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修身养性的先务,忍是平安做官的坦途,忍是众生和谐的样品,忍是显身扬名的津梁,忍是生财治富的妙门,忍是成就大业的利器。
本书力图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来把这门中华民族的国粹生动有趣而又深入浅出地推介给广大读者,是集权威性、经典性、实用性、思考性于一体的当代阐释“忍学”的一本书。让您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里领悟这门国学的要诀和精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忍学全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司马哲//卢胜锋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忍是修身养性的先务,忍是平安做官的坦途,忍是众生和谐的样品,忍是显身扬名的津梁,忍是生财治富的妙门,忍是成就大业的利器。 本书力图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来把这门中华民族的国粹生动有趣而又深入浅出地推介给广大读者,是集权威性、经典性、实用性、思考性于一体的当代阐释“忍学”的一本书。让您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里领悟这门国学的要诀和精髓。 内容推荐 “忍”,是古代圣哲处世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考验,一种智慧,一种学问!它并不是怯弱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忍”,可化干戈为玉帛,化惊涛骏浪为风平演静。只要你能忍、善忍,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发现,“忍”带给你的好处,远远大予给你造成的损失。 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忍! 一个人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受到了打击,要忍! 一个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他人的嫉妒、诋毁,也要忍! 一个人受到了朋友的误会,亲人的误解,还要忍! 一个人贫困落魄,境遇不佳,更要忍! 一个人功成名就,前途远大,特别要忍! 一个人面对一切欲望,一切引诱时,最重要的还是忍! 目录 言之忍第一(1) 病从口人,祸从口出(2) 气之忍第二(4) 怒为红颜,反戈一击(5) 色之忍第三(8) 红颜祸水,烽火亡国(10) 酒之忍第四(11) 日益骄纵,诗酒误国(13) 声之忍第五(15) 妖曲未终,死期已至(16) 食之忍第六(17) 专讲吃喝,必遭贬斥(18) 乐之忍第七(20)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21) 权之忍第八(22) 贪恋权柄,险象环生(23) 势之忍第九(26) 恣意弄权,朝荣夕悴(27) 贫之忍第十(29) 以苦为乐,耐得清寒(30) 富之忍第十一(32) 富而好礼,可增福远(33) 贱之忍第十二(35)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36) 贵之忍第十三(38) 取宠徽宗,擅作威福(39) 宠之忍第十四(41) 愈受宠幸,愈不安全(42) 辱之忍第十五(44) 受得屈辱,终得真经(45) 安之忍第十六(4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8) 危之忍第十七(50) 临危不乱,处之泰然(51) 忠之忍第十八(53)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54) 孝之忍第十九(56) 掘地见母,尽弃前嫌(57) 仁之忍第二十(59) 强怒而行,克己为仁(60) 义之忍第二十一(61) 见义而为,不求回报(63) 礼之忍第二十二(65) 巧退礼物,以敬为主(66) 智之忍第二十三(67) 用谋过度,怨集祸至(68) 信之忍第二十四(70) 信守道义,退避三舍(71) 喜之忍第二十五(73) 易浅易盈,小人之腹(74) 怒之忍第二十六(75) 气量狭小,容易致怒(77) 疾之忍第二十七(79) 讳疾忌医,不听规劝(80) 变之忍第二十八(82) 处变不惊,从容应对(83) 侮之忍第二十九(86) 忍辱负重,以小待大(87) 谤之忍第三十(89) 谤生于仇,亦生于忌(90) 誉之忍第三十一(92) 任人唯贤,从善如流(93) 谄之忍第三十二(95) 口蜜腹剑,用心险恶(96) 笑之忍第三十三(98) 一笑虽微,可招祸患(99) 妒之忍第三十四(100) 心地褊狭,嫉贤妒能(101) 忽之忍第三十五(103) 未雨绸缪,谨慎设防(104) 忤之忍第三十六(106)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107) 仇之忍第三十七(108) 一时之忿,异日之祸(109) 