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汉英对照)
分类
作者 谢真元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诗歌史上,宋词是堪与唐诗比肩的又一座丰碑。今存作品近两万首。知名词人逾一千家。本书从中精选出三百首作品。本书以主题和题材分类而不以作家作品、艺术风格分类。这种编排方式既便于读者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查阅、检索不同的作品,又利于读者在相同题材的词作中比较、欣赏不同词人的风格。

内容推荐

在中国诗歌史上,宋词是堪与唐诗比肩的又一座丰碑。今存作品近两万首。知名词人逾一千家。本书从中精选出三百首作品。按主题或题材分成十个方面的内容加以详细注解和赏析。这十个专题是:写景抒怀、咏物寄兴、赠别怀人、情爱相思、咏史怀古、爱国豪情、壮志难酬、风土民俗、人生感悟、人格境界。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以主题和题材分类而不以作家作品、艺术风格分类。这种编排方式既便于读者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查阅、检索不同的作品,又利于读者在相同题材的词作中比较、欣赏不同词人的风格。本书既尊重鉴赏者审美的主观性,又不忽略作品解读的公允和科学性。为扩展内容,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可读性,本书还设置了宋词小贴士,荟萃了宋词的基本知识、作品作家的趣闻逸事以及名家点评等。

本书的撰稿人为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硕士。他们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观点新颖。情感丰富,文笔优美,其鉴赏文章既展现了宋词的风貌,又体现了宋词在当下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影响力。

目录

第一部分 写景抒情(40首)

《酒泉子》(长忆西湖)

   (长忆西山)

   (长忆观潮)

《点绛唇》

《画堂春》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木兰花》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画船载酒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

《渔家傲》

《清平乐·晚春》

《西江月》

《行香子·过七里濑》

《浣溪沙》

《水调歌头》

《醉蓬莱》

《点绛唇》

《好事近》

《卜算子·春情》

《点绛唇》

《凤栖梧·兰溪》

《苏幕遮》

《昭君怨·咏荷上雨》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鹧鸪天·东阳道中》

《沁园春·忆黄山》

《霜天晓角》

《南柯子》

《鹊桥仙》

(浣溪沙·春日即事》

《山花子》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百》(梅梢腊尽春归了)

           (情知是梦无凭了)

《乳燕飞》

《闻鹊喜·吴山观涛》

(南浦·春水》

《一剪梅·舟过吴江》

《壶中天》

《望江南》

《蝶恋花》

《苏幕遮》

《望江南》

第二部分 咏物寄兴(40首)

《浣溪沙》

《木兰花令》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洞仙歌》

《浣溪沙》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品令·茶词》

《踏莎行·荷花》

《花犯·梅花》

《水龙吟·梨花》

《六丑·蔷薇谢后作》

《玉楼春》

《鹧鸪天》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卜算子·咏梅》

《长亭怨慢》

《暗香》

《疏影》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少年游·草》

《莺啼序》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绮罗香·春雨》

《留春令·咏梅花》

《齐天乐·白发》

《双双燕)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瑶花慢·琼花》

《花犯·赋水仙》

《眉妩·新月》

《水龙吟·落叶》

《绮罗香·红叶》

《齐天乐·蝉》

《水龙吟·白莲》

《南浦·春水》

《解连环·孤雁》

第三部分 赠别怀人(40首)

《诉衷情近》

《玉蝴蝶》

《八声甘州》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

《踏莎行》

《贺圣朝·留别》

《浪淘沙》

《浣溪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忆故人》

《满庭芳》(归去来兮)

   (三十三年)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送述古》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永遇乐》

《行香子》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虞美人》

《更漏子·送孙巨源》

《阳关曲·中秋月》

《千秋岁》

《江城子》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扁舟三日秋塘路)

《渔家傲·寄仲高》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鹧鸪天·送人》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柳梢青·送卢梅坡》

