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的函数里,每一个变量都在博弈,既在保护自己,又在改造别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自己的轴线位置,以及以信仰的力量寻找自己的速度,同时更大的聚焦位置、方式、速度也在定义我们。我们如何找到这个平衡,这个自己对自己的定价,一个更为公平、正义的定价,使我们自己不辜负时代,时代也不辜负我们,最终求得这个信用函数完美的解答。
完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提法不相媲美的是信用科学的提法,不但因为这样的说法目前还是一家之言,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更是闻所未闻,而且还因为我们如何构建与这个提法相匹配的科学研究方法与体系,尚不能说完全成熟与完备。 不管怎样,显然我们还只能借用数学和逻辑来演绎这样一个科学体系,但是如何建立这样一个数学框架与逻辑体系呢? 我们可以从分散风险、组合利润的互逆运动出发来定义这个体系可以从精神-物质-信义三者中的两个层面以及两个层面内部之间的互动、博弈来定义广义的财富,可以从广义信用度下的信息对称度、狭义信用度、和谐度、信誉度来定义这个具体的变化规律。 总之,从上述这样的思路出发,演绎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以及建立一套不先复杂的逻辑体系,还是具有客观描述性、实验检验性以及可重复性的。这些不无武断的结论时时处处在暗示我们信用科学的提法也许不无新鲜,但却是真实的、科学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利用这个体系来定价和精算全球化这一不可阻挡的趋势。
序言
第一部分 信用科学:信用科学对自己的精算
第一章 一个古老而崭新的科学
第一节 一个数码信息的时代
第二节 一个数学程式的时代
第二章 一个信用(模式)的时代
第一节 信用关系的基本等式
第二节 信用区间滚动循环运动
第三节 信誉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信用意识从关系到合约,再从制度化到自在化
第五节 一个信用三个基本关系
第三章 信用“—体化”的内在与外在联系
第一节 信用的内在平衡
第二节 信用的外在和谐
第三节 信用概念与矛盾概念的比较
第四章 信息、数学、信用的市场演化
第一节 趋利避害是信息、信用、数学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信息与信用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第三节 初期的信息与信用文明与初期的市场形态
第四节 信息与信用演化的历史
第五节 信息自由与信用自由
第五章 信息、数学、信用构成的三维市场
第一节 信息的产生与市场的产生
第二节 信息的工业化与信用的工业化
第三节 现代信息的商业化信用模式
第四节 信息的市场作用与信用的市场作用
第六章 诚信资源
第一节 以诚为本,厚德载物;以信为先,自强不息
第二节 信用的识别与信息的识别
第七章 信用方法
第一节 现象与联系
第二节 信息与信用的关系
第三节 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信誉
第四节 信用关系和信用力与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第五节 信用如何实现利润
第六节 信用的扩张与变迁
第七节 假设与分类
第八节 信用科技推动资本技术扩张
第八章 信用运动
第一节 信用的普适性
第二节 信用运动的分散与垄断
第三节 消费储值及信誉会计
第四节 信用工具及信用设计
第五节 信用的四个形态
第六节 信誉指数和及其上市
第七节 信用社区与信用社会
第二部 分全球化定价
第一章 定价全球化
第一节 全球化定义中的矛盾现象
第二节 速度扩张的螺线现象
第三节 信誉所体现的作用
第四节 经济路径的环节或市场经济的层面
第五节 秦始皇与基督不同的“统一”模式
第六节 以人民币为例的全球化定价
第七节 从中国劳动力的相对定价到绝对定价的
全球化过程
第八节 怎样鼓励资本组织、组合技术的发展,充分实现
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第二章 国家球籍
第一节 引言与定义
第二节 如何定义资源
第三节 如何定价全球化
第四节 定价全球化的误区
第五节 全球化的路径
第六节 全球化如何定义中国,中国又如何定义全球化
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