争之忍第三十八(111)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112) 欺之忍第三十九(114) 人心叵测,慎辨真伪(115) 淫之忍第四十(117) 不顾天理,败坏人伦(118) 惧之忍第四十一(120) 见理既明,委心变故(121) 好之忍第四十二(123) 玩物丧志,人之通患(124) 恶之忍第四十三(125) 恶出于私,人将仇我(126) 劳之忍第四十四(128) 我独贤劳,敢形辞色(129) 苦之忍第四十五(131) 苦尽甘来,名留青史(133) 俭之忍第四十六(135) 以俭治身,以俭治家(136) 贪之忍第四十七(138) 酌饮贪泉,不渝清操(139) 躁之忍第四十八(142) 大盛则衰,不耐则败(144) 虐之忍第四十九(145) 暴虐待人,自取灭亡(146) 骄之忍第五十(148) 衰至便骄,谦虚为本(150) 矜之忍第五十一(151) 克骄防矜,谦恭待人(152) 侈之忍第五十二(154) 穷奢极欲,必遭大祸(155) 勇之忍第五十三(158) 无义之勇,君子为耻(159) 直之忍第五十四(160) 正直如弦,死于道边(161) 急之忍第五十五(163) 急中生智,化险为夷(164) 死之忍第五十六(166) 苟且偷生,昧失天理(167) 生之忍第五十七(169) 所抱远大,舍生取义(170) 满之忍第五十八(172) 满则招损,谦则受益(173) 快之忍第五十九(175) 快性蹈失,徐思慎微(176) 取之忍第六十(177) 取与不取,决于贪欲(178) 与之忍第六十一(180) 应补不足,不续有余(181) 乞之忍第六十二(182) 嗟来之食,志者不受(183) 求之忍第六十三(185) 周济他人,必得仁义(186) 失之忍第六十四(188)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189) 利害之忍第六十五(191) 见利忘害,不知回避(192) 顽嚣之忍第六十六(194) 奸诈不忠,出尔反尔(195) 不平之忍第六十七(197) 心底无私,坦然相对(198) 不满之忍第六十八(200) 荣辱得失,一任自然(202) 听谗之忍第六十九(203) 巧进谗言,暗中害人(204) 无益之忍第七十(206) 玩物丧志,祸国殃民(207) 苛察之忍第七十一(208) 苛政若严,民怨丛生(210) 屠杀之忍第七十二(211) 屠杀宗族,剪除异己(213) 祸福之忍第七十三(215) 祸福一体,如影相随(216) 苟禄之忍第七十四(219) 窃位苟禄,君子所耻(220) 躁进之忍第七十五(223) 轻敌躁进,自绝后路(225) 特立之忍第七十六(227) 特立独行,士之大节(229) 勇退之忍第七十七(231)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232) 挫折之忍第七十八(234) 忍小谋大,终为应侯(235) 不遇之忍第七十九(238) 人必自助,方得天助(239) 才技之忍第八十(242) 露才扬己,器卑识乏(244) 小节之忍第八十一(24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248) 随时之忍第八十二(249) 顺应形势,以变应变(250) 背义之忍第八十三(252) 背信弃义,臭名远扬(253) 事君之忍第八十四(256) 进纳忠谏,不乏机智(257) 事师之忍第八十五(259) 事师之道,同乎事亲(260) 同寅之忍第八十六(262) 同僚合作,相互尊重(263) 为士之忍第八十七(266) 礼义养量,学问充智(267) 为农之忍第八十八(269) 一分播种,一分收获(270) 为工之忍第八十九(271) 得心应手,虽子不传(272) 为商之忍第九十(273) 以欲从人,以财揽才(274) 父子之忍第九十一(277) 父子之情,人间至亲(279) 兄弟之忍第九十二(280) 利令智昏,兄弟反目(281) 夫妇之忍第九十三(283) 正家之道,始于夫妇(284) 宾主之忍第九十四(286) 不骄不谄,以礼相交(287) 奴婢之忍第九十五(289) 高下相倾,互尊互爱(290) 交友之忍第九十六(292) 淡全甘坏,先哲所戒(293)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295) 不学无术,悔何及哉(296) 将帅之忍第九十八(298) 乐随李广,苦从不识(299) 宰相之忍第九十九(301) 肚量狭小,惹祸之源(302) 好学之忍第一百(303)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304) 试读章节 怒为红颜,反戈一击 人在发怒时,如果不压抑忍耐,而是由着性子妄自行事,必招致杀戮之刑,还要拖累自己的亲人。所以朱熹说:“知道一时的怒气很微小,而祸患延及他的亲人才是大事,于是就可以辨清糊涂而抑制住怒气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崇祯十六年,正当屡有战功的吴三桂与爱妾陈圆圆如胶似漆之际,崇祯帝的圣旨到:吴三桂迅速出关。两个有情人只好洒泪告别。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入北京,他的手下刘宗敏便捕捉和拷打吴襄,除了追讨钱财,还勒令其交出陈圆圆。 农民军严重伤害了吴三桂一家的切身利益,他当然不能置若罔闻。