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渊源,寓言的深意,典故的来历,人物的身世,乃至众所周知的史实背后的扑朔迷离……本书精心选取了对人生最有启迪意义的部分成语、寓言、名人等故事,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希冀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以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生必读历史经典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鑫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成语的渊源,寓言的深意,典故的来历,人物的身世,乃至众所周知的史实背后的扑朔迷离……本书精心选取了对人生最有启迪意义的部分成语、寓言、名人等故事,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希冀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以帮助。 内容推荐 故事是历史的缩影,是文化的窗口,是窥探民族个性的镜子,读故事的能力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认识力以及文字把握能力的综合体现。故事是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真实的史事,都成为故事中素材成语、语言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典故都可以看作故事。这是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常读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可以使人明心明理。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更要通过读故事来增长知识淘治情操,学会做人。 目录 一、人物篇 教育家孔子 爱国诗人屈原 秦始皇和兵马俑、长城 李冰修筑都江堰 汉高祖用人 张骞与丝绸之路 王昭君出塞 史家之绝唱——司马迁 蔡伦与造纸术 6岁辨琴的蔡文姬 诸葛亮治蜀 博学多能的张衡 神医华佗 刘徽与《九章算术》 曹植七步成诗 王羲之练书法 神笔顾恺之 孙康映雪夜读 才女谢道韫 数学家祖冲之 隋炀帝与大运河 药王孙思邈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唐玄奘取经 女皇武则天 欧阳询与《皇甫诞碑》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与“颜体” 张旭与“狂草” “以狂继颠”的怀素 王勃与滕王阁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精白居易 元稹少年及第 骆宾王七岁咏鹅 边塞诗人王之涣 李贺诗成泣鬼神 柳宗元妙拟华章 李商隐才华横溢 市民词人柳永 范仲淹苦学成材 一代词人李清照 苏轼妙评《鹭鸶》 祖冲之与圆周率 年少志高的岳飞 文天祥与《过零丁洋》 抗金英雄韩世忠 阿保机与契丹的兴起 政治家金世宗 大航海家郑和 药物学家李时珍 巧骂“皇兴”——吴承恩 抗倭英雄戚继光 李自成攻占北京 郑成功收复台湾 徐光启与“几何” 曹雪芹与《红楼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 铁道专家詹天佑 魏源腹内孕乾坤 梁启超笑傲王侯 开风气之先——胡适 一代名人郭沫若 “志在鸿鹄”的茅盾 鉴湖女侠——秋瑾 勤奋好学的李大钊 解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毛泽东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读书不忘救国的苏步青 桥梁专家——茅以升 作曲家聂耳 妙算惊人——华罗庚 少年留学生——李四光 二、史实篇 开天辟地的神话 钻木取火的传说 大禹治水 神箭手后羿 商汤和伊尹 盘庚迁都 姜太公钓鱼 周公辅成王 国人暴动 骊山上的烽火 曹刿抗击齐军 齐桓公九合诸侯 愚蠢的宋襄公 晋文公退避三舍 崤山大战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伍子胥过昭关 孔子周游列国 勾践卧薪尝胆 范蠡和文种 墨子破云梯 商鞅南门立木 孙膑庞涓斗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孟尝君的门客 燕昭王求贤 田单的火牛阵 屈原沉江 蔺相如完璧归赵 廉颇负荆请罪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荆轲刺秦王 秦王灭六国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刘邦和项羽 巨鹿大战 刘邦进咸阳 鸿门宴 萧何追韩信 楚汉相争 霸王乌江自刎 大风歌 白登被围 白马盟 萧曹两相国 周勃夺军 缇萦救父 飞将军李广 卫青和霍去病 苏武牧羊 黄巾军起义 袁绍杀宦官 曹操起兵 王允计除董卓 迁都许城 衣带里的密诏 官渡大战 孙策占据江东 诸葛亮隆中对策 周瑜火攻赤壁 刘备进益州 蔡文姬归汉 关羽水淹七军 吕蒙白衣渡江 陆逊烧连营 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五丈原 司马懿装病 司马昭的野心 邓艾偷渡剑阁 王濬楼船破吴 石崇王恺比富 周处除“三害” 八王混战 李特的流民大营 匈奴人称汉帝 王马共天下 石勒读汉书 祖逖中流击楫 陶侃运砖头 王猛扪虱谈天下 一意孤行的苻坚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陶渊明不折腰 刘裕摆却月阵 说实话的高允 瓦岗军开仓分粮 李渊太原起兵 李世民取东都 玄武门之变 魏征直言敢谏 伶人做官 “儿皇帝”石敬瑭 周世宗斥冯道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亡国 寇准抗辽 元吴建立西夏 范仲淹实行新政 欧阳修改革文风 铁面无私的包拯 王安石变法 花石纲 李纲守东京 两个皇帝当俘虏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贾似道误国 文天祥起兵 一只眼的石人 和尚当元帅 鄱阳湖大战 刘伯温求雨 康熙帝平定三藩 雅克萨的胜利 三征噶尔丹 文字狱 乾隆帝禁书修书 三、掌故篇 哑巴乞丐 投胎 锅死掉啦 猜谜的老爷 我不见了 牛皮大王 狮子和山羊 看镜 猴子种葡萄 蝙蝠和黄鼠狼 盐贩和驴子 船夫和哲学家 赌饼破家 仆人看家 鸟类选美 蚊子和狮子 