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胜利写真(徐肖冰摄影作品)/光影往事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童煜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本书为《光影往事》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徐肖冰的摄影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徐肖冰摄影作品,使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毛泽东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品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惊心动魄的战地经历

摄影师潜入敌后

冀中平原历险

记录百团大战

拍摄陈赓打榆社

第二章 热火朝天的延安生活

延安映像

边区人物

乐土中学子

多彩的文化生活

盐池风光

陕北的好江南

吴满有的故事

群英荟萃的盛会

访司延安的中外记者

来自美国的使者

舱门前永恒的一刹那

第三章 叱咤风云的抗战群英

指路人周恩来

战马上的朱德

弹雨中的彭德怀

演讲时的毛泽东

机智刘伯承

壮哉左权

第四章 照耀胜利的黎明曙光

黑土剿匪记

“进京赶考”的领袖

国共最后的和谈

胜利的时刻

其乐融融毛家人

伟人之风,山高水长

尾声

后记

徐肖冰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944年、美军观察组来到了延安。经过重庆、延安和美军三方面协调,这个使团被正式定名为“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简称“美军延安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

同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抵达延安。毛泽东、朱德、林伯渠前往机场迎接,并为观察组设宴洗尘。8月7日,观察组第二批人员抵达延安。当时观察组共有18人,组长为载维·包瑞德上校。

中国共产党对美军观察组的到来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热情欢迎,中共领导人积极对他们开展工作。从1944年7月到1945年3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分别多次接见包瑞德和谢伟思,与他们进行了坦率、诚恳的交谈。谢伟思还单独会见了刘少奇、聂荣臻、林伯渠、博古等。

在谈话中,共产党人表示愿意与美军积极合作,可以帮助美军登陆并建立起滩头阵地,希望美国运用其影响制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几十年以后,谢伟思回忆他和毛泽东的谈话,认为如果当时的美国政府能够充分理解毛泽东的思想和战略的话,就不会有中美关系的恶化,乃至朝鲜战争。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顺利地完成着自己的各项使命,几个月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史迪威将军非常满意,为表彰观察组特别是包瑞德的工作成绩,驻华美军总部决定授予他个人一枚荣誉军团勋章。

1944年10月25日,一位美军准将特意从重庆赶到延安向包瑞德授勋。那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最高领导人都出席了仪式,朱德夫人康克清在授勋仪式上向包瑞德献花,这使得包瑞德受宠若惊。当时包瑞德激动地用中文发表了一篇文绉绉的演讲。在这次大会上,徐肖冰近距离地拍下了包瑞德在授勋仪式上的笑脸。

在美军观察组里有位考伦中尉,他非常喜欢拍照,自己有一架小型的摄影机,当时还写了一个拍摄计划,希望能够拍摄到中央领导人。他和徐肖冰的关系不错,于是徐肖冰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这个计划。周恩来很重视这件事情,亲自给徐肖冰写信表示同意、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那就是有些事情可以不用拍摄,另外他希望延安的文化生活可以得到更多的表现。信写好后,他让徐肖冰亲自去他那里拿信,当面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因为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周恩来预感到党的摄影工作需要更好的开展,于是让徐肖冰给他的朋友吴蔚云、陈晨写信,可能的话要争取他们来延安。

由于美国政府中支持蒋介石的强硬派影响了罗斯福,他没有全力支持在他看来不懂政治的史迪威,而是派来了赫尔利。

1944年9月,赫尔利以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到重庆。同年11月6日,他心血来潮飞到了延安,事前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当他走下飞机的时候,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根本不认识他,赶忙向包瑞德打听,知道是新的驻华大使以后,周恩来让包瑞德陪赫尔利一会儿,他赶回去请毛泽东。尽管赫尔利的到来事出意外,中共中央仍然非常重视。11月8日上午,双方就开始了关于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这是历史上毛泽东亲自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谈判。

11月9日,又有了第二次会谈。赫尔利问毛泽东按照哪些条件才愿意参加蒋介石的联合政府,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五条建议。赫尔利看后说:这些建议是非常公平的,但有些条款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他需要仔细研究,并且提出建议。对于他修改后的建议,毛泽东、周恩来也非常高兴。这五点建议不仅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在战后的合法性,还将共产党与国民党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建议在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将现有的国民党政府改组成为包括所有抗日党派的联合政府,而全国所有的抗日军队将公平分配到来自国外的军用物资。

达成五点建议后,谈判双方的情绪都非常好,赫尔利提议,他与毛泽东在这些条款上签字,并预留出给蒋介石签字的地方,于是毛泽东和赫尔利就在窑洞外的阳光下郑重地签下了他们的姓名。

徐肖冰当时也在延安,他知道这样的会谈很重要,但是上面有命令说不让拍照。他知道,就算是拍出来,正式发表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作为内部资料这总是非常珍贵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那时候延安的房子都是纸糊的窗子,很容易就把纸捅破了,看到里面的东西。与赫尔利的会谈就安排在这样一所房子里,只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林伯渠参加,其他是翻译陈家康、黄华等人。徐肖冰就悄悄地把窗子外面糊的纸戳了一个洞,可以把照相机的镜头放进去,大致可以看到里面的人坐的方位,他们一谈起内容来,精力都非常集中,不会有人注意到徐肖冰,这样他就可以拍下一些镜头来了。