他出身行伍,是在同清(后金)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员骁将,年岁正轻,血气刚烈,在爱妾遭人凌辱的情况下,他怎能忍住心中的怒火?想到国仇家恨,吴三桂再也按捺不住对农民军的极端仇恨。他怀着满腔愤怒,于四月四日突然返至山海关,向唐通部发动袭击。唐通受李自成指使,曾给吴三桂写过招降信。虽然没有得到吴三桂明确的回答,他也没料到吴三桂会中途变卦,所以唐通毫无防备,仓促迎战,被吴军杀得人马几尽。山海关重新被吴军占领。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兵临山海关,双方进行了一些零星的战斗。 吴三桂处境十分危急,他见多尔衮迟迟不出兵,决定亲自出关谒见多尔衮。二十一日,这两位同年所生的当世枭雄相会于欢喜岭上的威远台。两人立誓为盟,达成了借兵的协议。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入关,山海关战役全面打响。 真是兵败如山倒,李自成山海关一败,被清、吴联军一直追至永平才稍微稳住阵脚。随即农民军政府尚书张若麒前往吴三桂营中请和。 双方盟誓之后,吴三桂撤退了包围永平的军队。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兵回京。 四月二十七日,吴三桂传帖京师,声称义兵不日进城,凡大明臣民为先帝服丧,整肃迎候东宫。北京城内一时人心思变。 为此,李自成急令刘宗敏、李过、李岩等统兵出城,布阵以防吴军。刘宗敏军在北京城下连兵十八营与吴军交战,被吴三桂连拔八营,刘宗敏负伤败回。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忙举行登基大典,杀吴三桂全家三十余口后西撤。 全家被戮,吴三桂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举哀兵穷追不舍,在西山、定州两败李自成农民军。 定州之战后,吴三桂立即停止追击李自成,班师回京,准备扶立太子即位。 五月一日,吴三桂在回师途中,传谕军民准备迎接太子入继大位。檄文至京,明朝遗老们弹冠相庆,为复辟大明而忙活起来。就在同一天,吴三桂行至梅河时,接到多尔衮传来的檄文,要求他继续西追李自成。 吴三桂一直担心而又不敢深思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多尔衮准备背弃山海关之盟。 现在已经无可奈何了。经山海关一战,吴军消耗过大,五万之众仅剩二万,多尔衮虽然拨给他一万精锐八旗兵,但那是为了控制他。清军入关时已有十四万之众,加上后来陆续入关的,其兵力已超过关宁军十倍,甚至几十倍。要想以微弱兵力驱逐清军,重建明室,那无异于用鸡蛋碰石头。 同时,追击李白成既是引清兵入关的初衷,又是报旧恨新仇的举措,是不得不为的,加上他得知圆圆并未被杀,派人在北京城内也没有找到,或许尚在李自成军中。种种因素促成了吴三桂决定暂时与清军妥协,引兵西追李自成。 吴三桂满含忧虑与伤感率兵缓缓西进,五月底行至降州,准备在此休整部队与调节心境。不料,此时北京传来消息,部将胡国柱找到了陈圆圆。这真是喜从天降,吴三桂一扫心中的阴郁,喜不自禁地等待陈圆圆的到来。 六月五日,在降州南洋河畔吴三桂的军营里,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军中婚礼。苍茫的暮色中传来隆隆礼炮声,这是吴三桂一生中听到的最美妙的炮声。 吴三桂在降州一住就是三个月,整日与圆圆畅饮聚首,百事不问,驻兵不进。这可急坏了部将杨坤、夏国相等人。他们觉得如此下去,势必引起清廷的怀疑,便提醒吴三桂,商议长久之计。吴三桂新婚之过,自忖是考虑大事的时候了,便聚集部下一起商量,是继续追剿李自成,还是班师回京。大多数人主张率师回京,不能再打下去了,要保存实力,以观清廷动静。此时,多尔衮已派人去迎接顺治迁都了,一旦清朝定鼎北京,吴三桂引狼入室,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多尔衮在北京听说吴三桂久驻山西,且有回北京的动议,大为惊恐。吴三桂目前已是天下众望所归的英雄,只要他振臂一呼,必将应者云集,切不可等闲视之。多尔衮急忙一面令阿济格等加强控制监视,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一面赐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派洪承畴奉旨携冠服金帛,前去犒劳吴军。 后来,吴三桂为顾及身家性命及部将利益,终于投降了清朝。 顺治二年闰六月,李自成农民军主力部队被彻底击败,李白成死于湖北九宫山。消息传人北京后,多尔衮认为心腹大患已除,逐下令各征剿大军班师回朝。天下初定之后,多尔衮对吴三桂的去留颇费心思。经过再三考虑,一方面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以示笼络;一方面令吴三桂率其所部离开京师,出镇锦州,部将分屯于锦州、宁远、中右、中后、中前等地。 在多尔衮的眼中,吴三桂至今仍未真心归降,会不会起兵抗清实在难说,只能把这样的危险人物逐出关外,以束缚吴三桂的举动。 吴三桂一生从成到败,轨迹复杂。但关键的一点是他为红颜而怒,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分辨力,所以反戈一击,尽管暂时得到了些许利益,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不得不去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人生抉择。