衔肉的狗 长身药 庄子鱼乐之辩 晏子巧言谏齐王 晏子大智顶范昭 子贡纵横说列国 装糊涂难倒夫差 弦高智退秦师 孙叔敖锄打两头蛇 孙膑巧言赚魏王 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 曹冲妙计护库吏 曹子建巧赋双关诗 张松无畏对曹操 少年吴王断冤案 司马睿巧言破虚礼 阮籍巧说“杀父可” 少年区寄除强盗 小将岳云闯头阵 徐文长难倒窦太师 辛弃疾生擒叛徒 解缙机敏吟趣诗 唐伯虎巧写祝福辞 祝枝山巧思辩对联 纪晓岚巧说“东西” 郑板桥审石头 郑板桥巧言治盐商 冯婉贞英勇抗侵略 少年主帅陈玉成 冯玉祥勇斗侵略者 吴佩孚智斗土肥原 随机应变 郭沫若妙语救姑娘 古耐、爱沙边疆擒匪 四、成语篇 奇货可居 鹬蚌相争 奉公守法 利令智昏 破釜沉舟 毛遂自荐 背水一战 智者千虑 犹豫不决 一狐之腋 前倨后卑 瓜田李下 鹿死谁手 步履蹒跚 坐怀不乱 言犹在耳 董狐之笔 大儒纵盗 剖腹藏珠 徙宅忘妻 因势利导 唱筹量沙 乐极生悲 居心叵测 燕雀处堂 举措失当 纲举目张 取而代之 声名狼藉 左提右挈 二鲍纠慝 无出其右 身无可击 袖藏金锥 箭在弦上 疾风劲草 乌合之众 推心置腹 生灵涂炭 怙恶不悛 拒谏饰非 罚不当罪 孤注一掷 守株待兔 望梅止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尸位素餐 天涯海角 内助之贤 火树银花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司空见惯 巧取豪夺 四面楚歌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名落孙山 月下老人 一饭千金 一字千金 一钱不值 一丘之貉 一败涂地 一暴十寒 一发千钧 一木难支 一网打尽 入吾彀中 九牛一毛 三生有幸 三折其肱 三人成虎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上行下效 小时了了 口蜜腹剑 车载斗量 风吹草动 风声鹤唳 出奇制胜 平步青云 居安思危 杯弓蛇影 河伯为患 明目张胆 后生可畏 重蹈覆辙 一诺千金 家徒四壁 夜郎自大 画龙点睛 囫囵吞枣 外强中干 各自为政 汗流浃背 曲高和寡 先发制人 投笔从戎 沧海桑田 卧薪尝胆 狡兔三窟 防微杜渐 朝三暮四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黔驴技穷 同病相怜 拔苗助长 郑人买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惊弓之鸟 为虎作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试读章节 一、人物篇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从古到今,无数风流名人为今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或为科学家。或为政治家。或为乱世枭雄,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争相出台。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正应了那句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教育家孔子 山东的曲阜,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它是我国历史上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他的遗体葬在鲁国都城北边泗水旁,就是后来被称为“孔林”的地方。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国国君下令把孔子故居建为“岁时奉祀”的庙宇。以后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同时扩展“孔庙”,到明清时达到现在的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殿堂宏伟,古柏苍郁。 在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有一棵挺拔高耸的桧树。相传这是孔子亲手栽下的。据说孔子亲手植三棵桧树,死了两棵,只活了现在的这一棵。桧树北面的一座建筑,就是黄瓦朱柱、彩绘精致、小巧玲珑的杏坛。坛前有四棵杏树,相传这是孔子当年坐在坛上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祖先是春秋时宋国的贵族,曾祖因避宋国宫廷政变逃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的父亲曾做过陬邑宰,属于贵族的下层“士”。 孔子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相传她结婚时才十七岁,而孔子的父亲已经七十岁了。他们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曾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去祷告过。后来生了孔子,就取名叫丘。有的记载则说是因为孔子生下来时,头顶上的骨头与众不同,四面高,中间低,所以取名叫丘。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死了,所以孔子幼年时家里很贫困。后来他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吏,他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把牛羊养得很肥壮。 孔子青少年时期读书很用功。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天才,而是好古敏求的人。他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一年,鲁国太庙举行祭祀始祖周公的大典,请孔子担任助祭。他进入太庙以后,对于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细节,都不厌其详地虚心向人请教。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后来他精通“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在我国教育史上,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而且影响最深远的,当首推孔子。