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
本书由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倾心推荐,帮助初中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初中三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可帮助家长老师及学生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本书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别收录初中学习、初中教育和中考前后过来人给后来者的忠告。另有附录,下列“初中三年大事年表”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初中三年早知道--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之一(增补本) |
分类 | |
作者 | 日新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 本书由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倾心推荐,帮助初中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初中三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可帮助家长老师及学生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本书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别收录初中学习、初中教育和中考前后过来人给后来者的忠告。另有附录,下列“初中三年大事年表”等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教师、家长、学生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选择的标准有三:一是必须是初中、中考的过来人;二是真实可信,言之有物;三是每人仅限一篇,必须写初中三年印象最深的事情。本书适合初中新生及其家长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者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读者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序 写在前面 目录 上篇 初中学习早知道 警惕“初一新生综合症”/3 “和周围十来名比”/10 家长要介入孩子的学习/12 初二是个分水岭/16 至少要复习三遍/19 “边批”+“夹纸”笔记法/21 关于考试这件事/24 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30 听课好习惯三题/34 读书好习惯三题/37 作业好习惯五题/46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54 从小多看科普书/57 请家教与报班的十条经验/60 早一天订刊,早一天受益/65 为什么一定要学好数学/68 把几何语言再“翻译”回来/73 平几过,数学通/76 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记性好/79 英语是最容易提高的学科/84 记好化学笔记不难/87 中篇 初中教育早知道 孩子是一辈子的冤家/95 得搞中国式的“素质教育”/100 用孩子爱听的语言沟通/103 了解孩子学习真实情况的6种途径/105 孩子教育不能外包/108 留下一个家长应有的榜样/112 正确处理“孩子内部矛盾”/115 处理孩子作弊要冷静/121 “代沟”早晚会出现/124 妙对“反抗期”的策略/128 离婚对孩子打击大/130 孩子互相攀比怎么办/132 找出成绩起伏的原因/135 别摊上一个对什么都没兴趣的孩子/137 小动物是小帮手/141 别动不动就离家出走/143 别为外表烦恼/147 要战胜自我/152 除了学习,还能不能说点别的/154 你知道初三有多累/156 下篇 中考前后早知道 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10大差别/163 职高,还是普高,一个致命的选择/169 开家长会要关注的4个分数/172 考前变成“数学专家”/175 驳“择校不如择班”论/177 必要时得实行“军管”/179 拿钱都堆不出来就狼狈了/183 年级第一也有失手的时候/185 和前途比,钱算不了什么/188 抉择不下就从俗吧/191 查分十有八九“维持原判”/193 老不长个要查体/196 女孩子800米要早练/198 附录 初中三年大事年表/203 学习方法趣味测试(五则)/216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测试表/223 考后自我分析题/225 中国6~19岁少年儿童平均身高表/228 亚健康状态自测题/229 性格自测与学习方法/231 后记/242 试读章节 第一个问题,老记不住当天的作业。 有的孩子,回到家只知道老师留了作业,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留的是些什么作业;还有的孩子,回到家就疯玩,等到被家长督促着坐到桌前做作业时,连老师留没留作业都忘得一干二净,只好又去给同学打电话,气得家长直摇头,该怎么办呢? 其实,要治愈孩子这个毛病并不难,只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小记事本,让他把每天的作业及其他爱忘的事情都一项一项记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他记住每天的作业,也可训练他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论是对孩子目前,还是未来,都很有益。 第二个问题,做作业时老问家长。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老问家长,题目看不懂问家长,该怎么算问家长,答案对不对问家长,字不认识了问家长,离开家长他就不知该怎么办了。对这种孩子,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孩子的问题,就在于依赖性太强。要予以纠正,必须要改变孩子依赖性太重这个缺点。 具体到学习上,家长可以做以下工作: 其一,不要再陪着孩子做功课,让孩子自己去做,不会做,该挨批评,该受罚,让他自己去面对。 其二,依赖性太重的孩子,可能一离开家长,连很简单的题都不会了。家长不妨先让他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的作业,让他产生“我一个人也会做”的信心,然后再陪他做较复杂的作业,以后再慢慢退出。给孩子一个过渡。 其三,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差,家长最好不要说“什么,这么简单的题自己都不会做,长大有什么用”一类的话,那么做于事无补。反之,应多多鼓励孩子。你也许给不了孩子多少钱、多少物质的东西,但你可以给他一个父亲的称赞、一个母亲的微笑。而这,也许是您的孩子最最需要的。 有一位很有头脑的家长,谈了他培养女儿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和心得。这位名叫华津谷的父亲写道: 我对女儿的学习要求不高:一、上课认真听讲;二、作业独立完成。其用意只不过是让女儿有较多的“自主权”,较为独立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 记得有一天,女儿为一道数学题大伤脑筋,百般无奈便来找我,说是老师对此题的讲解与她的理解有出入。我看了那题之后也认为老师错了,我便对女儿说了一句她这种年龄可能不完全理解的话:相信科学。第二天放学,女儿见到我便亲了我一下说:爸爸真好。原来全班就她一人答对。那位勇敢的老师不但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还表扬了我女儿。 