这个办法起了作用,后来这些成为极为珍贵的文献照片被新华社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了。其中有一张是朱德正对着镜头的,那是因为徐肖冰拍照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动静,朱德靠近窗子坐,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就朝这个方向看了看,他大概看到了徐肖冰,也知道他在拍照,但并没有说什么。这张照片也成了记录那次会谈的唯一资料。

11月9日中午,赫尔利飞离延安。为了促使蒋介石对这份共识的认同,经赫尔利建议,周恩来同机飞赴重庆,已经在延安工作了四个月的包瑞德也一同飞回。后来,由于《五点建议》并没有提及国民党和蒋介石在未来政府中的主导地位,遭到蒋介石的全盘否定。

P80-82

序言

摄影是无声的语言,特别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其真实可靠性往往是文字昕无法比拟的。无声胜似有声,一图胜过千言,魅力尽显于此。小小的镜头犹如睿智的明眸,聚焦了一个片段,捕捉了一个瞬间,却记录下了一个世界,再现了过去世界里一段段绚丽多彩、令人难忠的动人往事。

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尝试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丛书中描写的七位摄影家——吴印成、沙飞、徐肖冰、齐观山、侯波、杜修贤和吕相友都是解放前投身中吲革命队伍的前辈。他们无一例外部拍摄过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其中几位还长期负责中央政治新闻报道和领袖生活记录。因此,各自形成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拍摄观念和工作方法,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非常值得回味。通过解密上述摄影名家的生活、工作和对中国政治事件的亲历感受,《光影往事》形成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摄影名家经典书系。书中记录的摄影家个人经历及他们的作品,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20世纪中国的绝好机会。

《光影往事》从书所收千余幅照片中桕当一部分为首次发表。面对这些老照片,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毛泽东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舳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欣赏照片,惊叹史实的人们往往不会记得照片拍摄者的名字。虽然拍摄者本人也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是与中国的命运一同起落。没有人能比站在伟人身边的他们更近距离、更新角度地看到政治海洋的潮起潮落。

《光影往事》丛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别致的文学性叙述。编著者在展示历史照片的时候,有意淡化人物传记色彩,重在展现摄影家本人和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故事,引领读者一边欣赏照片,一边聆听照片背后的故事。无声的画面、平实的语言以一支有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书,图与文的互动将大大丰富读者对照片的认识。

后记

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写作一本关于徐肖冰照片和照片背后故事的书籍,然而当我着手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却被其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这套丛书的本来目的是写作摄影师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于是,活生牛的人物和细节就变得更加重要。

徐肖冰是个传奇人物,他从南方小镇的古旧里走出来,走进了冒险家云集的上海,同电影和摄影联系在一起。这是有声电影在中国兴起的年代,也是中国左翼电影起步之旅。他担任了很有影响的《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生死同心》等电影的摄影助理,这段经历让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难当头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投奔了,革命圣地——延安。他从战火弥漫的后方,走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走到今天。这样的人物是丰富立体的,而他和侯波伉俪情深的摄影经历,也是一笔后世享之不尽的财富。

为了能够更加了解这位摄影师,我曾经两次去过他们家里。他们的家在新影厂不起眼的宿舍里,只有两位老人和保姆在家,一进门就能看到很多的奖杯奖章,还有挂在墙上的和毛主席的香山合影,那时候徐肖冰和侯波还依然年轻勃发,在他们面前还有很多未竞的事业。更多的一些可爱的摆设,虽然只是随意摆放,没有什么章法,却可以看出他们童心未泯。似乎,真正的大家都是聪明的,然而也是天真的,这种简单保持着他们创作的长久生命力。

在我采访徐肖冰的两个上午,他们的家里忙忙碌碌,总是不断有电话打进来,或者有人来访要求二老提供照片,来进行一些展览活动,或者同行要举办影展或出版影集要让他们题字。然而他们平易近人地接受着我繁复的问题,甚至纠正我一些历史时间的错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有些事情真的太久远了,我们需要不断地回想,不断地记忆和不断地提醒,才能辨认出往日的痕迹。然而,因为有照片,一切都还好,我们可以对着照片想象过去的空间和人物。有的时候,徐肖冰老人为了能给我解释清楚一个事件,不惜几次跑进房间拿出过去的照片或者文字资料,来和我详细讲解。讲到国民党统治的严酷荒谬,他甚至潸然泪下,这种细致真诚让我动容。

我自觉才疏学浅,对于历史和政治也不敏感,然而为了写作这本小书,还是花了力气,梳理徐肖冰老人的照片,并且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我知道历史对于我来说,还是不够清晰明朗,甚至需要照片来提醒我的想象。徐肖冰老人对于我写作这本书的支持令我非常感动,我也希望不论是在文字上还是照片应用上,都能达到他的标准。这是我的一桩心愿。

这本书是关于徐肖冰的,然而我真希望千千万万个曾经在那段岁月里生活过的人们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心有戚戚,那么这也是我工作的满足。

童煜华

2006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