《满江红·送廖权仁赴阙》

《水龙吟·采药径》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第四部分 情爱相思(40首)

《长相思》

《生查子·药名闺情》

《苏幕遮》

《雨霖铃》

《蝶恋花》

《卜算子慢》

《一丛花令》

《相思令》

《诉衷情》

《蝶恋花》

《蝶恋花》

《减字木兰花·春情》

《临江仙》

《思远人》

《长相思》

《西江月·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蝶恋花》

《卜算子》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鹊桥仙》

《青玉案》

《风流子》

《四园竹》

《孤雁儿》

《一剪梅》

《醉花阴》

《采桑子》

《卜算子·答施》

《蝶恋花·送春》

《钗头凤》

《钗头凤)

《醉太平·闺情》

《江梅引》

《踏莎行》

《忆秦娥》

《长相思》

《浣溪沙》

《风入松》

《浣溪沙·感别》

第五部分 咏史怀古(20首)

《离亭燕》

《六州歌头·项羽庙》

《桂枝香·金陵怀古》

《浪淘沙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将进酒·小梅花》

《凌献·铜人捧露盘引》

《台城游》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念奴娇》

《水调歌头·淮阴作》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六幺令》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八声甘州》

《卜算子·漫兴》

《满江红·赤壁怀古》

《柳梢青·岳阳楼》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第六部分 爱国豪情(20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水调歌头》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临江仙》

《满江红》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水调歌头·定王台》

《水调歌头·多景楼》

《六州歌头》

《破阵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西河》

《西河·和王潜斋韵》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贺新郎》

《念奴娇》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第七部分 壮志难酬(20首)

《南乡子·集句》

《行香子·述怀》

《鹧鸪天》

《水龙吟》

《踏莎行》

《行路难》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如梦令》

《水调歌头·追和》

《小重山》

《鹊桥仙·夜闻杜鹃》

《诉衷情》

《谢池春》

《蝶恋花》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贺新郎》

《鹧鸪天》

《千年调》

《贺新郎》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第八部分 风土民俗(20首)

《望海潮》

《二郎神·七夕》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麻叶层层苘叶光)

   (簌簌衣巾落枣花)

《蝶恋花·密州上元》

《行香子》

《解语花·上元》

《梦江南》

《蝶恋花》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鹧鸪天》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宝鼎现·春月》

《忆秦娥》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第九部分 人生感悟(40首)

《天仙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向年光有限身)

《西江月·黄州中秋》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临江仙·夜归临泉》

《醉落魄·苏州闻门留别》

《浣溪沙》

《鹧鸪天》

《西江月》

《南乡子》

《望海潮》

《满庭芳》

《千秋岁》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满庭芳·夏日漂水无想山作)

《齐天乐》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卜算子》

《临江仙》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日日深杯酒满)

《永遇乐》

《声声慢》

《临江仙·夜登小阎,忆洛中旧游》

《木兰花·立春日作》

《临江仙·离果州作》

《卜算子》

《青玉案·元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水调歌头》

《唐多令》

《扬州慢》

《淡黄柳》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莺啼序·春晚感怀》

《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唐多令》

《鹊桥仙·自寿二首》(轻风澹月)

        (天香吹下)

第十部分 人格境界(20首)

《千秋岁引》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定风波》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临江仙》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石州慢》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念奴娇·过洞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最高楼》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

《一剪梅》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甘州·寄李筠房》

试读章节

    浣溪沙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Silk-Washing Stream   

The gentle breeze of second moon has greened the town.

Thousands of your branches swing and sway up and down.

You dance in mist and sleep in rain on Mourning Day.

Ladies pencil their brows to imitate your leaf.

Songstresses sing your song to diminish their grief.

Late autumn frost, why delight in willows' decay?