另外,我也很认真地读了女儿同学的范文,不难看到,在幼稚的作文中,常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句甚或一段老辣的文字,很让人感到稀奇。稀奇归稀奇,我却认为:这些老辣地道的文字一下子破坏了童稚的和谐。所以,我对女儿说,你写的是你自己的作文。 我以为,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应该从努力培养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上疑难问题的能力着手。否则,环境一旦变异或者生存条件骤然恶化,孩子们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办好了。何况,每一个人能依附父母的时间,大抵不会超过人生的三分之一。 当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产生了无数以三口之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细胞。“望子成龙”成为所有家长的愿望,于是也就能经常看到一家三口共同“作业”的场面。 这位家长最后说:我想,如果父母的文化程度极高或孩子的学业尚浅,也许还能凑合,真不知道文化程度似笔者一样有限的父母,如何始终辅助学业一日高于一日的孩子?又有几个父母敢说自己能造就出。一个天才?倒不如从小就培养自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本领。虽然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谁又能断定,我们的子女今后不会猛然间从大城市去到边睡,到山区,到农村?那时候,他们会怎么样? 这位父亲的可贵之处在于,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利,而且还对孩子的生活有利;不仅会使孩子现在受益,而且会使孩子未来受益。 第三个问题,不愿写作业。 虽说目前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负担太重,但做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做适度的作业,是完全必要的。 不过,现在不少孩子不愿写作业。这些孩子有的是一回家就先想着玩,拖到很晚才想着写作业;有的是边写边玩,且极易受外界干扰,非得家长发火才写下去;有的索性不记得老师留的是什么作业。对此怎么办呢?一些家长便采取简单的打骂方法,虽一时见效,但时间长了,孩子被打皮了,甚至还会产生撒谎、厌学等更严重的问题。 简单的打骂不行,那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应该具体分析孩子不愿做作业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有些孩子不愿写作业,是因为他们上课时根本没听懂,写作业感到吃力。对这些孩子,应予以适当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有些孩子则相反,他们不愿写作业,是觉得作业太简单。对这些孩子,可以适当加大难度,由家长布置一些课外练习。 还有些孩子智力正常,但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东张西望,坐不下来。这就需要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 另外有些孩子,脑手协调性差,脑子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做的又是一回事。做作业时经常出现动作拖拉,写字颠三倒四,计数丢三落四,作业本上圈圈点点,很不整洁。这就需要训练孩子的脑手协调性,比如可以让孩子学学乐器、玩玩球等。 此外,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话老是听而不闻,记不住留的作业,那就要考虑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如果孩子老是嚷眼酸,看不清字,那就要考虑孩子的视力是否有问题,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另外,家长最好以身作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惰性是人类的通病。如果家长一天到晚打麻将、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孩子很自然会有逆反心理,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 总之,孩子不愿做作业,一般来讲大多是孩子某一方面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极少数情况是孩子能力超常造成的),因此应帮助孩子发展其不足的能力,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学习态度问题,是“不好好学”“不用功”。家长应平心静气,了解孩子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才会使问题得以解决。 P46-49 序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把教育孩子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能够事先考虑周到,那么就会顺利、成功把孩子培养成才,反之,就会走不少弯路。 父母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不会恐慌。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大多数父母除了喜悦之外,并没有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心理准备。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成才,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老师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会适时地提醒孩子们——你们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l司题,你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孩子们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就会事先在心理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也许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会比其他的同龄人起步更快一些。 那么,怎样才能让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失误?老师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父,因“材”疗缸教?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多到有准备地上路?这就要求无论是施救者还是接受教育的人都要认真地做好“教育”这门功课的“课前预习”。 “预习”也要有针对性。就像打流感预防针以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即将会流行哪种类型的流感,然后再去选择注射和这种类型流感匹配的预防针的直理一样,“预习”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预习参考书”,把读者们想不到的都尽可能地帮助大家想剑了。 这套丛书依据小考、中考、高考的“过来人”——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言之有物、 《中国学牛成长经验访谈》系列共分为《小学六年早知道》、《初中三年早知道》和《高中三年早知道》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学习早知道”、“教育早知道”和“考试前后早知道”三个篇章。