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一位智者,他不仅教人表现柔弱、愚鲁,更教人无为、无我、居下、清虚、自然……他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和韧性。那么老子是何许人也?他的思想从何而来。他的哲学体系什么价值?……本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老子的智慧、老子与道教的关系、老子讲述兵家谋略、他的治国方略、修身术、理想人格、养生论等八个方面来让现代的人们了解老子及其伟大的思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易通老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高秀昌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是一位智者,他不仅教人表现柔弱、愚鲁,更教人无为、无我、居下、清虚、自然……他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和韧性。那么老子是何许人也?他的思想从何而来。他的哲学体系什么价值?……本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老子的智慧、老子与道教的关系、老子讲述兵家谋略、他的治国方略、修身术、理想人格、养生论等八个方面来让现代的人们了解老子及其伟大的思想。 内容推荐 老子是何许人也?关于老子的出生地、老子的时代、老子的姓氏、老子的生活、老子与《老子》(即《道德经》)……自古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老子的智慧、老子与道教的关系、老子讲述兵家谋略、他的治国方略、修身术、理想人格、养生论等八个方面来让现代的人们了解老子及其伟大的思想。 目录 第一章 老子的智慧 1.老子其人 《老子》中的老子 《庄子》中的老子 《礼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中的老子 《论语》中的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老子 著《老子》的老子 2.传世名著 《老子》其书 著者之辩 《老子》的文学价值 3.玄妙之道 “道”的含义 “道”的特性 “道”的观念渊源及意义 4.老子的辩怔法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观 老子思想中辩证法的运用 5.老子与百家诸子 老子与儒家创始人孔子 老子与道家学说继承者庄子 老子与学术大师荀子 老子与法家代表韩非 第二章 老子与道教 1.老子与道教经典 老子:道教教主 《道德经》:道教经典 2.《老子》与道教的基本内容 《老子》与道教教义 “道”和“德” “玄”和“一” “自然”和“无为” 《老子》与道教长生成仙说 《老子》与道教戒律 第三章 老子与兵家谋略 1.源于兵家而高于兵家 2.老子对兵家战争观的影响 3.老子对兵家战略战术的影响 第四章 老子的治国方略 1.“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2.”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老子治国谋略在汉代的应用 老子无为政治理论的完善发展 践行老子思想的汉朝 唐政权中的老子思想 第五章 老子的修身术 1.儒道互补,进退有据 2.宦海受挫,皈依老庄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论“知足”、“知止” 少欲知足,全生保身 功成不居,急流勇退 4.返朴归真,名士风度 “见素抱朴”,赤子之德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士风度 5.知雄守雌,大德若谷 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 知雄守雌,知荣守辱 上德若谷,以德报怨 第六章 老子的理想人格 1.理想人格——圣人的特征 2.理想人格——圣人的修养方法 3.理想人格——圣人的人生态度 第七章 老子的管理之道 1.”无为”之道 2.”不争”之道 3.“自知”与“白胜”之道 4.反向思维之道 5.”双赢”之道 6.”知止”之道 第八章 老子的养生论 1.传兢养生文化奠基人 “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 “冲气以为和”的养生目标 养生方法 2.“道法自然”与四时养生法 四时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3.元气论与气功养生 元气与气功 虛静之道与气功锻炼 自然之道与自然功法 “复归于婴儿”与胎息、胎食 4.牝牡之合与房中养生 男女交合是人的自然需求 房中养生节情欲 附录一 《老子》全译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孔子说:“先生的德行合于天地,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够超过您呢?”老聃说:“不能这样说。水的清明澄澈,是在无所作为的情况下自然如此的。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无须加以修养,就像天自然高,地自然厚,日月自然光明,又哪里用得着修养呢!” 孔子从老聃那儿走出来,把见到老聃的情况告诉了颜回,说:“我对于大道的了解,就好像瓮中的小飞虫对于瓮外的广阔天地一样,真是太渺小了!如果不是先生的启迪揭开了我的蒙蔽,我就不会知道天地大全的道理了。” 《知北游》中说: 孔子对老聃说:“今天安居闲暇,我冒昧地向您请教至道。”老聃说:“你先得斋戒静心,再疏通你的心灵,洗净你的精神,破除你的成见!大道是深奧神妙难以言表啊!不过我将努力为你说个大概。 “明亮的东西产生于昏暗,有形体的东西产生于无形,精气产生于道,形质产生于精气。万物全都凭借形体而诞生,所以,具有九个孔窍的动物是胎生的,具有八个孔窍的动物是卵生的。它的来临没有踪迹,它的离去没有边界,不知从哪儿进出、在哪儿停留,通向广阔无垠的四面八方。遵循大道的人,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耳目灵敏,运用心思不会劳顿,顺应外物不拘定规。天不得到大道便不会高远,地不得到大道便不会广大,日月不得到大道不会运行,万物不得到大道便不会昌盛,这恐怕就是你所说的道啊! “再说博读经典的人不一定能认识大道,善辩的人不一定就格外聪明,所以圣人就丢弃博学和好辩。