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兵殁威海(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杨筱憬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纪即将更迭。无数古老的,现代的钟声,将为之铿锵鸣响。站在太平洋西海岸眺望东方,20世纪的最后一次海潮,将与我们依依作别,21世纪的第一道曙光,将照临我们脚下的山川大地。

本书是一部关于北洋海军的书,内容包括黄海大战后,北洋海军驶向哪里?威海,威在哪里,不出威海,何以镇远,徐建寅看到的北洋海军内幕等。

内容推荐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本书是一部关于北洋海军的书,内容包括黄海大战后,北洋海军驶向哪里,威海,威在哪里,不出威海,何以镇远,徐建寅看到的北洋海军内幕等。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黄海大战后,北洋海军驶向哪里

 1.北洋海军雄心勃勃

 2.血煮黄海

 3.北洋海军“伤”在哪里

 4.北洋海军回家了

第二章 威海,威在哪里

 5.李鸿章看中的“骆驼头”

 6.倭寇骚扰“骆驼”600年

 7.吉祥数字1888

 8.悲凉龙王庙

 9.依然对酒当歌

 10.龙沉“镇远”舰

第三章 不出威海,何以镇远

 11.得意的“水陆相依”

 12.想起了“放鸭子”

 13.想起了大阅兵

 14.想起了大出访

 15.各人肚里一条船

 16.李鸿章失眠

第四章 徐建寅看到的北洋海军内幕

 17.光绪皇帝要派查验官

 18.珍妃的夜宵

 19.李鸿章拖住了查验官

 20.摩天岭上的炮论

 21.惊讶之一:战舰失修如此严重

 22.惊讶之二:库存炮弹怎么不上舰

 23.惊讶之三:王国成也抽大烟

 24.牛昶晒午夜送“卫士”

 25.马复恒纵横捭阖论海军

第五章 日本打起了信息战

 26.环翠楼上的“观光客”

 27.宗方小太郎的秘密部署

 28.丁汝昌连夜发电报

 29.港外来了日本船

 30.光绪皇帝再次动怒

 31.中日明暗“大合作”

 32.丁汝昌摇摇未坠

第六章 “水陆夹击”对“水陆相依”

 33.日本就是一把刀

 34.睦仁和他的大本营

 35.日本也有内战

 36.伊东祐亨捋住了龙须

第七章 美国人来送秘密武器

 37.岌岌可危中的救命草

 38.美国人讨价与中国皇帝的怀疑

 39.中国苦无此种教师

第八章 战争黑云压威海

 40.伊东祐亨派出侦察舰

 41.丁汝昌再遭危机

 42.天子无力回天

第九章 大决战

 43.日本人捋住了龙须

 44.被烧掉的秘密武器

 45.李鸿章遥控残棋

 46.光绪皇帝也有难下的棋

 47.丁汝昌的“战时银票”

 48.英国舰队司令当信使

 49.血战白马河

 50.南帮炮台的陷落

 51.兵败孙家滩

 52.电报局被占

 53.北帮炮台的陷落

 54.击退日军八次进攻

第十章 满天悲歌满海泪

 55.主帅去矣,战将去矣

 56.提督死后挣洋酒

 57.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了

 58.战败国的悲哀及警醒

尾声 威海,还会困兵吗

后记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13.想起了大阅兵

丁汝昌回到提督署,只见案头放着两封电令。一封是李中堂转来的朝廷谕旨,内容是怀疑“镇远”舰的触礁系日本特务勾结舰上内奸所为,要丁汝昌细心查明,果如此,严惩林泰曾。丁汝昌看毕这封电报,苦笑一下,将其掷于一边。

另一封电令是朝廷直接发给丁汝昌的一道谕旨,内容是经朝廷委人所查,旅顺口外并无日本大型舰队,着丁汝昌立即统率舰队各舰,前往旅顺口游弋,以牵制日军进犯旅顺口的行动。

原来,11月7日大连湾失守后,日军气焰更为嚣张,直逼军港重地旅顺口。倘若旅顺口一失,日军便有了可以停靠大型舰船的港口。这意味着日军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此处登陆,整个辽东半岛便岌岌可危了。

作为皇帝,光绪帝自然和丁汝昌想的不同。丁汝昌一心想的是保住“他的”舰队,而光绪帝想的是整个中国。在皇帝的心目中,中国大地是“他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甘心别人从他手里割去任何一块肉的。北洋海军,在他心目中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张王牌。但这张王牌和辽东半岛乃至整个国家安全比起来,哪个轻,哪个重,光绪帝是非常清楚的。说到底,北洋海军不过是一个工具,更确切地说,是一支枪,是一门大炮。到需要它开火的时候,皇帝是毫不犹豫地要下命令的。这不,谕旨来了。