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孔子虽然处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但他对事物的态度,是积极有为的。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授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的学生只要献给“束惰”(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随孔子读书。当时孔子的学生中,从地区说,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他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犹疑不决。他还要求学生,对于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孔子一生,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孔子从五十五岁离开鲁国,奔波于鲁、卫、宋、陈、蔡、楚等国游说诸侯,他一方面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一方面坚持他的教学活动。但是诸侯为了争雄称霸,讲求富国强兵,着眼于目前的利益,哪能采纳孔子仁政的主张呢!所以孔子未能被诸侯所重用,他的政治才能也未能得到施展。到公元前484年,孔子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那年他六十八岁,返回了鲁国,结束了十四年的游说生活。 孔子死后。学生们追忆孔子的日常教诲和生活情况。整理成一部语录体的书,叫作《论语》。后来。《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我国后代教育和文化起了很大影响。 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南方则流行着龙舟竞渡的游戏,文学家们还提倡把端午这个节日改为“诗人节”。 这一切都与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有关,上述自古就遗留下来的许多传统风俗,都是后人怀念屈原的表示。 在长江三峡和西陵峡之间,有一座名叫秭归的县城,这里就是屈原的故乡。他是战国时候的楚国人,生年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在故乡秭归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为什么叫“秭归”呢?传说屈原有—位十分贤慧的姐姐,名叫女媭,她既善良又勤劳,十分关心弟弟的成长。屈原长大以后,她也出嫁了。当屈原后来被奸臣所谗害,放逐回故乡时,女媭也回到了家乡,劝导弟弟要放宽胸怀。“秭归”是“姊归”的谐音,是为了纪念这位贤慧的古代妇女而起的名。至今在秭归的沿江古道上,还有关于女媭的许多遗迹,例如传说女媭为屈原刺绣的“绣花墩”,当年她为屈原浣洗衣服使用过的“捣衣石”等。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有一个民间传说叙述,屈原小时候在乡里的学校读书,常常是第一个离开书房,但是天黑还没回到家里。家里的人急坏了,姐姐出去找他,邻里们也到溪涧和后山里帮着寻找,都没有找到。晚上,屈原自个回到家里,也没有向家里吐露他究竟到哪里去了。第二天,姐姐女媭偷偷地跟在他后面,才发现他放学后跑到一个天然石洞里读当时楚国的民歌。他聚精会神地看,低声地吟咏,慢慢地被这些民间文学迷住了。当姐姐去找他时,竟然完全没有发觉。以后屈原逐渐长大了,便常常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和庙祝们采集民间歌谣,然后在这小溪畔的石洞里记录、整理、吟诵。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种顽强学习、虚心向民间求教的精神,把这座石洞称为“读书洞”,而今这石洞已成为屈原故里的一处著名古迹。 长大以后的屈原,成为通晓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他看到楚国日趋衰落,主张对政治进行一番整顿革新。由于才能出众,他曾一度被楚国的怀王任命为左徒(仅次于宰相的官职)。他对怀王提出过许多改革意见,还为楚国制定了一套变法方案,名日《宪令》。但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在邪恶势力面前屈服。他所提出的革新主张,也触犯了那些守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遭到了楚国旧贵族的忌恨。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和宠臣上官靳尚是陷害屈原的罪魁祸首。他们对楚怀王说了许多屈原的坏话,造谣说屈原太自高自大了,根本不把楚王放在眼里。楚怀王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听了谗言不禁怒火万丈,立刻撤了屈原“左徒”的职务,把他降为只管王室祭祀事物的“三闾大夫”(三闾指楚国景、昭、屈三家贵族),改革也被勒令停止了。 此后屈原不断遭到贬斥,最后竞被放逐到汉水北岸,永远不许回到楚国首都郢。这时,楚国也越来越弱,后来完全成为被强邻秦国摆布的附庸。楚怀王上当受骗被秦国捉去当了俘虏。公元前278年,楚都郢也被秦国占领。这两件事给了屈原重大的打击,在汉水北岸流浪期间,他的头发完全白了,身躯也越来越瘦弱。他把满腔悲愤写成诗歌表达出来,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天问》和《离骚》。《天问》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问题,向天控诉不平。《离骚》的“离”,是受离间的意思;“骚”,是忧愤和不平。全诗三百七十三句,叙述了屈原的家世、才能和治理楚国的理想,怒斥了楚王的昏庸和贵族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屈原流放期间,他的姐姐女媭经常陪伴着他,劝慰他,但国家的灾难太深重了,屈原丝毫不能减轻心中沉重的负担。他在诗中表示决不和腐朽势力妥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还表示一定至死保留自己的节操,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为了表示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永远是清白的,他一天三次到故乡的一条溪边去洗濯他的帽缨,这个溪以后便被叫做“濯缨泉”。