至于那想增益而不能增益,想减损而不能减损的,正是圣人所要持守的大道。大道深邃莫测,它像大海一样;高大神奇,它没有终结也没有开始,万物的运动全在它的范围之内,而且从不曾缺少什么。那么,君子所谈论、遵行的道。怎么能自外于这样的大道呢!万物全都从它那里获取生命的资粮,而且从不匮乏,这恐怕就是道啊! “中原一带有人,既不偏于阴也不偏于阳,处在大地的中间,只不过姑且具备了人的形体罢了,而人终将返归他的本原。从道的观点来看,人的诞生,乃是气的聚合,虽然有长寿与短命,相差又有多少呢?说起来只不过是俄顷之间,又哪里用得着区分唐尧和夏桀的是非呢!果树和瓜类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生长规律,人们的次第关系即使难以划分,也还可以用年龄大小相互为序。圣人遇上这些事从不违拗,即使亲身过往也不会滞留。调和而顺应,这就是德;无心却适应,这就是道;而德与道便是帝业兴盛的凭藉,王侯兴起的法则。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如同白驹过隙一样短暂。自然而然地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变化而死。万物自然化生,又自然死亡;生物为死去的同类而悲哀,人们为死去的同伴而悲悯。解脱自然的枷锁,毁坏天然的桎梏,纷纭宛转,魂魄将往,身形也随之消亡。这就是最终归向本根啊!从没有形体到有形体,又从有形体再化为无形体,这是人们所共知的;这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而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体悟大道的人就不爱谈论,谈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自作聪明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道不可能通过传闻而得的,传闻不如塞耳不听,懂得这些就叫‘大得’。” 《天运》中说: 孔子活了五十一岁还没有领悟大道,于是往南到沛地拜见老聃。老聃说:“你来了吗?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恐怕已经领悟了大道吧?”孔子说:“还未能得到。”老聃说:“你是怎样寻求大道的呢?”孑L子说:“我在法制规范方面寻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功夫还未得到。”老聃说:“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孔子说:“我又从阴阳的变化来寻求,十二年了还是未能得到。” 老聃说:“会是这样的。假使道可以用来进献,那么人臣没有谁不会向国君进献大道的;假使道可以用来奉送,那么人子没有谁不会向自己的双亲奉送大道的;假使道可以传告他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告诉给他的兄弟的;假使道可以给与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用来给与他的子孙的。然而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没有别的,内心没有主宰,大道就不能停留,对外没有质正,大道就不能推行。从内心发出的东西,倘若不能为外界所接受,圣人也就不会有所言教;从外部进入内心的东西,倘若心中无所领悟而不能自持,圣人也就不会有所怜惜。名,乃是人人皆可使用的器具,不可过多猎取。仁义,乃是前代帝王的馆舍,可以住上一宿而不可以久居,逗留久了就会招致许多责难。 “古代道德修养高的至人,借路于仁,托宿于义,以便于游乐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域,生活于简略的境地,立身于从不施与的园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便恬淡无为;简略,就易于生存;从不施与,就没有付出。古代称这种遨游叫采真之游。 “把财富作为追求的人,不会让人利禄;把显赫作为追求的人,不会让人名誉;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把持利禄、名誉和权势就战栗不安,放弃它们又会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无一点鉴识,眼睛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怨恨、恩惠、获取、施与、谏诤、教化、生存、杀戮,这八种做法全是用来端正他人的工具,只有遵循自然的变化而无所阻塞滞留的人才能够运用它。所以说,所谓正,就是使人端正。内心里认为不是这样,那么心灵的门户就永远不可能打开。” 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见到老聃说:“我终于得道了。乌鸦喜鹊孵化而生,鱼儿濡沫而生,蜜蜂白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就会因失爱而常常啼哭。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能跟万物的造化为友!不能跟造化为友,又怎么能教化他人!”老聃听了后说:“好了。孔丘得道了!” 总之,最早记述老子事迹的是庄周的《庄子》一书。《庄子》中记载的有关老子的传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老子居住在南方沛这个地方,他是周朝管理图书的馆长。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孔子还称赞过他是像龙一样的人物,他曾西游秦国,等等。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地位高于孔子的大思想家的老子形象。显然,《庄子》中的这些记载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老子是一位大智大慧而形象若愚的得道者,孔子作为后学者向老子虚心求学、问礼,而老子则谆谆教诲孔子。这些记载虽不免有不实的地方,但是,这确实向我们表明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史实。P5-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