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内容涉及古汉语、天文学、历史、地理、科举制度、宗教,等等。此“讲座”的阵容,堪称极一时之选,主讲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学界泰斗,如王力、谭其骧、李学勤、任继愈、启功等名家,他们甘愿充当亲切、沉稳的向导,将关乎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知识熔炼成这本精简、有趣的小书,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进而体会到传统中蕴藏的普世价值。

本书自出版以来,始终是较受欢迎的知识性读物之一。学者们对传统文化深入浅出的诠释,给人以历久弥新之感。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内容涉及古汉语、天文学、历史、地理、科举制度、宗教,等等。编者们将关乎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知识熔炼成这本精简、有趣的小书。

目录

原序

再版序

第一讲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要学点天文学

第二讲 古代汉语天文知识

第三讲 谈谈历史地理学

第四讲 历代行政区划略说

第五讲 职官与科举

第六讲 古代的礼制和宗法

第七讲 宗教和宗教研究

第八讲 古代的衣食住行

第九讲 金石书画漫谈

第十讲 浅谈《诗经》

第十一讲 《春秋左传》浅讲

第十二讲 《论语》和《孟子》

第十三讲 古代目录学简述

第十四讲 学点音韵学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谈谈历史地理学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基本是一致的,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如地貌、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土壤、动物等)和历史人文地理(如经济开发、产业分布、城市、聚落、交通、人口、疆域、政区、文化、风俗、语言、宗教等)这两个方面。所以,中国历史地理课所要讲的也是中国地理,不过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就拿与我们中华民族关系很密切的黄河来说吧,我们要了解不同时期的黄河的河道和出海口在哪里,黄河的泥沙比现在多还是比现在少,黄河历史上是不是多灾,有哪些灾害及其发生的原因,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现在是不是相同,气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大小,植被分布怎样,是森林、草原还是耕地,地形有过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历史自然地理要回答的问题。

又比如要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所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汉朝、唐朝的版图有多大,匈奴、吐蕃的活动范围在哪里;历代的行政区划有过什么变化,今天的某地以前属于什么地区,历史上的某地在今天的什么地区;哪些地区经济发达,原因何在;某种产业分布在哪里,历代有什么变化;某一时期有哪些城市和聚落,它们的规模、位置、内部的布局如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交通路线和形式;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前后变化,人口是怎样迁移的;各地有什么特殊的风俗习惯;某种方言分布在哪些地区;某种宗教主要在哪些地区传播;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人文地理所要回答的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点历史地理的知识呢?这个问题是需要说明一下的。的确,历史地理是属于地理学的,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目前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花很多时间来学习和研究历史地理,但是掌握一点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还是很有益处的。

第一,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的缔造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疆域的变化看到我们的祖先如何经过政治隶属上一次次的结合,互相吸引,日益接近,逐步融合,最后终于凝聚在一个疆界确定、领土完整的国家实体之内。根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遍及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夏文化的研究虽然还没取得完全一致的结论,但无论是从考古发掘还是从文化记载都可以证明,商王朝已经拥有相当大的版图,包含了不同的民族。也就是说,早在三四干年以前,在中国的历史范围之内已经建立幅员很大的奴隶制国家。到2200年以前的秦朝就已经形成了包括今天大半个中国范围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以后经过汉、隋、唐、宋、元、明历代的开拓和发展,到清朝中期,也就是19世纪初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前,已经形成了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而在帝国主义的宰割和掠夺之下,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我们还可以看到,伟大的祖国的形成是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无论是中原地区的经济开发,还是边疆地区的开拓巩固,都是各族人民长期辛勤劳动、团结互助、一致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今天的汉族在历史上已经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如戎、狄、匈奴、鲜卑、羌、越、“西南夷”、“南蛮”、契丹、女真、蒙古,等等。而在边疆地区的开发中,少数民族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契丹、女真和满族对东北地区,吐蕃对青藏地区,维吾尔、契丹、蒙古族对新疆地区,匈奴、鲜卑、蒙古族对北部边疆,高山族对17世纪以前的台湾,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P29-30

序言

文化,一般地说,无论为物质文化或属于上层建筑的精神文化,都和那个社会的发展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严格地说是生产力)及社会性质相适应。冲国古代文化,无疑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博物馆的陈列品,各地区的出土文物,如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铁器、货,币等等,都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记载文字的甲骨文、金石铭文,众多的前人著作所表达的典章制度,以及农业知识、天文知识等等,都说明这个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灿烂的,无比光辉的。拿青铜器来说,拿陶瓷来说,拿丝织物来说,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创造发明来说,造纸、指南针、火药三者更是其他民族所赶不上的。但这些文化成果都是在黄河流域,其次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形成起来的,中国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伟大的土壤。而生息在这个土壤上的各民族人民,正由于他们的劳动和斗争,才取得这个有长期历史的光荣成就,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

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两者并不是平行发展的,更不是互不相干的。在某种物质文化生产的基础上,才产生某种精神文化,我们的古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正是古代渔猎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结果。农业知识,天文知识,典章制度,直到伦理观念,都是如此。两者不相干的说法,甚至精神文化产生或者指导物质文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就无法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方面的真正关系。所谓物质文化,其动力就是不受约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道理,今天仍是一样的。所谓精神文明,仍是来源于物质文明,来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有些人就把封建伦理作为永恒的真理,要求继承,要求社会主义的国家和各族人民还继承那些封建的忠、孝、节、义等等,即或不是具体地继承,也要抽象地继承。这还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那一违背时代进步的概念的继续。这同样也涉及到物质文化。“曾侯编钟”作为古乐器来讲,那是了不起的,很值得骄傲的,但由此而轻视电子琴,轻视钢琴,就不对了。古代的灿烂文化,只证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的存在,但是古代文化不能代替现代文化。而我们是生活在现代文化之中,不可能生活在古代文化之中。

况且,我们快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民族的伟大责任,在于创造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中国,也在于创造一个比古代文化更为灿烂的现代文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的课程,并汇编了相应的讲稿,故乐为之序。

李一氓

1984年初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16:00