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铜墙--河北民间抗战纪实》(作者李春雷、韩希钧)记录了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料,作者以精细的笔调、独特的视角、罕见的胆识、从人性底处和各个侧面写出了他们的琐琐碎碎,写出了他们在原始生活上壤中茸毛般的须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壁铜墙--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春雷//韩希钧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铁壁铜墙--河北民间抗战纪实》(作者李春雷、韩希钧)记录了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料,作者以精细的笔调、独特的视角、罕见的胆识、从人性底处和各个侧面写出了他们的琐琐碎碎,写出了他们在原始生活上壤中茸毛般的须根…… 内容推荐 小媳妇、小商贩、小护士、乡村医生、京剧演员、算卦的道士、饭馆的掌柜、被释放的罪犯……他们都是草根层的小人物,却又是一个个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抗日英雄。《铁壁铜墙--河北民间抗战纪实》作家以精细的笔调、独特的视角、罕有的胆识,从人性底处和各个侧面写出了他们的琐琐碎碎,写出了他们在原始生活土壤中茸毛般的须根,写出了他们的怯懦与坚定、脆弱与柔韧、踟蹰与勇敢,从而写出了发生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各自不同的抗日战争…… 《铁壁铜墙--河北民间抗战纪实》的作者是李春雷、韩希钧。 目录 引言:草根层,天地心 大丰沟七义士 男旦 俊娥 南寺掌 麦香的晚上 豆选 县长英年二十四 飞翔的战马 粉戏 寿山先生 “伪保长”李文元 山顶洞人 民间抗战随笔(十二则) 小村的心 洞中恩仇 殷库之死 一座小城的战争 老耿捉鳖 大脚女人 麻利嫂 童养媳 八岁的小信使 天河饭馆的张掌柜 山神 穆斯林的葬礼 村粮秣股长 村医 张道士算卦 卖花生的小贩 月子里 八子他娘 罪犯与战士 后记 试读章节 大丰沟是一条怎样的无名山沟呢? 漳河在“V”型山谷里呈蚯蚓状弯弯曲曲地蠕动,出涉县城往东南约六十里,西侧茂茂密密的野树和野石间探出一绺水沟。沿着沟边挂在崖壁上的羊肠小道向西南方向攀行,走上七八里路,始有人烟,依次有三簇人家,分别为席家村、申家村、牛家村,各三十来户,在这里滨水而居,聚族而栖。山坡上的黄土,山坡下的绿水,还有漫山遍野的杂树野果就是他们生命的依存了。 山民们是何时潜入这里的呢?他们的祖先在哪里呢?连沟里年逾花甲的算命先生陈书凡也说不出个子丑卯寅来。 别看村小、地偏,却也像沟底里流动的泉水、山坡上静默的青石一样,对季节的冷暖,对世道的静乱很敏感呢。比方说吧,以前买盐、打煤油都是赶着驴子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现在县城让日本人占了,不能去了,只能不吃盐,不点灯。锅里没有咸味,夜里没有亮光,这日子的味道就全变了。还有山货,以前申家村有许姓三兄弟,经常到沟外去联络销路,还把山东边的商人带进沟里,将大丰沟的核桃、黑枣、花椒运出去,换回棉花、小麦等生活必需品,使得家家户户的日子虽然贫穷,却也算平安、温暖。可现在不行了,日本人封锁了与山东的贸易,把几个商人砍了头,人头装在鸟笼里,挂在十字路口的柳树上。这样,大丰沟的那些山货们,只能霉烂在沟底了。 沟里人虽然愚钝,但他们心底很清楚,这都是狗日的日本兵闹的。 于是,整个大丰沟都在怀念以前那些平静的日子。 申家村的算命先生陈书凡,郑重地卜了一卦,算了算,说:“没事,蒋委员长会把日本人打跑的,蒋是‘草’字头,草木不分,是木命,日本人生在大海里,是水命,木克水。” 申家村东有一所破庙,叫龙泉观。上个月,观里来了几个人,开起了一个铁匠铺,每天炉火熊熊,铁锤当当。后来,又来了好多人,有铁匠、木匠、锡匠、锔锅匠等等,这些人以前是经常摇着铃铛在沟里走巷串户招揽生意的。席家有姓李的两兄弟,挺好奇,有一天就溜进去了。哇,满院子碎枪零件,还有地雷、手榴弹的弹壳,原来这是一家八路军的枪支修械所。 小村人害怕了,他们哪里见过这些杀人器械呢。 一次,不知谁在许家门口丢了一个空子弹壳,许家三兄弟吓得不行,以为是炸弹,赶紧跑进龙泉观里报告。那个姓高的八路军指导员拿在手里,开玩笑地往天上一扔一扔的,吓得许家三兄弟的脸全变色了:“别,别……”连忙躲得远远的。 陈书凡叹了一口气,又卜了一卦,蛮有把握地对村民说:“这是一帮子叫花子、土八路,成不了大事,待不长远。” 算命先生的话可是大错特错了。