面对这道谕旨,丁汝昌很是作难了一阵子。那时候的朝廷命官是不敢抗旨的,不然轻者撤职,重者杀头。当了大半辈朝廷命官的丁汝昌,对此是最清楚不过的。然而,让他在这种大敌当前的局势下,率北洋舰队去冒险,他是一百个不愿意的。尽管,除光绪皇帝之外,李鸿章在此前整整一星期,即11月8日,就曾斥责丁汝昌:“昨电旨令汝与刘步蟾带船往貔子窝设法进剿,断其后路接济,力固不能,然如此仓皇出走,恐干重咎!”然而,丁汝昌就认准了一个理儿:舰队存,他存;舰队亡,他亡。试想带舰队出海,一旦遇上日舰队主力,势必一场恶战,肯定损失舰船若干,那北洋舰队更溃不成军了!况且,眼下“镇远”舰重伤,林泰曾自杀身亡,舰队战斗力大损,怎能和日本海军主力抗衡?

丁汝昌在踌躇之中还分析了李鸿章的心理。他十分清楚,这北洋海军是他丁汝昌的老本,更是李鸿章的老本。别忘了,北洋海军可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是这老爷子搞洋务运动的产物。别看李鸿章斥责自己按兵不动,那实际上是迫于朝廷的压力。李鸿章,李中堂,李大人,最希望的是什么?是自己设法保住这支舰队!

想到此,丁汝昌不由自主想起北洋海军大阅兵来……

那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5月19日)的事情。

当时,以兵部侍郎黄体芳为首的一些人,掀起一股“倒李”浪潮。这股浪潮来头不小。黄体芳这位浙江进士出身的老臣,颇能弹劾人。尚书贺寿慈,吏部左侍郎崇厚,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洪钧,都曾遭到黄体芳的弹劾。除他之外,吏部尚书崇琦也在推波助澜。这股“倒李”浪潮掀起后,自然引起李鸿章的警觉和紧张不安。尽管他知道自己目下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器重,但也知道自己的致命弱点在哪里。且不说自己在中法战争中消极避战,就是黄体芳参奏的“议和则李鸿章必占人先,议战则李鸿章必落人后”,“自办洋务以来,糜国币以亿万计,毫无成效”,也不是没有根据。倘若自己的致命弱点被人抓牢,在朝廷内外形成大气候,恐怕谁也救不了自己了……

李鸿章就是李鸿章。作为一个非凡的人物,他的非凡之处在于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在重要的关头“来事”。

李鸿章原来的“朝中人”,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奕退后,按一般常理,李鸿章也应“随奕而大势去”。然而,李鸿章早就准备了后路。他看准了中国目下的真正铁腕人物是那“了不起的女人”。他早就通过种种途径和慈禧沟通了联系。同时,他和另一位举足轻重的王爷——醇亲王建立了新的联盟,得到了这位虚荣心极强的王爷的支持。根据这一“背景”,李鸿章很快拿出了自己的决策:让慈禧和醇亲王好好风光一回,同时通过他们,让举国上下看看自己多处经营的海军实力!

李鸿章几番运作,终于促成了北洋海军大阅兵。请读者注意:这次大阅兵,并不是在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之后,而是在其成军前两年!

李鸿章不仅促成了大阅兵,以展示自己的业绩,而且成功地让醇亲王这老爷子亲临海上阅兵场!

阅兵这天,醇亲王乘坐的是“海晏”号轮船,一艘航速不快的船。他在李鸿章及丁汝昌诸将的殷勤陪同下,从天津大沽口出发,驶向他并不知东西南北的海上阅兵场。待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照亮“海晏”轮上醇亲王的住舱时,他在仆人的搀扶下走出舱室,来到甲板上,坐到早就为他备好的宽大的太师椅上。他哼哼唧唧两声,便在李鸿章的提示下,沿李鸿章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一幅让他目瞪口呆的场面出现在他面前——

“定远”、“镇远”两舰在前,“济远”、“超勇”、“扬威”、“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一大溜军舰在后,在海面上排成醇亲王做梦都未见过的阵势,龙旗猎猎,硝烟滚滚,大炮昂立,划开的海浪翻滚不已……

