决定交更多和她一样兴趣广泛的好朋友。 为学生刊物撰写文章对贝蒂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她因此得到了名誉、友谊和与日俱增的自信。高年级时,贝蒂为校报《观点》撰文。她开始写书评,后来开了一个名为“卷心菜和国王”的周专栏,专门揶揄学校里的社交问题。回顾贝蒂在校报工作的这段经历,这不仅给予了她内在的满足,更是她完成其最得意的冒险行动的基础,而这一冒险行动成就了她“最完美的一年”。P11-14 序言 有些人的人生偏偏非常不幸地因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而蒙上阴影。杰出作家哈丽雅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即为一例,她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改变了人们对奴隶制的看法。据说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会见她时曾说:“你就是那个写出引发这场大战的书的小女子。”而斯托从未摆脱她最负盛名的作品所留下的强大影响力。 贝蒂·弗里丹也遭受了相似的命运。她的《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1963年)对20世纪中期的家庭生活进行了尖刻控诉,甫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尽管此书没有引发一场战争,但的的确确引发了现代的女权运动。就社会影响力而言,这本书堪称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非小说类作品。 尽管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弗里丹的书,但她的生活却鲜为人知。比如,当读者在《牛津美国历史大辞典》的索引中检索“弗里丹”,仅能查到《女性的奥秘》一书。弗里丹的书远比她的人生更具影响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她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只在家庭生活中寻求满足感的中产阶级家庭产妇,她这么做的目的是推销自己的作品。 事实远非如此。弗里丹在小时候就很渴望被关注。在史密斯学院,她非常热衷激进运动;此后,她成为了一名劳工记者,勤勉工作,投身左倾事业。出版了《女性的奥秘》后,她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以保障女性在美国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的地位。 弗里丹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天才,她在生命中开拓出了自己的道路;这是痛苦的、艰难的,但最终是令人振奋的。苏姗·奥利弗(Susan Oliver)的这部传记感情细腻,不仅展现了弗里丹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她的政治生涯,也展现了她的政治生涯如何改变了美国。 关于这一点,奥利弗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例。她23岁时第一次读了《女性的奥秘》。当她离开大学,结婚4年并养育了3个小孩之时,她回忆道:“我感到被困住了。”但当她读了弗里丹的经典作品后,她意识到其他女性亦同样感到“被困住”,和弗里丹一样,她们也在找一条出路。在此后的8年间,奥利弗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完成了她的学士学位课程,有时一学期仅修一门课。她坚称自己的成就“是因贝蒂·弗里丹而成为可能”。奥利弗之后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tTfia,Los Angeles)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她现在是洛杉矶地区喜瑞都学院(Certiros College)的历史学教授。 马克·C.卡恩斯(Mark C.Cames)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