龙泉观里的土八路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不仅修枪,还开始造枪了,不仅造枪,还造地雷、手榴弹了。不少村民也参与了进来,帮着烧木炭、制硝、翻沙、辗黑药……那个年头都吃不饱,山民们干一天活,土八路给二斤小米。这对饥饿的村民来说,不啻是天大的好事呢。许家三兄弟自报奋勇,通过所里的高指导员,当起了联络人,村民们的活计全由他们安排分配。不长时间,三个小村的青壮年人差不多全参加进来了。 终于有一天,陈书凡也找到许家老大许三福,请求挣小米。 许三福不屑地说:“你不是说人家土八路不长远吗?” 陈书凡嘿嘿一笑。他毕竟是沟里识字最多的人,许三福经与高指导员商量,安排陈书凡当了枪械所的文书。 枪械所的规模越来越大,又秘密从外地运来一个两米多高的冶炼炉,两台机床,还有一些图纸、量具。战场上的破废枪支、弹壳,拆毁的铁轨、汽车,还有从民间收来的废铜烂铁,纷纷向这里跑来。大丰沟里热火朝天,不长时间,龙泉观院子里装满火药的地雷、手榴弹便堆成了小山,像山民们秋后收获的核桃、黑枣。而后,一夜之间,却又全部飞走了。 山外炮声隆隆,沟里人心底很自豪呢,那些炮声或许也与他们有着某种关系哩。 半年后的一个早上,日本人来了。 八路军的情报早早就传来了,修械所在许家三兄弟、李氏二兄弟、陈书凡和牛家村壮工牛勇等七个人的帮助下,赶紧把设备分两处藏在尖儿寨的一个秘密山洞里和埋在了鹰王山下的河滩里。村人们远远地跑到深山里去了,只留下高指导员他们八个人藏在周围的洞里暗中守护。这些设备可是花大价钱从城里运回来的,太行区根据地抗日武装的枪弹来源主要就靠它们呀。 他们隐藏在山顶一个最难攀爬的山洞里,这个山洞的名子叫阎王鼻子,山民们也很少上去的。第三天早上,他们几个人还没有睡醒,日本人就悄悄地摸了进来,把他们全俘虏了。也是他们几个人大意了,谁说日本人不善爬山?他们的手脚真是比猴子还灵敏呢,要知道,他们也是山地民族啊。 日本人把他们八个人带到申家村岳三堂家的南屋里,用刺刀在每一个的额头上横着挑开一个深深的血口作为记号。这是日本人惯用的手段,目的是防止他们逃跑,跑了也便于认识。 高指导员毕竟是有经验的,悄悄地嘱咐他们说:“你们只承认是老百姓,别的什么也不知道啊!” 陈书凡岁数最大,胆子却最小,缩在屋角里,颤颤抖抖,呜呜地哭。 许三福把头凑到他耳边,恶狠狠地说:“不要瞎说!如果暴露了修械所,抄杀你全家!” 日本人开始审讯了,问他们修械所设备藏在哪里?几个人都装糊涂,谁也说不知道。 日本人的刑具是狼牙棒,棒上布满了铁尖,没头没脸地猛打。往头上打时,禁不住地要用双手去捂,这样,手指也被打烂了。 八个人的头发带着肉皮一块块地被打掉在地,血淋淋的头脸肿得像冬瓜,连眼也睁不开了。高指导员穿着军装,自然被打得最重,右腿的骨头已经被打断了。李家老大李书田的肚子被打破,花花绿绿的肠子拥挤出来一大堆,弟弟李书春帮哥哥塞回去,一直用手紧紧地捂着。许j福、许三贞、许三祥三兄弟本是白发满头了,现在头发全被染红,血块结成痂,像戴了一顶厚厚的棉帽子。牛家村的牛勇最年轻,也被打断了一只胳膊。陈书凡的七八根手指被打碎了,哭丧着脸,用仅剩下的拇指和食指拿起地上的三个碎石片,抛在空中,口中喃喃自语着,在测算着吉凶…… 连审了三天,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只是打。 一个汉奸挨着个儿劝诱,谁说出修械所设备的线索,就给谁治伤,就送谁两头犍牛。 几个人咬定牙关,仍是承认自己只是老百性,什么也不知道。 晚上的时候,几个人又被拖回到小屋里,躺在地上。以前在修械所里经常见面说话,但大家忙忙碌碌,并没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总算是有机会了。高指导员是四川人,从延安来的老红军,三十五岁了,还没有女人。而牛勇刚刚三十一岁,已是儿女成群了。许家三兄弟都是五十多岁了,更是连孙子孙女都有了。李家兄弟是光棍,家中还有一个老娘。陈书凡年岁最大,已经六十一岁了,有两个女儿,都出嫁了。 几个审讯下来,八个人都已奄奄一息了。痛到极处只想死,饿到极处也想死,又痛又饿中,死是最大的解脱了。古人说视死如归,脱离痛苦,皈依安眠,不是受罪人的最佳归处吗?不能当汉奸,不能说出枪械所的地方,不能辜负了大丰沟这片水土,如果自己说出去,村里人会用唾水吐成河,把自己,不,还有自己的家人都淹死的,把自己的祖坟都冲塌的,不,不能说!死也不能说!不能说,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眼前的形势明明朗朗。 哦,窗外的大山们,北崖角、火焰山、南岭山、二郎山、老马寨、鹰王山……从小在这里打柴、割草,现在要一一告别了,来世再见吧。P12-15 序言 六十八年前,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9月24日保定失守,10月下旬,河北最南部的一座小城磁县被日军占领。仅仅一个月时间,河北全境沦陷。