人们还在当年屈原站立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桥,桥名“濯缨桥”。 郢都被秦军占领后,屈原悲愤欲绝,决心以死来表达他的爱国爱民之情。终于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这天,他怀沙抱石,投进了波涛滚滚的泪罗江。这一年他六十二岁。 屈原是为国为民而死的,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怀自己的诗人。汩罗江边的人民,听说屈原投江自杀了,划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争先恐后地赶来搭救。他们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大家只好划着船只,又归回家乡。从此,形成了每年一度的竞渡风俗:“鼓棹争归,竟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后来,一般的船只又装饰成龙舟,便又叫作“龙舟竞渡”。这种水上游戏在后来的江南地区十分盛行,场面非常热闹。唐朝诗人张建封有一首《竞渡歌》,形容当年的场面说:“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水面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每当端午佳节,南方大部分地区人民还会兴致勃勃地参加“龙舟竞渡”。P1-3 序言 没有故事的民族,必然是文化苍白的民族。 故事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类没有文字以前,就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即使在人类拥有了文字以后,故事对人类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没有因此而逊色。与此相反,故事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传播文化的一支主要力量。 在我国漫长、璀璨的历史中,故事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真实的史事,都成为故事中的素材。成语、寓言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都是故事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常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以使人明心、明理。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更要通过读故事来增长知识,以下几类故事是必读的: 首先必读的是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故事。人是历史的缔造者,社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各个时代的人物的努力。这其中,杰出人物的贡献是值得瞩目的。如果没有孔子的杏坛讲学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儒家文化;如果没有秦始皇,恐怕就不会有统一的中国,也不会有世界瞩目的长城和兵马俑;如果没有毛泽东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如果没有……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假如没有了这些英雄人物,今天的世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有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所以,有些史实故事也是必读的。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给少年读者,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培养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历史上许多故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悠悠五千年,中华大智慧,尽在细微的历史事件中。 另外,还有一类故事——掌故,也是青少年必读的。这些故事散落于民间,流传于人民的口头中,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知道开天辟地的传说吗?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吗?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吗?为什么鲁班能如此聪明?为什么华罗庚、陈景润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成语故事了。成语是从典故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说每个成语的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像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一字千金、南辕北辙等这些成语,相信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知道这些的成语来历的又有几个呢?所以,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的角度来说,成语故事无疑都是青少年必读的。 针对于此,面对浩如烟海的故事资料,本书受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加以收录,因此编者精心选取了对人生最有启迪意义的部分成语、寓言、名人等故事,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希冀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以帮助。这些故事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美好情操无疑是有益的。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