晏畿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但家道中落,他一生只做过一任地方小官。却生性耿介孤傲,不肯依附权贵。据《砚北杂志》记载:“元祜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苏轼,当时的文坛领袖,晏畿道却不把他放在眼中。北宋中期,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在词坛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晏畿道却始终坚持用小令的形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首词借咏柳枝,表达了词人对红极一时而终归红颜老去的歌伎舞女的同情与怜惜,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的身世感慨。这种写法,非常符合词这种文体自身的特色在北宋中期的词坛,苏轼更重在开拓和创新,晏畿道的意义则在于继承和完善。  

二月和风到碧城,春风吹拂,柳树也换上新装,变得碧绿如新。贺知章一首咏柳名篇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后,“碧城,”就成了对柳树的代称。这里的二月,是阴历的二月,也就是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吹拂,为整个城市换上一身碧绿的新装。词人这样写,饶:有情趣,十分优美。这首词的开篇充满了温馨亮丽的色彩,与下文歌女的不幸结局:形成鲜明的对照。

万条千缕绿相迎.柳枝迎风飘拂,仿佛在欢迎词人的观赏。词人面对春风和煦、杨柳万条的景象,内心也是十分欣喜的。语淡情深,是《小山词》的风格特色词人善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柳本是平常意象,但在词人笔下,却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思。这里表面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写歌女,她们年轻貌美的时候笑脸迎人,繁华热闹。这一句看似写得热闹,但通读全词,凄凉之感正隐含其中。

舞烟眠雨过清明,柳枝或轻轻起舞,或安眠于细雨之中,就这样悠然地度过了清明时节,柳们最为美好的时光。这一句写出了柳枝在春天的万千姿态,词人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年轻的歌女风华正茂时候的好生活。同时在艺术上也很高妙,世人有甚至认为小晏词的艺术造诣在大晏之上。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词婉妙,一时独步。”对于这一点是见仁见智,但是晏畿道确更注重在词艺上的锻炼。

妆镜巧眉偷叶样,古代美人梳妆时,用巧手把双眉画成柳叶形状,这就是后世常说的“柳叶眉”。美人的眉型和柳叶很相像,词人巧妙的将二者联系起来。以柳叶比喻女子的双眉,早有此先例。如温庭筠在《定西番》中写道:“人似玉,柳如眉。”再如欧阳修在《长相思》中写道:“玉如肌,柳如眉。”歌女是娇羞美丽的,词人对歌女是充满宠爱之情的。这一句别出心裁,写活了歌女的娇俏可爱。

破楼妍曲借枝名歌女在宴席上演唱的歌曲,也用柳枝作为曲名。《杨柳词》通俗易懂,在歌楼间颇为流行。五代时有小词《章台柳》:“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本是曲江池边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问。”这里是描写歌女的人生就像;春日垂柳,飘摇不定,只是暂时的欢乐,命运的悲剧早已是注定了。北宋时代,文人!士大夫饮酒狎妓的很多,但只有很少人,能够真正同情下层女性的不幸命运,晏畿道是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来描写这些不幸的歌女们。 晚秋霜霰莫无情然而到了晚秋,霜霰来临,柳树便就凋零了。词人希望莫伤杨柳,实际上表达了歌伎舞女晚年时的悲惨命运,更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晏畿道曾自道其创作心理,说是自己小心翼翼,委曲求全,有时仍不免获罪于人,于是他在词中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审美的情感世界。这里奉劝霜霰,不要伤害柳树,更是希望人世间的风霜雨雪,不要伤害到无助的歌女,也不要伤害到自己。然而无情的晚秋霜霰会听从词人的劝告吗?当然不会。词人在这里是无力的,他不能改变歌女的命运,也无从改善自己的处境。 晏畿道为人执著痴情,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描绘其品格性情:“予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目。日:‘仕宦连蹇,而不能傍贵人之门,其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这首咏柳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悲。他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把《花间》以来的艳词传统推到了极致。宋人陈振孙说:“其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P107-109