看了《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的书稿,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回放的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纪录片。书中内容选取了在小学、中学、高中三个阶段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而且选取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还涉及到了孩子们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的有关心理、情绪、情感、习惯、爱好、身心的健康和成长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师、家长们来讲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讲,《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淡》这套丛书就像是读着同龄人的故事,也许字里行间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完这套书稿,我想:如果自己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母亲,那么《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会给自己哪些切实的帮助助和启迪呢?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做准备。《小学六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上学第一天很重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微软帝国的创立者比尔·盖茨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比尔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亲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门口,就在孩子马上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他叫住孩子,然后对孩子说:“从今天起,你将要度过很长的一段学习的日子,这段漫长而又特殊的日子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第二天起,比尔·盖茨就再没有送过自己的孩子去学校。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比如《初中三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代沟’早晚会出现”的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早一些行动,积极地去做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努力。 另外,面对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思想、情绪上出现的不稳定、身体上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学习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等等做到“早知道”,并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准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理智、更有效。也许孩子们在年轻自由的时候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努力。对那些上高中的孩子们来讲,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父母、老师往往比孩子自己还着急、还紧张。学习的事情被家长、老师们紧锣密鼓地操办着,那么留给孩子的只有没完没了的督促唠叨、烦恼和压力。所以孩子们会想尽办法离开父埘、老帅的视线去“网吧”发泄一下,喘口气。孩子们会讨厌学习、讨厌家人、甚至讨厌自己……其实,对于一个即将18岁的孩子来讲,他们完全应该有一种对自己前途负责任的成熟心态。 假如把幸福比作天堂,那么通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假如把痛苦比作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有一条,那就是厌学。可是今天,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路上都挤满了人。其实,人并不是不愿去天堂,而是因为学习的烦恼太多;人也并不是乐意去地狱,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学习。那么,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能够“早知道”——改变自己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存,让孩子自己去圆自己的梦不是更好吗? 我很希望尽可能多的家长、老师都来读一读《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系列丛书,这也是一个让大家能够好好地普及一下“育人”、“育才”方面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去“看病求医”。我觉得这套丛书就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把握住孩子们的明天。 但是,对于小读者们来讲,成长毕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正在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套丛书。在成长的道路上谁也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是,有准备地上路,会避开一些小麻烦。看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聪明的行路人。 知心姐姐 卢勤 后记 最后有几件事要向各位读者说明一下: 一是稿件的真实性,最初布置工作时,要求每一作者交一近照,并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等。结果回来的稿件数量既少,质量也差。想来想去,问题还是出在人们有“家丑不可外扬”思想,不愿说自己“走麦城”的事,这与高考状元写书完全不同,那是为母校扬威,为个人露脸的事,即便偶有述及自己“走麦城”,也是为自己“过五关”作陪衬。附上近照及联系方式自无话说。而这是“后悔药”,谁愿在此出丑呢?谁愿在此“曝光”呢?想明白了这一点,就改变方式,署不署名,悉听尊便,但内容一定要真实可信。这一来,回来的稿件也多了,质量也好了…… 二是附录的相对性。为了便于检索,书后附有《大事年表》。这里标明的各项信息,只能是相对而言,这有两个原因:从时间角度讲,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肯定要发生变化。如教学计划调整,竞赛日期改变,等等。从空间角度讲,中国太大,各地情况差异不小。比如同一赛事,在这一地区不予举办,在那一地区却照行不误。 本书组稿涉及面广,承蒙许多朋友包括从未见过面的朋友帮忙,恕不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感谢每一位为本书付出劳动的朋友!感谢本书的每一位作者!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当然,更要感谢本书的每一位读者! 编著者 2006年5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