我大清国有如此庞大之舰队?哼哼,早有此军,何来鸦片战争之辱?醇亲王被此场面深深迷住了,陶醉了。接下来的大炮打靶,鱼雷攻击,更让他惊叹不已。

可想而知,被这一场面彻底征服的醇亲王,回宫后该如何向慈禧“汇报”,该如何在酒宴上向诸大臣描绘了。从此,“倒李”浪潮便被压下去了。

……想罢这一幕,丁汝昌更坚信他的“保船”战略没有错,且和李中堂的根本利益内心意愿是一致的。只要北洋舰队在,哪怕旅顺口有失,朝廷的怒火也是暂时的。只待风口一过,拥有庞大舰队的丁汝昌还是丁汝昌!

想到此处,丁汝昌的右手握拳,往案上一摆,竟脱口而出四个字:

“按兵不动!”P67-70

序言

中国的崛起将从海上开始

“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

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梦想和屈辱体验熔铸成的心声。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歌的作者田汉说:没有危机的民族,是无望而无救的民族——这种危机感,就是植根于我们民族思维深层的忧患意识。

看完12集电视片《大国崛起》让我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既然昨天的屈辱是从海上开始的,那么,今天的崛起必然要从海上开始,我坚信只要有全中国人的支持,“太阳一定会重新从东方升起”!

8年前,学苑出版社策划这套丛书,就显现出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用8年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登高才能望远,详察才能洞悉。如今,出版社再次修订重印这套丛书,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虽然书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但它所昭示的是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走进中国近代海战场,与历史对话,聆听古炮与沉舰的诉说,回味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和邓世昌的警世之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全球200多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3/4集中在沿海地带;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70%的人口,也集中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克服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宝库;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利用海洋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挺进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海洋转移,随着海洋新资源的发现与开发,海洋上争岛夺礁、抢占资源,是引发海洋争斗和局部战争的重要原因。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也提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纵观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崛起,都可以说与经略海洋息息相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无一不是“发轫于海洋”,并最终成为具有强大海洋控制能力的国家。据报道,美国把“控制全球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自卫队也明确提出,要保卫海上“千里生命线”。印度海军则提出了“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以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

而我国呢,虽说是大国,但在世界大国中却是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特别是海洋问题上,还有许多麻烦。

——在东海,台湾问题久悬未决,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从权威部门的数字看,大约有1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特别是当我亲眼目睹南沙还有一些岛礁在别人掌控之中时,不免生发愤慨。

——还有,我国海上能源命脉的安全,海外利益的保护,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围堵等等问题。可以说,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海洋,是海军,是安全,因为海洋和海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军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地位重要,、使命光荣。他强调,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举行分组讨论时强调,国家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研究制定我国海洋安全战略,用以指导我海洋方向的战略行动,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推进经济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如果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存在于世界海洋上,我国海洋上“海域被侵、海岛被占、资源被掠”的局面难以改变,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安全难以保卫,一旦国外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海外财产与人员安全无法保障,也无力承担一个海洋大国应负的国际海洋安全义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紧追世界科技进步的浪潮,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已经与海洋无法割断。站在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上认识海洋战略问题,树立新的海洋国土观、海洋利益观、海洋防卫观,是全中国人的当务之急;如何走好、走活这一盘经略海洋的大棋,是全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这,也许就是学苑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所在。

2007年6月16日

后记

20世纪70—80年代,我在胶东半岛服役8年。这期间,搜集到了许多关于北洋海军的材料,早就想写一部关于北洋海军的书。如今,学苑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使我如愿以偿,心中非常感激。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赵常信、张帆、陈明福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赵常信同志原拟为本书的合作者,因故未能动笔,但积极为我提供资料,在此尤为感谢。

作为历史传记,自然要参考有关资料。由于参考的著作、文章太多,无法一一列出。它们的作者中有专家、教授,也有年轻官兵和地方青年朋友,我在此一并致谢。

鉴于有关北洋海军的著述已经很多,我在本书中力求为读者提供新的史料,包括少量的虽无正史记载,但符合历史真实的野史史料。例如,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间谍网十分庞大,间谍活动渗透到各大城市、要塞及重要人物的活动机构里。对李鸿章也不例外,他在天津的机构受到了日本间谍的渗透;他在日本谈判期间148封电报全被破译。为警示后人,本书中用一定篇幅描写了这一情况。

由于边工作、边创作,还要为考职称学英语,时间实在过卜仓促,书中肯定有许多缺点、差错,欢迎专家们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作 者

1999年12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