实际上,吴三桂因冲动而做出的决定,使其走上了绝路。P5-7 序言 忍,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 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忍! 一个人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受到了打击,要忍! 一个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他人的嫉妒、诋毁,也要忍! 一个人受到了朋友的误会,亲人的误解,还要忍! 一个人贫困落魄,境遇不佳,更要忍! 一个人功成名就,前途远大,特别要忍! 一个人面对一切欲望,一切引诱时,最重要的还是忍!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什么事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苦、挫折,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都在所难免。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必然不为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而是去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成就功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长远的考虑,何必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短长? 当然,忍并不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实际上,忍是人生智慧中不可或缺的,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忍并不是怯弱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才能积蓄力量,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只有忍才能退思吾身,完善自我,高风亮节,以德服人;只有忍才能顾全大局,使事业顺利;只有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 纵观历史,凡成就大事者,凡功垂千古、名誉久传者,莫不看重并努力实践着一个“忍”字。重耳流亡忍苦受辱,终成晋君;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却泛舟而去,全身引退;颜渊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终成孔门中最贤德之弟子;张良圮下拾履,终登相位;苏武杖节牧羊十九年,忍常人所不能忍,而为后世楷模。难怪古语云:“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反之,便不能成就功业,甚至自身难保。例如,玉环恃宠而萎命马嵬,石崇骄富终至被杀。 一个人善于忍,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吸收各方面的信息,有时你不知不觉就会发现,忍给你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忍给你造成的损失。因此,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忍”的气度。 本书原作者许名奎,出生于元代,他博学多才,注重修身养性。他认为,“忍”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事业成败的关键。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年),许名奎把古代史籍中有关“忍”的格言、要训和历史典故搜集成册,共100条,名为《劝忍百箴》。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既有关于“忍”的理论、方法、功用、要诀,又有关于“忍”的故事、实践和历史,形成了一个以“忍”为核心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本书在原作基础上进一步引经据典,每一条里都包含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使得这部书可读性、趣味性极强,同时又能让读者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古人的典籍精粹,加上融会贯通的故事案例,一定能让你用“忍”的原则,赢取卓越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