序言

在中国诗歌史上,宋词是堪与唐诗比肩的又一座丰碑。词发展至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千峰竞秀的盛况;今存作品近两万首,词人千多家。我们从中精选出三百首作品,按题材进行专题分类,细分成十个方面的内容,加以详细注解与赏析。即:写景抒怀、咏物寄兴、赠别怀人、情爱相思、咏史怀古、爱国豪情、壮志难酬、风土民俗、人生感悟、人格境界。

写景抒怀的词作,体现出我国古代艺术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为中国古代诗词永恒的主题。这类题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且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心灵境界,传达出华夏民族共同的文化诗心。宋词中的婉约词家多表现清新秀美的景观,尤迷恋“清影”之美,往往通过物影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如词人张先,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之美名。清影之美.在宋人为形而上的感悟。在此一种心态里,人生体验之种种,皆由绚烂而归于平淡.由七色而归于一色。宋人亦喜欢写水,迷恋春水碧烟,秋波澄鲜的魅力;而描写最多的是西湖。这绝不仅仅因为西湖之美,更是词人在生命旅途中,欣然发现了一处浣濯身心、涤荡尘垢的灵魂止泊之所。因此,西湖便成为词人心底里恒久不衰的一种美感。豪放派词人如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等,则多表现雄奇壮阔的大气象.常以奔走流动的气势,于雄伟奇特的自然美中或注入深沉的历史与人生感慨。或借以表现忘怀物我、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宋人将山水的本质与人的生命、诗情融于一体,更于其问找到了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咏物词是古代类比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所谓“观物比德”、“咏物高兴”,即是以物的外部特征与内部属性来比拟人的品德、志行;诗人不直接摹写自己心中体验到的某种情绪、情感,却通过对于那些与诗人自我内心体验相印合的外物(或景物)的描画,使之成为一个传达内心情感体验的符号。苏轼的咏物词共有三十余首.如咏橘、古松、柳、杨花、红梅、海棠、孤鸿等,他将所咏之物形与神浑然融合,奠定了咏物词的体制特色,对宋代的咏物词具有开拓之功。此后不少词人皆有佳作,至南宋姜夔、王沂孙等则蔚为大观。杭州才子周邦彦是写咏物词的高手,托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意象,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相融。女词人李清照一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以白描手法写桂花.表现淡雅浅疏的审美境界,创造出水墨画般清婉秀逸的意境。姜夔则别有寄托,如《齐天乐》咏蟋蟀之悠鸣,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寄托遥深。王沂孙咏物词有三十四首,他长于用典,将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运用象征和拟人手法,慨叹对山河残缺的深哀巨痛。

赠别怀人、情爱相思,是对友情、亲情、爱情的礼赞。其间,苏轼赠别怀人词最多。其词情真意切,深沉旷达。如《满庭芳·归去来兮》、《阳关曲·中秋月》、《鹊桥仙·缑山仙子》等作品,无论告别黄州父老、中秋怀念胞弟苏辙,或送别友人,于倾诉依依别情、失意之郁闷的同时,常以超然旷荡的心态,来驱散哀愁与苦闷,表明自己决不在失意中沉沦的人生信念。晏殊、柳永、张先、欧阳修、晏畿道、秦观、李清照、朱淑真、姜夔等都多有情爱相思的名篇。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同时,他变“雅”为“俗”,以凡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女子大胆而热烈的爱情追求.对青楼歌伎的不幸深表同情。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把恋人别离的滋味道尽。“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名句寓情于景,意境深远,脍炙人口。晏畿道、秦观、姜夔则着力刻写生死不渝的苦恋,以冷色调处理炽热的柔情,赋予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脱俗的韵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将爱情升华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巾帼词人李清照、朱淑真,更使词坛放出异彩。李清照为少女、少妇时期的爱情相思词。表现了夫妻间两心相悦及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朱淑真则表现出一位与不幸婚姻抗争的才女心灵深处的呐喊和痛苦。她们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情感世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咏史怀古词中,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襟怀,表现对现实社会危机的深深忧虑。寄寓着风云际会以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苏轼则多表露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以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奔放豪迈、天风海雨般的气势,描写江山的瑰奇壮丽或对历史英 雄人物的缅怀,作者雄奇阔大的胸怀与沉重的感伤给人以强烈震撼。