在这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渡过黄河、翻越太行,穿着草鞋走进了广袤的河北农村,相继开辟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等抗日革命根据地,成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主心骨,成了他们的亲兄弟,合力筑起了抗日救亡的万里长城。于是,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铁道游击队……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上演了,包括北岳、冀东、冀中、冀热辽、太行、冀南、冀鲁豫等战略区内的广大地区成为了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敌后战场。 建国以来,生活在燕赵大地上的作家艺术家纷纷以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坛贡献了《荷花淀》、《风云初记》、《小英雄雨来》、《新儿女英雄传》、《红旗谱》、《小兵张嘎》、《烈火金刚》、《战斗的青春》、《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谱写了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华彩乐章。他们无愧于这块英雄的土地,无愧于生活和战斗在这块土地上的英雄的人民和英雄的军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省作协共同策划了这部书,旨在描写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和支援抗战并为此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这个题材是很新颖的,因为这场战争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在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中,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八路军勇往直前的最坚强的战斗堡垒。据统计,当时只有四亿多人口的中国,在这场战争期间牺牲的人数多达三千五百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不穿军装的老百姓。这也是该书取名《铁壁铜墙》的寓意所在。 承担创作任务的是我省青年作家李春雷,他走访了省内外许多地方,采访了数百个人物,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并从中选择了三十余位普通群众。他们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然而,面对这场抵抗外辱的战争,却一个个深明大义、爱憎分明、不屈不挠、同仇敌忾。他们这些人大都在战争中牺牲了,牺牲得那么英勇,那么壮烈。他们是生活中鲜活的人物,又是战争中机智勇敢的英雄。 一个优秀的作家,要善于用头脑和心灵进行写作,要迈开双脚走进沸腾的土地和火热的生活,要用双手去采撷深情的旋律和精美的文字,最终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在努力建设文化大省,促进我省文学创作持续繁荣的征途上,每一位作家都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成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歌唱者,成为中华民族阔步走向新世纪新辉煌的推动者! 张群生 2005年10月 后记 有关抗日战争的文学作品,写了六十年,实在是太多了,也出了不少名著,不胜枚举,灿若星汉。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描写了这场民族历史上空前残酷、空前规模的战争,八路军的勇猛、游击队的机智、老百姓的配合,风云际会、刀光剑影、儿女情长、视死如归、里应外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 在抗战胜利六十年来临的时候,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省作家协会的领导和专家们独辟蹊径,共同策划了一个民间抗战的课题,侧重于写草根层老百姓对这场战争巨大的付出、牺牲和支持。