风土民俗词便是宋代都市、乡村风光与市井生活的形象画卷。北宋初年,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繁华,于是有了一批歌颂都市繁华的诗词。写都市风光.柳永可谓开风气之先。名作《望海潮》极写杭州湖山的美丽与城市的繁华,表现出北宋初年的太平景象。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后起投鞭南渡之意,可见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晚唐五代花间词多写城市妇女生活,而乡村题材入词则由苏轼始。苏词对农村生活、民俗活动的描写,充满乡土气息,为晚唐五代以来的香艳词坛吹进一缕清新的乡野之风,表现了作者任地方官时,对农事、农民的深情关切。而在辛弃疾笔下,农村田园生活更情趣盎然,表露了词人生活于农村的自在惬意。民俗词表现了我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诸多民俗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中秋、端午、重阳、腊日等;民事活动,如祈雨、打春牛、贴对联等,在词中皆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爱国豪情、壮志难酬,为南宋词坛的时代强音。北宋来年,民族战争将个人与全民族的命运紧密连接。大批文人投笔从戎,昭示着强烈的爱国豪情。但是,南宋朝廷不思抵抗,使其报国无门。张元斡、叶梦得、陈与义、岳飞、李纲、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等的作品,抒发着对朝廷卖国求和的愤慨,充溢着宝剑蒙尘、无路请缨的压抑苦闷,情怀悲壮激烈。民族英雄岳飞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一首《满江红》,其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迫切愿望,铿锵有力的语言,激昂雄壮的旋律,以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谱写出词史上辉煌的乐章。民族英雄文天祥更以视死若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唱出了民族的尊严和志气,为两宋词坛增添了最后一抹亮色。辛弃疾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以诗人的气质、军人的豪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作品中: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风格。辛词最突出的内容是抒发报国豪情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由于时代与人生经历相异,个性禀赋不同,他与苏轼词的感情内涵与风格特征有着显著差异:同是豪放词,苏轼超逸旷达,而辛词沉郁痛快。辛弃疾是南宋中叶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代表着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

人生感悟、人格境界方面,苏轼、辛弃疾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晏殊、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朱敦儒、李清照、吴文英、刘克庄、张炎等都有优秀的篇什。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于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夕阳”、“落花”。常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情爱的失落,蕴涵着强烈的时间及生命意识。李清照《声声慢》是其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被视为千古绝唱。秦观、晏畿道,都是“古之伤心人”,词作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了揪心的愁恨。《江城子》: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江海般深重的愁恨,都是词人历经人生坎坷而从心底里流出的。

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使词从“小道”进入了文学殿堂,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苏词常常表现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较完整地表现出由积极进取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与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一个襟怀浩逸、超脱达观的主人公形象跃然而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借自然界风雨变幻阐发了其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心胸坦荡,随遇而安,词人的人生境界由此而展现。苏轼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的文化精神,其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典范: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此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涵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必将千秋万代润泽着人们的心灵。

以主题、题材分类而非以作家作品、艺术风格分类,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此种编排方式既便于读者查阅、检索不同题材的作品,又利于读者在相同题材的词作中比较、欣赏不同词人的风格。本书既尊重鉴赏者审美的主观性,且不忽略作品解读的公允和科学性。为扩展内容,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可读性,本书还设置了宋词小贴士.荟萃了宋词的基本知识、作品作家的趣闻逸事以及名家点评等。本书的撰稿人为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博士、硕士生,他们思维活跃、观点新颖、情感丰富、文笔优美,其鉴赏文章既展现了宋词的风貌,又体现了宋词在当下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影响力。

愿这部书能带给读者知识、智慧、情趣与精神享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