是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地地道道的人民战争,在整个战争期间牺牲的人数多达三千五百万,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不穿军装的老百姓,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这些无名的百姓们,就像一块块默默无闻的卵石,铺满了战争的河床,左右了河流的方向。 关于民间抗战,国内近年来也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好作品,但总体感觉还是没有完全脱出“战壕文学”的影响,还是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真正的战争文学,不仅仅是关注战争本身,更主要是要站在人类的高度,冷静地审视战争的背后,侧重于描摹和捕捉战争折射在人类心灵深处的那一片片深深浅浅的投影,那一处处隐隐显显的伤痕、那一双双明明暗暗的泪眼……将那种悲悯和悲壮的氛围和思索弥漫到各个民族各个人群的心槛里。这才是文学永远的魅力,这才是文学永远的方向。尽管各民族的政治、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但人类总有一种东西是共有的,相通的,那就是生命对美好的感觉。 在写本书时候,我有意避开那些众人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着重选择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无名氏,小姑娘、小媳妇、小商贩、小护士、乡村医生、京剧演员、算卦的道士、饭馆的掌柜,甚至被释放的罪犯……他们虽是草根层的小人物,却也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浑身洋溢着人性的光晕,他们大都在战争中牺牲了,牺牲得那么别致,就像一滴滴圆润的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蒸发了,变成了轻飘飘的水雾。但谁又能说这些轻飘飘的水雾没有意义、没有力量呢?一缕缕水雾悄悄地在天空中聚合着、酝酿着,聚合成了沉甸甸的云块,酝酿出了强悍的雷霆和暴雨,酝酿成了荡涤乾坤的不可逆转的态势! 由于是纪实文学,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是不能想象的,而六十多年过去了,当事人几乎已经全部去世。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方面是用手完成的,更多的是用脚完成的。我曾先后到省内外四十多个地方实地踏访,到十多家档案馆里查阅资料,仅各种票据就积攒了满满一大抽屉。 走在黄尘弥漫、静默无语的古战场上,坐在散发着幽黄霉昧的档案堆里,那些睡眠在书页问和大地下的人们似乎又欢活了起来,他们排着队从历史的深处向我走来。我似乎影影绰绰地看到了一张张形色各异的面孔,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他们的笑声、哭声、呼喊声、呻吟声…… 在接触这些小人物的时候,我一直在试图着走回去,走回去……我在地上,他们在地下,我努力地用脚、用心、用手、用笔与他们相接、相语。有时候,忽又觉得,他们就是前面的那一棵小树,那一块石头,那一座小屋,或者是那一个行人呢。所以,写作时,我较多地从人性的底处,从各个侧面写出他们的琐琐碎碎,写出他们在原始生活的土壤中茸毛般的须根。 或许有的读者以为我写得不够激烈,不够战争,但请原谅,战争在很多时候不是激烈的拼杀和打斗,而是暗地里长久的默默的准备和等待,抑或是一种无形的“势”的培养。 感谢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群生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晓林、文艺处处长张俊山,省作协领导铁凝、李刚、王力平、李延青等同志,是他们共同筹划了这个选课。 另外的感谢,我要隆重地献给帮助和支持我采访的各地党史办、史志办、档案馆和当事人的后代们,尤其是涉县党史办副主任李书味同志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由于人员太多了,我不能一一列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邓子平社长、杨才副社长、张辉主任和责任编辑汪雅瑛同志也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李春雷 200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